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的思想品德课探究式教学模式小议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6334093 上传时间:2017-11-0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2.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网络环境下的思想品德课探究式教学模式小议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网络环境下的思想品德课探究式教学模式小议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网络环境下的思想品德课探究式教学模式小议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网络环境下的思想品德课探究式教学模式小议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网络环境下的思想品德课探究式教学模式小议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网络环境下的思想品德课探究式教学模式小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网络环境下的思想品德课探究式教学模式小议(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网络环境下的思想品德课探究式教学模式小议高州市新垌第一中学 黄锡明提要: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的教育观念和学习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思想品德课的传统教学方式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信息技术对教育产生的重大影响,积极 进行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学科教学整合的探索,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教学方式的根本性变革,是深化思想品德学科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关键词:思想品德课 网络 探究网络环境下的思想品德课探究式教学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进行多向交流的一种教学方式。它是指在计算机环境中,教师以课程标准和教材为基本依据,学生在教师启发指导下问题,通过个人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等形式,借助网络

2、环境的网络资源解难释疑,分析和解决问题,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发展的一种教学形式。在教学结构序列上,主要体现在:教师为学生创设一个网络学习的环境,根据教学任务创设问题情景,问题(探究的问题)查找、筛选有效信息自主探索,研究问题成果交流,总结提高迁移应用。下面就以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为例,对网络环境下的思想品德课探究式教学做一具体分析。(一)利用网络环境,创设问题情境,探究问题,明确探究方向一定的社会行为总是伴随行为发生所依赖的情境。如果要求学习者理解这种社会行为,最好的方法是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情境,在特定的情境中理解事物本身。例如在初三年级“环境问题

3、严重性的表现”一框的教学时,可以制作播放动画短片:成片的森林被砍伐了,飞来一只小鸟,落在光秃秃的树墩上,嘴巴中吐出一串跳动的音符“我想有个家!” ,定格画面。学生仿佛听到了小鸟悲凉的祈求,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了。这时,问题,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学效果明显增强。探究式学习也被人们称为“问题导向式”学习, “问题”往往被视为探究式学习的核心。既然探究教学是以解决问题的形式出现的,那么教师就要借助网络环境,2巧妙地把学习内容转化为问题情境。问题的确立对学习的整个过程起着导向作用。能使学生明确探究的目标,给思维以方向,同时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给思维以动力。因此,教师首先要根据教学目标,寻找与教学内容

4、密切相关的、可以激发学生兴趣的材料,创设出特定的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并需要探究的问题。例如,在初一年级“走近法律”一课的教学时,课前教师指导学生在本班搞一个小调查,学生自己设计问题,如“啸鸣因经常上课讲话又拖欠作业,班主任老师便不允许他来校学习。老师的做法对吗,为什么?” “成克杰被处以死刑,说明了什么?” “小明的父亲要正在念初二的小明去打工挣钱,老师去劝学,小明的父亲说,我的孩子老师管不着。你是怎么看这件事的?你又该如何做?”等十几个问题,以问卷的形式调查全班同学的法律意识,并把调查结果用计算机绘成柱状图。课上学生通过多媒体展示调查结果,并进一步通过分析得出结论:我们的法律意识需要提高。这样

5、,利用信息技术,以学生小调查为切入点,拉近了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距离,学生会情不自禁地产生了探究的欲望。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现代教学论研究证明,如果教学过程中仅靠单一媒体,一种方式来刺激学生大脑,就容易使大脑处于抑制状态,学生易感到疲劳,没有学习的积极性,这就难以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例如,在学习有关环境问题的内容时,为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过网络查找与“环境问题”相关的网站、网页来进一步认识环境问题的危害,这对于加深理解所学内容,能起到很好的辅垫作用。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方法非常多,猜谜语、讲故事、做游戏等,都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6、。无论采用哪种方法,利用网络进行学习,的问题要在学生能进行探究的同时,还应注重学生能通过网络获取有关该问题的相关信息。 (二)师生互动,查找学习资源,筛选有效信息,开展探究活动 1收集资料探究式教学需要大量的教学资料做依托。教师可以利用校园教育教学资源库,还可以对网站进行归类,制作一个简单的网络链接,便于学生在短时间内搜索资料,提高效率。教师建立政治学习网站,将搜集到的资料集中在一起,便于学生学习;还可以把自行开发的多媒体课件搬上网络,为进行探究提供条件。教师提供的学习材料,必须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便于学生理解问题并始终为教学目标3服务。同时,在确定探究问题之后,还可以让学生利用网络

7、,自己收集资料。教师从中加以指导,向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的有关思想品德学科内容方面的网站,并提供在网络上搜索学习资源的方法,如直接在地址栏中输入网址、利用关键字或搜索引擎进行搜索,由学生通过网络技术收集信息,为完成学习任务做好准备工作。例如,初一第二单元在成长的道路上关于“立志与成功”一课,可以布置以下学习任务:(1)收集并列举具有顽强毅力使学业、事业成功的名人及身边的普通人的事例。(2)收集我国一位大科学家的生平事迹和名人名言。 (3)整理一至两位当代青年创业成才的事迹资料。这些活动由学生在校外的业余时间完成,改变了师讲生听的教学方式,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发展了其搜集信息的能力。2开展探究

8、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 “科学知识是不应该传授学生的,而应当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独立的掌握它们。 ”美国著名认知学派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鲁纳认为,“认识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种产品。 ”可见,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的发现过程。在探究式教学中,学习者知识与能力的获得主要不是依靠教师进行强制性灌输与培养,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在各式各样的探究活动中主动探究、主动思考得出结论,亲自参与并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构建起对科学的新认识。探究式学知识的获得固然重要,掌握知识如何获得的过程更为重要。为此,学生必须要充分利用教师和教材提供的材料以及现代教育技术所提供的学习环境,主动展开学习,积极进行自我

