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阜新市第二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上传人:浅*** 文档编号:162589251 上传时间:2021-01-2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00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阜新市第二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辽宁省阜新市第二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辽宁省阜新市第二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阜新市第二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历史试题(本试卷分、两卷,满分100分,答题时间60分钟)第卷(单项选择题 共8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卷共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面是中国早期人类遗址的分布图。这反映出中华文明起源的特点是()A地域聚集性 B区域发展平衡性C多元一体性 D连续未有中断性2宗法制的目的在于保持奴隶主贵族的政治特权、爵位和财产权不致分散或受到削弱,同时也有利于维系统治阶级内部的秩序。为了达成此目的,周代的宗法制的核心内容是()A将土地人口分封给诸侯 B加强对诸侯的控制C确立更严格的礼乐制度 D实行嫡长子继承制3左传记载:“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荀子载

2、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这反映出西周实行()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4据考古报告,从分布在全国各地的数十处春秋战国时期的墓葬中发现了一批铁器实物。下图是我国考古工作者发掘的战国时期文物鼻子套圆环的青铜牛尊和铁锄范。据此推测()A战国时期牛耕和铁器较普遍 B井田制为土地私有制所代替C争霸战争推动了工具的改革 D各国纷纷变法确立新的制度5进入战国之后,内迁戎狄蛮夷已经逐渐融入华夏族,华夏族成为更加稳定和分布更为广泛的族群。这反映出()A诸侯变法 B三家分晋 C王室衰微 D华夏认同6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其主要原因是()A商鞅变法较为彻底 B更多使用

3、铁制农具C牛耕得到迅速推广 D修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7“他把仁看作道德的最高准则,他希望统治者通过道德感化改善政治,他还期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这里的“他”是()A老子 B孔子 C孟子 D墨子8秦朝的“三公九卿”中,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少府负责皇家财政及官府手工业,宗正负责皇室宗族事务等。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体的本质是()A职分细化,各负其责 B化国为家,皇权至上C官员众多,政务繁忙 D选贤举能,唯才是用9阅读如图“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的对比”,判断其反映的社会问题()A诸侯国势力强大威胁着中央王朝 B王国数量大大增加C推恩令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D西汉王朝四分五裂10中国的特

4、产,从长安出发,往西经过河西走廊,后辗转到安息,经安息转运到西亚和欧洲的大秦。西汉与西亚、欧洲通商关系得以发展的主要条件是()A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 B西汉经济发展市场需求扩大C西汉历代统治者的大力支持 D中国丝织品在欧洲备受推崇11古墓中的画像砖承载着重要的历史信息,下面的两块画像砖出土于甘肃魏晋古墓,体现了“汉人胡食”的习俗,这可以用来研究的主题是()A江南开发 B民族交融 C政权并立 D南北统一12从直辕犁(图1)到曲辕犁(图2)的变化,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A铁犁牛耕的出现 B播种技术的发展C单位亩产量提高 D耕犁技术的成熟13“天可汗”不仅是一种荣誉,更具有实质意义,它的目

5、的是使许多弱小邻国或民族可以和平相处共存共荣。”据此分析,唐太宗被拥戴为“天可汗”的原因是()A轻赋省刑 B开明的民族政策C广开言路 D任用贤良,提高行政效能14如表反映的是曹魏至北宋时期入仕群体中寒门学子所占的比例,导致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朝代曹魏西晋东晋隋唐北宋比例26%15%4%2%5%44%A中央机构的调整 B选官制度的变革C监察制度的完善 D儒家思想的发展15如图是秦与隋唐时期的中央官制示意图。最能反映两者区别的是隋唐时期()A官员职责分工明确 B以分化相权来集权C官僚机构日益庞杂 D行政效率有所提高16某同学在研究古代亚洲法律时发现,八世纪初日本在制定大宝律时,吸收了唐律“八议

6、”中的“六议”,将“十恶”改为“八虐”。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A唐律对日本法律影响较大 B中日文化交流频繁C唐律与日本法律差别较大 D日本不重视内部稳定17在敦煌艺术中,北魏时代的壁画充分反映了“流血”“杀戒”等内容,蕴含着撼人心魄的超越时代的“悲壮之美”;唐代壁画则规模宏大、色彩绚丽、气魄雄浑。这种变化说明()A敦煌艺术来自艺术家创造性劳动 B北魏时期社会动荡不安C艺术美是现实生活的艺术性再现 D唐代国泰民安富足强盛18宋史云:“艺祖(太祖)革命,首用文吏夺武臣之权,宋之尚文,端本乎此自时厥后,子孙相承。”由此反映出宋朝治国的特点是()A无为而治 B设置南、北面官C崇文抑武 D强化君主专制1

