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少数民族政治参与途径研究3900字

上传人:凹** 文档编号:161214174 上传时间:2021-01-14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4.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南少数民族政治参与途径研究3900字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西南少数民族政治参与途径研究3900字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西南少数民族政治参与途径研究3900字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西南少数民族政治参与途径研究3900字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西南少数民族政治参与途径研究3900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南少数民族政治参与途径研究3900字(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西南少数民族政治参与途径研究3900字 摘要:少数民族是我国社会中的一大特殊群体,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的政治参与是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通过对我国西南少数民族政治参与现状的分析,从国家和少数民族自身层面来思考实现西南少数民族政治参与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西南地区 少数民族 政治参与 途径西南少数民族政治参与就是以西南少数民族的公民(年满18周岁及以上)成为自愿参与主体,通过各种合法的方式途径参与的、表达政治愿望和态度的、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我国现行政府决策的一种政治行为,是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有机组成部分。从投票参与选举、与政府要员交流接触,到反映意见和表达述求,都属于政治参与范围。一、

2、西南少数民族政治参与的重要意义我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是我国社会中的一大特殊群体,它在我国的政治参与活动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有益于维护我国国家政局的稳定从事一切活动的基础必须有一个安定的环境,它是保障我国政治体系正常运作的前提。政治参与是实现少数民族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的一种体现,我国的少数民族通过正当合法的方式,自主、合理、适度地参与国家政治,对我国政治活动的顺利开展与维护社会的稳定起着重要作用。(二)有益于我国政治的发展国家政治的发展与公民的政治参与密切相关。美国政治家塞缪尔?亨廷顿(1927年4月18日2008年12月24日)认为 “全社会各阶层广泛地参

3、与政治”是国家政治发展或政治实现现代化的重要内容1。少数民族公民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各民族一律平等。因此,少数民族公民的政治参与体现了我国的政治决策更加科学化和合理化。(三)有益于强化我国少数民族的政治认同感在这里,政治认同与人们的心理活动息息相关,是一种政治心理和政治实践的复合体2。它是人们在政治实践过程中心理和意识上的一种归属感。进行政治参与的少数民族公民可以加深对国家政治的认识和理解,认同现行的政治制度和相关的法律制度,从而让他们加深对政治的信任感和认同感,在维护我国的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方面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四)有益于提高我国少数民族公民的政治素质和社会地位政治素质高、社会地

4、位高,更有可能参与一个国家的政治行为。政治参与程度的高低与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和政治素质的高低密切相关,同时它也是提高少数民族公民个体社会地位和政治素质的重要方法和途径。少数民族政治参与程度高有利于少数民族公民更好地学习国家相关政治知识,充分了解和认识国家政治体系,最后形成相关政治技巧和技能,能够积累更多的成功政治经验。相反,如果政治参与程度低,少数民族公民个体的社会地位和政治素质就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总而言之,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政治参与不仅能维护国家及地区的安定团结,而且还能提高少数民族公民政治认同感,提高其政治素质和社会地位,对促进和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社会发展以及实现西南少数民族的现

5、代化都具有重大的意义。二、西南少数民族政治参与的现状分析分布在西南片区的少数民族,种类繁多,据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重庆、四川和云南有53个少数民族(除塔吉克族和乌孜别克族)。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家民族政策得到了进一步落实和贯彻。在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中,许多公民的民族自主意识得到进一步加强,因而公民的政治参与意识也不断提高。少数民族虽然相对于全国人口来讲,人口较少,但是人人都享受着平等的政治权利,能够积极参与本民族和国家事务的管理。但由于地理环境、教育信息技术相对落后等造成的影响,西南少数民族的政治参与也存在一些问题。(一)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的政治参与度不够这里“政治参与度”主要指政治参与的

6、自主性和积极性不够,是被动的参与,参与意识不高。西南地区主要包括云南、贵州、四川、重庆和西藏五个行政区域,以山地为主,地形结构复杂,大多数的少数民族都分布在偏远的山区,信息技术落后,导致少数民族人民的知识水平不高,对国家的政策信息不够了解,国家制度内容不知晓,从而导致其政治素质落后,不能够积极参与国家的政治事务。在国家和本民族事务的选举过程中,大多数的少数民族都是动员人员去参与,流于形式,公民并没有积极主动进行自主性参与,积极主动的参与才能反映一个公民的民族参与意识。(二)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的民主法制意识观念淡薄因为少数民族大多处于偏远地区,其教育技术和科学技术比较落后,因而少数民族人民的法制观

