生活与哲学全册教学案例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6347496 上传时间:2017-11-07 格式:DOC 页数:58 大小:213.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活与哲学全册教学案例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生活与哲学全册教学案例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生活与哲学全册教学案例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生活与哲学全册教学案例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生活与哲学全册教学案例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活与哲学全册教学案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活与哲学全册教学案例(5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 1 页 共 58 页 生活与哲学全册教学案例收集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一个有哲学思想的人,是会创造幸福的人;一个热爱哲学的民族,是世界上最有希望的民族。宝贝一天,一位犹太人的母亲问自己的孩子:“假如我们的房子突然发生了火灾,你会带什么东西逃跑?”孩子回答说:“我会带钱,因为钱可以买到任何东西。 ”母亲摇了摇头,说:“不!我的孩子,金钱不是人生最宝贵的东西。有一种无形、无色又无气味的宝贝。你知道是什么吗?”孩子迷惑不解地望着母亲,使劲摇着自己的小脑袋。母亲摸着孩子的头说:“孩子,你应带走的宝贝不是别的,就是头脑中的智慧。只要活着,就应当让智慧永远跟随着你。有了智慧,就可以拥有一切。

2、”哲思妙语生活需要智慧。人生最宝贵的财富不是金钱,乃是属于自己的智慧。每一个人都拥有一份属于自己的专利智慧。智慧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天公的恩赐,而是在自己的人生旅程中逐步学习与累积的。哲学是爱智之学,是 对智慧的挚爱,对 智慧的追求。谁远离了哲学, 谁也就走近了愚昧。“只要活着,就应当让智慧永远跟随着你。”让我们学好哲学,开创智慧的人生。(胡兴松编著:哲理故事品读,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第一课 美好生活的向导: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第 2 页 共 58 页 知识准备:1、哲学的含义、2、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区别、联系) 。例题示范 : 门捷列夫门捷列夫是化学元素周期律的发现者。他的成功在于不自觉

3、地遵循了辩证法。他认为 ,质 与量的统一是化学元素周期律的基础 ,自然界不 仅有量变,而且有质变,化学元素有转化。但是,门捷列夫到了晚年 则成了形而上学的俘虏。他为了证明社会发展变革的不合理性,竟然反对自然界存在着飞跃,否认原子可分为“电子”,否认元素的复杂性。他竭力反对的原子结构的新发现,这恰恰是对发展门捷列夫化学周期律具有重大意义的东西。他的哲学思想的倒退妨碍了他进一步获得新的科学研究成果。点评:(看我的)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科学家的研究活动都是自觉和不自觉地在某种世界观的指导下进行的,在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下,科学家才可能取得成就和成功。在错误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

4、指导下,科学家就会在自己的研究活动中失去正确的方向,甚至陷入混乱和失败。模拟练习: 邓亚萍1973 年生于河南郑州,5 岁学打乒乓球, 1988 年进入国家队。曾 获 4 枚奥运会金牌,14 次获得世界冠 军头衔, 连续 8 年女乒世界排名第一,是世界上唯一一位蝉联奥运会乒乓球单打金牌的运动员。1997 年退役,先后到清华大学、英国 诺丁汉大学和剑桥大学学习。 现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委员、中国奥委会执委等职。邓亚萍在清华大学学习哲学结合自己打乒乓球的经历,写了一篇运动员学哲学的文章。她在这篇文章中说:“作为一名乒乓球运 动员,我感到在中国乒乓球队,时 常闪烁着唯物辩证 法的光芒, 遗憾的是当

5、时 我对哲学理论的知识知之甚少,更没有自觉地、有意识地用哲学理论来指导实践,也没有把实践上升到哲学原理的高度来认识。所庆幸的是,在我即将结束在清 华大学学习之前弥补了马克 第 3 页 共 58 页 思主义哲学原理这一课,这对我来说意义是极其深远的。 ”“回顾中国乒乓球队称雄世界乒坛 40 多年长盛不衰的历史,我觉得其中重要原因是,我们在平时的训练中,在重大的国际赛事中,能自觉或不自觉地用唯物辩证法作为指导,从而取得了辉煌的战绩。 ” 智慧分享:请同学们讲一个“哲学和具体科学关系”的案例,供大家分享(先在小组内交流,后选出代表在班内交流)。本课心得:1、知识方面:(友情提示:恩格斯曾经说过:“一

