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岳麓版)知能演练强化闯关:第九单元第18讲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626541 上传时间:2017-06-2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9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岳麓版)知能演练强化闯关:第九单元第18讲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岳麓版)知能演练强化闯关:第九单元第18讲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岳麓版)知能演练强化闯关:第九单元第18讲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岳麓版)知能演练强化闯关:第九单元第18讲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岳麓版)知能演练强化闯关:第九单元第18讲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岳麓版)知能演练强化闯关:第九单元第18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岳麓版)知能演练强化闯关:第九单元第18讲(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1921 年至 1922 年,苏联市场上纷纷涌现出一批私商,而且呈迅速发展之势。他们开始仅仅局限于市场和集市上的小宗交易,后来慢慢地经营范围也就扩大了。从事私商的人也是形形色色,各种各样:有工人、知识分子、退伍军人、旧商人、手工业者、农民以及大量的家庭主妇。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A战时共产主义取消了公开的贸易B新经济政策恢复了商品货币流通C苏联开始建立市场经济体制D国家放弃了对贸易的全部垄断解析:选 B。新经济政策在商业上恢复了商品流通,利用商品货币关系来恢复发展生产,故 B 项正确。2(2013梅州模拟)对发展经济来讲,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和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都是不成功的。这是因

2、为( )A严重超越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B建立了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基础C没有把经济建设放在首要位置D过分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解析:选 A。人民公社化运动违背了生产关系要与生产力相适应的关系,浪费了大量资源,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农民劳动积极性受伤害,造成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苏维埃政权迫于战争和经济严重困难而实行的政策,它不是社会主义革命发展的必经阶段,据此,两种经济政策对发展经济来讲,都严重超越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故 A 项正确。3列宁在论粮食税中指出, “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

3、段、途径、方法和方式。 ”为此,苏俄采取的措施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C农业集体化政策 D工业化政策解析:选 B。新经济政策的特点是在一定程度范围内恢复资本主义,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再根据材料“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来发展生产,故 B 项正确。4(2013云浮模拟)列宁说“ 我们决不受莫名其妙地轻视商业的感情社会主义的情绪的支配。 ”“掌握商业,指导商业,把商业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这是无产阶级国家政权能够做到的。 ”为此他()A取消一切商品贸易 B允许自由贸易C实施计划经济 D实行自由放任解析:选 B。列宁认为应在一定范围内恢复发展商业,这反映了列宁主张利用

4、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故 B 项正确。5美国人科恩在布哈林一书中说:“斯大林的政策人为地制造了 19321933 年的饥馑,俄国历史上最可怕的饥馑。 ”50 多年后真理报报道:“1932 年和 1933 年冬春相交之际,饿死的人大约有三四百万。 ”这两则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俄国经济的缓慢发展 B新经济政策不适合苏联的国情C苏联经济受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严重干扰 D斯大林体制存在严重的弊端解析:选 D。根据题干“斯大林的政策 ”“19321933 年” ,苏联经济形势恶化的主要原因在于斯大林体制的弊端。故 D 项正确。61929 年,苏联用短短 10 个月的时间建成斯大林格勒拖拉机

5、厂,参加建设的有苏联人、美国人和德国人,先后在这里工作的美国工程师有 730 名。材料说明苏联的工业化建设()A继承发展了新经济政策B得到欧美国家大力支持C引进了欧美技术和人才D开创了新型工业化道路解析:选 C。注意时间信息“ 1929 年” ,美国大量人才的加盟与 1929 年美国经济大危机有关。新经济政策 1927 年事实上已经结束,引进人才与新经济政策内容不同,谈不上继续与发展,排除 A 项。苏联与欧美制度不同,不可能得到欧美国家大力支持,故 B 项错误。“新型工业化”应该是“知识经济” ,材料中没有体现,可以排除 D。故 C 项正确。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1:1714 年至 1820