9、思考、探究和发现事物。例如,在“立志与成功”一节的教学中,教师备课时可以根据北京市广渠门中学“宏志班”学生不怕困难、勇于拼搏的事迹,制作网页,作为教学材料。这些材料贴近学生实际,具有较强的时代感、针对性,学生易于理解、接受。与此同时,让学生利用网络等资源,搜集自觉磨练意志的典型人物和事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指导学生结合网页中“宏志班”的材料,思考、讨论:(1)材料给我们哪些启示?(2)我们应该向“宏志班”学生学习什么?接着,学生发布搜集到的自觉磨练意志的材料,并在网络上进行研讨:(1)顽强的意志在人的发展中有何作用?(2)我们应该怎样自觉磨练意志?这样,通过师生合作探究,学生便能明确认识到

10、,顽强的意志是事业成功的重要条件,磨练意志要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持之以恒,善始善终。4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利用信息技术,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情景,让学生通过情景体验概括知识,发展能力。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会得到更多的感受和启发,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也会水到渠成。例如,关于“环境问题的危害”一课教学时,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性,首先通过多媒体展示以下材料:据生物专家统计,一棵生长 50 年的大树,释放的氧气价值是 563750 元;防止环境污染、防止水土流失、增加土壤肥力、为动物提供栖息场所和促进生物多样化发展以及制造动物蛋白等方面的价值分别是 512500 元、563750

11、 元、256250 元、20500元。然后,让学生根据材料计算这棵大树的总生态价值是多少?当计算结果出来后,教师指出,大树被砍倒后在市场上出售只能卖 5001000 元。接着,问题:(1)通过这两个数字的比较,你能得出什么结论?(2)它对经济的发展有何启示?学生经过计算、思考、讨论真切体会到:(1)森林是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无价之宝,我们应该珍惜。 (2)经济社会的发展,应该从长远的角度考虑,不能只顾眼前利益。3交流研讨既然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体系的过程,那么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对初步结论进行相互交流、补充和完善,从而形成较为严谨、正确的认识。在这一环节中,要求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

12、,通过计算机网络开展讨论、与他人交流,通过不同观点的碰撞以及对同一观点不同层次的理解来补充、修正、加深对当前问题的理解。学生可以在“教学主页”的“论坛”中自己的观点和论据及有关材料,进行对话和辩论,完善已有的认知结构。 同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结成不同的小组,以团队合作的形式开展探究。例如,环境问题是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中的一个重要内容,环境保护也是学生感兴趣并经常思考的一个问题。因此,在学习了相关内容之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建立一个环保主页,明确任务,分工合作。如能熟练进行文字输入的同学负责环保资料收集整理,有一定美术功底的同学绘制环保漫画,有网页制作经验的同学进行整体设计等。学生们通

13、过网页的制作,不仅增长了环保知识,提高了环保意识,而且进一步加深了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认识,提高了创新能力。同时,通过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对其健康成长和发展具有深远意义。(三)总结提高,运用探究结论,解决实际问题,实现迁移创新5学以致用是探究教学的一个基本特征。探究教学重在知识技能的获得和应用,而不在掌握知识的数量。因此,在问题、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学会迁移,运用知识技能去解决实际问题,以问题作为起点,又以问题而结束,培养创造性思维。例如,关于“立志与成功”一节的学习,设计讨论区:说一说:(1)自己最大的弱点是什么?举例说明。 (2)自己曾经半途而废的事情是什

14、么?原因是什么?(3)今后准备怎样克服自己的弱点?记一记:同学对我的建议。学生利用计算机网络,独立思考问题后,再通过网上讨论,总结交流,并相互补充完善,充分认识培养坚强意志的重要性,从而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这样的问题设计,主要是通过来源于生活的真实性,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认知需求和持久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轻松愉快,兴趣盎然,一反要我学为我要学。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围绕问题思考、讨论、交流,充分挖掘学生自主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自主学习意识。学生运用网络信息资源进行创新,是对知识构建的升华,是网络构建的最高境界。由于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一方面,政治理论基于丰富的社会背景和

15、实践,另一方面,政治课教学的目的具有明显的双重性,既要达到对理论的理解和把握,更为重要的是对教育对象思想意识的内化。而通过政治教学网络环境的应用,可以在进一步调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探究性的同时,促进其知识的内化。例如,在“环境问题”一课的教学时,为了引导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可持续发展,教师可根据相关素材,制作动画短片“五代人的营生”:太祖“卖”野味太爷“卖”木材爷爷“卖”菜墩爸爸“卖”根雕轮到我只好“卖”黄沙。据此设置问题,组织讨论:(1) “五代人的营生”反映了什么问题?(2)这种持续开发导致的必然结果是什么?(3)结合这幅漫画给我们的启示,联系本地实际,说明我们应该如何发展?这样

16、层层深入设计问题,学生可以充分展开讨论,教师随时通过网络查看学生学习的进展情况,最后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认识到人类在重视自身需求的同时,忽视了对资源的合理利用、环境的保护。由现象到本质,初步形成对可持续发展的正确认识,同时学会迁移,进一步理解社会经济的发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性。基于思想品德学科的特点,运用探究结论解决实际问题,还应该注意联系现实生活中的重点、热点问题。网络教学通过丰富的知识背景和开放的学习环境,不仅6可以提供多种获取知识的渠道,改善学生学习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而且可以通过网络拉近学生与社会现实的距离,更好地使其关注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使学校教育更加贴近社会现实,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层次。例如,关于环境问题一课,教师通过网络搜集、展示 19942004 年世界环境日主题,继而问题:(1)十余年世界环境日主题的变化说明了什么?(2)认识这一问题有何意义?(3)以“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为题,分组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