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漳州市第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附答案】

上传人:精品****大师 文档编号:158364091 上传时间:2021-01-0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漳州市第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附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福建省漳州市第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附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福建省漳州市第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附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福建省漳州市第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附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福建省漳州市第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附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省漳州市第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附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漳州市第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附答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福建省漳州市第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座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音象”,是对中国文学中声音之象的泛称,是指文学(诗歌)作品在音乐或格律的参与下形成的声音效果,以及由声音效果产生的形象体验。与之相对,“诗象”用于指称依靠文字内容而产生的主体想象和认知。“音象”与“诗象”是构成文学“意象”的基石,充分剖析作为“意象”重要维度的“音象”,有助于全面认知“意象”概念。魏晋之前,“音象”主要以“乐象”为存在形态,

2、到了唐代,建构在音律或格律基础上的整体音响效果及形象体验,是“音象”存在形态之一。就此种“音象”而言,音乐或格律的运用会使作品形成一种独特的氛围或气质,从而在整体上营造出与众不同的声音效果。对入乐性作品来说,这种整体效果主要借助音乐的曲调、节奏、旋律来实现;对不入乐作品来说,则主要以语辞的韵律性和音乐性来体现。配乐而歌是中国古代音乐文学的最典型形态,对唐代而言,以齐言歌诗和杂言曲辞最具代表性。来看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据考证,该诗配乐歌唱之事实是确定无疑的。王维诗的立意在送别,故此可以推断与之相配的音乐也应当以感伤的基调为主,即

3、便是先有辞,然后才根据意境产生了曲,但音乐由回环的旋律而产生的“三叠”的唱法,对诗意的升华无疑是有重要作用的,从而使渭城清雨与阳关漫道、绿柳垂杨与大漠孤烟的形象对比更为突出,惜别之情跃然纸上。唐代入乐性作品,还包括很多杂言曲辞。各种民间谣辞、酒令、琴歌,甚至是佛教俗讲,都往往凭借音乐深入人心,加以传播。很显然,吟唱之声的婉转动听,在人们接受文意、领会经旨的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此时音乐产生的“音象”可能是模糊的,但它相当于一个朦胧的场域,与文字层面的“诗象”相结合,从而使“意象”意义获得彰显。如果说,入乐性的歌诗由于与音乐保持着密切的关系,从而使得“音象”的作用较为突出,那么下面就来

4、考察不入乐的徒诗“格律”中蕴含的“音象”潜能。对唐代徒诗而言,称:“盛唐诗歌和书法其审美实质和艺术核心是一种音乐性的美。”北宋郭茂倩乐府诗集甚至把唐代的律、绝体诗歌称为“近代曲辞”和“新乐府辞”,这充分说明了这些作品本身具有的音乐性。正是由于唐代诗歌在格律上仍然保留着音乐性潜能,在吟诵过程中产生的音乐效果便构成了新的“音象”存在形态。这种音声层面的“音象”与文字层面的“诗象”相得益彰,从而使“诗象”升华为“意象”,提升了诗歌的审美境界。综上所述,“音象”在文学中与“诗象”同样重要,它们都是构筑“意象”、生成意蕴的必要保障。“音象”与“诗象”的结合,充分体现了中国文学的音乐性、抒情性和表意性的特

5、征。(摘编自韩伟唐代“音象”刍论,文学评论2017年第6期)【注 徒诗:不入乐的诗。】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中国文学中的“音象”,是构成“意象”的基石之一,是与“诗象”相对而言存在的,没有“音象”,也就没有“诗象”。B“音象”的存在形态在魏晋之前主要为“乐象”,到了唐代,则是建构在音律或格律基础上的整体音响效果及形象体验。C民间谣辞、酒令、琴歌,甚至是佛教俗讲,都往往凭借音乐加以传播,但此时音乐产生的“音象”是模糊的。D在文学中,意象的构筑、意蕴的生成离不开“音象”和“诗象”,“音象”和“诗象”在作品中是同样重要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

