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看雪与西湖七月半的异同的电子稿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6326258 上传时间:2017-11-0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0.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心亭看雪与西湖七月半的异同的电子稿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湖心亭看雪与西湖七月半的异同的电子稿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湖心亭看雪与西湖七月半的异同的电子稿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湖心亭看雪与西湖七月半的异同的电子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心亭看雪与西湖七月半的异同的电子稿(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本次作业的题目为“比较湖心亭看雪与西湖七月半的异同” 。这两篇简短的文章都是由张岱写的,在这两篇文章中,我们能够体会到什么呢?先来看下文章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我们通过这短短一两百字的文章,眼前是否有这样一幅画面。

2、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全都消失了。这一天初更以后(大约八点以后) ,我撑着一只小船,穿着细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欣赏雪景。冰花一片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全白了。湖心湖上的影子,只有(淡淡的) 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人罢了。到了湖心亭上,有两个人铺着毡席,相对而坐,一个小书童正在烧酒,酒炉中的酒正在沸腾。 (那两个人)看见我,十分惊喜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能遇见你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 ”便拉着我一同喝酒。我痛饮了三大杯就告别。 (我)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唯美的画面中似乎能够感受到淡淡的忧伤的淡淡的寂

3、寞。我们知道张岱这篇文章是在明亡之后写的,表达作者对故国浓浓的思念之情。文章中那句“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可以看出,问姓名答的却是地点,触动了张岱对大明的思念,对故国的思念。再说文章中这一“痴”更加传神,形象的概括出张岱的形象。他运用的白描手法,写出了天地之浩大苍茫,人物的渺小轻淡,人似乎完全融入天地之中,真是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妙境。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言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曹雪芹由此可见,张岱的痴,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高雅之趣。下面是我们学习的西湖七月半他的这篇文章更是让人折服。有三个独到之处:一时间特别不是荷花满池的六月,不是郁郁葱葱的七月,亦非秋凉即至的八月

4、,而偏偏要写七月半的西湖,这是为何?六月太热,七月初无以看月,八月太凉,惟有七月半,有人,有月,有湖,一切都恰到好处,看湖看月,又可看观月之人,岂非妙哉?二月,湖,人的 巧妙结合既在读月又在读人,既是看风景,又洞悉世间万象,湖的背景,又让人的个性凸显的淋漓尽致,可谓天衣无缝三角度特别,有品位以西湖七月半为题做文章,一般人定会大下海口,连篇累牍的堆砌一些没有实际意义的华丽词语,而张岱不同,他看观月之人,朴实的语言 在不动声色之中把世间万象展露无疑,实乃妙绝!文章记述了晚明时杭州人在七月半至西湖泛舟赏月的盛况,生动地再现了当时的世风民习。作者将游乐者分群别类,并对其看月情态一一作了简洁的描摹刻画,

5、通过真假看月者的对照比较,嘲讽达官富豪“楼船萧鼓”、附庸风雅丑态和市井百姓“嘄呼嘈杂”、赶凑热闹的俗气,标榜文人雅士陶醉湖光月色、清高拔俗的情致。褒贬不尽妥当,但立意颇为别致。苏轼东坡诗云:“雨洗东坡月色清,世人行尽野人行。 ”张岱此文的构思和立意或许受到其影响。然而,颇有意味的是,张岱此文在嘲讽世俗的同时,也明显流露出一种近俗倾向。作者对于世俗并非不屑一顾,而是颇有兴味地观察各类“俗人”的“俗态”,具体描述其行为举止。虽说是冷眼旁观,但毕竟体现出他对世风民俗的某种关注。若将其与唐宋时期的类似的记游之作比较,张岱此文虽说少了那种心契造化、目无下尘的玄味禅意,却多了一份人情世态,多了一份扑面而来