6、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你对这句话有何理解?)2、生活方面:(友情提示:请同学们以后试着从哲学的角度 观察学习各门学科。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知识准备: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2、什么是唯物主义、3、什么是唯心主义。例题示范 : 洪水中的神父在某个小村落,下了一场非常大的暴雨,洪水淹没了全村,一位神父在教堂里祈祷,洪水已经淹没到他跪着的膝盖了。一个救生员驾着舢板来到教堂大喊:“神父,赶快上来吧!不然洪水会把你淹死的!”神父 说:“不!我深信上帝会来救我的,你先去救别人好了。”过了不久,洪水已经淹没到神父的胸口了,神父只好勉强地站在祭坛上。 这时候,一个警察

7、开着快艇过 来大喊:“神父,快上来,不然你真的会被淹死的!”神父说:“不,我要守住我的教堂,我相信上帝一定会来救我的,你还是先救别人好了。”又过了一会儿,洪水已经把整个教堂淹没了,神父只好紧紧地抓住教堂顶端的十字架。一架直升飞机 缓缓地飞过来, 飞行员丢 下了绳梯之后大叫:“ 神父,快上来,这是最后的机会了,我们可不愿意看着你被洪水淹死!” 神父还是坚定 第 4 页 共 58 页 地说:“不,我要守住我的教堂,上帝一定会来救我的,你还是先救别人好了,上帝会与我同在的。”洪水滚滚而来,固执的神父终于被淹死了,他是在 这场洪水中唯一的一个被淹死的人。点评:(看我的)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8、问题。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凡是认为存在决定思维的,就是唯物主义,凡是认为思维决定存在的,就是唯心主义。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反映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由于神父坚持了唯心主义世界观,所以他在洪水面前做出了大异于常人错误的选择。模拟练习: 盘古开天自从有了人类,有了人类的意识,人们总是希望这个大千世界是什么?它由什么构成?地球有多大?地球上的万物又是怎样来的?于是,就有了关于这些问题的各种猜想、各种传说,有了科学探索和研究。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宇宙还是一团混沌,象个很大的鸡蛋,盘古就在其中。盘古越长越大,大约过了一万八千

9、年,盘古一伸腿就感到疼痛,于是就挥起大斧,把“ 蛋壳” 劈开。这样宇宙中轻的上升变成了天,重的下沉变成了地。又过一万八千年,天地已经凝固,撑在天地之间的盘古因为过度劳累,倒下去就再也没有起来,呼出的气变成了风云,发出的声音变成了雷霆,左眼变成了太阳,右眼变成了月亮,五体变成了五岳名山,须发变成了星星,血液变成了江河,皮肤、汗毛变成了花草树木,牙齿、骨头变成了金属和玉石,汗水变成了雨露和甘霖,精液、骨髓变成了珍珠和美玉。这是我国古人对万物本原的一种猜测。大哲学上,它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上帝造世说圣经 上说,上帝耶和华是世界上的造物主。耶和华自由自在地生活了不知道多少个春秋,但感到百无聊赖

10、。有一天,他创造了光,第二天创造了天堂,第三天造出了植物,第四天造出了太阳、月亮和星星,第五天造出了走兽飞禽和各种动物,第六天他按照自己的形象造出了人用泥土造了一个 第 5 页 共 58 页 男人,叫亚当,并将亚当放在伊甸园里守着园子。后来,亚当向上帝诉说自己的寂寞,上帝就从亚当身上抽出了一要肋骨,造了一个女人夏娃,让他们结为夫妻。后来,亚当和夏娃因为偷吃了禁果,就被贬到地上,遂成为人类的祖先。这种说法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他家死错了人清朝的方飞鸿写过广谈助一书,其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东家的岳母死了,全家准备前去祭奠,并请私塾先生给撰写一篇祭文。私塾先生糊里糊涂,按照古书误抄了一篇祭岳父的文章,

