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金属拉伸 2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625707 上传时间:2017-06-2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非金属拉伸 2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非金属拉伸 2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非金属拉伸 2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非金属拉伸 2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非金属拉伸 2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非金属拉伸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非金属拉伸 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非金属材料拉伸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电测法的基本原理(1/4 桥、半桥、全桥),掌握应变片的粘贴、接线和检查等技术。2.认识粘贴质量对测试结果的影响。3.测定拉伸强度 ,弹性模量 E,泊松比b二、实验设备1数字万用表2电阻应变仪 ;3. 游标卡尺4. 钢直尺5. 烙铁6. 微机控制电子万能实验机。三、实验试样采用平板试件,形状为亚铃型扁试样,试件形状及贴片方位如图四、实验原理1弹性模量是材料拉伸时应力应变成线形比例范围内应力与应变之比。材料在比例极限内服从虎克定律,其关系为:EFA为了验证力与变形的线性关系,采用增量法逐级加载,分别测量在相同载荷增量 P 作用下试件所产生的应变增量 。最大

2、应力值要在材料的比例极限内进行测试,故最大的应力值不能超过材料的比例极限,加载级数一般不少于 5 级。 2.材料在受拉伸或压缩时,不仅沿纵向发生纵向变形,在横向也会同时发生缩短或增大的横向变形。由材料力学知,在弹性变形范围内,横向应变 y 和纵向应变 x 成正比关系,这一比值称为材料的泊松比。3.试件的材料为塑料,宽 h 和厚 b 均由实际测量得出,形状为亚铃型扁试件,应变片的 =2.00。实验时利用微机控制电子万能实验机对试件施加轴向拉力,K利用应变片测出试件的轴向应变 和横向应变 ,利用式得到材料的泊松比 。 五、实验步骤1.应变片粘贴:1) 筛选应变片:应变片的外观应无局部破损,丝栅或箥

3、栅无锈蚀斑痕。用数字万用表逐片检查阻止(120 ),同一批应变片的阻止相差不应超过出场规定范围。2) 处理试件表面:在贴片处,处理出不小于应变片基地 3 倍的区域。处理方法:用细砂纸打磨出与应变片粘贴方向成 45 度角的交叉纹;用铅笔画出贴片定位线。3) 粘贴应变片:一手用镊子夹住应变片引出线,一手拿 502 胶瓶,并在应变片底面上涂一层粘结剂,并立即将应变片放置于试件上,并立即将应变片放置于试件上,且使应变片基准线对准定位线。4) 焊接与固定导线:应变片与应变仪之间,需要用导线连接。应变片的引出线与导线之间,通过粘贴在电阻应变片附近的接线端子片连接。连接的方法是用电烙铁焊接,焊接要迅速准确,

4、防止虚焊。5) 检查与防护:用数字万用表检查各应变片的电阻值,检查无误,做好保护措施。2.测量试样用游标卡尺在试样工作段内的任意三处测量试件中间的截面积尺寸,测量其宽度和厚度,取算术平均值。3试验机和仪器准备:(1)将试样中的应变片导线接入电阻应变仪,并与控制电脑相连。(2)安装试件夹于试验机的上下夹头之间,使试样的中心线与上下夹具的对准中心线一致。选择非金属材料拉伸实验方案。4试验:分三次实验,第一次采用 1/4 桥,第二次采用半桥,第三次采用全桥。加载,在初始阶段,读取等量加载下的两个应变片读数,继续实验。在全桥实验时两个人分别用手弯曲试件,看结果。六、实验结果处理与分析1.实验数据试样

5、试样一端 试样中部 试样一端 平均值(mm)试样宽度 16.08 16.10 16.12 16.10试样厚度 3.60 3.66 3.66 3.641/4 桥:力(KN) 应变片 1 应变片 2 两数值之差400 3755 -1544 0.411 5299450 4472 -1853 0.414 6325500 5129 -2129 0.415 7528550 5839 -2437 0.417 8276数据处理:取泊松比平均值=0.414计算拉伸强度: bhF/max弹性模量: =400/3755*16.10*3.64=1.818GPaE/半桥:力(KN) 应变仪数值400 -5131450 -6193500 -7135作出下表,两个比较两数值之差 应变仪数值5299 -51316325 -61937528 -71358276发现相差不大,即半桥接法符合原理,是为两应变的差值。七、心得体会1.贴应变片时一定要应变片定位线对准定位线,我们组在贴应变片时,没有很好的注意这一点,导致实验结果误差比较大。2.接线时,要特别注意 1/4 桥、半桥、全桥的接法,我们刚接线的时候不是很清楚接线方法,导致实验做不出来,最后在老师的指导和同学的帮助下才接好了线,得以实验顺利进行。3.最后在做半桥实验时应为是人工操作,操作方法有所不当,导致实验出现错误,经过改正得以实验正确进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