6、一项是( ) (3分)A文章开篇在与“诗象”的比照中阐释“音象”的内涵,点明论述对象,指出了剖析“音象”的意义所在。B二三两段采用并列式结构,分别剖析了入乐性歌诗中“音象”的存在形态和不入乐徒诗中“音象”的存在形态。C文章引用的话和郭茂倩的观点,是为了论证唐代不入乐的徒诗都是讲究格律,具有“音象”存在形态的。D文章虽以大量篇幅阐释“音象”在文学中的存在形态,但其彰显的立场是“音象”对意象构筑、意蕴生成的作用。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入乐性诗歌作品,因为与音乐保持着密切的关系,所以“音象”的作用较为突出,有助于诗意的升华。B不入乐诗歌作品,如果在格律上不能保留音乐

7、性潜能,那么在吟诵过程中就不能产生音乐效果从而构成“音象”的存在形态。C作者认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是入乐性诗歌作品且为齐言歌诗,“音象”让该诗的惜别之情更加跃然纸上。D只有“音象”与“诗象”在作品中结合起来,中国文学的音乐性、抒情性和表意性的特征才能充分体现出来。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4-6题。飞 过 蓝 天韩少功它是一只名叫“晶晶”的鸽子,它饿了。平常,那个人早就回来了,老远打响一个长长的呼哨,“晶晶”飞过去,落在他的肩上,那个人会抚摸它,从口袋摸出一把稻谷或绿豆喂它。每当它飞向北山山谷从那里带回纸条,主人就会笑容满面,看完纸条后他会在地上翻一个斤

8、斗,摸出一个闪亮的铁匣子塞进口里左右拉动,奇妙的声音就在这时发出来了。可现在,它正面临着孤独与饥寒。它的主人是一个外号叫“麻雀”的人。招工这件要命的事闹腾得他周身疲惫,结果对方还是摇头。“麻雀”必须投入最后的一搏,他长嘘了一口气,声音透出了沉重:“兄弟,这事只能你来帮我一把了。实在对不起,我舍不得你走,可有什么办法呢?人家居然看上你了”主人看着它,不再说话,眼里有了亮晶晶的东西。第二天一早,主人把“晶晶”塞进一个暗而闷的硬纸盒,鸽子扑扑地挣扎,主人找来剪刀,给它挖了两个方方正正的透气窗,然后提着纸盒出门了,它不再听到主人的说话声。它在剧烈晃荡的黑暗中不知过了多久,眼前突然变得明亮,“晶晶”本能

9、地往后一坐,再猛地一弹,就箭一般射了出去。一个中年人的粗嗓门留在了它身后,一个小孩的哭泣声也留在了它身后。“晶晶”一头扑进了无边无际的开阔与自由。这地方空气太冷太干了,它记得家乡的群山中有个美丽的湖,还有主人圆乎乎的黑脸。它越飞越高。一早醒来,少了鸽子的叫声,他恨不得抽自己两个耳光。这次鸽子外交同样失败,虽然好容易讨得了招工师傅的欢心,但在“公社推荐”这一关仍踩了地雷。此时,老队长正喊着他的名字,说:“还没吃早饭啦?要吹哨子了。上午在丝瓜冲散粪。”“我手痛。”他右手腕一弯,好像再不能伸直了,“哎哟哟,哎哟哟,怕是骨折了。”“那,那你就去看牛吧。”他实在不愿在这个山冲与泥粪打交道了。记得六年前刚

10、下乡时,他有多么火热的幻想呵。他是瞒着母亲转户口的,是揣着诗集偷偷溜进下乡行列的。他渴望在瀑布下洗澡,在山顶上放歌,他还想靠自学当一个气象专家或林业专家。是什么使他学会了手腕表演术呢?他想不太清楚。他只知道,第一次招工给人们的震动太大了。现在一个个都走了,连山那边那位热情为自己掌管衣服钱粮的姑娘也一走就没了音讯。“晶晶”感谢那只灰鸽,要不是它,自己早被老鹰撕成碎片了。灰鸽飞走了,不一会儿,带来一大群鸽子,这是个多么热闹的群体呵。咕咕咕“晶晶”听出了它们的欢迎和安慰。它吃饱了,喝足了,但还在东张四望。这里的一切没法使它忘记“那个地方”“那个人”,它怎么能停留在这里?不,我要寻找!他开始了新战略,

