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版导学案《杜甫诗三首》 (2)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16339691 上传时间:2017-11-07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版导学案《杜甫诗三首》 (2)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教师版导学案《杜甫诗三首》 (2)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师版导学案《杜甫诗三首》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版导学案《杜甫诗三首》 (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哈尔滨市第三十七中学校语文组导学案七年级(下)导学案第 1 页共 3 页教师版课题:杜甫诗三首石壕吏 (导学案 2)主 备 周连弟 审 核:备课时间 2013 授课时间: 2013教学目标 1. 整体感知课文 2. 揭露官吏的横暴 3. 同情人民的苦难 重点难点 体会老妇的话对表达文章中心的作用教学方法 引导点拨法学法指导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当堂展示一次备课(个人初备) 二次 备课【教学过程】一、介绍背景导入,公元 758 年,为平息安(安禄山)史(史思明)之乱,郭子仪、李光弼等九位节度使,率兵 20 万围攻安庆绪(安禄山的儿子)所占的邺郡(现在河南安阳) ,胜利在望。但在第二年春天,由于史

2、思明派来援军,加上唐军内部矛盾重重,形势发生逆转,在敌人两面夹击之下,唐军全线崩溃。郭子仪等退守河阳(现在河南孟州市) ,并四处抽丁补充兵力。杜甫这时刚好从洛阳回华州,途经新安、石壕、潼关等地,根据目睹的现实,写了一组诗, 石壕吏是其中的一首。石壕,也叫石壕镇,现在河南三门峡东南。吏,小官,这里指差役。759 年(唐肃宗乾元二年)春,已经四十八岁的杜甫,由左拾遗贬为华州司功参军。他离开洛阳,历经新安、石壕、潼关,夜宿晓行,风尘仆仆,赶往华州任所。所经之处,哀鸿遍野,民不聊生,这引起诗人感情上的强烈震动。当时唐王朝集中郭子仪、李光弼等九位节度使率步骑二十万,号称六十万,将安庆绪围在邺城。由于指挥

3、不统一,被史思明援兵打得全军溃败。唐王朝为补充兵力,便在洛阳以西至潼关一带,强行抓人当兵,人民苦不堪言。这时,杜甫正由新安县继续西行,投宿石壕村,遇到吏卒深夜捉人,于是就其所见所闻,写成这篇不朽的诗作。二、整体感知: 题解:这是杜甫著名的新题乐府组诗三吏之一. ,已经四十八岁的杜甫,由左拾遗贬为华州司功参军.他离开洛阳,历经新安、潼关、石壕,夜宿晓行,风尘仆仆所经之处,哀鸿遍野 ,民不聊生,由于战争吃紧, 唐王朝为补充兵力 ,到处征兵.这时,杜甫正由新安县继续西行,投宿石壕村,遇到吏卒深夜捉人,于是实录所见所闻, 写成这篇不朽的诗作.诗中刻画了官吏的横暴,反映了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和自

4、己痛苦的心情.赏析:石壕吏是一首杰出的现实主义的叙事诗,写了差吏到石壕村乘夜捉人征兵,连年老力衰的老妇也被抓服役的故事,揭露了官吏的残暴和兵役制度的黑暗,对安史之乱中人民遭受的苦难深表同情。艺术上, 精炼是这首诗的一大特点,把抒情和议论寓于叙事之中,爱憎分明。场面和细节描写自然真实。善于裁剪, 中心突出。前四句可看作第一段。首句“暮投石壕村”,单刀直入,直叙其事。 “暮” 字、 “投”字、 “村” 字都需玩味,读者不能轻易放过。在封建社会里,由于社会秩序混乱和旅途荒凉等原因,旅客们都“未晚先投宿 ”,更何况在兵祸连接的时代。而杜甫,却于暮色苍茫之时才匆匆忙忙地投奔到一个小村庄里借宿,这种异乎寻

