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历史选修一《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复习提纲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16228276 上传时间:2017-11-07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748.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岳麓版历史选修一《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复习提纲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岳麓版历史选修一《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复习提纲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岳麓版历史选修一《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复习提纲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岳麓版历史选修一《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复习提纲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岳麓版历史选修一《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复习提纲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岳麓版历史选修一《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复习提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岳麓版历史选修一《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复习提纲(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共 19 页岳麓版历史选修一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复习提纲专题 1:梭伦改革课标要求 了解梭伦改革前雅典的社会状况,认识梭伦改革的必要性。 简述梭伦改革的主要措施,指出改革的基本特点。 分析梭伦改革对雅典民主政治建设的影响。第 1 课 走向民主政治1.梭伦改革:(1)梭伦改革背景:公元前 7 世纪,贵族政治面临严重危机。政治上,贵族政治是少数贵族集体的统治,普通民众没有权力参与政府运作;经济上,由于缺少监督和有效的制约,雅典的贵族大肆侵吞平民的土地财产,激化了社会矛盾。平民与贵族尖锐对立,内战一触即发。随着工商业的发展,形成了工商业奴隶主阶层,他们要求分享政治权利。提出改革呼声。(2

2、)梭伦改革的措施和特点:2、 梭 伦 改 革 的 措 施 和 特 点措 施 作 用 特 点颁 布 解 负 令 , 废除 一 切 债 务 和 债务 奴 隶 制保 护 了 债 务 人 平 民的 财 产 和 利 益 。鼓 励 发 展 工 商 业有 利 于 平 民 阶 级 的稳 定 , 为 雅 典 民 主的 形 成 打 下 了 牢 固的 基 础按 财 产 资 格 划 分公 民 为 四 个 等 级 维 护 了 富 裕 工 商 业者 的 利 益 。对 国 家 政 权 机 构进 行 了 改 革 。 ( 公民 大 会 、 四 百 人 议 事 会和 公 民 法 庭 )打 破 了 贵 族 对 政 权的 垄 断 ,

3、 为 政 治 民主 化 开 辟 了 道 路 。削 弱 氏族 贵 族权 力 ,维 护 富裕 工 商业 奴 隶主 利益 , 是一 种 中庸 政 策(3)梭伦中庸思想在改革中的体现:梭伦使工商业奴隶主以第一和第二等级而获得掌握政权的机会,把他们上升为统治阶级。对贵族也并非彻底的打击,因为贵族以其财产仍可列第一和第二等级,只是他们的特权受到削弱,不能再独占政权了。他给与平民的政治权利却是有限的,反映了他的改革始终保持着他自以为荣的“中间路线”。他自称既遏制富人的贪婪,又要抵制穷人过分的欲望。“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前面,不许他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有优势。”这句话就贴切体现了他的中庸思想。

4、(4)梭伦改革的影响:积极: 缓和了贵族与平民、工商业奴隶主的矛盾,为雅典城邦民主政治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推动了雅典社会的发展。局限:其中庸原则决定了改革的不彻底性。按财产划分等级限制了平民参与高级管理的机会。不能完全满足平民阶级的政治经济需求。第 2 页 共 19 页2.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完善(1)确立克里斯提(梯)尼改革(2)进一步完善伯里克利改革(3)对雅典民主政治的评价(积极性和局限性)积极性:为人类提供一种集体管理的新形式,创造出法治基础上的差额选举制、任期制、议会制、比例代表制等民主运作方式;为后世的民主政治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政治决策通过多数人讨论,会使问题考虑的更全面。公职人员由

5、多数人选举产生,对群众负责,受社会监督,减少了以权谋私的可能性。创造了灿烂的希腊文化与科学。局限性:男性公民的民主,其他的妇女、外邦人、奴隶没有民主。选举的不科学性导致民主制的最终夭折和衰落。选举的不科学性(1)选举表决方式的原始性。抽签选举和举手表决在雅典民主中占有绝对的地位,许多政府官员都是由此产生。其随意性与幸运性在某种程度上已盖过民主的实际意义。我们不能抹去举手法在直接民主中的实际作用,但选举人的正当权益,尤其是不受干扰的表达自己意愿的权益不能得到保障。(2)选举不能尽才为用。在抽签选举中公民不能自由地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长来选择自己胜任的职业,忽视了不同公职之间的特殊要求,也不利于公民

