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办国民经济发展计划》

上传人:tang****xu1 文档编号:160032030 上传时间:2021-01-0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7.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市政办国民经济发展计划》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市政办国民经济发展计划》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市政办国民经济发展计划》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市政办国民经济发展计划》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市政办国民经济发展计划》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市政办国民经济发展计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政办国民经济发展计划》(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市政办国民经济发展计划一、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全市上下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 及其常委会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实施 “十二五”规划纲要,科学务实、积极作为,全市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发展,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完成了市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目标。(一)经济总量持续扩张,运行质量稳步提升。年,全市地市生产总值达到130.5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04%比上年增长10.4% (按可比价格计 算)。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30.9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 99亿元。三次产业比例为 0.4 : 23.7 : 75.9,第三产业比重提高

2、1.3个百分点。 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26.8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09%增长25.5%。其中, 地方财政收入17.1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10%增长28.8%。全市固定资产 投资完成116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03.5%,增长23.2%。全市社会消费品零 售总额实现96.2亿元(仅法人单位零售额,不含产业活动单位零售额),增长19.2%。夕卜贸进出口总额完成 8亿美元,完成年计划的107%增长 18.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3万元,增长14.4%。城镇新增就业 6133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2.1%。(二)城市经济快速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服务

3、业税收比重达到80.9%、服务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到96.5%。年市被评为“省服务业发展先进市”。现代服务 业发展迅速,集聚速度加快。新引进了百年人寿、都邦财产、华泰财产等3家金融保险机构,新获批设立 2家小额贷款公司,全市聚集市级以上各类金 融保险机构53家。中介服务业加快发展,全市鉴证、咨询、代理、评估等 各类中介服务企业发展到 800余家。楼宇经济发展提速。新建和在建商务楼 宇35处,产业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环球中心等一批规模大、档次高的商 务楼宇建设进度加快。传统服务业改造提升速度加快,白浪河假日广场、新 华广场投入运营,泰华城、新华路两大商圈加快升级步伐,辐射带动范围进 一步扩

4、大。城市工业稳步发展,高新技术企业技改投入不断加大,企业产品 竞争能力进一步增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 39%(三)投资力度不断加大,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年全市在建项目达到 112个,其中,投资过10亿元的优势项目达到7个。投资结构不断优化, 惠民工程、高新技术产业、文化产业、节能减排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投入 持续加强。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水岸莲城、中心、潍州首府等项目开工 建设,世纪城等大体量房地产项目进度加快,国际等项目已封顶;动漫广 场、科技创意园等特色创意项目招商工作全面展开;餐饮商务项目金宝凯利 莱大酒店即将竣工。项目资金争取力度进一步加大,多个项目纳入国家

5、、省、市扶持范围,共争取到各类无偿扶持资金20*多万元。(四)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加大城市建设投入,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全市有39个“城中村”进行了拆迁改造,54个村完成了农村集体资产经营管理体制改革。投资1650万元,完成了街、路、东小学路等11条背街小巷改造,对3个旧小市进行了水、电、 热网改造。生态绿化建设进一步加快,投资1600万元,完成植树50万株,新造林3600亩。居民的生活环境进一步改善,圆满完成“中国人居环境 奖”和“省级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教育投入继续加大,教学水平进一步提 高。投入2487万元用于南苑学校、孙家小学、十中等学校校舍建设和加固 维修等

6、,教学环境进一步改善。医疗卫生事业稳步推进。加快医药卫生体制 改革,率先在全市推行“先治病、后交钱”诊疗服务模式试点。科技事业取 得新进展。9项科技成果荣获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完成专利申请486件。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城镇职工养老、医疗、失业等保险参保人数比去年增加1万余人。低保水平进一步提高,人均月补差由年初的217元提高到240元。住房保障力度加大,已完成 516套公共租赁房、25套廉租房建设, 完成420户棚户市改造,超额完成了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加快社市服务平 台建设。新建、扩建了 8处街道、社市服务中心,新扩建面积达到1.1万平方米。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坚持优生优育,大力提高人口

7、素质,圆满完 成各项控制指标任务。另外,环保、老龄、妇女儿童、民族宗教等其他社会 事业也都有了新发展,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新成效。在回顾总结年工作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和差 距。主要是:经济总量还不够大,经济结构性矛盾突出,特别是产业结构、 税源结构不尽合理,现代服务业比重有待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能力需要进 一步增强,惠民生、促和谐的任务依然繁重。对于这些问题,我们一定高度 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和克服。二、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思路及主要任务目标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也是党的十八大召开 之年。我们将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克服不利因素影响,努力保持经济发

8、展向 好态势,以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召开。年计划安排的总 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 学发展观,按照市委“一二六五五”工作思路,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 期,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积极推进项目建设,加大改革创新力度,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年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安排为: 地市生产总值增长11%,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 17%,进出口总额增长12%,实际到帐外 资增长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 12%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 5.3

9、%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3.5%以内。三、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点及措施(一)强化规划引领,努力优化经济发展格局坚持科学发展理念,注重规划引领,着眼长期效益发挥,统筹规划, 整合空间,进一步调整优化功能市布局,细化功能定位,按照高端、高质、 高效原则,加快重点片市打造、重点产业发展,努力构建布局合理、产业集 聚、发展集约的经济格局。一是突出规划引领,促进产业聚集。按照中部中 央商务市、南部生态经济发展市、北部现代商贸市的三大主体功能市定位, 加强规划源头控制,以规划定产业,以产业定项目,促进产业结构与空间布 局的协调发展,加速中部地市的崛起,南北两翼的拓展和延伸,着力构筑 “一体两翼”的

