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地理学期中复习资料培训讲学

上传人:go****e 文档编号:159325178 上传时间:2021-01-05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47.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地理学期中复习资料培训讲学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经济地理学期中复习资料培训讲学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经济地理学期中复习资料培训讲学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经济地理学期中复习资料培训讲学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经济地理学期中复习资料培训讲学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济地理学期中复习资料培训讲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地理学期中复习资料培训讲学(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经济地理期中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1.经济地理学:研究人类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或研究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演变规律的学科。 2.经理地理学研究对象本身固有的特殊性质有:地域性、综合性、实践性和社会性。() 3.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本书观点):经济活动的内容、经济活动区位、经济活动空间组织。研究区域 尺度的变化P4 4.当前经济地理学的理论研究重点:人地关系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全球与地方关系的理论研究、经济发 展空间格局的理论研究、区域经济发展的公平与效率关系、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第二章经济活动区位及影响因素分析(重点章节) 1.区位主要指某事物占有的场所

2、,但也含有位置、布局、分布、位置关系等方面的意义。区位是人类活 动(人类行为)所占有的场所。 2.区位理论是关于区位即人类活动所占有的场所的理论。区位中占有场所的的事物称为区位主体。 3.区位理论的含义:一是人类活动的空间选择,二是空间区位已知,根据该空间的地理特性、经济和社 会状况等因素,研究区位主体即人类活动的最佳组合方式和空间形态。 4.区位理论构建的客观基础;经济活动的空间有限性、经济活动对有限空间的竞争、经济活动空间移动 的限制。 5.区位条件是区位(场所)所特有的属性或资质。 6.区位因子 (或称区位因素)是指影响区位主体分布的原因。 7.区位条件与区位因子的差异:区位条件是由于生

3、产场所不同,区位因子则是对于生产者而言,由于场 所不同表现出其生产费用或利益的差异。 8.土地一般以两种基本方式参与经济活动:一种是作为劳动对象;第二种是作为作业的空间或活动场所。 () 9.土地所处的经济区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土地利用的空间竞争显得格外显著。 10.原材料因子主要是通过原材料的可运性、运费大小、可替代性、自身价值及其在产品成本中的构成状 况对经济活动区位施加影响。() 11.经济学中的资本,分为固定资本和金融资本。固定资本包括厂房、设备等。 12.农业经济时代,土地是决定性的要素;工业经济时代,资本是决定性的要素。 13.技术条件 :指生产过程中所运用的各种操作方法、工具设备

4、、工艺流程、生产技能和管理能力。() 14.良好的市场秩序是经济活动的激励机制得以发挥的前提。市场管理是政府的重要职能。高效、优质的 政府服务往往构成经济活动区位选择的重要砝码。 15.所考察区位的市场影响力的地域范围,直接影响着当地经济活动的类型与规模。() 16.构成产业环境的要素很多,包括产业集聚、基础设施、生产服务以及其它自然与人文环境等。 17.政策环境直接影响到一个区域发展某种行业的条件和约束,良好的政策环境有利于促进经济活动的发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展,从而成为吸引经济活动的因素之一。 18.政策一般反应政府对地域发展的基本导向。 19.经济可进入性系场所的对外交往成

5、本高低,它取决于运费、通信费。费用越低,对外通达性越好,反 之则相反。 20.制度可进入性即由制度因素决定的场所对外生产要素和商品交往的方便程度。 21.社会可进入性是由社会因素(包括语言、文化等)所决定的场所对外交往的便利程度。 22.交通网一般由基本的点和线组成相互联系的网络。 23.一般的交通现象,可以用三个基本要素概括:第一要素是 “交通网”;第二要素是 “人和物质的移动” ; 第三要素是“地域” 。 24.交通网可以用密度与结构来表述。一般情况下,密度大、连结度高、通达度好的交通网络是完善的交 通网络。() 25.交通网连结度,表示交通网络的发达程度,有多重表示方法,其中通常用贝塔指

