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六年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与教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16346580 上传时间:2017-11-07 格式:DOC 页数:40 大小:8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版六年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与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教科版六年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与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教科版六年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与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教科版六年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与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教科版六年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与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科版六年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与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六年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与教案(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本单元围绕“体育精神”这一主题,编排了主体课文勇攀高峰苦练和阅读课文马拉松的故事“足球之王”贝利。勇攀高峰讲述的是我国乒乓球世界冠军邓亚萍从挫折走向成功和胜利的成长经历,苦练记叙了排球姑娘陈招娣以惊人的毅力完成训练任务的故事,马拉松的故事介绍了马拉松这一奥运会体育比赛项目的来历,“足球之王”贝利描述了贝利精湛的足球技艺,让我们一睹了“球王”的风采。四篇课文给我们揭示了体育不仅仅是体育,它内涵着特殊的生命精神和民族精神,这种精神让体育拥有了独特的魅力,如火炬照亮了人们的心灵,激励人奋进。在“能说会写”和“大家一起来”中,让学生在搜集资料和口语交际的过程中感受体育明星的风采,受到体育精神的

2、熏陶,在此基础上,写一写自己所参加过的体育比赛。整个单元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打开了学生生活中一扇特有的窗户,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体育精神,在交往中发现体育明星,在习作中表达体育体验,听、说、读、写有机结合,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和语文素养。2008 年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加上课文的内容又鲜为人知,学生会有浓厚的兴趣。教学本单元时,要注意:一是要用学生熟知的2008 年北京奥运会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一种澎湃的体育激情中开展听、说、读、写活动;二是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凭借已有的阅读经验,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培养语感,领悟表达方法,进一步发

3、展学生的读写能力;三是要围绕单元主题,鼓励学生展开课外语文实践活动,通过阅读体育故事、搜集体育明星资料、讲述体育明星故事等途径,拓宽学生语言积累的渠道,以丰富积累;四是要重视对小学语文基础知识进行回顾、梳理和拓展,要有承前启后的思想,注意结合课文后的思考练习和“语文七色光”中“练”的项目,巩固以往的基础知识,引导学生掌握一些新的语文基础知识,为学生进入高一年段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1勇 攀 高 峰教材说明解题本文课题本应是陈述句,但省略了主语,如还原就是邓亚萍勇攀高峰。课题概括了课文主要内容,显得精练、醒目、生动,具有很强的吸引人的力量。文章的主人公是邓亚萍。邓亚萍,身高 1.5 米,19

4、73 年 2 月 6 日生于河南省郑州市。5 岁随父亲学打乒乓球,1988 年底进入国家队。1989 年获第 40 届世乒赛女团和双打冠军、女单季军。在这以后,她在重大国际国内比赛上获 50 项以上冠军。19931998 年间,她一直居国际乒联公布的女子单打世界排名第一位。1997 年 11 月,邓亚萍入清华大学学习英语和管理学,后赴英国剑桥大学、诺丁汉大学进修学习,获英语专业学士和中国当代研究专业硕士学位。2002 年,她出任奥委会道德委员会以及运动和环境委员会委员。2003 年成为北京奥委会组委会市场开发部工作人员。目前,她是北京奥组委会奥运村部副部长。邓亚萍是乒乓球史上第一个集所有重大比

5、赛女子单打世界冠军于一身的人,人们称她是“乒坛上的巨无霸”、“乒坛小个子巨人”,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赞扬她“代表着运动员的风貌”。邓亚萍多次被评为全国和世界“十佳运动员”。1998 年当选为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结构分析本文记叙邓亚萍在乒乓球事业上的成长历程,赞扬了邓亚萍永不服输、乐于吃苦、自强不息、敢打敢拼的可贵精神。全文共 13 个自然段,按内容性质划分,可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第 1、2 自然段),记邓亚萍的两次受挫。第二部分(第 3、4 自然段),写邓亚萍的刻苦训练。第三部分(第 58 自然段),表邓亚萍的赛场立功。第四部分(第 913 自然段),赞邓亚萍的风采品格。语意理解“邓亚萍

