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老师分享对“孩子喜欢玩沙和水”的思考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6285515 上传时间:2017-11-0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8.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查老师分享对“孩子喜欢玩沙和水”的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查老师分享对“孩子喜欢玩沙和水”的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查老师分享对“孩子喜欢玩沙和水”的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查老师分享对“孩子喜欢玩沙和水”的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查老师分享对“孩子喜欢玩沙和水”的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查老师分享对“孩子喜欢玩沙和水”的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查老师分享对“孩子喜欢玩沙和水”的思考(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主讲人皮皮妈 首先感恩育心经典,感恩赖老师这个非常好的成长平台,为我们提供了成长学习的机会,也感谢顺顺妈的安排,让我来分享听完早起道德经课后的一点小小心得,说得不对的地方,希望大家批评指正哈我今天分享的是:对“孩子喜欢玩沙和水”的思考因为分享,列了提纲如下:小序一, “道”是什么?道是本源。二,从“大道无形”联想到“孩子天性喜欢玩沙和水” ,是婴儿的心态三, “道法自然” , “崇效天,卑法地” ,人类对自然的赖以生存四, “复归于婴儿”心态在读经典中的运用五,将“复归于婴儿”融入到更广大的生活世界去,好好读经,幸福生活小序盼望着,盼望着,师父的道德经终于如约而至在早起演经群新鲜出炉了,元宵刚

2、过,就送来这么丰盛的大餐,如这春风细雨润无声。春天是一个生机盎然,生发的季节,一天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这良好的开端给了我们与育心携手同行的 2011 年注入了一股强劲的生命力。当愚钝的我还沉醉在师父易经64 卦深入浅出的表面易理里,接着又深深的触动在师兄师姐们才华横溢,努力精进的精神中,这接踵而来的道德经让我欢喜让我忧。这如大炮一样的轮番轰炸,对于我这样没有多少文化底蕴的人而言,是一种压力,当然也是一种动力, “一阴一阳之谓道”嘛。师父多年坚持陪女儿佳佳读经,不仅成就了全面发展优秀的佳佳,也奠定了自己扎实的国学基础,小篇讲话亦或是大篇演讲,对于经典的熟练运用是信手拈来,完全融入于生活,

3、达到了知行合一的境界!正如师父所说:“学经典的最高目标是什么,知类通达,透过纷繁复杂的乱象,清楚的掌握我们的生活原则,懂得我们的需求。 ”在师父身上,我们可以完全感觉到这寥寥几句背后深远的涵义。师父的以经解经,让我们听得如痴如醉,其实不单是解经,就是平时的即兴讲话,都具有独特的魅力, “经典”二字在师父行云流水的思绪里,已不再是那么生硬的文字,已经焕发出生命的气息,让我们感觉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夏天的泌入心脾,秋天的硕果喜悦,冬天的圣洁美丽“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对于师父学问的高度和广度,我们是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啊!一, “道”是什么?道是本源。“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道德经开

4、篇第一章,将我们带入了一个老子与道的,与自然的世界,老子的精神与智慧在我们眼前慢慢浮现。从观檄到观妙,从有形的物质世界,飘摇而上到达无形的精神世界。老子的道是什么?千百年来,一直困扰着人们。用我们有限的文字来描述,道是宇宙万物的客观世界,是天地万物的根源,其实可以说得出来的都不是道了,但为了让世人更好的理解,又必须用种种语言来勾勒出她的样子来,而且从古至今争议不停,莫衷一是。道本无形,可以意会而不可以言传,需要靠心灵去领悟,那种冥冥之中窥得天机,豁然开朗的感觉,真的是不可说不可说。还有待于我们不断的学习,体悟,践行,随着师父的指点一步步的接近。我们学习经典,要悟道,更要践行道,这才是道的真谛。

5、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 ”道一直在我们的生活中,将经典回归生活,用经典指导生活,这其实就是践道的过程。而师父现在所做的一切,已到达了圣人的境界。标准:1.年如一日的早起;2.选择正确的方向,而且是利国利民;3. 日复一日的努力坚持着。二,从“大道无形”联想到“孩子天性喜欢玩沙和水” ,是婴儿的心态带过孩子的爸爸妈妈们多少有点体会,就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玩沙和水,这似乎是一种天性,与生俱来与大自然的一种亲近。有儿童心理专家这样说:沙发展了孩子的数学心智,孙瑞雪说:“回想我几十年的教育生涯,很难找到一个不爱沙子的孩子,曾有一个非常好动的孩子,但只要进入沙地里,就马上变得安静起来,半年以后,孩子专注

