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中考[语文]母题解密:古代诗歌鉴赏(浙江)(原卷版)

上传人:瑶*** 文档编号:158359486 上传时间:2021-01-0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06.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年中考[语文]母题解密:古代诗歌鉴赏(浙江)(原卷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年中考[语文]母题解密:古代诗歌鉴赏(浙江)(原卷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年中考[语文]母题解密:古代诗歌鉴赏(浙江)(原卷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年中考[语文]母题解密:古代诗歌鉴赏(浙江)(原卷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年中考[语文]母题解密:古代诗歌鉴赏(浙江)(原卷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年中考[语文]母题解密:古代诗歌鉴赏(浙江)(原卷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年中考[语文]母题解密:古代诗歌鉴赏(浙江)(原卷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考真题 | 母题解密真金试炼备战中考中考真题母题解密编在前面:历年的中考卷可以让学生认识到中考的题型,命题风格,各知识板块的分值分布,考查的重点及难点。这对于初三学生备战中考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而且历年的中考真题还有中考风向标的作用,学生可以通过中考试卷分析命题趋势自我预测一下可能会出现的重点难点。这对于学生来说帮助非常大。很多学生在初三在复习阶段会买很多的预测试卷儿或者是模拟题。虽然也能够帮助学生扩展题面见识更多的题型,但是这些复习资料是与中考真题相比是无法比拟的。利用好中考真题可以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老师通常会在中考第二轮复习期间要求学生做至少三遍中考真题,每一遍都会有不同的侧重点。通常

2、第一遍就是按照中考节奏去完成试卷。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掌握中考的节奏。了解中考题试卷难易的题型分布等。中考真题通常是80%是基础题型,20%是难题。第一遍做中考真题并不强调分数的重要性。主要是要把握中考的做题节奏,合理安排时间。第二遍通常要注重准确率。因为通过第一遍做题和对答案以后,需要花时间对错题进行分析,对难题做出归纳总结。掌握中考真题的做题思路和方法。而且在做第二遍的时候,要尽可能的去缩短时间。同时避免再犯第一次做题的错误,以能够锻炼做题的速度和准确率。做第三遍的时候就要要求百分之百的正确率。因为经过前两次的反复练习,对中考真题已经很熟悉。尤其是对中考试卷进行研究以后,那么对于平时的模

3、拟考试,就会显得非常简单。一般情况下模拟考试的题型都能够在之前的中考真题中找到真实题型!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在第三次,做中考真题的时候还会出现错误,那就需要好好地反省一下了。中考真题的作用是独一无二的,你做再多的模拟试卷都不如做一套中考真题作用大,所以在考试前一定要认真做中考真题,并总结分析真题规律!专题07 古代诗歌鉴赏【母题来源】2020年中考浙江杭州卷【母题原题】温习课内所学,完成古诗赏析任务。(甲)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乙)于郡城送明卿之江西明李攀龙青枫飒飒雨凄凄,秋色遥看入楚迷。谁向孤舟怜逐客,白云相送大江西。知

4、背景甲诗略。乙诗:吴国伦字明卿,因违忤奸相严嵩,被贬至江西(古属楚地);当时诗人正在郡城济南养病,吴国伦赴江西途经济南时,诗人写下这首诗为其送行。析场景甲诗首句以暮春时节漂泊无依的“杨花”和啼声哀切的“子规”,营造了悲惋的氛围,流露出诗人叹飘零、感离恨的特定心情。1乙诗前两句:赏写法甲诗后两句,想象奇特,诗人将自己的“愁心”寄托于“明月”这一意象。以明月随君到夜郎,表达对朋友的牵挂;借“明月”光明的形象表示对朋友的理解和支持。2乙诗后两句:【答案】1点明了送别的时节和地点,以飒飒青枫和凄凄秋雨营造了一种迷蒙凄凉的氛围,映衬出离别时的不舍之情,也暗含了诗人对朋友前途命运的担忧。2想象奇特,诗人将