5、常的情景就富于暗示性。他或者是压根儿不敢走大路;或者是附近的城镇已荡然一空,无处歇脚。总之,寥寥五字,不仅点明了投宿的时间和地点,而且和盘托出了兵荒马乱、鸡犬不宁、一切脱出常轨的景象,为悲剧的演出提供了典型环境。第一、表明官府“捉人” 之事时常发生,人民白天躲藏或者反抗,无法 “捉 ”到;第二、表明县吏“捉人”的手段狠毒,于人民已经入睡的黑夜,来个突然袭击。同时,诗人是“暮” 投石壕村的,从“暮”到“夜”,已过了几个小时,这时当然已经睡下了;所以下面的事件发展,他没有参与其间,而是隔门听出来的。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两句,表现了人民长期以来深受抓丁之苦,昼夜不安;即使到了深夜,仍然寝不安

6、席,一听到门外有了响动,就知道县吏又来“捉人”,老翁立刻“逾墙”逃走,由老妇开门周旋。从 “吏呼一何怒”至“ 犹得备晨炊”这十六句,可看作第二段。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两句,极其概括、极其形象地写出了“吏” 与“妇”的尖锐矛盾。一 “呼”、一“啼” ,一“怒” 、一“苦”,形成了强烈的对照;两个状语“一简介作者:杜甫(712770) ,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祖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被后世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

7、“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 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备受推崇。后世诗人阵志岁有“最尚杜工部之系心国民”之语。 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之。 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哈尔滨市第三十七中学校语文组导学案七年级(下)导学案第 2 页共 3 页教师版何”,加重了感情色彩,有力地渲染出县吏如狼似虎,叫嚣隳突的横蛮气势,并为老妇以下的诉说制造出悲愤的气氛。矛盾的两方面,具有主与从、因与果的关系。 “妇啼一何苦” ,是“吏呼一何怒”逼出来的。下面

8、,诗人不再写 “吏呼”,全力写“妇啼”,而“吏呼”自见。 “听妇前致词”承上启下。那“听”是诗人在“听” ,那“致词” 是老妇“苦啼”着回答县吏的“怒呼”。写“ 致词”内容的十三句诗,多次换韵,表现出多次转折,暗示了县吏的多次“怒呼” 、逼问。这十三句诗,不是“ 老妇”一口气说下去的,而县吏也决不是在那里洗耳恭听。实际上,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不仅发生在事件的开头,而且持续到事件的结尾。从“ 三男邺城戍”到 “死者长已矣 ”,是第一次转折。读者可以想见,这是针对县吏的第一次逼问诉苦的。在这以前,诗人已用 “有吏夜捉人”一句写出了县吏的猛虎攫人之势。等到“ 老妇出门看”,便扑了进来,贼

9、眼四处搜索,却找不到一个男人,扑了个空。于是怒吼道:“你家的男人都到哪儿去了?快交出来!” 老妇泣诉说:“三个儿子都当兵守邺城去了。一个儿子刚刚捎来一封信,信中说,另外两个儿子已经牺牲了!”泣诉的时候,可能县吏不相信,还拿出信来交县吏看。总之,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处境是够使人同情的,她很希望以此博得县吏的同情,高抬贵手。不料县吏又大发雷霆:“难道你家里再没有别人了?快交出来!”她只得针对这一点诉苦:“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这两句,也不是一口气说下去的,因为 “更无人”与下面的回答发生了明显的矛盾。合理的解释是:老妇先说了一句:“家里再没人了!”而在这当儿,被儿媳妇抱在怀里躲到

10、什么地方的小孙儿,受了怒吼声的惊吓,哭了起来,掩口也不顶用。于是县吏抓到了把柄,威逼道:“你竟敢撒谎!不是有个孩子哭吗?”老妇不得已,这才说: “只有个孙子啊!还吃奶呢,小得很! ”“吃谁的奶?总有个母亲吧!还不把她交出来!”老妇担心的事情终于发生了!她只得硬着头皮解释:“ 孙儿是有个母亲,她的丈夫在邺城战死了,因为要喂奶给孩子,没有改嫁。可怜她衣服破破烂烂,怎么见人呀!还是行行好吧!”(“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两句,有的版本为“孙母未便出,见吏无完裙”,所以县吏是要她出来的。 )但县吏仍不肯罢手。老妇生怕守寡的儿媳被抓,饿死孙子,只好挺身而出:“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

