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 物质的量的专项 培优练习题及答案解析一、高中化学物质的量1. 在标准状况下,由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组成的混合气体为6.72 L,质量为12g,此混合物中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物质的量之比是__________ ,一氧化碳的体积分数是__________,一氧化碳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碳原子和氧原子个数比是__________,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______ ,密度是 __________gL- 1答案】 1∶ 3 25% 17.5% 4∶ 7 40 1.79【解析】【分析】根据公式:mn =V进行分析解答MVm【详解】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6.72L=0.3 mol ,22.4L?mol -1设一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为x,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为y,则:x y 0.328x 44 y 12解得: x=0.075 mol , y= 0.225 mol ,此混合物中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物质的量之比= 0.075mol ∶0.225 mol = 1∶ 3;0.075mol一氧化碳的体积分数是= 100%= 25% ;0.3mol一氧化碳的质量= 0.075 mol 28gmol-1 = 2.1 g,2.1g一氧化碳的质量分数= 100%= 17.5% ;12g碳原子和氧原子个数比= (0.075 mol + 0.225 mol) ∶ (0.075 mol + 0.225mol 2)= 4∶7;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 12g =40gmol -1 ,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是 40;0.3?mol混合气体的密度=12g-1 。
答案: 1∶ 3;25%;17.5%; 4∶ 7; 40; 1.79≈ 1.79 gL6.72L2. 根据你对金属钠性质的了解,回答下列问题:(1)关于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________(填字母 )A.钠是银白色金属,硬度很大B.将金属钠放在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加热后金属钠剧烈燃烧,产生黄色火焰,生成过氧化钠C.金属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钠D.金属钠的熔点很高(2)由于金属钠很容易跟空气中的 ______、 ________等物质反应,通常将它保存在_______里3)将一小块钠投入到下列溶液中,既能产生气体又会出现白色沉淀的是 ________(填字母 )A.稀硫酸 B.硫酸铜溶液C.氢氧化钠溶液 D.氯化镁溶液(4)为粗略测定金属钠的相对原子质量,设计的装置如图所示,该装置 (包括水 )的总质量为 ag,将质量为 bg 的钠 (不足量 )放入水中,立即塞紧瓶塞完全反应后再称量此装置的总质量为 cg①列出计算钠相对原子质量的数学表达式 ______________(用含有②无水氯化钙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a、b、 c 的算式表示)答案】 B 氧气 水蒸气【解析】【分析】煤油D b/(a+b-c)吸收H2 中所含的H2O(g)( 1)根据钠的性质分析解答;( 2)钠的性质很活泼,易和水、氧气反应,据此解答;( 3)金属钠投入水中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根据溶液中的溶质分析解答;( 4)①根据钠与水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关系以及反应前后质量差解答;②根据产生的气体中含有水蒸气分析判断。
详解】(1) A、钠是银白色金属,硬度很小,可以用小刀切,故 A 错误;B、钠在空气中燃烧产物是淡黄色的过氧化钠,故 B 正确;C、钠在空气中燃烧产物是淡黄色的过氧化钠,不是氧化钠,故C 错误;D、金属钠的熔点很低,故D 错误;故答案选B;( 2)钠性质很活泼,易和水、氧气反应,所以保存钠时要隔绝空气和水,钠和煤油不反应,且密度大于煤油,所以保存钠可以放在煤油中;(3) A.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氢气,没有沉淀产生,A 不选;B.钠投入硫酸铜溶液中,首先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但沉淀不是白色的,而是蓝色的, B 不选;C.钠投入氢氧化钠溶液中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没有沉淀,C 不选;D.钠投入氯化镁溶液中生成氯化钠、氢氧化镁白色沉淀和氢气, D 选答案选 D 4)①金属与水发生反应放出氢气的质量 =ag+bg- cg=( a+b- c) g,假设金属为 R,其相对原子质量为 M ,根据金属钠与水反应放出氢气的关系,可推断该金属与水放出氢气关系如下:2R~~~~~ H22M 2bg (a+b- c)gb解得 M= ;( a b c)②氯化钙具有吸水能力,是常用的干燥剂,在装置中吸收生成氢气中的水,而防止水分流失。