6、 年间,英国有超过 600 万英亩的土地被圈占。这意味着严重的混乱和苦难。贫穷的农民失去了自己的部分甚至是全部的土地,被迫当租地人或打散工的人,否则,就不得不去城里找工作。英国自耕农被大批大批逐出家园使得关心社会的个别人极为恐惧,他们直言不讳地起来反对。虽然圈占土地的过程是令人不安、令人不快的,但就工业革命而言,它履行了两个必不可少的职责为工厂提供了劳动力,为城市提供了粮食。因此,圈地可看作是英国工业在 19 世纪居首位的一种先决条件。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 2:为了摆脱危机和保障工业化计划的实现,1929 年秋天,斯大林选择了加速全盘农业集体化的道路,希望通过集体化达到增加产量,尤其是保

7、证收购的目的。斯大林提出,为了保持工业化发展的高速度,必须通过“剪刀差”使资金从农业“流入”工业,这是“一种类似贡款的东西” 。从以后的实践看,农业集体化并没有在发展生产、增加产量上取得成功。而且由于冒进和对农民的粗暴剥夺,使农业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呈现出绝对下降趋势。但是,农业集体化确实起到了保证为国家提供粮食的作用,因为集体农庄是强制实行低价超额收购政策的强有力的工具。斯大林在征购粮食和农业集体化过程中采取冒进和粗暴政策,并不是不可避免的。但是,这里也反映出一个客观事实:加速积累、加速重工业化必然加剧同农民的矛盾。从最初动机看,苏联之所以加速推行全盘集体化,与其说是为了农业本身的社会主义改

8、造,不如说是为解决农工矛盾和保障国家工业化而寻找途径。肖冬连加速农业集体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材料 3:这是个青山环抱、翠竹掩映的桥头小镇沿溪一条主要街道两旁,摆着一个紧挨一个的摊位,有七八百个。有谁能想到,从这里,去年有五十亿粒纽扣“走”向全国各地小小纽扣形成的大市场,像一块强磁体一样吸引着四方来客它救活了濒临倒闭的工厂和行将停业的商店。桐乡县有个生产金鱼扣的化工厂,由于产品积压曾一度陷入困境。这个厂和桥头纽扣市场挂钩以后,市场负责为其推销产品, “小金鱼”游向了全国各地,工厂迅速有了转机户办纽扣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目前,桥头镇及邻近乡家庭纽扣厂年产值一千七百多万元。一业兴,百业旺。纽扣专业市

9、场的兴盛,为其他企业的发展开拓了新的路子。这两年桥头镇新办起服装厂五十多家,旅馆、饮食店近百家,修理、运输、五金、电器等服务行业一百多家,从业人员两三千人。王学孝温州农村发展商品经济见闻 ,人民日报1985 年 12 月请回答:(1)依据材料 2、3 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苏联和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实现国家工业化的基本途径和方法。(2)依据材料 2 和所学知识,分析苏联 20 世纪 30 年代快速工业化所带来的后果。(3)材料 1、2 中的英国和苏联与材料 3 中的中国在处理城乡关系上有何根本性的不同?(4)英国、苏联、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国家工业化的历史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解析:考查中、英、苏工业

10、化道路的对比。第(1)问比较苏联和改革开放之后的中国工业化,根据所学知识归纳总结即可。第(2)问根据材料中的“使农业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呈现出绝对下降趋势” “加速积累、加速重工业化必然加剧同农民的矛盾”等结合比例失调以及苏联解体等方面解答。第(3)问根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加以归纳总结。第 (4)问启示则从农轻重工业比例、工业化进程中的利益分配以及城乡关系等方面分析。答案:(1)苏联:开展农业集体化运动,集中全力发展重工业,通过“工农业价格剪刀差”用高积累、低消费的方法为工业发展积累资金,快速实现了国家工业化。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在已有工业的基础上,通过全面的经济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通

11、过大力发展乡镇工业,充分利用农村资源(资金、劳动力、市场) 继续国家工业化进程。(2)后果: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经济发展缺乏活力和后劲;严重挫伤农民建设国家的积极性,国强民弱,社会矛盾不断累积,最终葬送了社会主义政权。(3)苏联和英国在国家工业化的过程中,将农村和城市、农民和市民对立起来,依靠牺牲农业来发展工业。改革开放后的中国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从根本上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发展市场经济,转变农村的生产方式,使乡镇工业异军突起。(4)工业化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成果,是一个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国家工业化的潮流不可阻挡。一个国家的工业化必须要处理好城乡关系,化解由此引起的各种社会矛盾。农民发展经济的