6、的生活气息。本文的艺术特色1写人生动传神。写“看七月半之人”,是本文的主要内容。作者描写人物,往往以极简省的三言两语作粗笔勾勒,但生动传神,惟妙惟肖。如其写豪绅携满门老小倾巢而出, “身在月下而实不看月”的情态,仅以“笑啼杂之,还坐露台,左右盼望”稍事摹写,便将这类人物招摇过市、张扬形迹、凑热闹、刹风景的种种俗气形诸耳目。尤为精彩的是对市井闲徒的描绘:“不衫不帻,酒醉饭饱,呼群三五,跻入人丛”、 “嘄呼嘈杂,装假醉,唱无腔曲 ”。词语浅显而笔墨平实,但人物的神情形态必露无遗,鲜活无比。2善于营造氛围。作者善于营造氛围以突出文章主旨,这在二、三两段体现得尤为充分。如第二段,作者意在讽刺杭人赶凑热

7、闹的俗气,有意渲染了“二鼓以前,人声鼓吹”、嘈杂喧哗的气氛。湖上是“篙击篙,舟触舟,肩磨肩,面看面”,拥挤不堪:耳畔则“如沸如撼,如魇如呓,如聋如哑”,喧闹难耐。以此显示俗人看月只是“好名”,其实全然不解其中雅趣的旨意。又如第三段,作者欲标榜文士之高雅,在叙述其与韵友名妓月下同坐,轻歌纵饮的同时,又佐以月明如镜,山清水秀,荷花十里,香气袭人的幽雅环境,以环境气氛之幽雅映衬情怀之高雅。通过不同氛围的对比,不同看月者的雅俗自见,而作者的褒贬也就不言而喻了。3笔调幽默诙谐。张岱的语言表达能雅能俗,颇见功底。这篇小品,貌似以平直质朴的笔墨进行叙述,但往往寓谐于庄,富有调侃意味,时或令人忍俊不禁。诸如“

8、名位看月而实不看月者”、 “月亦看,看月者亦看,不看月者亦看” 等语,稍加体会,即不难感知集中意味。即使如“轿夫擎燎,列俟岸上”、 “速舟子急放断桥,赶人胜会 ”等语句,亦含带调侃嘲笑口气。前者以轿夫之克尽职守,认真其事,反讽其侍奉的主人实乃“好名”而已;后者则可从“少刻兴尽,官府席散,皂隶喝道去”的描述中,见出“速舟子急放断桥”,不过是赶凑热闹,对于“看月”并不真正在意,与叶公好龙没什么差异今诗人卞之琳有诗曰:“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张岱游山玩水,观赏自然风光和人文美景,还不忘观察游山玩水之人。 西湖七月半主要描写的,不是

9、自然风光的美丽,反而侧重刻画赏景之人。文章专注于游人,把他们的情态刻画得生动逼真。这里表现的已经不是自然山水,而是人文山水。而他写这首诗的背景张岱中年经历明朝的覆亡,家境也随之败落,所以他的小品文中常暗含家国之痛与沧桑之感。张岱钟情于山水而无意于政治,七月半游湖,而且选择在人尽散去的二鼓以后,就表现了张岱不入世俗,对熙熙攘攘的社会和变化无常的士人的冷淡甚至厌恶,他追求的是一种冷寂的孤高。他对世人的冷眼旁观,体现了他对世俗民情的关注,这虽然没有政治性的目的,更多是禅性的感悟,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本篇文章文字简约,开头简单直点中心,干净利落。作者对五类人的态度,含蓄而又鲜明,以其是否有意于看月和懂不懂得看月,别雅俗,定好恶,不仅隽永别致地抒发了自己鄙视庸俗的思想感情,而且为末段写看月时“呼客纵饮” 、 “往通声气”预作了布置。两者比较异同作者 写作地点 写作背景 写作手法 思想感情湖心亭看雪 张岱 西湖 亡国之后 白描 痴迷于人合一 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高雅之趣。同时天涯遇知音的喜悦又化解了作者心中淡淡的愁绪。西湖七月半 张岱 西湖 亡国之后 诙谐幽默 钟情于山水而无意于政治,不入世俗却对世俗民情的关注追求冷寂的孤高,鄙视世俗的感情。通过这样的比较,对于张岱以及他的文章,我想我们都有了不同程度的了解,古人的不入世俗,古人的闲情逸致,亡国的悲痛。我们从不同诗人的文章中逐渐体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