6、数来计算与比较。 26.通达度是衡量网络中点之间移动的难易程度的指标,可以用通达指数和分散指数来衡量。 27.机场产业主要有两大部分组成,一是机场业务关联产业;二是在机场周围地区发展的与空运相关的产 业。 思考题: 28.1 简述古典区位理论与现代区位理论的区别。(考点)古 典区位论与现代区位论的主要区别在于立论依据以及考虑问题的范围和内容不同。在区位目标上,古 典区位理论仅考虑利润,而现代区位理论还要额外考虑到非金钱收益和“满足”;在具体目标上,古 典区位理论缺乏或轻视区位选择的具体目标,而现代区位理论则有市场占有率、吸引与稳定人才、形 象、名声、市场测试、回避、汇率风险、收集信息、避免贸易

7、摩擦等多种具体目标;另外,古典区位 理论的区位选择基准是成本最小,而现代区位理论则要考虑前述具体目标中的风险及不确定性。 2试述原材料因子对经济区位的影响()。 原材料因子主要是通过原材料的可运性、运费大小、可替代性、自身价值、及其产品成本中的构成状况对 经济活动区位事假影响。 3试分析交通对经济区位的影响。() 运费成本对区位选择的影响:由于运费是产品成本中一个重要的组成不分享,那么为追求低成本优势, 那些交通便利的区域,尤其是铁路交通枢纽、港口等对运费占较大比重的重型原材料工业具有很大的吸引 力。交通便捷程度对区位选择的影响:交通便利性的提高意味着对外交往可能性的提高,无论是针对原材 料产

8、地、生产地还是消费地而言,斗湖促进经济活动的发展,从而成为吸引经济活动布局的重要因素。 第三章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1. 杜能圈结构:以城市为中心,由里向外依次为自由式农业、林业、轮作式农业、谷草式农业、三圃式农 业、畜牧业这样的同心园结构。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2韦伯工业区位论的基本思想:理想的工业区位和企业厂址,应选在生产费用最低的地点。而影响企业 厂址的因素最重要的有三个:运费、工资和集聚。其中运费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工资影响可引起运费确定 的区位产生第一次“ 偏离 ” ,集聚作用又柬使由运费和工资确定的区位发生第二次“ 偏离 ” 。 3. 区位因子为经济活动在某特定地点进行时得

9、到的利益,即费用的节约。 4. 区位因子分为一般因子和特殊因子。在区位因子中,还可分出区域性因子,集聚、分散因子。 5.一般区位因子的确定,即在区位因子中寻求与所有工业均相关的区域性因子。 6. 韦伯工业区位理论是建立在以下三个基本假定条件基础上的: (1)已知原料供给地的地理分布; (2)已知产品的消费地与规模; (3)劳动力存在于多数的已知地点,不能移动,各地的劳动成本是固定的,在这种劳动花费水平下 可以得到劳动力的无限供应。 7.韦伯分三个阶段逐步构建其工业区位理论: (1)第一阶段:运费指向论 (2)第二阶段:运费指向基础上的劳动力成本指向论 (3)第三阶段:运费指向和劳动力指向基础上

10、的集聚指向论。 8.原料指数:产品重量与局地原料重量之比。 9.集聚因子:因一定量的生产集中在特定场所带来的生产或销售成本降低。 10.分散因子是集聚的反作用力,是随着消除集中而带来的生产成本降低。 11.集聚又可分为纯粹集聚和偶然集聚。 思考题 1 杜能对于其假定的“孤立国”,给出了哪六个前提条件?() (1)肥沃的平原中央只有一个城市 (2)不存在可用于航运的河流与运河,马车是唯一的交通工具 (3)土质一样,任何地点都可以耕作且收成相同 (4)距城市 80KM 之外是荒野,与其他地区隔绝 (5)人工产品供应来源于中央城市,而城市的食物供给则只来源于周围平原 (6)矿山和食盐坑都在城市附近

11、2 简述韦伯工业区位论的意义。() 首次将抽象和演绎的方法运用于工业区位研究中,建立了完善的工业区位理论体系,为之后的区位论 学者提供了研究工业区位的方法论和理论基础;韦伯区位论的最大特点是最小费用区位原则;韦伯的 理论不仅限于工业布局,对其他产业也具有指导意义。 3、经典区位论不同学派的对比分析?(考点) ?区位论: 主要考虑 “ 一定的经济活动为何会在一定的地方出现” 这一基本的问题,经典区位理论从各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个不同的角度诠释了决定区位分布的因素和机理,奠定了区位分析的基本框架。 ?成本学派:根据企业的生产成本最低,确定企业的最优区位,微观区位论; ?市场学派:在考

