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危废焚烧物质的热解特性及配伍建议

上传人:爱****喵 文档编号:159794945 上传时间:2021-01-07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4.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典型危废焚烧物质的热解特性及配伍建议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典型危废焚烧物质的热解特性及配伍建议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典型危废焚烧物质的热解特性及配伍建议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典型危废焚烧物质的热解特性及配伍建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典型危废焚烧物质的热解特性及配伍建议(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典型危废焚烧物质的热解特性及配伍建议危险废物在进入回转窑后,依次经过干燥、热解、燃烧过程。通过文献查阅,对具有一定热值且处置量大的几种典型有机危险废物的热解工况特性进行了调研,为实际焚烧处置配伍方案提供指导。(1)高挥发分危险废物粘合剂废渣和氨纶废料是典型的高挥发分危险废物,二者的挥发分含量分别高达99%和97%,几乎不含灰分,热值分别为29.3MJ/kg和34.5MJ/kg,不同之处在于氨纶中N元素含量稍高。热重-红外研究发现,高挥发性危废在热解过程中可燃成分析出较为集中,热分解起始温度较低,且析出强度较大,可燃物浓度较高,热解固态残留物较少,540时二者失重率在99%以上。直接燃烧时,无固

2、定碳燃烧阶段,燃尽温度低,500可完全燃烬,且燃烧反应较为集中。如果高挥发分危险废物在回转窑内的物料量过于集中,可能导致大量挥发分在短时间内集中析出,在送风量不做调整或调整不及时的情况下,出现空气量不足,局部可燃性气体未完全燃烧。另外,研究发现,相较于无氧热解,该类物质在缺氧热解时,氧气的存在会加速挥发性气体的集中析出,因此实际运行时为避免窑头温度波动剧烈和局部烟气不完全燃烧,所以要限制其入炉比例,控制进料速率。(2)高含硫危险废物农药废渣是典型的高硫危险废物,S含量约为8%左右。农药废渣的热解过程较为复杂,其无氧热解失重主要温度段为150-400,剩余残余物随温度升高而缓慢裂解,950时失重

3、率达到72.4%,即使在高温工况下的热解,农药残渣中仍有大量可燃组分,仍需焚烧处置。由于农药废渣自身的氧元素含量较高(35%),在无氧热解处置过程中产生的主要气体是SO2,且释放温度较低,绝大部分在400左右完全释放,推测农药废渣中的硫以有机硫居多。另外,缺氧热解工况下,氧气的存在有助于促进高含硫的危险废物在热处置过程中硫元素的释放。农药残渣中的S元素几乎全部以SO2的形式释放到烟气中,使得烟气中SO2含量急剧上升,可能会造成短时间内烟气SO2超标,因此配伍时要严格控制农药废渣的比例,同时抓混尽可能均匀,尽量避免入炉物料中含有较多比例的农药废渣。(3)高含氮危险废物脲醛树脂废渣属于典型的高含氮

4、危险废物,氮元素含量高达36%。脲醛树脂废渣无氧热解失重的主要温度段为230-430,450时热解反应已基本结束,失重份额达90%,其热解产物中含有大量的氮化合物,主要以异氰酸形式存在,同时有少量的氰化氢产生。另外,氧气的存在有助于氮元素的释放。回转窑内大量的异氰酸和部分氢氰酸会集中产生,产物本身有毒有害,二者进入二燃室后被彻底氧化分解生成NOx,造成烟气中NOx含量急剧上升,增加脱硝装置的负担,同时可能会造成烟气NOx短时间内超标,配伍时严格控制其比例,同时保证抓混均匀。应避免在启炉或工况不稳定阶段投加该物质,可能会加剧NOx的生成。(4)高含氯危险废物染料残渣和精馏残渣是典型的高含氯危险废

5、物,焚烧处置时应特别注意对焚烧工况的安排和尾部烟气的处理,以确保烟气排放中的HCl和二噁英含量低于国家标准。虽然精馏残渣中的氯含量并不算高,但其主要成分为二氯苯、三氯苯,焚烧后容易形成二噁英的前驱体,加速二噁英的生成,需要严格控制燃烧温度和焚烧时间。燃烧高含氯危险废物时,要注意控制重金属含量,重金属中Cu对二噁英生成的催化作用最明显,严格控制入炉物料中金属Cu含量0.005%。(5)高含重金属危险废物制革污泥是典型的高重金属含量危险废物,含量最高的重金属元素是铬,但铬在燃烧过程中挥发性较弱,绝大部分富集在底渣中。制革污泥大部分失重都在挥发分燃烧阶段完成(340左右),因为有机组分含量较高,所以存在明显的固定碳燃烧阶段(600-800),与造纸污泥、湖泊污泥等其他污泥相比,制革污泥具有较好的燃烧特性,在800时基本燃烬。但污泥本身灰分含量高,结渣特性明显,加上制革污泥中含有大量的CaCO3,高温分解产生的CaO对于高温条件下制革污泥燃烧灰渣的熔融和结渣行为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致使其具有较强的结渣倾向,严格控制制革污泥燃烧温度1000,避免由于灰渣中低熔点成分熔融引起的结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能源与动力工程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