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民俗民风考察报告》

上传人:tang****xu5 文档编号:159861135 上传时间:2021-01-08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30.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春节民俗民风考察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春节民俗民风考察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春节民俗民风考察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春节民俗民风考察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春节民俗民风考察报告》(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春节民俗民风考察报告一、考察内容过年为什么要吃饺子?二、考察原因在中国,几乎每年过春节都要吃饺子,这已经成了几百年的历史。 我想通过观察、考察亲人的过节方式,体验传统节日的意义。三、参考资料饺子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吃食, 深受老百姓的欢迎,民间有” 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每逢新春佳节,饺子更成为一种应时不可缺 少的佳期肴。据三国魏人张揖著的广雅记载那时已有形如月牙称为”馄 饨”的食品,和现在的饺子形状基本类似。到南北朝时,馄饨”形如偃月,天下通食”。据推测,那时的饺 子煮熟以后,不是捞出来单独吃,而是和汤一起盛在碗里混着吃,所 以当时的人们把饺子叫”馄饨”。这种吃法在我国的一些地区仍然流 行,

2、如河南、陕西等地的人吃饺子,要在汤里放些香菜、葱花、虾皮、 韭菜等小料。大约到了唐代,饺子已经变得和现在的饺子一模一样, 而且是捞 出来放在盘子里单独吃。宋代称饺子为”角儿”,它是后世”饺子” 一词的词源。这种写 法,在其后的元、明、清及民国间仍可见到。兀朝称饺子为”扁食”明朝万历年间沈榜的宛署杂记记载:”元旦拜年作匾食”。刘若愚的酌中志载:”初一日正 旦节吃水果点心,即匾食也。”元明朝”匾食”的”匾”,如今 已通作”扁”。”扁食” 一名,可能出白蒙古语。清朝时,出现了诸如”饺儿”、”水点心”、”煮傅傅”等有关 饺子的新的称谓。饺子名称的增多,说明其流传的地域在不断扩大。民间春节吃饺子的习俗在

3、明清时已有相当盛行。 饺子一般要在年 三十晚上12点以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时吃,这时正是农历正月初一 的伊始,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交与”饺” 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过年吃饺子有很多传说,一说是为了纪念盘古氏开天辟地, 结束 了混状态,二是取其与”浑囤”的谐音,意为”粮食满囤”。另外, 民间还流传吃饺子的民俗语与女蜗造人有关。女蜗挎土造成人时,由于天寒地冻,黄土人的耳朵很容易冻掉,为了使耳朵能固定不掉,女 蜗在人的耳朵上扎一个小眼,用细线把耳朵拴住,线的另一端放在黄 土人的嘴里咬着,这样才算把耳朵做好。老百姓为了纪念女蜗的功绩, 就包起饺子来,用面捏成人耳朵的形状,内包有馅,用嘴咬吃。饺子成为春节不可缺少的节目食品, 究其原因:一是饺子形如元 宝。人们在春节吃饺子取”招财进宝”之音,二是饺子有馅,便于人 们把各种吉祥的东西包到馅里,以寄托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祈望。在包饺子时,人们常常将金如意、糖、花生、枣和栗子等包进馅 里。吃到如意、吃到糖的人,来年的日子更甜美,吃到花生的人将健康长寿,吃到枣和栗子的人将早生贵子。四、考察结果通过这些资料,可以认识到,我国历史的源远流长;也能使人知 道,民间民俗的多样化以及它们的意义。希望白己在以后过春节时, 可以吃一口饺子,就多一份为我国的历史骄傲的心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