6、特长的发挥,这不仅不能有益工作效力,甚至适得其反。苏格拉底就曾指出:“用豆子抓阄的办法来选举国家的领导人是非常愚蠢的,没有人愿意因豆子抓阄的办法来雇佣一个舵手或建筑师或吹笛子的人而在这些事上,如果作错了的话其危害要比在管理国家方面发生错误要轻得多。3.雅典民主制的内容和特征(1)雅典城邦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是公民大会,公民大会的根本在于它体现了主权在民的原则,是雅典城邦民意普遍表达和集中的最高形式。(2)官吏产生的途径。公民从全体公民中选举官职,这种选举可通过抽签方式进行;任职资格没有财产的限制,任期时间比较短。(3)监督官吏制度。陶片放逐法,是全体雅典公民高级官吏进行控制和监督的最严重的手段。

7、总结:第 3 页 共 19 页专题 2:商鞅变法课标要求: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1.春秋时期的改革春秋时期,从整体看,这些改革主要是针对经济基础方面的,没能触及到上层建筑,因此,战国时期变法的根本任务在于上层建筑领域,要废除世卿世禄制。2.战国时期的改革战国时期特点:改革由经济基础逐渐转移到上层建筑,维护地主阶级统治。战国时期的改革商鞅变法1.商鞅变法的背景(1)秦国落后于其他国家,客观要求通过变法以增强国力(必然性)(2)秦孝公希望建立功业,广纳贤才,主观上要求变法图强。(3)商鞅个人

8、条件:商鞅来秦,并阐述法家富国强兵、变革政治的主张,体现了改革的精神。2.改革的内容(1)军事方面 废 除 世 卿 世禄 , 奖 励 军 功 严 格 户 籍 制 度 ,实 行 什 伍 制 度增 加 士 兵 勇 气 ,提 高 军 队 战 斗 力打 击 了 贵 族 的 特 权 ,树 立 地 主 阶 级 优 势兵 源 得 到 可 靠 保 证 严 肃 军 纪 提 高 军 队 战 斗 力(2)经济方面 废 除 井 田 提 高 生 产 积 极 性 ,增 强 国 家 实 力 重 农 抑 商奖 励 耕 织推 动 地 主 经 济 的 发 展稳 定 财 政 收 入增 强 国 家 实 力提 高 生 产 积 极 性探

9、 究 你 认 为 商 鞅 的 经 济 改 革 中 哪 一 措 施对 后 来 封 建 经 济 的 发 展 影 响 最 大 ? 为 什 么 ? 统 一 度 量 衡(3)政治方面 建 立 县 制 ,国 君 任 免 官 吏 强 化 中 央 集 权 什 伍 连 坐 制 度3、 政 治 方 面 轻 罪 重 刑加 强 管 理 , 有 效行 使 政 府 权 力强 化 人 民 法 律 意 识 ,保 证 变 法 彻 底 执 行第 4 页 共 19 页分封制 国 君诸 侯诸 侯 国 官 吏国 君地 方 县 吏县制分 封 制 与 县 制 之 下 中 央 对 地 方 的 管 理(4)思想文化方面焚 烧 诗 书 加 强

10、思 想 文 化 统 治4、 思 想 文 化 方 面结 合 所 学 知 识 , 谈 谈 你 对商 鞅 的 “焚 烧 诗 书 ”的 认 识 ?从 当 时 来 看 , 他 的 做 法 是 值 得 肯 定 的 。 因为 要 更 好 地 执 行 变 法 的 话 , 就 必 须 排 除 复 古 思 想的 干 扰 ; 要 排 除 复 古 思 想 的 干 扰 就 必 须 要 排 斥 儒家 ; 要 排 斥 儒 家 , 那 么 “焚 烧 诗 书 ”是 一 个 非 常 有效 的 方 法 。从 历 史 长 河 来 看 , “焚 烧 诗 书 ”损 失 了 大 量 有 价 值的 文 化 典 籍 。对商鞅的“焚烧诗书”的认

11、识:从当时来看,他的做法是值得肯定的。因为要更好地执行变法的话,就必须排除复古思想的干扰;要排除复古思想的干扰就必须要排斥儒家;要排斥儒家,那么“焚烧诗书”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从历史长河来看,“焚烧诗书”损失了大量有价值的文化典籍。3.商鞅变法的结果(1)性质:地主阶级的改革(2)结果:不但沉重打击旧贵族,发展地主经济,增强了国力,同时也壮大了军事力量,稳定了社会秩序,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为后来秦国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商鞅被害后,新法并未被废除。说商鞅变法是成功的变法主要是因为:A.改革符合地主阶级的愿望,顺应了历史潮流。B.“商鞅之法”已经深入民心。C.商鞅坚定的变法精神。4.对商鞅变法