6、5 岁时就在父亲的指导下,背着沙袋蹦着练打乒乓球。”这句话字面的意思是邓亚萍在幼年时期就对乒乓球有兴趣,更深的含义是:邓亚萍从小就立下了打好乒乓球的志向。立志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它是事业成功的大门。工作随着志向走,成功随着工作来。邓亚萍立下打好乒乓球的志向,是她后来刻苦训练、取得成功的动力因素。“蹦着练”,活画出邓亚萍小时候练打乒乓球的姿态。因为人小,够不着球台,所以要“蹦着”打。“可不久,邓亚萍就被送回了家,因为个子太矮,手臂太短,教练认为她没有发展前途。”本句说明邓亚萍被退回来的理由。决定邓亚萍命运的关键人物是河南省乒乓球队教练。这些教练都是很有经验、目光敏锐的乒乓球训练专家。他们深深地懂

7、得,竞技性乒乓球比赛,要求运动员身材高大,手大臂长,这样的运动员力气大,控制面宽,动作快而猛,在赛场上有优势。这是他们选择专业运动员的标准。邓亚萍不符合这一标准。这是邓亚萍在乒乓球事业上遇到的第一个挫折。“13 岁时,邓亚萍以正手快、反手怪、攻球狠的魔球战术战胜了世界冠军戴丽丽,接着又力克李惠芬、耿丽娟和老将陈静,并入选国家青年队。”这句话说明邓亚萍取得了初步成绩。这个句子有两个作用:其一,暗写邓亚萍训练的刻苦,不刻苦训练是不可能取得如此显赫战绩的;其二,为下文她的骄傲自满打下铺垫。戴丽丽,1964 年生于温州。1983 1988 年,她先后四次获世乒赛冠军。目前,她是八一队的政委兼女队总教练

8、。李惠芬,1963 年生于石家庄市。在第 39 届世乒赛上,她为中国队蝉联团体冠军立了功。现在是香港乒乓球女队主教练。耿丽娟,1963 年生于河北省卢龙县。她先后获得第 37、38届世乒赛女团冠军,第 38 届世乒赛女双冠军。第 39 届世乒赛混双冠军。陈静,1968 年 9 月 20 日生于湖北省武汉市。1987 年获瑞典乒乓球公开赛女双冠军。1988 年获汉城奥运会乒乓球女单冠军。1989 年,获第 40 届世乒赛女团冠军。1991 年退役,2006 年获华南师大运动心理学专业博土学位,并留校任副教授。“邓亚萍又一次痛哭了。”本文先后写邓亚萍两次受挫,两次痛哭。从痛哭的情态上看,第一次她“

9、撕心裂肺般地痛哭”;第二次她只是“又一次痛哭了”。邓亚萍第一次受挫时才 10 岁,第二次受挫时已经 13 岁了,比第一次年长 3 岁,心理上成熟了许多,已有一定的抑制力,所以痛哭的情态有所不同。从痛哭的缘由上看,第一次是被别人否定,第二次是被自己否定;第一次受挫的根本原因是先天的,无法改变的,而第二次受挫的根本原因是后天的,是可以改变的。“这两次刻骨铭心的挫折使邓亚萍悟出了一个道理:身体上没有优势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精神上没有优势,精神优势是推动事业成功的动力。”人在遇到挫折时有两种不同的反应:一是消极的回避性反应,即厌恶、躲避挫折,或受到挫折后,从此消沉,不再进取;二是积极的建设性反应。邓亚萍

10、采取了第二种态度。她面对挫折能冷静分析其中原因,并悟出了一条人生哲理:不怕身体劣势,占有精神优势。这个精神优势就是:积极调整对策,在挫折中奋起,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和高度的自信心坚持实现奋斗目标。邓亚萍理解并把握了这个道理,对于 14 岁的女孩着实难能可贵!“优势”,能压倒对方的有利形势。“第 11 届亚运会上,中国男队 1 比 5 惨败于朝鲜队,世界女单冠军乔红首盘便失一分。”这句话交代了邓亚萍在第 11 届亚运会女乒团体决赛出场前的严峻形势。这对邓亚萍的技术和心理都是极大的考验。严峻的形势为后来邓亚萍力挽狂澜、大显英雄本色起到衬托作用。乔红,1968 年 11月 21 日生于湖北省武汉市。19

11、89 年在第 40 届世乒赛上获女子单打冠军、女子双打冠军,同时是中国女团冠军主力。现为中国女子乒乓球队教练。“邓亚萍已成为一种精神,那是一种体育精神,一种奥运精神,一种自强不息的中国精神。”这句议论,高度颂扬了邓亚萍的可贵精神。先天条件很差的邓亚萍,其成功的决定因素是她有一种精神,即直面挫折,绝不言输,顽强拼搏,自强不息。这种邓亚萍精神是没有国界的,是属于全世界的。体育运动固然为了强身健体,但更主要的是倡导邓亚萍的这种精神。人,具有这种精神才是真正的健壮,就会无往而不胜。“自强不息”,自己努力向上,永不懈怠。“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也被邓亚萍的精神所感染他看中邓亚萍的是什么?是那种人类共同追