12、虑成本和运费的同时,注意市场区划分和占领地域扩大化的半宏观区位理论和市 场网合理结构的宏观区位论; ?行为学派:考虑人对环境感知和相应的行为对区位的影响而对企业区位进行决策。 第九章区域之间的空间组织 (1)经济全球化与经济区域化的关系: 1经济区域化对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由于各地区内部实行更高的自由化和更密切的合作,对促进全球经济贸易自由化是一种推动; 区域性经济组织的建立和发展,保护性和排他性趋向也会相应加强,产生负面影响; 2经济全球化对经济区域化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对经济区域化有促进作用; 经济全球化给区域经济带来一定风险甚至灾害; (2)国际化与全球化的区别: 国际化:经济活动

13、跨越国界的扩张,反映了国家经济活动的空间范围扩大 全球化:不仅包含经济活动的空间扩张,而且更重要的是国际上分散的经济活动之间的功能联合, 反映经济活动组织本质上的变化 第十章经济活动全球化的发展特点级影响因素 38、经济全球化 :是指在市场经济的基础上,生产要素在全世界范围内的自由活动和合理配置,逐渐以至 最终完全消除国家间的各种壁垒,使各国经济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依存,日益发展为一个密不可分 的有机整体的过程。 39、资本在世界范围内的流动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银行借贷;二是证券市场;三是直接投资; 经济全球化的基础国际贸易自由化。 经济全球化的催化剂国际投资一体化 经济全球化的载体跨国公

14、司 经济全球化的技术保障信息技术全球化 40、商品、技术、资本、劳务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和配置,把各国经济相互交织在一起, 加速了以知识经济为基础的经济全球化高潮的到来。 经济全球化的助推器国际金融信息化 经济全球化的智囊库人才流动国际化经济全球化的前提是交通 和 通信 技术进步, 生产 技术进步 也很重要 41、经济全球化的四个主要载体都与跨国公司 密切相关, 或者说 跨国公司就是经济全球化及其载体的推动 者与担当者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42、生产链:由输入、生产、物流、消费四个环节构成。P264 43、生产链的运转需要一定的外部环境,最直接的外部环境是技术系统 和运

15、输与通讯系统。再向外延伸是 金融系统 和协调和控制 等社会环境。 P264 44、跨国公司为了公司利益或公司战略对其生产网络进行调整、管制(自上而下的垂直管理) ,可以直接 调控世界经济体系,又通过公司关联间接干预或调控世界经济体系。P266 45、跨国公司通过生产网络管制调控世界经济体系。P266 46、技术创新包括生产技术与交通通讯技术的发展以及各国经济政策的自由化发展允许跨国公司生产过 程的空间分散化。 47、跨国公司生产网络中的每个公司、经济功能单元都根植于一定的地理区位,从而产生本土化地方 根植性。 P266 48、沉没成本 是指业已发生或承诺、无法回收的与当前决策无关的成本支出。

16、49、国际经济协调的内涵:国际经济协调是由于各国间经济矛盾的存在而产生的国与国之间相互磋商、协调 与联合的行动。 包括贸易政策协调、汇率政策协调、货币政策协调和财政政策协调。P267 50、国际经济协调的组织形式:(填空题) 形式一 ,全球性多边协调主要的组织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贸总协定或世界贸易组织、 联合国贸发会议等。 形式二:以主要发达国家为核心的国际经济协调;形式三:区域集团之间的经济协调 51、国际经济协调的主要内容:贸易政策的国际协调、汇率政策的国际协调、利率政策的国际协调、能源政 策的协调、发展中国家债务危机的国际协调。 52、国际经济协调的加强进一步加速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第一,国际经济协调有利于国际贸易的发展。 第二,国际经济协调有利于国际分工的发展。P268 53、关税同盟。即成员国之间完全取消关税或其他壁垒,同时协调其相互之间的贸易政策,建立对外的统 一关税。关税同盟一类是发达国家间建立的;另一类是由发展中国家建立的关税同盟,如中 非关税同盟与 经济联盟,安第斯条约组织、加勒比共同体和共同市场、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大湖国家经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