5、自己对朋友的情感寄托于“白云”,“白云相送”既表达了对朋友的同情和宽慰,又借“白云”高洁的形象隐含着对友人的赞赏和激励。【试题解析】1乙诗前两句意为:阵阵寒风,绵绵细雨将江边青枫吹打得飒飒作响。遥看水天相接处的楚天,雨中秋色,一片迷蒙。点明了送别的时节:秋天,送别的地点:江边。“青枫飒飒雨凄凄”一句以青枫和凄雨为离别渲染了迷蒙凄凉的气氛,烘托了作者与友人分别时的依依惜别之情。“迷”字用得极妙,既是当时现场景色的真实描写,点染出凄凄秋雨中特有的迷蒙景色,又暗示离人前途的渺茫,自然界的风雨常使人联想到政治风雨,暗含了诗人对好友今后命运的担忧。表达了作者对友人前途不明的忧虑与牵挂。2乙诗后两句意为“

6、有谁会到这孤舟上可怜被放逐的你呢,只有白云一路相伴,送你到大江以西。感情也由低沉转入昂扬,从正面表白心情。写唯有白云相送入江西,恐怕不仅在于以此显出别时情境的冷落凄凉,大约还有以此隐示吴国伦为人清正廉洁,正可与白云作伴之意,“白云相送大江西”一句,表现了诗人的牵挂之情,和对朋友的赞赏和激励之意。既表明了自己思念关怀之情与白云同在,也用白云暗喻友人清高飘逸、潇洒独行的品格,字里行间饱含激励之情。【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核诗歌的内容、标题和艺术手法,内容注意结合诗句概括,手法要答出手法,然后分析艺术效果。【考试方向】考查要点如下:1考查学生对诗段或诗句内容的理解与概括能力。2考查学生对诗歌主题或情感

7、的理解归纳能力。3考查学生对诗句写作技巧和表达效果的赏析能力。4考查学生扩充性描写的能力,再现诗歌所创造的艺术境界。5考查学生在原诗基础上举一反三的领悟力及对诗中句式、修辞的仿写能力。诗词鉴赏类的考题一般放在阅读理解或积累运用部分,一般一首诗两个小题,所占分值4分左右。考试的内容以赏析诗词的内容、主题、表达技巧为主,也有适当拓展,如考查学生的模仿运用能力。总之,要做好此类题,需具备一定的鉴赏技巧和表达能力。自中考诗歌鉴赏主观题的出现,对考生来讲无疑是增大了解题的难度。但无论如何变化,都需要我们准确把握其思想内容,而在应考复习中,我们应该“舍远求近”,充分利用中考题,熟识各个常见作家的不同时期的

8、写作风格,写作题材,以应对现有的变化。按照“精练精讲矫正”的思路训练。“精练”就是选题要典型,可以适当选一些近年的中考题。“精讲”在于得法,了解考点所在,学生失分所在,对症下药。“矫正”至关重要,针对学生弱点反复操练。【得分要点】1概括内容主旨、感悟诗人情怀。诗歌借助具体的语言描写来表现诗人的感情,传达诗人的思想,这些感情和思想就是我们所说的“思想内容”。无论是忧国忧民之情、国破家亡之痛,还是游子逐客之悲、征夫思妇之怨,无不感人至深。古人云“诗言志”,这里的“志”主要指诗人的情怀。诗人的情怀有直接抒发和间接抒发两种,但诗贵含蓄,所以,考思想感情绝大多数考那些耐人寻味的情怀。对于古典诗歌所表达的

9、思想感情,如果稍微细致地加以归类,我们不难发现,有忧愁、寂寞、伤感、孤独、恬淡、闲适、热爱、赞美、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各种类型。在备考中应注意选用从不同角度表达不同思想感情的诗词材料,加强有针对性的训练。2把握表现手法、分析表达技巧。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的表现手法。它的含义非常广泛,既可以包括各种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使用,也包括各类表现手法和艺术构思的巧妙使用。表达技巧的鉴赏,一方面指对修辞手法的鉴赏,即掌握和了解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分析和评价它们对于塑造形象、表现情感和体现主旨的作用;另一方面指各种表达方法的运用,因为诗词的形象、感情、

