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油气田开发】1第一章绪论1

东****0
实名认证
店铺
PDF
4.10MB
约36页
文档ID:158814163
【油气田开发】1第一章绪论1_第1页
1/36

1 第一章第一章 绪绪论论 一、石油天然气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二、我国石油工业发展简史 三、我国石油工业前景 四、课程学习的主要内容体系 2 一、石油天然气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油气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是能源主 体、是机器“食粮”、是工业的“血液” 3 一、石油天然气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1、能源的主体 石油与天然气在能源结构 中处于主导地位 能源类型 比例(%) 石油40 煤炭27.4 天然气22.9 核能水电木材等比例小 4 一、石油天然气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5 一、石油天然气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2、机器的食粮 作燃料用:发热量高, 燃烧完全,运输方便, 污染小多数动力(各种 机动车辆、飞机、汽车、轮船、 火箭、导弹、飞船)依赖于石 油、天然气; 作润滑油料:从钟表 到发动机,机械运转需 要润滑 6 一、石油天然气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3、工业的血液 作化工原料:油气 中提炼的产品有3000 多种,三大合成材料 (纤维、橡胶、塑料)、各 种农药、医药、纺织、 甚至一些无机化工原料 (氨及硫磺)等均离不 开石油 7 二、我国石油工业发展简史 1、古代(煤油时代):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开采和利用油气 国家之一,具有3000多年历史; (1)天然气记载; 早在3000多年前(公元前1122770年)周代易经就有 了“上火下泽”、“火在水上”、“泽中之火”的记载,阐明 了可燃的天然气在地表湖泊水面所出露的气苗。

(2)石油记载; 1900多年前班固著汉书 地理志:“高奴,有洧( wei)水,可蘸(zhan)”高奴现今陕西省延安县一带,洧 (音谓)水是延河的一条支流,蘸乃古代燃字 发 现 8 二、我国石油工业发展简史 (1)天然气开采和利用 晋朝常璩(q )在华阳国志中记载了2200多年前的秦始皇时代,四川临 邛(qiong)县郡人民用钻井开采天然气煮盐,也就在那个时代,一个叫李 冰的人发明了顿钻,在邛崃出现了用顿钻钻凿的天然气井 (2)石油开采和利用 公元267年,晋朝博物志记载了石油的采集,以及进行照明和燃烧; 公元576年,宋朝元和郡县志记载,酒泉人民用油烧毁突厥族攻城 的武器,保全了酒泉城北宋神宗六年,在京都汴梁军器监设有专门的“ 猛火油作”,加工石油制兵器这时石油不仅用于润滑、照明、燃烧和医 药,而且用于军事. 开 采 和 利 用 9 二、我国石油工业发展简史 2、近代(汽油时代汽油时代):我国石油工业发展缓慢、落后 1)清政府洋务派 鸦片战争以来,清政府洋务派在外交上实行迁就、妥协、投降的方针 ,但同时他们又打着“自强”的旗号,向外国购买枪炮和兵船,并开办 军火工厂燃料匮乏,洋务派试图开办石油矿。

1874年:钦差大臣沈葆桢到台湾,主张停止私人开采,将油矿收归官 办1877年,福建巡抚丁日昌使用从美国购买的钻机,在台湾苗票钻油 井,但仅钻2口井 1885年: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设石油局,钻凿5口井,其中1口井出 油,到1891年刘铭传离任后,开采中断 1907年:成立陕西延长石油官厂,用蒸汽动力钻机,钻成1口油井, 日产原油三、四百斤新疆用俄国设备及俄国工匠在独山子开掘油井 这期间外国煤油大量输入,使中国的财富“漏向外洋” 10 二、我国石油工业发展简史 2)北洋军阀“中国贫油论” 1914年:北洋军阀政府与美孚石油公司一 起在陕北地区钻探石油,前后历时两年多,钻 井七口,均未获工业性油流 从1921年到抗日战争爆发前,外国石油 产品的大量输入,中国石油开采业发展极为 缓慢 11 二、我国石油工业发展简史 3)抗战期间 中央红军:到达陕北,成立新的延长石油厂, 在恢复老井生产的同时,还发现了七里村油田 1939年地质学家孙健初、严爽等人在甘肃玉门, 打出了第一口油井,发现了老君庙油田(甘肃) 国民党政府:在四川、甘肃进行了有限的石油勘 探工作,并发现了石油沟(甘肃) 、圣灯山(四川)两 个气田。