6、的品质形成了。沙到底给了孩子什么?在我看来,沙介于生命与物质之间,如水一般,即是固体的,又是流体的,它变化无常又易于掌握,它无穷尽的形态和用之不尽的玩法,从本质上满足了人创造和想像的本性。没有任何一种玩具能比得上沙的奇妙,除了水之外也没有任何一种玩具能如此地满足孩子的成长需要。而最后,无一例外的,孩子们总是将水和沙溶为一体,新的玩法又在沙水之间产生,是大自然赐予孩子最好的礼物,任何一种人为的玩具都无法与大自然的赐予相媲美。 ”而我们今天站在经典的角度来思考这种孩子们喜欢玩沙和水的天性与奇妙,我想这不过是孩子与“道”与“自然”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一种外在表现方式吧。佛说:最明智的人有两种,

7、一是圣人,圣人无所不知;一是刚出生的婴儿,婴儿一无所知,一无所知其实就是大知,混沌与天地连为一体。无知便是大知的孩子们如那“山下出泉” ,心灵明净如水,纯真,质朴,柔和,是最接近道的,最接近于自然的,因此最容易看到生命的本源。“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 “复归于婴儿”被老子视为最高的人格理想,最合于“道”的人生境界。道无形无象,存在于任何地方,而又总能随遇而安,而沙和水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形的物质世界里,可以说是看得见摸得着,但却是无形态的物质,随着盛装的容器而不断变化着自己的形态。道德经第八章里, “上善若水” ,更是指出水的品质接近于道,水造福万物,滋养万物,却不与万物争高下,这

8、才是最为谦虚的美德。而道更高一筹, “止于至善” 。“是故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我们若在形而下的物质世界学会了水的品质,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并做到知行合一,离形而上的道也相差不远了。而实际上生活中,我们成人也很乐意玩沙玩水,在海边,赤脚踩在软绵绵的沙滩上,在海水里嬉戏打水仗,用这样的方式接近自然,满足人类那原始而永不会放弃的、也不能放弃的心理需要。这是不是说明我们的内心深处也有一种本能的对于道的追求呢。三, “道法自然” , “崇效天,卑法地” ,人类对自然的赖以生存“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大自然不仅是我们的生存环境,也

9、是我们的精神依托。我们在生活中,不仅要遵循自然原则的规律来做事,循序渐进。 “积小以高大。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无为而无不为。更要关心自然,善待自然,回归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在自然之中寻求心灵的洗涤,释放灵魂。崇效天的自强不息,卑法地的厚德载物,我们自身的小宇宙才能在自然的大宇宙中生生不息。“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 ”今天的我们越来越远离了自然,每天的工作生活穿梭于钢筋水泥筑成的房子,在灯红酒绿的交替之中渲泄着自己的情绪,偶尔的长假也麻木的宅在家里睡懒觉,上网,打游戏,可以一天不出门。我们的孩子也没有了与鸡、鸭、狗、

10、蛙、羊等等为伴的机会,有的甚至连鸡和羊都未见过,一切都变成了生硬的卡片和书。生命与生命之间奇妙的互动关系消失了,也失去了与自然为一体的健康心理和人格状态,最终失去了与自然的亲和感,变得“无根可溯” 。没有多少育儿经验的我,原来一直害怕孩子玩沙子,玩水,搞得全身脏兮兮的不说,有时候还将沙子揉进眼睛里,和小伙伴一起玩时,一不小心就在沙堆里扭打在一起,担心占据了绝大部份的心理。水会弄湿衣服,若不及时更换就会着凉,而且对于水资源也是一种浪费,总是有那种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总是想办法此引导玩别的东西。当看到儿童心理专家们如此解释孩子与沙和水之间的奇妙关系之后,我的观念开始由排斥转变为鼓励,先前玩沙子

11、过程中的担心,只是换成我更小心的在一边旁观,随时注意着意外的发生。而玩水一般是限定区域,限定多少水,事前协商好玩到没有水,就不可以玩了,即刻换衣服。虽然孩子也会留恋于水的奇妙无穷,不会兑现承诺,但是自由是有限制的,是一定原则下的自由,原则一定要坚守,才会有无数个下次的自由。周末也会尽量安排外出活动,全家出行,走进自然,在自然中感受自己,感受生活,感受生命的真谛与美好 四, “复归于婴儿”心态在读经典中的运用古往今来,对于“复归于婴儿”心态的哲学思想指引人们“修身养性” ,中国历史上可不止老子一人,明代的思想家、文论家李贽也有一个著名的“童心说” ,他提出“童心说”作为独立人格和价值法则,洞察童

