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时代网络舆情特点及其负面影响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6343959 上传时间:2017-11-0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4.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媒体时代网络舆情特点及其负面影响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自媒体时代网络舆情特点及其负面影响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自媒体时代网络舆情特点及其负面影响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自媒体时代网络舆情特点及其负面影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媒体时代网络舆情特点及其负面影响(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自媒体时代网络舆情特点及其负面影响丁曼文 14090401【关键词】:舆情、网络舆情、博客、特点、负面影响【摘 要】:随着我国新时期网络的普及和网民的急剧增长,网络媒体深刻影响到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各个层面。如今,网络舆情也引起了越来越多人包括政府高层的关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执政水平,需要一个和谐的网络环境,需要加强对网络舆情的研究。网络舆情研究是一个新兴的、也是一个重要研究领域。网络舆情是在网络空间内,公众对公共事务尤其是某些热点、焦点问题所持的意见、情绪以及态度的总和。网络舆情的存在空间主要有电子公告板、即时通讯、电子邮件及新闻组、博客、维基等。辨证地

2、看待网络舆情是研究者和政府部门应有的一个基本态度,既要看到网络舆情中非理性的一面,也要注意网络舆情也具有瞭望、监视作用。在博客、微博盛行的自媒体时代,分析网络舆情特点是认识网络舆情的最基本层面。在看到网络带给我们的更开放的草根舆论大环境的同时,其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网络舆情定义随着因特网在全球范围内的飞速发展,网络媒体已被公认为是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 。 网络媒体的兴起使得信息传播的方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网络媒体的迅速发展也使得舆情传播渠道更加多样化,网络成为反映社会舆情的主要载体之一。舆情是公众对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问题特别是热点问题的情绪、意见和态度的总和。由于网络

3、传播快捷、信息多元、传播方式互动,与传统媒体具有很大的不同。在网络媒体中,公众既是信息的浏览者,同时也是信息的发布者。公众可以通过网络来获取信息,也可以通过网络发出信息。网络舆情常常包含着来自不同社会层次的公众的声音,这种声音包含着他们不同的利益诉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民众的意见和呼声。网络作为传播公众言论的载体,其传达的信息正是网络舆情内容之一。笔者认为,网络舆情是在网络空间内,公众对公共事务尤其是某些热点、焦点问题所持的意见、情绪以及态度的总和。网络舆情的存在空间互联网因其开放性成为公众发表和交流对社会公共事务的态度和意见的重要场所。据中国互联网中心(CNNIC)调查报告显示,互联网信息渠

4、道的代表性应用网络新闻和搜索引擎的网民使用比例已达 76.3。即时通讯和电子邮件的使用率也比较高,7 成(69.8%)的网民都使用即时通信功能,超过一半(55.4% )的网民使用电子邮件。舆情经常发生在民意表达最为集中、舆情传播最为畅通的“场所” 。 为了提高搜索网络舆情的效率,我们有必要熟悉这些“场所” 。从目前来看,网络舆情的存在空间主要有以下几处:1、电子公告板(BBS ) ;2、即时通讯(IM ) ;3、电子邮件(Email)及新闻组( News group) ;4、博客(Blog) 、维基(Wiki) ;公共事件的网络舆情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网络舆情来源的广泛性网络的开放和

5、便捷使得越来越多的人们愿意通过网络表达自己的想法。据统计,我国家庭上网计算机数量为 7800 万台,5040 万手机网民。目前 2.1 亿网民中使用搜索引擎的比例是 72.4%,即已有 1.52 亿人从搜索引擎获益,半年净增加 3086万人。位列网络应用中网络音乐、即时通信、网络影视和网络新闻之后的第五位,高于电子邮件1。互联网中存在各种性质的网站,国内的、国外的;政府网站、企业网站以及个人网站等。从舆情来源来看,舆情既出自于以上各类网站。此外,网络舆情还可能来自于 Blog、BBS 社区以及 QQ 群等。特别是当突发事件发生时, 25如果诸如政府官方网站的主流信息来源没有及时发布消息,出于自

6、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的需要,公众就会通过 BBS、新闻组等其他的信息来源寻求信息。2网络舆情主体的匿名性加里马克思提出,现实社会中个人身份识别的七大要素:合法姓名、有效住址、可追踪的假名、不可追踪的假名、行为方式、社会属性(比如性别、年龄、信仰、职业等)以及身份识别物2。在网络空间中,这七个方面都可以达到不同程度的隐匿,使网络用户具有不同程度的隐匿性。因此,网络舆情主体具有相应的匿名性。在网络这个“意见自由市场” 中,网络舆情主体的匿名性为网民提供了一个宣泄情绪的绝佳空间。对于那些在现实生活中无法从正常渠道获取消息、排解情绪的人来说,网络不失为一种获取信息、宣泄自己的渠道。从另一方面来看,网络的匿