12 二、我国石油工业发展简史 近代(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社会动荡)社会动荡)我 国石油工业发展缓慢、落后 1905 1949历年石油累计产量<310 万吨,世界大约15亿吨 年份 我国石油产量(万吨)世界石油产量(万吨) 1905N0.04642946 1910N0.05614490 1915N0.25695920 1920N0.11329440 1925N0.352614640 1930N6.522919320 1935N12.589522680 1940N17.231129450 1945N17.565735540 13 二、我国石油工业发展简史 3、现代(燃料和化工原料时代燃料和化工原料时代):快速增长,脱掉了贫油国的帽子 1)19501958年:油气勘探的重点放在西部 相继发现了克拉玛依、阳高寺(蜀南泸州市辖)、南充、桂花( 成都市彭州市桂花镇 )、鸭儿峡(甘肃酒泉盆地西部鸭儿峡) 、冷湖(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辖县级行政区)等中小 型油气田 2)19591978年:油气勘探的重点放在东部 油气勘探由西转向东部(由李四光倡导),相继发现了大庆 、辽河、大港、任丘、胜利、潜江、南阳、中原等大中型油气 田。

到1976年,我国原油产量突破1亿吨大关 3)1978年今:石油工业稳步发展阶段 加强了海域及边远地区的勘探,在南海、渤海、东海、吐哈 、塔里木、新疆及腹地均有重大突破 14 石油资源集中分布在1渤海 湾、2松辽、3塔里木、4鄂 尔多斯、5准噶尔、6珠江口、 7柴达木和8东海陆架 八大盆地八大盆地 1 2 3 4 5 6 8 7 新华夏构造体系 李四光 15 二、我国石油工业发展简史 16 二、我国石油工业发展简史 七个自然油区: 东北油区,以松辽盆地为主,包括大庆、扶余; 华北油区,以渤海湾盆地为主,地跨辽宁、河北、山东、河南和天津五省 市,包括辽河、大港、任丘、胜利、中原等油田; 陕甘宁产油区,以鄂尔多斯(陕甘宁)盆地为主,地跨陕西、甘肃、宁夏 ,以长庆油田为代表; 鄂豫油区,包括河南南阳盆地和湖北江汉盆地,有江汉油田和南阳油田; 西南油区,包括四川盆地及其邻近地区; 西北油区,包括新疆、青海和甘肃,有塔里木、准噶尔、柴达木、酒泉和 吐鲁番等盆地,主要油田有克拉玛依、塔里木、吐哈、玉门、冷湖等; 南海油区,指我国南海广大海域,有北部湾、珠江口、莺歌海、琼东南及 台湾省的近海沉积区。

17 二、我国石油工业发展简史 我国七个自然油区分布图 东北东北 华北华北 陕甘宁陕甘宁 西北西北 西南西南 鄂豫鄂豫 南海南海 18 二、我国石油工业发展简史 原 油 产 量 跃 居 世 界 第 五 19 二、我国石油工业发展简史 油 气 储 量 世界石油储量最多的世界石油储量最多的10个国家个国家 1 沙特阿拉伯 35276亿吨6委内瑞拉 8547亿吨 2 伊拉克13643亿吨7独联体7776亿吨 3 阿联酋13124亿吨8墨西哥6998亿吨 4 科威特12828亿吨9美国3367亿吨 5 伊朗12668亿吨10中国3274亿吨 世界上天然气储量最多的世界上天然气储量最多的10个国个国 1 独联体549997亿立方米6美国47307亿立方米 2 伊朗197991亿立方米7阿尔及利亚 36245亿立方米 3 卡塔尔64279亿立方米8委内瑞拉35818亿立方米 4 阿联酋54623亿立方米9尼日利亚33980亿立方米 5 沙特阿拉伯 51706亿立方米10伊拉克31007亿立方米 20 三、我国石油工业前景 1、前景广阔 1)有利沉积盆地多 我国盆地类型多,有大大小小沉积盆地420多个,既有挤压 型的前陆盆地,又有拉张型盆地、过渡型克拉通盆地。