12、积极性和创造性应该得到充分的尊重。1(2013淮北一模)下表改编自布哈林 一个经济学家的札记 。对表中这种经济现象的理解,最准确的是()年份 小麦产量(单位:俄亩) 收购价格 农民收入(单位:俄亩)19251926 年 69.9 普特 1.15 卢布 72 卢布19261927 年 37.9 普特 1.02 卢布 32 卢布19271928 年 29.8 普特 24 卢布A.它源于新经济政策的继续推行B它牺牲农民利益满足工业化的需求C它是后来农业改革的主要依据D它顺应了当时粮食市场的价值规律解析:选 B。从 1925 年到 1928 年,俄国小麦单产、收购价格和农民收入逐渐减少可以看出,苏联越

13、来越牺牲农民的利益,农民生产积极性受到挫伤。新经济政策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所以 A 项是错误的。表中现象造成了严重弊端,后来赫鲁晓夫被迫改革农业政策,但这一改革是 20 世纪 60 年代的事情,虽然正确但不算“最准确” ,所以 C 项不正确。小麦产量下降,粮食价格应该上涨,而不应该下降,表中现象不符合价值规律,因此 D 项不正确。B 项与表中信息相符合,故 B 项正确。2.(2013湛江月考)赫鲁晓夫是一位极具特色的领袖。一些史学家认为,他的墓碑(见右图)半白半黑,代表半功半过,恰好是赫鲁晓夫的真实写照。以下关于赫鲁晓夫改革“功过”表述正确的是()鼓励农民和农场职工发展家庭副业加强与美国的军备

14、竞赛导致经济发展进入停滞时期企业实行各种形式的租赁和承包,出现与国外合资的企业没有从根本上冲破原有体制的束缚A BC D解析:选 D。赫鲁晓夫时期,苏联经济发展并未停滞,排除;与赫鲁晓夫改革无关。D 项符合题意。3(2013广东百校联考)1970 年,苏联著名物理学家萨哈罗夫等发表了一封苏联科学家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党政领导人的呼吁书 ,其中谈到:“在社会政治范围内,阻碍我们经济的障碍物很多,凡是不能取出这些障碍物的措施都是无效的。 ”据此判断()A萨哈罗夫不满赫鲁晓夫的改革B萨哈罗夫认为经济改革的前提是进行政治体制改革C萨哈罗夫的这一观点成为戈尔巴乔夫政治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D萨哈罗夫的

15、观点促进了苏联的思想解放解析:选 B。1970 年苏联进行勃列日涅夫改革,从中可排除 A、C 两项。萨哈罗夫的观点是政治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主张要进行政治体制改革,但从苏联后面的改革情况可知勃列日涅夫并没有采纳其意见,可以排除 D 项。 “凡是不能取出这些障碍物的措施都是无效的”说明 B 项正确。4(2013安徽六校联考)苏联解体以后,俄罗斯试图建立西方式的民主,捣毁一切具有社会主义和计划色彩的事物,并最终投入所谓“新自由主义”的怀抱。然而,这给俄罗斯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等各个方面带来了严重后果,俄罗斯的人均收入、生活水平、社会保障等方面都大不如苏联时期。以上材料说明了()A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瓦解的

16、必然性B苏联社会主义实践并不是一无是处C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走上了世界文明的轨道D苏联解体是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必然结果解析:选 B。俄罗斯彻底否定社会主义的结果给国家的发展带来严重问题,说明资本主义社会的自由主义也存在着弊端,历史经验已经证明只有计划加市场才会为现阶段社会发展带来更大的好处和长远利益。故 B 项正确。5(2013惠州调研)赫鲁晓夫曾说: “自行编制计划的制度,对于富有创造精神的人来说是争取巩固集体农庄经济的强有力手段。他能够从单位面积上获得最高产量出发进行安排。 ”这一“制度”的出台说明( )A赫鲁晓夫希望调动农庄的积极性B当时的农业生产趋于停滞C赫鲁晓夫推动了斯大林体制的形成D当时的农业政策脱离实际解析:选 A。赫鲁晓夫改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