11、交给了东家。东家人看出了祭文的错误,责怪私塾先生太马虎,但私塾先生固执地说:“ 古书上写的都是判定过的,怎么会错呢?只怕是他家死错了人吧!”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根据这个原理,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就要一切从实际出发。从实际出发,就是从客观存在的事 实出发,按照 实际情况决定工作方针, 这是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根本要求。从 实际出发的反面,就是从主观出发。教条主 义和经验主义是主观主义的表现形式。上述故事中的私塾先生不从客观实际出发,只从抽象的教条和本本出发,照搬照抄,犯了教条主义的错误 ,所以在 实践中不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以至 闹出笑

12、话。郑人买履韩非子 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郑国有个人,准备到集市上买一双鞋子。他事先量了自己的脚,随手把量好的尺寸丢在了座位上,出门时却忘记了带尺寸。来到集市上,挑好了鞋子,伸手一摸,这才想起来,说:“我忘记带脚的尺寸了”。于是,他急忙回家去取。等他再赶回来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卖鞋子的人已经离去,结果他没有买到鞋子。这时有人问他:“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试一试呢?” 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尺码,不相信自己的脚。” 第 6 页 共 58 页 郑人买履,只相信尺码,不相信实际, 这种观点和做法属于唯心主 义哲学。在这里,郑人的脚属于客观实际,也就是属于物 质 的范畴。而依据脚量出的尺码是属于意识范畴

13、,是第二性的东西。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 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而唯心主义者恰恰颠倒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这种观点,在理论上错误的,在实践中是有害的,郑人买不到鞋子,空跑了两趟,便是明证。慧能和尚与“本来无一物”据坛经 记载,禅宗五祖弘忍要选择继承人,特命每个弟子作一首诗,以考察对佛家教义的理解。开始时,弟子们面面相觑,谁也不敢动笔。只有神秀思考数日之后,写下这样四句:“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染尘埃。”诗以佛祖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修道成佛的传说为据,表示要使自己象菩提树、明镜台那样洁净,一尘不染。当时有一个挑水打杂的和尚看了这首诗后,很不满意,于是

14、在旁边又写了四句:“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这位和尚认为他这个人根本就不是“物” ,也无身可修,只有佛家信念。广而言之,世界上“ 本无一物 ”,什么东西也没有,所以也无什么尘埃,亦无所谓污染。弘忍认为这个和尚对佛家教义心领神会,掌握得好,于是决定把衣钵传给他,他就是禅宗六祖,慧能和尚。辩证的唯物主 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即它存在于我们的意识之外。不 论你看见没看见,或承认不承认,它都 铁一般地存在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慧能和尚否认物质的存在,认为“万事皆空”、 “四大皆空,” 而只有佛家信念的存在,这是典型的唯心主义。 第 7 页 共 5

15、8 页 第三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知识准备:1、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例题示范 : 毛泽东与哲学1937 年 1 月,毛泽东到达延安后,每到星期三晚上,他都约 10 来个人,在他自己的窑洞里开哲学座谈会。每次都是毛泽东亲自主持,并事先指定一个报告人,准备 好发言提纲,作中心发言,然后 让大家发表意 见。毛泽东对每个人的发言都认真听,并作笔记。毛泽东酷爱学习马列主义哲学,引起了许多中高级干部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兴趣,初步形成了党政军干部学习哲学的热潮。毛泽东还经常到红军大学(后改为抗日军政大学)去讲课,他讲哲学深入浅出,讲得非常生动、活泼、有趣。毛泽东在刻苦学习和认真研究的基础上,还把哲学从哲学家的书本和讲堂上解放出来,他竭尽心思不断地把唯物论辩证法用通俗、易懂、易记 的语言传播出来, 创造性地发展了辩证 法的许多方面,如“矛盾的特殊性”、 “实 事求是” 、“从 实际出发” 、“调查研究” 、“一分为二”、“ 要抓主要矛盾”、“物质变 精神,精神变物 质” 和“总结经验、提高认识 ”等等。毛泽东勤奋地刻苦地钻研马克思主义哲学,并始 终立足于与中国革命的斗争实践相结合,对马列主义理论作出了贡献。1937 年 1 月至 1947 年 3 月,毛泽东在延安住了 10 年。这一时期是毛泽东思想的成熟期。他博览群书 ,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