12、心才是文学的真正本源。师父曾在早起群里分享:“如何做学问,如何解经,我没有任何保留,在这半年多的演经过程中,每天都在示范,这个无,也有太极的无,还有无极的无,复归于婴儿,是无极之无,也是做学问最高级的状态。 ”累积式教育法是师父首先系统提出的一种科学、简单、高效的教育方法,应用在读经上又被称为“137 学习法” ,相信育心用户的家长们都烂熟于心了,也实施得非常好,对于“137 学习法”的具体内容及操作,此处不做介绍。这种学习方法的精髓其实就是融入了“复归于婴儿”无为而为的思想,不要求背诵,不要求理解,但是大家都有体会,虽然孩子们只需要每天半小时的跟读,但是读多了,背诵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而一

13、起读经的我们也慢慢开始有所理解了,让大家都真切体会到了累积教育,大道至简!孩子们玩中学,学中玩,真正做到了读经快乐,快乐读经的最佳状态。师父 2 月份上海之行的重要收获,就是正式确立了累积式教育法的价值和定位:累积法是划时代的,史无前例的必然成功教育法!在学习内容上,我们继承了孔子的思想,而且进行了完善,发展;在学习方法上,我们进行了归纳,提出了大道至简的 137;在学习手段上,我们准备了科学方便的教材,大字注音,童音跟读,童音领读。 。 。师父首次倡导儿童读易经 ,也是与“道”与“自然”的遥相呼应。 易经是人更三世,事历三古的大成之作, 易经全篇向我们展现的是天地之道,阴阳之变,是自然科学,

14、体现的是物态的变化、能量守恒,育心教材的家长用户们,早已对此了然于心。在“童蒙养正”的最佳教育时机,孩子们读易经 ,是教育中的纯阳,是最好的养正育心的启蒙教育。事实上孩子们按累积法来读经典后,我们看到一个非常欣喜的景象,孩子们已用自己的生命,思想和智慧,显现出对于易经的喜爱明于高于其它经典,这与“道”与“自然”的和谐无处不在啊。师父的境界之高,格局之大,无我身,心怀天下的大情怀!常常令家长们,弟子们叹为观止,可以说易经给了师父无限的能量!而师父在指导我们学习易经这样一部博大精深,浩如烟海的源头经典时,在高级心法中很重要的一项原则仍是本着“复归于婴儿”的心态,不求甚解的去读,只读经典原文不要急着

15、去弄懂意思恰恰可以让文化底蕴不深的我们将浮躁的心情回归平静,无欲无望去读,静定才能生慧,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这样的读经法则,让对经典至诚至信的师兄师姐们将易经 , 道德经 , 孝经 , 大学等多部经典通读达到百遍,甚至背诵,量变导致质变的结果就是,在短短的一年的学易之后,师兄师姐们对易经的体悟独树一帜,对其它经典的感悟分享,也展现了旁征博引、活学活用的高度。育心大易超级群,育心大易网络国学院及早起弟子演经群,三群齐现百花争艳的局面,特别是育心大易超级群的讲课分享,每次转播百群,受益的家长无数,真正体现了育心人用心至极的服务,为全家读经,家长与孩

16、子一起成长搭建了互动学习的平台。从“知所先(读原文)后(看注解) ,则近道矣。 ”中也体现了师父知行合一的高度智慧。五,将“复归于婴儿”融入到更广大的生活世界去,好好读经,幸福生活我想我们不仅是要“复归于婴儿”的状态去读经,更要以这样的心态去工作,生活。如何做到这种自然、天真、恬淡、充实,离“天道” 、 “本性”更近,离婴儿、赤子那种生命状态更近呢?这样一个内心修养的要求,生命的高境界的精神状态,五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经典早已告诉了我们这样的智慧,我我们只要心怀感恩,至诚如神的态度去学习,去感悟,去践行,相信将“能尽其性,尽人之性,尽物之性,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与天地参矣。 ”人生的因缘际会有很多种, “只因为在人群里多看了你一眼,再也没能忘掉你的容颜。 ”我常常感怀我和孩子是如此的幸运,在迷茫的育儿路上遇到育心,遇到师父,遇到累积法,佛说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换来今天的擦肩而过,也许只能用我们有累世的缘份才能解释。如果没有曾经的相遇,相知,我和孩子现在是否是挣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