7、91279年,元朝统一全国。在地方管理上,中央委派官员代表中书省处理地方事务,逐渐形成地方常设机构。这种机构被称为()A宣政院 B澎湖巡检司 C行中书省 D奴儿干都司20对以下大事年表解读正确的是()960年1005年1038年1044年1125年1127年1140年1141年北宋建立宋辽订立澶渊之盟西夏建立宋夏达成和议金灭辽金灭北宋南宋取得郾城大捷南宋与金签订和约A各民族政权始终处于战争状态 B北宋政权存在不超过一百年C辽与南宋维持相对和平的局面 D各民族政权并立与力量消长21下图所示的瓷器出现于()A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22唐朝社会生活中还存在“恃其族望,耻与他姓为婚”的现象,但宋

8、代时,世人多“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这一变化反映了()A社会等级观念消除 B崇文抑武的特点C人身依附关系松弛 D社会阶层流动加快23宋代之前,政坛文坛的风云人物大多是北方人。入宋之后,南方的士人在政治文化生活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应该是()A南方人聪明 B政治中心南迁 C宋代重文轻武 D经济重心南移24熙宁十年,国家的工商税占财政收入比达到70%,而农业税只占30%这说明宋代()A抑商政策失败 B农业发展落后 C财政开支较大 D商品经济发达25南宋理学集大成者朱熹说“学者须是革尽人欲,复尽天理,方始是学”。由此可以看出,朱熹的主张是()A理是万物的本源 B存天

9、理,灭人欲C格物致知 D致良知26唐诗及其以前的文体大多属于精英文学,深沉庄重,简洁精炼;宋词及以后的文体更倾向于平民文学,寄兴遺情,娓娓道来。出现这种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宋代()A各民族政权并立人民渴望统 B商品经济发展促进市民阶层的壮大C印刷术的应用提高了平民的审美要求 D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推动27明太祖说:“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为此,明太祖采取的措施()A重用侍从、秘书,分散相权 B设参知政事,分割相权C废除丞相,权分六部 D设立内阁,强化相权28“成祖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永乐三年六月,命和及其侪王景弘等通使西 洋。

10、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不服则以武慑之。”材料说明郑和 下西洋的主要目的在于()A拓展贸易,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B宣扬国威,加强对外交往和联系C征服异域,扩展大明帝国的疆域 D开辟市场,扩大中国丝绸的外销29“生我兮父母,长我兮疆土,我生不逢时兮,疆土多遭倭寇侵辱,救我再生兮,就是戚继光。”该诗歌主要颂扬了戚继光()A平定了准噶尔叛乱 B平息了东南沿海的倭寇C赶走了荷兰殖民者 D打败了沙俄侵略军30清朝时期,部分官员向皇帝单独呈送密封报告,皇帝亲手批阅后返回,不经过其他中转、收发环节,形成了奏折制度。这种迅速、机密的联系方式,有利于()A提高了决策的效率 B完善了中枢机构C削弱

11、宰相的权力 D推动民主政治发展31明清之际一位思想家认为,维护各王朝的政权是统治者的事情,而保卫整个民族国家,天下所有人都有责任。这个思想可以概括为()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天下兴亡,匹夫有责”C“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D“存天理,灭人欲”32清政府仅保留广州一处对外通商口岸,外商在广州的活动受到严格约束。这表明清政府实行()A重农抑商 B工商皆本 C海禁政策 D闭关自守33下图摘自某同学的课堂笔记。据此可知清朝()1690 年击溃噶尔丹叛军1727 年设立驻藏大臣1762 年设立伊犁将军1792 年设立“金瓶掣签”制度A君主专制不断加强 B民族危机日益严重C抗击外来侵略战绩卓著 D统一多民族国家日益巩固342019年11月,港澳知名企业家、爱国人士何鸿燊将圆明园被劫掠的十二生肖兽首之一的马首铜像(见如图)捐赠给国家文物局。导致包括这尊马首在内的十二尊兽首流失海外的侵华战争是()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 D中法战争35南京条约规定,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由中英双方商定,若需变动,须经英方同意。这一规定破坏了我国的()A领土主权 B关税自主权 C司法自主权 D领海主权36鸦片战争后,中国一些开明士大夫如林则徐、魏源等认识到西方的船坚炮利,开始从“天朝上国”的美梦中醒悟过来,产生了向西方学习的思想。当时林则徐、魏源主张学习西方()A军事技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