12、的认识(1)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想要发展,就必须根据现实的需要适时地进行改革;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不改革就会丧失活力,不改革就会落后,不改革就会灭亡。(2)改革不会一帆风顺,有时可能遭受挫折,甚至中途夭折。这就要求改革者有敢于创新、敢于承担风险、不怕挫折、不怕失败、甚至不怕牺牲的大无谓精神;要求改革者始终能够站在时代的前沿,引导改革冲破艰难险阻到达胜利的彼岸。(3)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改革终将取得成功。(4)即使今天我们改革开放过程中存在一系列问题,但这些都只是前进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坚定社会主义改革的信心。第 5 页 共 19 页专题 3:北魏孝文帝改革课标要求: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归

13、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介绍朝代更替: 北 方南 方魏蜀吴西晋 东 晋十 六 国 北 魏宋 齐 梁 陈东汉 隋朝1.改革的背景(1)北魏的崛起并统一黄河流域(基础)(2)民族大融合趋势的出现 (3)社会矛盾和统治危机阶级矛盾尖锐:一是在政治上实行宗主督护制;二是在赋税制度上的混乱;民族矛盾激化: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人民起义不断由此看,孝文帝改革的目的:为了缓和日益尖锐的矛盾,促进北魏社会的发展.(4)冯太后和孝文帝的推动作用(冯太后临朝听政并培养孝文帝学习汉族先进文化。)2.改革的内容以迁都洛阳为界,分为两个时期(1)前期特点:冯太后主持

14、,重点是创建新制度实行均田制:均田制是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并未触动封建地主利益。意义:.使无地和少地的农民得到了土地,抑制了土地兼并,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征发徭役.它促进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推动了北方民族大融合。.对后代有很大影响,为中国封建鼎盛时期的出现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改“宗主督护制”为“三长制”,加强基层行政管理。三长制的实行,国家直接掌握了更多的编户,改变了隐瞒户籍的状况,北魏的户口人数大大增加。制定俸禄制度和任期考核制,整顿吏治。俸禄制度和任期考核制度改善了北魏的吏治,相对减轻了农民赋役负担,有利于农业生产发展和北方农业的恢复。(2)中后期:特点:实行汉制、移风易俗迁都洛阳,推动

15、改革的深化A.原因:政治上:平城故地保守势力十分强大,而洛阳曾是东周、东汉、曹魏、西晋的都城;经济上:经济比较落后,粮食不能满足京城的需要;洛阳地处中原腹地,经济发达,文化先进。地理上:地处偏僻,很难有效地控制中原地区;洛阳地处黄河之南,交通便利。第 6 页 共 19 页军事上:北方少数民族柔然威胁北魏;迁都洛阳可以摆脱困境,又能举兵南下攻齐,为统一提供了可能。B.目的:为了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C.影响:洛阳再次成为北方的政治经济中心;保证了孝文帝改革的深入,促进了胡汉民族融合实行汉制与移风易俗,全方位吸收汉族先进文化内容:A.穿汉服,改汉姓,说汉语,与汉人通婚;B.废鲜卑

16、旧制,改行汉人的典章制度。3.改革的影响(略)4.成功的基本原因(1)顺应民族融合的历史发展潮流;(2)改革策略正确,整顿吏治使改革有一个良好的环境;改革措施配套、全面;改革立足实际,切实可行。(3)孝文帝无畏的改革精神。5.认识(1)先进必然战胜落后; (2)民族融合与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3)改革必须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关于民族融合:民族融合是指不同民族之间不同生产方式、风俗习惯、文化心理特征等方面的相互影响和渗透,是民族之间的自然融合。民族融合既包括少数民族汉化的过程,又有汉族对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吸收。这是中国历史上的进步现象。由于中国古代历史上汉族的经济文化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少数民族,因此历次民族融合均以汉族为核心发生。从经济角度讲,民族融合就是少数民族由游牧经济转向农耕经济的过程;从文化风俗角度讲,民族融合就是少数民族汉化的过程;从整体社会发展角度讲,民族融合就是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过程。民族大融合的原因(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