10、思想往往借助于各种艺术表现手法来展示,比如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动静结合、衬托对比、虚实结合、托物言志等。网3理解整首诗意、体味意象意境。任何作品都会表达一定的主题或情感,而诗歌中主题或情感的表达,则大多依赖于意象、意境的营造。所谓意象是熔铸诗人思想感情的事物,如杨柳、明月、梅花的表意物象;意境是作者的思想感情与其所描绘的生活图景的巧妙结合,是生活的外在景象与内在情思的统一。这类题型往往要求通过形象思维,借助联想和想象,感知诗词中的景物和形象,体会作品的情景、意境,领悟作者的情感。4体会炼字炼句,品味语言特色。语言是思想感情的载体,诗是语言的艺术,“语不惊人死不休”道出了炼字炼句追求的

11、最高境界。品味语言类试题主要包括词语的锤炼、句子的推敲、名句的领悟等,要求学生能体味诗词语言的精妙。这一类问题一般不规定回答问题的角度,考生需要从语言欣赏、情感体悟、内涵探究等方面作答。这类试题命题常见的角度有:分析这首诗的语言特色、领会诗词中某个词的表达效果、欣赏其中最有意味、最具特色的一句或一联。【母题1】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小题。过湖宋俞桂舟移别岸水纹开,日暖风香正落梅。山色蒙蒙横画轴,白鸥飞处带诗来。1诗的前两句写出了诗人_的心情, 并为进一步描写作铺垫;“山色蒙蒙”一句,令人想起苏轼在饮湖上初晴后雨中咏西湖的名句“_”。2诗的后两句是点睛之笔,请作赏析。【母题2】阅读下面这两首古诗

12、,完成下列小题。宿建德江(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闻乐天授江州司马(唐)元稹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注)天低树:天幕低垂,好像和树木相连。幢(chung)幢:灯影昏暗摇曳之状。1两首诗同样描写夜晚,但孟诗描写的是_(天气),元诗描写的是_(天气)。2请赏析两首诗所表达的不同情感。【母题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长安春望卢纶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草色闲。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川原缭绕浮云外,宫阙参差落照间。谁念为儒逢世难,独将衰鬓客秦关。注卢纶(739年一799年),字允言,大历十才子之一。曾中进士

13、,因安史之乱爆发,未能为官,后屡试不第,受举荐为官,又因政治斗争受到牵连,终身未受重用。1诗人通过“_”和“_”抒发了思念家乡而不得归的愁绪。2“却望千门草色闲”一句与杜甫春望中的“城春草木深”在表现手法上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简要分析。【母题4】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1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请说出“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句蕴含的人生哲理。【母题5】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各题。(一)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唐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

14、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二)送友人之京唐孟浩然君登青云去,予望青山归。云山从此别,泪湿薜萝衣(注释)孟浩然:唐代著名的山水诗诗人,他终身未仕,被称为“孟山人”。薜萝衣:指隐者的衣服。1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写于孟浩然青年时期;送友人之京则写于作者_时期,从_这个字即可看出孟浩然此时对仕途_的态度。2孟浩然的诗歌常常寄情于景,含蓄巧妙。请分别结合这两首诗简要分析。【母题6】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后面小题重别周尚书(南北朝)庾信阳关万里道,不见一人归。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送友人(唐)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

15、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注):庾信与周尚书曾同在南方的梁朝为臣,后被俘于北周都城长安。此诗写于周尚书回南方之时,而庾信一直无法回归。1庾诗用“_ ”一词形容自己归途遥远,李诗借“_ ”比喻征途漂泊无依的友人。2这两首诗的最后两句在写法和情感表达上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母题7】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各题。题江湖伟观宋刘黻柳残荷老客凄凉,独对西风立上方。万井人烟环魏阙,千年王气到钱塘。湖澄古塔明寒屿,江远归舟动夕阳。北望中原在何所,半生赢得鬓毛霜。(注释)魏阙:指朝延1作者描写的是_时节的景象,通过景物造了_的氛围。2本诗尾联与陆游示儿“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在情感表达上有所不同,请加以赏析。【母题8】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