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版)2017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10.2《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ppt课件

上传人:舍子 文档编号:158169 上传时间:2016-11-29 格式:PPTX 页数:54 大小:3.8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鲁科版)2017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10.2《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鲁科版)2017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10.2《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鲁科版)2017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10.2《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鲁科版)2017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10.2《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鲁科版)2017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10.2《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鲁科版)2017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10.2《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鲁科版)2017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10.2《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ppt课件(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2节 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第十单元第 2节 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考点一 考点二 十单元第 2节 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考点一 考点二考点一 1 ) 生 蓝色沉淀 ( 2 ) 显现象 ,滴加新制氯水后溶液呈 红 色第十单元第 2节 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考点一 考点二考点一 点突破( 3 ) ( 4 ) 生白色沉淀 , 继续加入 N a 液 , 白色沉淀又会 溶解 ( 5 ) N 热 , 生成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变蓝 的气体 ( 6 ) K+火焰呈 紫 色 ( 透过蓝色钴玻璃 ) 第十单元第 2节 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考点一 考点二考点一 点突破( 7 ) 焰呈 黄 色 ( 8 )

2、H+ 2 . 常见阴离子的检验 ( 1 ) 利用酸碱指示剂检验。 ( 2 ) 利用盐酸和其他试剂检验。 第十单元第 2节 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考点一 考点二考点一 点突破第十单元第 2节 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考点一 考点二考点一 点突破(3) 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溶液 +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 氧化 萃取检验法。 无色 溶液 + 新制氯水 + CC 置第十单元第 2节 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考点一 考点二考点一 点突破 特征反应检验法。 色 3 . 常见气体的检验 ( 1 ) 可燃性气体的检验。 第十单元第 2节 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考点一 考点二考点一 点突破( 2 ) 酸性气体的检验

3、。 第十单元第 2节 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考点一 考点二考点一 点突破( 3 ) 碱性气体的检验 ( ) 。 第十单元第 2节 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考点一 考点二考点一 点突破( 4 ) 强氧化性气体的检验。 第十单元第 2节 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考点一 考点二考点一 点突破第十单元第 2节 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考点一 考点二考点一 点突破第十单元第 2节 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考点一 考点二考点一 点突破第十单元第 2节 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考点一 考点二考点一2 . ( 2 0 1 5 河南南阳模拟 ) 下列关于物质的检验方法正确的是 ( B ) A. 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加氯化钡溶

4、液 , 产生白色沉淀 , 再加入稀盐酸后该沉淀不溶解 , 说明原溶液中一定含有 S B. 通过向瓶中加入适 量水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证明一瓶气体是溴蒸气还是二氧化氮 C. 向某白色固体粉末中 滴加稀盐酸 , 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 则原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 C 或者 3D. 某溶液能使淀粉碘化钾溶液变蓝 , 则该溶液一定为氯水或者溴水 点突破第十单元第 2节 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考点一 考点二考点一 D) 用水鉴别 用观察法区别 用 用稀盐酸鉴别 B.C. D.第十单元第 2节 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考点一 考点二考点一 别和推断物质的检验通常有鉴定、鉴别和推断三类 ,它们的共同点是

5、 :依据物质的特殊性质和特征反应 ,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 ,准确观察反应中的明显现象 ,如颜色的变化、沉淀的生成和溶解、气体的产生和气味、火焰的颜色等 ,进行判断、推理。具体内容见下表 :第十单元第 2节 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考点一 考点二考点一 点突破检验 类型 鉴别 通常是指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进行定性辨认 , 主要是利用不同物质的性质差异 , 通过实验 , 将它们区别开来 鉴定 通常是指对于一种物质的定性检验 , 是根据物质的特性 , 通过实验 , 检验出该物质的成分 , 确定它是否是这种物质 推断 根据已知实验及现象 , 分析判断 , 确定被检的是什么物质 , 并指出可能存在什么

6、, 不可能存在什么 检验 方法 若是固体 , 一般应先用蒸馏水溶解 若同时检验多种物质 , 应将试管编号 要取少量溶液放在试管中进行实验 , 绝不能在原试剂瓶中进行检验 叙述顺序应是 : 实验 ( 操作 ) 现象 结论 原理 ( 写化学方程式 ) 第十单元第 2节 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考点一 考点二考点一 )物质检验的一般程序(2)答题要求 不能原瓶操作 :鉴别的目的是为了以后的使用 ,若原瓶操作 ,试剂受到污染 ,所以要有 “各取少许 ”字样。 不能 “指名道姓 ”:结论的得出来自实验现象 ,在加入试剂之前 ,该物质是未知的 ,叙述时不可出现 “取某某试剂加入某某物质 ”的字样。一般简答顺

7、序为 :各取少许 溶解 加入试剂 (气体试剂要用 “通入 ”) 描述现象 得出结论。第十单元第 2节 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考点一 考点二考点一 使被检验物质与加入的试剂作用 ,转变为某种已知物质 ,或产生某种特殊现象 ,从而确定该物质的存在 (物理性质也是帮助检验的重要依据 )。常见的特殊现象有 :(1)生成气体。能够生成气体的离子很多 ,生成的气体的性质也常有相似之处 ,判断时要注意排除干扰离子。(2)生成沉淀。许多金属阳离子或酸根阴离子都可生成具有特殊颜色、特殊性质的沉淀 ,但同时也应注意排除干扰离子。(3)显现特殊颜色。特殊颜色的出现或消失并配合特殊试剂 ,是鉴别物质的常见方法 ,如