11、备晨炊。 ”老妇的“ 致词”,到此结束,表明县吏勉强同意,不再 “怒吼”了。最后一段虽然只有四句,却照应开头,涉及所有人物,写出了事件的结局和作者的感受。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表明老妇已被抓走,走时低声哭泣,越走越远,便听不到哭声了。 “夜久”二字,反映了老妇一再哭诉、县吏百般威逼的漫长过程。 “如闻”二字,一方面表现了儿媳妇因丈夫战死、婆婆被“捉” 而泣不成声,另一方面也显示出诗人以关切的心情倾耳细听,通夜未能入睡。“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两句,收尽全篇,于叙事中含无限深情。前一天傍晚投宿之时,老翁、老妇双双迎接诗人,而时隔一夜,老妇被捉走,儿媳妇泣不成声,只能与逃走归来的老翁

12、作别了。老翁的心情怎样,诗人作何感想,这些都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仇兆鳌在杜少陵集详注里说:“古者有兄弟始遣一人从军。今驱尽壮丁,及于老弱。诗云:三男戍,二男死,孙方乳,媳无裙,翁逾墙,妇夜往。一家之中,父子、兄弟、祖孙、姑媳惨酷至此,民不聊生极矣!当时唐祚,亦岌岌乎危哉!”就是说, “民为邦本”,把人民整成这个样子,统治者的宝座也就岌岌可危了。诗人杜甫面对这一切,没有美化现实,却如实地揭露了政治黑暗,发出了“有吏夜捉人” 的呼喊,这是值得高度评价的。在艺术表现上,这首诗最突出的一点则是精炼。陆时雍称赞道:“其事何长!其言何简!” 就是指这一点说的。全篇句句叙事,无抒情语,亦无议论语;但实际

13、上,作者却巧妙地通过叙事抒了情,发了议论,爱憎十分强烈,倾向性十分鲜明。寓褒贬于叙事,既节省了很多笔墨,又丝毫没有给读者概念化的感觉。诗中还运用了藏问于答的表现手法。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概括了双方的矛盾之后,便集中写“妇”,不复写“吏” ,而“吏” 的蛮悍、横暴,却于老妇“致词” 的转折和事件的结局中暗示出来。诗人又十分善于剪裁,叙事中藏有不尽之意。一开头,只用一句写投宿,立刻转入“有吏夜捉人” 的主题。又如只写了“ 老翁逾墙走”,未写他何时归来;只写了“如闻泣幽咽 ”,未写泣者是谁;只写老妇“请从吏夜归”,未写她是否被带走;却用照应开头、结束全篇、既叙事又抒情的“独与老翁别 ”一句

14、告诉读者:老翁已经归家,老妇已被捉走;那么,那位吞声饮泣、不敢放声痛哭的,就是给孩子喂奶的年轻寡妇了。正由于诗人笔墨简洁、洗炼,用了较短的篇幅,在惊人的广度与深度上反映了生活中的矛盾与冲突,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三、说一说: 用现代汉语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四、复述课文“走进石壕村” 五、合作探究: 壕村这户人家,留下的老翁、儿媳、幼孙三人以及老妪的命运将会怎样呢? 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 。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存诗 1400 多首,有杜工部集 , 少陵先生年谱会笺 。补充赏析:浦起龙指出这首诗“起有猛虎攫人之势”(读杜心解 ) ,这不仅是就“有吏夜捉人”说的,而且是就头一句的环境烘托说的。 “有吏夜捉人”一句,是全篇的提纲,以下情节,都从这里生发出来。不说“征兵”、 “点兵”、 “招兵”而说“捉人”,已于如实描绘之中寓揭露、批判之意。再加上一个“夜” 字,含意更丰富。教后反思哈尔滨市第三十七中学校语文组导学案七年级(下)导学案第 3 页共 3 页教师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