12、寻的,绝不服输、顽强拼搏的精神!”这是萨马兰奇对邓亚萍的肯定和赞扬。世界体坛巨人的肯定和赞扬,更说明邓亚萍的高尚和邓亚萍精神的意义。人类之所以要“追寻”这种精神,是因为人类发展的历史,是与困难和险恶斗争的历史,特别需要邓亚萍这种永不服输、顽强拼搏的精神。萨翁重用邓亚萍,为邓亚萍颁奖,就是向全人类倡导邓亚萍精神。萨马兰奇,全名胡安安东尼奥萨马兰奇,1920 年 7 月 17 日生于西班牙巴塞罗那伊伦大街 28 号。他 1980 年 7 月 16 日在洛桑当选为国际奥委会主席。在任期间,他以杰出的政治、外交、组织才能,使奥林匹克运动有很大发展,奥林匹克精神更加深入人心。1997 年,他本该退休,又

13、应国际奥委会执委会的要求再任一届,至 2001 年到届,退休后被国际奥委会授予终生名誉主席。2001 年 7 月 13 日 22 时 15 分他在莫斯科宣布北京获 2008 年奥运会主办权。写作特点1选择典型事件表现主人公的风采与品格。2文章在叙事过程中巧妙地穿插小段议论,鲜明地突出了主题。教学建议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从邓亚萍由挫折走向成功和胜利的经历中,体会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体育精神。3体会作者选择材料、详略得当地描写人物的表达方法。4认识 3 个生字,正确书写 11 个生字。教学重点、难点理解“邓亚萍已成为一种精神,那是一种体育精神,一种奥运精神,一种

14、自强不息的中国精神”的深刻含义。教学准备请学生在课前收集中国乒乓球与邓亚萍的相关资料,并互相交流交流。教师可以准备邓亚萍比赛的录像资料。教学时间2 课时。操作要点1读书指导。(1)教学中要注意的几个问题。一是师生都要充分地做好课前准备,通过上网、查阅图书、请教别人等方法,收集有关体育赛事的资料,特别是 2008 年奥运会的资料,唤起学生对体育以及体育明星的关注和热情,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二是课文的内容比较简单,学生容易读懂,要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弄清文章叙述的顺序,在此基础上,再抓住让学生感动的事情,来认识邓亚萍是一个怎样的运动员,不能仅仅理解她身上所代表的体育精神。三是对邓亚萍体育

15、精神的理解不能简单地定位在理解“绝不服输、顽强拼搏”的含义上,也不能仅仅让学生感受邓亚萍的体育风采,要把邓亚萍身上的体育精神与民族精神结合起来,抓住课后的思考练习第 2 题,使学生在阅读中受到体育精神与豪情的熏陶和感染。四是要注意落实朗读,把朗读作为重要的过程与手段,要运用各种不同的朗读形式,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邓亚萍的体育风采,表达自己对邓亚萍的敬佩和赞美。(2)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理解课题。导入课文可以有两种方式:其一是从 2008 年奥运会入题,其二是从邓亚萍个人入题。比如从邓亚萍个人入题:教师出示邓亚萍照片或者比赛录像资料,列举邓亚萍在乒乓球上取得的辉煌成绩,然后指导学生交流收集到的邓亚

16、萍的相关资料,谈谈自己眼中的邓亚萍。承接学生的谈话,教师导入:那么,邓亚萍是怎样走上世界冠军领奖台的?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讲述邓亚萍故事的文章。板书课题:勇攀高峰,你觉得课题中的高峰指的是什么?勇攀是什么含义?整体感知,梳理全文。首先给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把课文读熟。由于六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阅读基础,这一阶段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学。请学生默读全文,边读边想:课文讲了邓亚萍背后的哪些故事?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在攀登高峰过程中,邓亚萍遇到了哪些挫折?面对困难,邓亚萍是怎样用实际行动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的?再读课文,你觉得邓亚萍是个怎样的运动员?抓住重点,细读体会。可以抓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紧紧抓住“你觉得邓亚萍是个怎样的运动员”这一问题引导学生细读体会。可以放手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从课文的字里行间寻找答案。邓亚萍是个怎样的运动员?学生可能有这样几种理解:第一,邓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