7、名性有可能导致最原始人性的暴露,在网络中暴露出人的不理性的一面。弗洛伊德将人格结构分为本我(id)、自我(ego)、超我(superego) 三部分。其中,本我即原我,它按快乐原则行事,不理会社会道德、外在的行为规范,它唯一的要求是获得快乐,避免痛苦。由于舆情主体个体的客观经历、知识的差异,他们理解信息也会出现差别,对同一信息有不同的理解和解释。特别是在危机发生初期,公众往往运用他独特的经验,以自己的背景来弥补信息的多义性和不明性,因而形成意见多元化的情形。3网络舆情传播的个性化与群体性并存网络的匿名性和网络把关的弱化使得公众毫无掩饰的表达其内心真实想法,毫不保留的展现自我,同时,网民的个性化

8、言论也使得网络舆情内容呈现个性化状态。法国心理学家勒庞(Gustave Le Bo )认为, “在某些特定的条件下,并且只有在这些条件下,一群人会表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它非常不同于组成这一群体的个人所共有的特点。聚集成群的人,他们的感情和思想全都转到同一个方向,他们自觉的个性消失了,形成了一种集体心理”34网络舆情的突发性网络媒体区别于传统媒体的最大特征就是网络舆情传播的即时性。网络媒体的开放性使得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公众都可以成为“新闻人” ,网络传播的全时性、高效性、交互性令网络舆情的爆发成为可能。哪里有突发事件发生,其所在地的 26人可以轻易的将关于事件的文字、图片甚至视频发到网络中,这比起专

9、业的传媒机构发布信息的速度可能更及时,更迅速。在 2005 年伦敦爆炸发生后不久,照片共享站点和博客网站已经开始跟踪报道整个恐怖袭击。这些文字图片甚至在专业新闻机构赶到现场之前就已经刊发了。据统计,在爆炸发生 8 小时后,雅虎的子站F 网站上的现场图片已经超过了 300 张4。网络的即时性使得全世界的人在同一时间关注同一事件,尤其是在发生重大突发事件之时,很容易聚集众多反应,激起强烈的公众舆情。5网络舆情产生巨大的群体压力网络传播模式从传统的单向直线式变成交叉网络式,信息“把关人”的作用大大削弱甚至完全消解,当信息在网上自由流动和吸引众多受众主动参与时,能产生巨大的冲击性。网络舆情的负面影响网

10、络是把锋利的“双刃剑”。它在为我们提供了便捷的信息下情上达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人们注意到,网络舆情在受到政府和各界越来越多的注意力和重视的同时,还夹杂了一些不和谐的音符。首先,不良信息产生虚假“舆情”。突发事件发生时,由于传统媒体的信息真空,公众往往在网络上寻求相关信息,如此,则易导致谣言滋生和情绪型舆情蔓延。在 BBS 论坛、Blog 里,由于网络把关弱化,网民的自主性强,网络信息可能由人为操控,使得信息向不良趋势发展。同时,网络的匿名性也给信息制假者提供了基地,他们可以匿名参与讨论,而较少考虑到要对发表言论后产生的后果承担责任,因此可能发表一些不负责任的言论,放纵自己的行为,这

11、些虚假言论损害了网络媒体的公信度和公信力。其次,网络无政府主义行为:网络暴力和网络恶搞。网络的虚拟性和匿名性使网民并无经济学意义上的成本约束,再加上网络伦理的缺乏约束, “网络暴民” 和“ 匿名专制”产生也顺理成章。如今越来越普及的 SNS(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 )网站的实名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由匿名性带来的弊端。但由于网络的特殊性,如何判断网络谣言、暴力、人身污蔑、网络色情等不良信息,如何确定所造成的后果都没有明确的指向,也没有相对明确的取证规定,为互联网管理带来一定难度。【参考文献】1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http:/ 21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 Kling,R.等 Assessing Anonymous Communication on the Internet. Policy Deliberations,AAAS.http/:www.slis.indiana.edu/TIS/readers/full-text/15-2%20kling.pdf,1999-2-9.3 (法)古斯塔夫勒庞,冯克利(译).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 .桂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94 博 客 用 手 机 报 道 伦 敦 爆 炸 案 网 民 催 生 媒 体 革 命htt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