3. 卤素及其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中都有着重要的应用1)碘是人体不可缺乏的元素,为了防止碘缺乏,现在市场上流行一种加碘盐,就是在精盐中添加一定量的 KIO3 进去某研究小组为了检测某加碘盐中是否含有碘,查阅了有关的资料,发现其检测原理是: KIO3242224+5KI+3H SO = 3I +3H O+3K SO①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比是_______;如果反应生成0.3mol 的单质碘,则转移的电子数目是 _______②先取少量的加碘盐加蒸馏水溶解,然后加入稀硫酸和 KI 溶液,最后加入一定量的 CCl4,振荡,这时候,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③若采用下图实验装置将四氯化碳和 I2 的混合溶液分离写出图中仪器的名称:① _____;该装置还缺少的仪器是 _____;冷凝管的进水口是: _____(填 g 或 f) 2)实验室常用 MnO 2 和浓盐酸制氯气,反应原理: MnO2+4HCl(浓)MnCl2+Cl2↑ +2H2O①实验室用 MnO 2 和浓盐酸制氯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上述反应中氧化剂: __________ ,还原剂: __________ ,被氧化的 HCl 和未被氧化的 HCl的比值 ______________。
③a : Cl2+2I-=I2+2Cl-; b: Cl2 +2Fe2+=2Fe3++Cl-; c:2Fe3++2I-=I2+2Fe2+ Cl2、 I2、 Fe3+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50.5NA 溶液分层,下层液为紫红色蒸馏烧瓶温度计 g MnO2+4H+ +2Cl-(浓)Mn 2++Cl2↑ +2H2O MnO2 HCl 1:1Cl2>Fe3+>I2【解析】【分析】(1)① KIO 3+5KI+3H 2SO4→ 3I2+3K 2SO4+3H 2O 中, I 元素的化合价由 +5 价降低为 0, I 元素的化合价由 -1 价升高为 0,化合价升高值 =化合价降低值 =转移电子数,根据化合价变化确定电子转移情况;②碘易溶于有机溶剂,在四氯化碳在的溶解度远大于在水中,加入四氯化碳萃取水中的碘,四氯化碳与水不互溶,溶液分成两层,四氯化碳的密度比水,有机层在下层,碘溶于四氯化碳呈紫红色,上层几乎无色;③依据蒸馏的正确操作与注意事项分析;( 2)①实验室常用 MnO 2 和浓盐酸制氯气;②依据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分析;③依据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分析作答;【详解】( 1)①反应中氧化剂为 KIO3,还原剂为 KI,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比是1:5;生成3molI 2,电子转移5mol ,生成0.3mol的单质碘转移的电子0.5mol ,转移的电子的数目为0.5NA;②溶液分层且 I2 溶于 CCl4 中呈紫色,密度较大,因此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分层,下层液为紫红色;③该图为蒸馏装置①是蒸馏烧瓶,②是锥形瓶;在蒸馏时需要测量温度,还需要温度计;冷凝水进出水方向为“下进上出”,即 g 口为进水口;(2)①实验室常用MnO 2和浓盐酸制氯气,反应原理:MnO 2+4HCl(浓)MnCl2+Cl2↑ +2H2O,离子反应为: MnO 2+4H++2Cl-(浓)Mn2++ Cl2↑ +2H2O;②反应中 Mn 元素化合价从+4 价降低到 +2 价, Cl 元素化合价从-1 价升高到0 价, MnO2 作氧化剂, HCl 作还原性,盐酸具有还原性和酸性,且被氧化的HCl 和未被氧化的HCl 的比值为 1:1;③a 反应中 Cl2作氧化剂,22223+为氧I为氧化产物,氧化性 Cl > I , b 反应中 Cl 作氧化剂,Fe化产物,氧化性Cl23+, c 反应中 Fe3+作氧化剂, I2为氧化产物,氧化性3+2> FeFe > I ,综上,氧化性 Cl2>Fe3+>I2。
点睛】本题的难点是氧化性强弱的判断,一般根据氧化还原反应原理来判断(1)氧化性强弱:氧化剂 >氧化产物2)还原性强弱:还原剂 >还原产物4. 现有 21.6 g 由 CO 和 CO2 组成的混合气体,在标准状况下其体积为 13.44 L回答下列问题:(1)该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为 ________2)混合气体中碳原子的质量为 ________3)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如图所示装置,最后收集在气球中 (实验在标准状况下测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