7、念不强,不能用法律来保护自己,往往通过一些较粗俗和野蛮的方式去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因此,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发生了很多的打、砸、砍、枪杀等群体性事件,给社会带来严重的后果,给国家带来很大损失。(三)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的封建意识浓厚封建迷信在西南少数民族中还大量存在,一定程度上对国家和少数民族事务带来负面影响。随着我国科技的进一步发展,国家正在大力宣传破除封建迷信活动,但是地处西南偏远山区的少数民族远离我国政治活动中心,信息不畅通,而且少数民族人民的知识水平落后,不能正确认识和区分封建迷信和宗教信仰的区别,把封建迷信活动当作宗教信仰活动进行,导致一些暴乱恐怖分子大量存在。因此,在西南地区还存在大量的

8、封建迷信活动,信奉天地鬼神,甚至通过占卜的方式来选举村干部。总之,到目前为止,我国西南少数民族的政治参与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对我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三、西南少数民族实现政治参与的有效途径少数民族的政治参与包括对国家的政治参与和对本民族事务的政治参与。因此,少数民族实现政治参与的有效途径也相应地分为两个层面。(一)从国家层面讲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和经济,切实改善人民的物质生活环境。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少数民族的政治参与必须要有充分的物质基础做保证。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生理需要是人一生中最基础的需要,如果生理需要得不到满足,其他的安全、归属、爱和

9、自我实现的需要就不会得到实现。首先,对于经济水平较高的地区,政治的参与度也较高;反之政治的参与度则会较低。其次,对于个人来讲,经济基础条件较好的比经济基础条件较差的政治参与度高。最后,在教育方面,国家必须利用力量向少数民族地区输入大量的高级知识分子,为少数民族的教育事业贡献力量,从而提高其科学文化水平,提高政治素质。我们必须给予少数民族大量的资金扶持经济促进教育的发展,提高少数民族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从而让他们自主、积极地去参与政治活动。 国家政府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治参与要进行有效的组织和引导。首先,国家政府要有效地组织少数民族成员参与国家政治,让每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政协会议都有少数民族

10、人选,代表少数民族地区充分发表意见和建议,尊重他们的想法和看法;其次,国家政府必须发挥其主导作用,少数民族的政治参与要在国家的大政方针、国家允许的法律法规范围内进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国家政府要时刻保证相关的民族方针和民族政策的法律制度供给,不断根据实际情况对民族区域自治法进行修正和修改,让少数民族成员的政治参与做到有法可依,做到有序的政治参与。国家政府要创造一个稳定和谐的国际周边关系。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中的云南和西藏地处国家边缘,时刻受到邻近国家的骚扰和影响。如果国家政府和邻近国家发生误解和冲突,就会给边缘地区的少数民族带来灾难,不法分子就会怂恿少数民族成员从事暴乱和恐怖活动,影响

11、少数民族价值观念和政治意识,对从事国家的政治参与带来负面影响,从而给整个社会带来不良后果。(二)从少数民族的自身层面来讲不断提高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成员自身的知识文化水平。西南少数民族成员地处偏远山区,条件艰苦,教育技术水平不高,渴望向从文化水平较高地区中引进的高级知识分子学习,提高自身受教育程度,从而提高自身的知识文化水平。文化水平提高了,就会有较强的判断是非能力和认知技巧,从而获得更好的职业和较高的收入,进而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知识文化水平和社会地位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政治参与程度的高低。所以少数民族成员要通过不断学习知识、积累知识,消除封建迷信活动,为少数民族的民族利益服务,从而有效地参与国家事

12、务和决策。提高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成员自身的政治素质。政治素质的高低与政治参与的程度也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少数民族成员应该积极了解本民族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了解国家大事,掌握国家相关的政治技能和政治知识,积累成功的政治经验,为提高公民自身政治素质服务,增强民族意识和民族认同感,为政治参与服务,从而保证少数民族利益得到实现。总之,促进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成员政治参与,不仅是我国政府的大事,更是少数民族成员自己的事情,必须把两者充分结合起来,共同实现少数民族的有序政治参与。这样,既提高了我国的政治现代化水平,也维护了我国国家的稳定团结,为我国的经济、文化和政治发展以及实现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的现代化发挥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参考文献:1 (美)塞缪尔?亨廷顿.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王冠华,刘为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9:32.2 高永久,陈纪.论社会转型期少数民族政治认同的国家转向J.广西民族研究,2008(2):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