11、他打定主意要让他们(当地领导)六神不宁放他走。那天,他在公社秘书面前耍赖,不几天,秘书的话就风传下来了:“那个叫麻雀的,简直是城里的街痞子。”今天看牛当然也不能太老实。一上山,他就一个大字躺在地上睡觉,结果收工时发现少了一头黑牛。社员们对他投射埋怨的目光。它飞向南方。记得那天的暴风雨,真是惊心动魄,被风一次次掀倒,但它继续挣扎着向前,向前。现在终于有希望了,所见的多么眼熟呀!对于“晶晶”来说,寻找成了生命的寄托和生活的目的。晨光从大树的枝缝里筛落,蜜蜂和蝴蝶又开始了工作这里没有工作,这里有的是笑骂,扑克牌,空酒瓶以及来自父母的汇款单。“麻雀”现在已经学会了打扑克输了以后钻桌子和夹耳朵,学会了骂

12、人这天,外号叫“瓦西里”的黑大个说:“你太懒了!今天罚你去打鸟或抓鱼。”他没有争辩,提起气枪出发。“麻雀”转了两个山冲,并未见到鸟。忽然,有鸟叫的声音传来,就在不远处。他赶快上子弹,弓着腰潜身树下,悄悄向前方运动。嘣糟糕,慢点,它还没走,再来一下。嘣它闪了一下,就栽了下去。打中啦!他一跃而起,跑过一个草坡,看到了包谷地里的尸体。这原来是一只鸽子。不过它太瘦了,也太脏了,全身都是泥灰。它是谁家的鸽子?射手想起了什么,上前捡起鸽子,摸摸鸟嘴边黑色的血污,身上的泥垢,大腿上化脓的伤口,还有胸前稀疏欲脱的羽毛。突然,他眨眨眼,惊得脸色突变:它腿上有一条破烂褪色的红绸带,还系着一个眼熟的鸽哨。“晶晶!”

13、他大叫了一声。他捧着逐渐冷却的鸽子,带血的手指在哆嗦。入夜了,他的思绪总离不开“晶晶”。不可想象,蓝天这么大,路途这么远,遥遥千里云和月,它居然成功地飞回来了。当他酒酣昏睡时,它却在风雨中搏击前进,喷吐着满嘴的血腥气味向他一步步接近。像突然悟到了一种什么,他深深吸了一口气,把上衣往肩头一搭,走向门口。“我再也不到这里来了。”“麻雀,你不要太娘娘心肠吧?不就是一只鸟么?”他默默地走了,沿着山路走向自己的家,那里有他的柴刀、锄头、扁担,还有口琴和鸽巢,以及散发出桐油香味的斗笠。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小说作者韩少功是一位具有知青生活体验的作家,他在文

14、中刻画了知青“麻雀”的形象,真切地表现了那个时代留给人们心灵的创伤。B送走心爱的鸽子,“麻雀”依然没有实现自己的愿望,于是采取了消极怠工的办法离开了农村,“晶晶”早已被他忘记了。C出乎读者的意料,故事的高潮并不是历经苦难的“晶晶”找到了自己的主人,完成了自己长途跋涉的飞行理想,而是“晶晶”死在了“麻雀”的枪口下。D主人“麻雀”和鸽子“晶晶”都在不停地追寻着自己的理想,最终“晶晶”殷红的鲜血,引起了“麻雀”灵魂的震撼。5请简要分析“麻雀”对“晶晶”的心理变化过程。(6分)6双线结构是这篇小说结构的鲜明特色,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三、古代诗文阅读(48分)(一)课内文言文阅读(本题7-12共

15、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7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慈父见背 曹刿请见 B日薄西山 不薄今人爱古人C.适莽苍者 彼且奚适也D.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然秦以区区之地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刘病日笃”中的“日”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谨拜表以闻 B非臣陨首所能上报C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D.层峦耸翠,上出重霄9下列句中不含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A悦亲戚之情话 B千里逢迎C腹犹果然 D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10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云销雨霁 B此小大之辩也 C岂敢盘桓 D夙遭闵凶11.选出下列文言句式与其他几项不同的一项( )A. 复驾言兮焉求 B.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C. 莫之夭阏者 D. 慈父见背 1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刺史”,汉初文帝因为御史多失职,命丞相另派人员出刺各地,称为“刺史”。原为巡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