既有陆 相沉积盆地又有海相沉积盆地 2)勘探领域广(陆上和海上两个勘探领域) 3)潜力巨大 陆上沉积面积达670万Km2,海域达200万Km2 海域:远景储量100亿吨;陆上:远景储量200亿吨; 目前,我国未探明的石油为75.6%,未探明天然气为94.3%; 21 三、我国石油工业前景 2、油气地质勘探难度大,要求高 1)隐蔽油气藏: 地层不整合----岩性----裂缝----水动力; 2)新探区条件差: 边远地区勘探:沙漠、山地、黄土塬等; 向深部钻探:万米井,深部发现气藏和凝析气藏较多; 海洋勘探:钻井技术设备的改善 22 三、我国石油工业前景 世界上已钻成8000米以上的超深直井12口前苏联最深的超深井的 钻探过程,该井位于科拉半岛,钻探深度达到了12,262米 23 三、我国石油工业前景 3、石油工业的发展跟不上 经济发展要求 我国人均石油拥有量仅为世界 平均水平的1/10,目前油气消耗 量越来越大,每年所需原油以年 递增700万吨左右的速度发展, 而油气勘探、开发(高含水)的 难度越来越大 进口1.5亿吨/年,占50%左右 24 四、课程学习的主要内容体系 1、石油地质学内容体系(发现油藏) 石油地质学是矿床学的一个分支,是石油天然 气地质勘探领域的重要理论基础课。

石油地质学 研究内容与油气矿藏的独特性有关: 它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是以地质学为基础,包 含了物理学、生物学、地球化学、热动力学、流体力学、 地球物理学及工程技术等知识既是一门理论学科,又是 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25 白垩、硅藻土、珊瑚礁等 1)油气为流体 石油、天然气及其固态衍生 物、煤类、油页岩,一部分硫 ,都是自然界常见的可燃矿产 (可燃有机岩) 气态:即天然气 液态:以石油为代表 固态:种类较多,包括煤、 油页岩、硫磺及石油衍生物(地 沥青、地蜡、石沥青等) 四、课程学习的主要内容体系2015-10-13zhi 26 2)油气生成地并非成藏地 固体矿产(金属矿产)生成地就是其储存地 区域盖层 区域盖层 区域盖层 断 裂 断裂 A B C D Fb Ffault Ftrap A Fb B D C Fb Fb Fb 浮力作用方向Ffault 顺断面运移分力Ftrap进入圈闭运移分力优势运移方向分流运移方向 储层 四、课程学习的主要内容体系 27 3)油气大多深埋在地下 固体矿产在近地表找到,而油气在地表只能找到油气 苗或沥青脉,找不到有工业开采价值的油气藏 4)油气分布是油气藏形成破坏再形成的对 立统一的结果。

固体矿产形成后不易被破坏,而油气藏形成之后,很易被 破坏,如分子的扩散、水动力的冲刷、断裂的破坏、构造运 动影响、岩浆活动及温度、压力的变化等均会破坏原生油气 藏,或改变其性质 四、课程学习的主要内容体系 28 成 藏 条 件 成 藏 过 程 成藏结果 四、课程学习的主要内容体系 29 2、油矿(开发)地质学内容体系(描述油藏) 油矿地质学就是通过综合利用地质、测井、物探、 分析化验、开发动态等各种资料对油气矿藏特征进 行综合的定量描述和表征以至预测的学科 并最终建立反映油藏圈闭几何形态及其边界条件、 储集及渗流特征、流体性质及分布特征的三维或四 维油气藏地质模型 四、课程学习的主要内容体系 30 计算机 系统 地质描述地质描述 系统系统 测井描述测井描述 系统系统 地震描述地震描述 系统系统 油藏工程描油藏工程描 述系统述系统 油矿地质研究内容体系 四、课程学习的主要内容体系 31 开发(油藏)地质研究过程是进行地质模型建立过程 四、课程学习的主要内容体系 32 开发(油藏)地质研究方法技术 (1)地层划分和对比 (2)油藏构造特征 (3)流体性质 (4)沉积相 (5)储层成岩作用 (6)储层非均质 (7)储层综合评价 (8)储层地质建模 (9)储量计算 (10)剩余油分布 四、课程学习的主要内容体系 33 测井综合解释与评价方法技术 (1)测井资料预处理及标准化 (2)关键井及四性关系研究 (3)测井资料处理与解释 (4)储层及有效厚度研究 (5)水淹层和剩余油研究 四、课程学习。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