10、发展架构。二是实施集约开发,拓展发展空间。坚持资源高 效集约理念,推动土地利用向高点定位、集约高效转变,进一步提高建筑容 积率,促进发展空间由平面扩张向立体拓展转变,业态分布由粗放分散向集 约集聚转变,经济增长由土地驱动向楼宇带动转变,实现科学发展、可持续 发展。三是加快重点片市打造,提升市域功能。围绕主体功能市定位,实施 整体拆迁、连片开发、组团招商,推进产业集聚,提升城市形象。重点加快 “三王一马”片市、金融街片市、十里堡片市等十大片市的拆迁改造,积极 实施拆迁一批、建设一批、启动一批、带动一批,以项目建设带动片市发 展,大力引进高端商贸、现代商务、科技研发等现代服务业项目,加快培育 全市

11、新的经济增长点。(二)发展楼宇经济,致力打造优质经济平台加大新一轮拆迁改造力度,加快发展楼宇经济,破解中心城市土地匮 乏难题,加快经济资源要素聚集,进一步提升产业承载能力,实现有限空间 无限发展。提升开发建设标准。突出抓好商务楼宇的规划调整和提升,严把 “入口关”,引导企业开发高端、智能化商务楼宇、大型城市综合体。进一 步加快高端化、专业化、特色化楼宇建设,重点抓好世纪环球中心、恒易宝 莲、中心等商务楼宇建设。制定落实扶持楼宇经济发展配套政策,鼓励开发 商采取自主经营或整体销售楼宇,引进培育一流资质的物业管理公司,引导 其创新管理理念,提升楼宇品质,完善综合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对企业入 驻吸引

12、,提高楼宇入驻率。加大优势产业引进力度。加快编制全市商务楼宇 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楼宇空间布局、功能定位和产业重点,引导同一产 业、行业的企业在楼宇内聚集,形成相对集中的产业群、行业群、产品群。 加强在建、拟建商务楼宇的招商推介,创新招商模式,鼓励“订单式”楼宇 开发,提高招商水平。重点引进优质金融、现代商务、高端商业等优势业态,加速业态、资金、人才等要素聚集,实现以有限资源谋求最大效益。加 强楼宇经济考核。研究制定差异化考核办法,进一步明确街办、部门职责, 加强考核,落实责任,切实提高街办、部门的积极性,提高商务楼宇建设、 招商、入驻和服务水平,实现楼宇数量和质量的双突破,规模和效益的双提

13、升。(三)加快产业升级,大力构筑高端产业高地围绕建设现代化商务中心市的目标,以高水平项目建设为抓手,积极 发展重点产业,加快提升优势产业,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努力实现产业的乘 数效应、资本的集聚效益和贡献的倍增效应。突破发展文化产业。按照“特、精、高、长”的要求,即打造特色、做精品牌、提高附加值、拉长产 业链,坚持增强软实力与发展硬道理并重,加快编制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制 定落实扶持政策,加大人才引进和资金投入力度,突出市场化开发和社会化 保护,坚持以重点文化产业项目为抓手,重点开发庄龙甲红色文化旅游、大 虞古玩文化交易、湿地滨水休闲文化旅游、动漫创意设计、汽车文化博览等 文化产业,积极打响特色文

14、化品牌。创新发展金融保险业。充分发挥市位和 资源优势,依托大型城市综合体和高端商务楼宇,加快聚集全国性和市域性 金融保险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培育发展创投风投、基金期货等新兴 金融衍生产业,同步发展融资性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 构,促进金融业多元化集聚,努力打造服务全市、辐射周边的市域性金融中 心。积极发展现代商务业。立足服务全市“三市”建设和经济发展,大力发 展以现代物流、中介服务、研发设计和电子商务为代表的现代商务业态。重 点抓好医药、航空、汽车、纺织等专业物流资源的整合,积极培育集运输、 仓储和配送于一体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大力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大力发展 高端商贸业。加

15、快推进世纪泰华、银座、凯德广场及周边商业设施改造,大 力引进世界知名品牌,引领全市高端消费。加快玫瑰园大酒店等星级酒店建 设,鼓励餐饮企业出特色、创品牌,提升四平路、樱前街、新华路等特色街 市建设,促进多元化、层次化、特色化发展,提升休闲餐饮娱乐档次。转型 提质发展房地产业。以国家房地产调控为契机,引导房地产企业开发大体量 高品质的高端地产,进一步提高商业地产比重,化危为机,促进房地产业健 康平稳发展,为全市经济提供持续、强劲支撑。重点加快老体育场片市等大 型城市综合体项目的建设进度。优化发展城市工业。实施培优扶强工程,重 点抓好中瑞机械、盛德石油、光大机械等发展潜力大的高新技术企业,鼓励 自

16、主创新和创优品牌,引导企业向产业链高端延伸,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 克争力,进一步提高高新技术产值比重。(四)强化科学投入,着力增强经济发展后劲继续将科学投入作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积极扩大投入总量, 优化投入结构,提局投入效益。一是积极优化投资结构。优先保障资金投向 优势项目、优势产业,积极引导资金重点投向产业升级、民生事业和生态建 设等重点领域,向现代服务业、商业地产、文化旅游、高新技术等优势业态 聚集,以优质高效的投入,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提升经济发展质量。二是进 一步拓宽融资渠道。进一步完善银政、银企沟通机制建设,鼓励金融机构向 优势项目、优势产业发放贷款,进一步激活民间投资活力,将全市金融中心 的优势转化为融资优势。认真研究国家、省、市新出台的项目资金扶持政 策,扎实做好拟争取扶持项目的策划、筛选、储备和申报工作,争取有更多 项目列入国家和省市扶持计划。进一步强化对中央投资项目的定期调度、专 项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