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8.3 平均数的再认识北师大版 (6)

上传人:学无****5 文档编号:158355831 上传时间:2021-01-0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3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8.3 平均数的再认识北师大版 (6)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8.3 平均数的再认识北师大版 (6)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8.3 平均数的再认识北师大版 (6)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8.3 平均数的再认识北师大版 (6)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8.3 平均数的再认识北师大版 (6)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8.3 平均数的再认识北师大版 (6)》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8.3 平均数的再认识北师大版 (6)(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平均数的再认识教学设计 【课 题】平均数的再认识【课 型】新授课【课 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P87。【教材分析】平均数是一个重要的刻画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量,在日常生活中,特别是在工农业生产中经常用到,它既可以反映出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也可以用来进行不同组数据比较,看出组与组之间的差别。教材安排了三个问题,第一问题是利用北京市6岁男童、女童的平均身高,解释1.2米免费乘车的合理性;第二个问题让学生体会极端数据对平均数的影响;第三个问题是让学生认识到平均数不是一个孤立的数据,而是代表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学情分析】平均数的再认识”是北师大版教材五年级下册新增的

2、一个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平均数,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其实际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目的是通过丰富的现实背景,让学生感受到平均数的实用价值,体会到它是一个灵敏的数,容易受到极端数据的影响,是反映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教学目标】1.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进一步认识平均数,初步感受平均数是反映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量,了解平均数容易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体会平均数的实际应用。2.在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3.经历观察、交流等过程,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教学重点】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感受平均数是反映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量,以及极端数据对平均数的影响,体会平均数的实际应用。【教学难点】在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教学准备】学习单 教学课件【教学方法】自主探究 观察分析 归纳总结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激活生活经验,引出免票线。课件出示:(1)学生解释:身高1.2米的标志表示什么。课件出示:根据有关规定,我国对学龄前儿童实行免票乘车,即一名成年人可以携带一名身高不足1.2m的儿童免费乘车。(2)学生交流:根据国家规定身高要满足什么条件才能免费乘车。2.交流1.2

4、米这个数据是如何得到的?(1)教师提问:你们认为国家规定的1.2米这个数据可能是怎么来的呢?学生交流后得出:先调查,再求平均数。教师总结:不需要全部调查,只需要抽取一部分进行调查,求出平均数。课件出示:(2)学生通过观察理解: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统计图中每个点表示什么意义?(3)教师提问:你认为哪个数能代表这些6岁男童的身高情况呢?学生交流得出:平均数。教师总结:平均数能代表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具有代表性。板书:代表性-平均水平。平均数还有什么秘密,这节课我们就来进一步认识平均数。板书课题:平均数的再认识。课件出示(4)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思考:这些点的分布位置,大部分都向哪个数据

5、靠拢呢? 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得出结论:119.1。课件出示:(5)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思考:这些点的分布位置,大部分都向哪个数据靠拢呢?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得出结论:118.5。教师总结:女同学的身高都集中在平均数左右。课件出示:(6)教师提问:同学们仔细观察两幅图,大部分男童、女童的身高都向什么数据靠拢?(平均数)像这样,一组数据集中向某一中心值靠拢的趋势,叫做集中趋势。板书:集中趋势3. 解释1.2米免票线规定的合理性。课件出示:(1)教师提问:这里的119.1米和118.5米分别代表什么?(2)学生解释国家为什么用1.2米作为免票线的合理性。4.感受平均数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学生举例生

6、活中常用的平均数。平均成绩、平均工资.二、探究极端数据对平均数的影响。1. 根据平均年龄猜测6个人的年龄。(1)学生完成学习单:(2)投影展示学习单。分析学习单表中的数据,判断平均数是否是12。引导学生用移多补少的方式验证。2出示前5个人年龄和平均年龄,猜测第6个人的年龄。课件出示: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后得出:第6个人的年龄大得多。3. 出示第6个人的年龄,进行数据分析。(1) 教师提问:第6个人年龄究竟是多少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课件出示:(2)教师提问:你认为平均数12能很好的代表这6个人的年龄情况吗? 课件出示: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得出结论:左边的数据都在12左右,;而右边的数据第6个人

7、年龄和其他人差距特别大。教师小结:当数据之间差距不大时,平均数更能反映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更具有代表性。(3) 教师介绍极端数据,引导学生理解平均数极易受极端数据影响。4.变换年龄,感受平均数的灵敏性。课件展示:课件演示拉动第6个人的年龄,平均数跟着变大变小。学生观察后交流汇报:一组数据中,任何一个数据增加或减少都会使平均数发生变化。教师总结:平均数具有灵敏性。板书:灵敏性三、探究去掉极端数据再计算平均数的合理性。 1.歌唱比赛。课件出示: (1)教师提问:你打算怎样计算平均分?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学习单上的统计表。(2)展示学生的两种算法。(3)学生观察、比较、分析、交流。教师总结:第一种算法

8、没有去掉最高分,最低分。第二种算法去掉了最高分,最低分。哪个更合理,就要看最高分和最低分是否是极端数据。(4)学生对选手1、选手2、选手3的成绩一一进行分析。选手1数据相对来说都还比较接近,没有极端数据。选手2最低分84是一个极端数据,它对平均数有影响。选手3最高分98和其它数据有差距,它对平均数有影响,所以去掉极端数据再计算平均数更合理。四、巩固练习,提高处理数据的能力。 教师提问:观察表格中的数据,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得出结论:B公司平均工资更能代表他们公司一般员工的工资水平。 五、全课小结,反思提高。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平均数有了哪些新的认识?板书设计: 代表性平均水平 集中趋势 平均数再认识 易受极端数据影响移多补少 灵敏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