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奇松第一课时2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6016255 上传时间:2017-11-0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1.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山奇松第一课时2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黄山奇松第一课时2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黄山奇松第一课时2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黄山奇松第一课时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山奇松第一课时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黄 山 奇 松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 2 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积累文中的四字词语。能用“饱经风霜”造句。3、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明确文章“总分总”的结构。4、感受黄山松的奇美和精神品质,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二、教学重点: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 2 个生字,积累文中的四字词语。3、感受黄山松的奇美和精神品质,激发学生对美好河山的热爱之情。三、教学难点:1、能用“饱经风霜”造句。2、感受黄山松的奇美和精神品质,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四、教具准备:教学课件五、教学过程:(一)、 引

2、入课题1、同学们,大家在几年的学习中,跟随着语文书游览了什么地方?,其中你最喜欢的是。2、黄老师最喜欢的是黄山,今天这节课老师将带领大家一同去欣赏“黄山奇松” 。出示课题。人们常说题目就是文章的眼睛,从题目我们就可以了解文章的大概内容,作者的写作意图。请大家读读课题,想想在这篇文章里作者主要想写的是什么?(松树) 。那么作者想写松树的什么?(奇)让我们通过读,来体现文章想要表达的主要内容,作者的写作意图。3、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了解黄山的松树到底有哪些奇特之处?(二)、初读感知,读词理文:1、请大家翻开书,借助拼音把课后生字的字音读准,再把课文读通顺、流利。 (课件)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3、3、检查读书情况检查学生读生字词的情况 (课件)这篇课文有很多的四字词语,老师把它们找出来,并做了整理。请大家边练习朗读边在脑中想象画面。4 把词语带入课文读。齐读(三)、理清文章的结构1、引出第二段的主要内容同学们,奇松是黄山“四绝”之首,黄山无峰不石,无石不松。七十二峰,处处都有青松点染。那作者有没有将所有奇松一一介绍呢?那么作者重点介绍的是哪写松树呢?板书:迎客松 陪客松 送客松这样的写作手法就叫作:选择典型。课文在第几自然段详细地描写了这三棵松树呢?(第二自然段)过渡:那么课文的 1、3 自然段又写了黄山松的什么呢?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2、引出第一自然段: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3、谁

4、来说说第三段又告诉我们什么?黄山奇松的千姿百态。4、请大家观察板书,你知道作者是怎样来安排这篇文章的结构了吗?(总分总)(四)、学习第一自然段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说说黄山松奇特在哪里?(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引导)1、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它们潇洒、挺拔的身影。“山顶上,陡崖边”体现了生长环境的奇特。处处:体现了松树很多。朗读句子。2、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于世,而人们对黄山奇松,更是情有独钟。在句子中理解“誉”字的意思,并帮助记忆字形。 情有独钟:独-指的是什么?在文中指(人们对黄山奇松有特别的偏爱。)感情朗读。3、学习“誉”和“陡”字。(五)、学习

5、第二段中的迎客松1、 接下来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去曾被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去欣赏黄山的第一奇松。这有着“奇松之首”之称的松树是哪一棵呢?又是哪一句告诉你的呢?请大家在第二自然段中找一找。2、为什么说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呢?请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理解句子意思。)(1)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通过枝干遒劲、饱经风霜、郁郁苍苍等词语体现迎客松顽强的生命力。并用“饱经风霜”来造句。 (2)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感受外形奇特3、小结:正因为迎客松不仅生命力顽强,外形也很奇特,所以它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感情朗读。4、让我们把描写迎客松的句子再连起来,好好读一读。六、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不但感受了迎客松的奇美,还学习了课文总分总的构段方式,真是学有所获。下节课,我们将用这样的学习方法再一同去欣赏黄山其它的松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