8、淀粉检验 十单元第 2节 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考点一 考点二考点一 节 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考点一 考点二考点一 节 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考点一 考点二考点一 节 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考点一 考点二考点一 现象 被检有机物 酸性高锰 酸钾溶液 退色 烯烃、炔烃等不饱和烃及其衍生物 ; 苯的同系物 ; 含有羟基或醛基的有机物 , 如醇、醛、酚、甲酸、甲酸酯、甲酸盐、葡萄糖、麦芽糖等 溴水 因反应而退色 烯烃、炔烃等 不饱和烃及其衍生物 因萃取而退色 密度大于水的有 : C C l 4 、 、氯仿、溴苯等 ; 密度小于水的有 : 液态饱和烃、苯及其同系物、液态饱和酯等 因反应而 生成白色沉

9、淀 苯酚 ( 过量浓溴水 ) 第十单元第 2节 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考点一 考点二考点一 点突破常见试剂 现象 被检有机物 银氨溶液 有银镜生成 含有醛基结构的有机物 , 如醛、甲酸、甲酸酯、甲酸盐、葡萄糖、麦芽糖等 新制的C u ( 2 悬浊液 红 色沉淀 含有醛基结构的有机物 , 如醛、甲酸、甲酸酯、甲酸盐、葡萄糖、麦芽糖等 蓝色溶液 含羧基的有机物 , 如羧酸等 F e C l 3 溶液 变为紫色 苯酚及其衍生物 钠 有气体生成 含有羟基或羧基的 有机物 , 如醇、羧酸等 C O 3 或 溶液 有 气体生成 含有羧基的有机物 , 如羧酸等 碘水 变蓝 淀粉 浓硝酸 变黄 含有苯环的蛋白

10、质 第十单元第 2节 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考点一 考点二考点一 )不用任何试剂的鉴别 : 先依据外观特征 ,鉴别出其中的一种或几种 ,然后再利用它们去鉴别其他物质。 若均无明显外观特征 ,可考虑能否用加热或焰色反应区别开来。 若以上两种方法都不能鉴别时 ,可考虑两两混合或相互滴加 ,记录混合后的反应现象 ,分析确定。 若被鉴别物质为两种时 ,可考虑因试剂加入的顺序不同、现象不同而进行鉴别。 若采用上述方法鉴别出一种物质后 ,可用它作试剂鉴别余下的其他物质。第十单元第 2节 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考点一 考点二考点一 点突破(2)只用一种试剂鉴别多种物质 : 先分析被鉴别物质的水溶性、密度、溶

11、液的酸碱性 ,确定能否选用水或指示剂进行鉴别。 在鉴别多种酸、碱、盐的溶液时 ,可依据 “相反原理 ”确定试剂进行鉴别。即被鉴别的溶液多数呈酸性时 ,可选用碱或水解呈碱性的盐溶液作试剂 ;若被鉴别的溶液多数呈碱性时 ,可选用酸或水解呈酸性的盐溶液作试剂。 常用溴水、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等作试剂鉴别多种有机物。第十单元第 2节 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考点一 考点二考点一 点突破例 1向四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不同的无色溶液进行如下操作 ,结论正确的是 (B)操作 现 象 结论 A 滴加 B a C l 2 溶液 生成白色沉淀 原溶液中有S B 滴加氯水和 , 振荡、静置 下层溶液显紫色 原溶液中有

12、用洁净铂丝蘸取溶液进行焰色反应 火焰呈黄色 原溶液中有 无 K+D 滴加稀 H 溶液 , 将湿润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 试纸不变蓝 原溶液中无N 案解析解析关闭A 项中 , 滴加 B a C l 2 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 原溶液中可能含有 C O 32 -, 也可能有 ;B 项中 ,氯水将 I - 氧化为 I 2 ,I 2 在有机溶剂中显紫色 ;C 项中 , 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 , 可以确定溶液中一定有 , 但不能确定是否含有 K + , 因为 K + 的焰色呈浅紫色 , 颜色较浅能被黄色掩盖 ; 向溶液中滴加稀 H 溶液且不加热 , 即使溶液中含有 N H 4+ , 也不能逸出氨气。 答案解析关闭B 第十单元第 2节 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考点一 考点二考点一 点突破技巧点拨 : 解离子推断题的方法 1 . 基本方法和思路 原题 明显条件隐含条件性质特征现象特征反应特征结论 阅读信息 解题依据 逆推法 联系知识 顺推法 认真辨析 讨论法 深挖细找 筛选法 反复推敲 第十单元第 2节 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考点一 考点二考点一 )解题时要对所给信息进行筛选 ,不能看到某现象就直接判断(如不能看到淡黄色沉淀 ,就马上认为是溴化银 )。(2)解题时要找准突破口 ,主要是特殊的现象。(3)解连续检验的题目要注意两点 :一是反应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