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6单元第1课 《种树郭橐驼传》(教案)统编版选修

上传人:东****0 文档编号:158060639 上传时间:2020-12-29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27.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6单元第1课 《种树郭橐驼传》(教案)统编版选修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6单元第1课 《种树郭橐驼传》(教案)统编版选修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6单元第1课 《种树郭橐驼传》(教案)统编版选修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6单元第1课 《种树郭橐驼传》(教案)统编版选修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6单元第1课 《种树郭橐驼传》(教案)统编版选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6单元第1课 《种树郭橐驼传》(教案)统编版选修(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实用文档 用心整理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 种树郭橐驼传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识目标 1了解柳宗元的生平及作品写作背景。 2积累“优、业、蕃、舒、顾”等文言实词的含义。 3归纳“虽、因、且、焉”等虚词的义项。 能力目标能力目标 1训练学生自读自译课文,提高文言文的自学能力。 2背诵课文 3、4 两段。 德育目标德育目标 要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顺应其天性,让其自由发展,少加人为干扰。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1积累一定量的文言实词和虚词。 2学习文章对比和映衬的写法。 3掌握文章的主旨。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分析作者是如何用种树之理来谈为官治民之道的。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 本文是一篇自读课文,理应让

2、学生充分自读,教师作相机点拨。 教具准备教具准备 投影仪;录音机 课时安排课时安排:1 课时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古人勤于植树,树木造福于古人。因而激发了历代文人墨客的诗意,他们常对喜爱的树 题诗吟咏。东晋陶渊明在归隐后就专门在房前种了五棵柳树,曾留下“萦萦窗下兰,密密堂 前柳”的诗句。唐代诗人杜甫因战乱流浪四川成都浣花溪时,向驻地熟人要桃树苗, “奉气 桃栽一百根,春前为送浣花村”就是生动的写照。素有“柳痴”称呼的柳宗元,被贬柳州刺 史后, 在柳江沿岸种了很多柳树, 曾留有 “柳州柳刺史, 种树柳江边” 的说法。 他的散文 种 树郭橐驼传不仅对指导种树有较高的科学价值,而且还有极强的

3、讽喻意义。 二、解题 本文名“传” ,实际上是一个讽喻性极强的寓言故事。从内容和风格上看,当是柳宗元 实用文档 用心整理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 早年在长安任职时期的作品。 郭橐驼种树的本事已不可考, 后世学者多认为这是设事明理之 作。本文是针对当时官吏繁政扰民的现象发而为言的。中唐时期,豪强地主兼并掠夺土地日 益严重, “富者兼地数万亩,贫者无容足之居。 ” (陆贽均节赋税恤百姓 )仅有一点土地的 农民,除了交纳正常的绢粟外,还要承受地方军政长官摊派下来的各种杂税。据旧唐书 食货志载,各地官僚为巩固自己的地位,竞相向朝廷进奉,加紧对下层的盘剥,于是“通 津达道者税之,莳蔬艺果者税之,死亡者税之

4、” ,民不聊生。这就是柳宗元写作本文的社会 背景。 三、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放课文录音或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结合注释自读课文。 出示投影: (1)下列加粗字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 A勖(x) 病瘘(l) 病且怠(di) B豚(tn) 抑耗(ho) 织而缕(l) C孳(z) 窥伺(s) 实以蕃(fn) D缫(so) 飧饔(yn) 长(zhn)人者 (2)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名我固当 驼业种树 早实以蕃 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 其筑欲密 长人者好烦其令 故病且怠 (3)完成课后练习题二。 参考答案: (1)A( “瘘”读“l” ) (2)起名,作动词。以为业,作动词。果实;蕃盛,多。尽。捣

5、土用 的杵,这里用作动词,捣土。治理。穷困。 3学生讨论并用一句话概括各段大意。 明确:第 1 段,介绍人物身世。 第 2 段,引出种树的行家。 实用文档 用心整理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3 第 3 段,谈种树经验。 第 4 段,官府繁政扰民。 第 5 段,问者意外收获。 四、具体研习课文 出示投影: 1文章是如何道出郭橐驼是一个种树的行家的? 2郭橐驼总结的种树方法是什么?他认为种完后应该采取什么态度?他对自己取得的成绩 是如何评价的? 3其他种树的人往往怎样做?结果如何? 4 “问者”问“养树”后,提出了怎样的建议? 5郭橐驼是怎样评价、描述官吏烦令扰民的? 6简析文中的对比和映衬手法。 学生

6、思考、讨论后明确: 1作者先说橐驼种树为他带来的“际遇”“争迎取养” ,再说他身手不凡。说欢迎 他的人,举了两种有代表性的。一是搞观赏游玩的(精神方面) ,一是种树卖果的(物质方 面) 。这两种需求所种之树是大不相同的,因而暗示出橐驼技术的全面。说他技艺高超,点 出了两个方面。一是他种的树不怕“移徏” ,有“树挪活”的神奇;二是他种的树具有全优 的品质,枝繁叶茂,早熟多果。最后用“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点染一笔,更增加 了玄妙气氛。 2郭橐驼总结的种树方法是: “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如故,其筑欲 密。其莳也若子。 ”他认为种完后应该采取的态度是“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置也

7、若弃。 ” 郭橐驼正是顺着树木的自然性格栽种,从而保护了它的生机,因而收到“天者全而其性得” 的理想效果。正如他对自己的评价一样, “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 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 ” 3 其他种树的人违背树木的本性,种树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 。 因此遭致“木之性日以离”的恶果。 4 “问者”问“养树”后,提出了“以子之道,移之官理”的建议。即建议把种树管树 之理引申到吏治上去。 5文章先简要地用几句加以概括: “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 。接着用铺陈的 手法,把“吏治不善”的种种表现加以集中,加以典型化,且有言有行,刻画细致入微,入 木三分。

8、如写官吏们大声吆喝,驱使人民劳作,一连用了两个“尔” ,五个“而”和七个动 词,把俗吏来乡,鸡犬不宁的景象描绘得淋漓尽致。 6本文运用了对比和映衬的写法。对比可以突出事物的特点,显现事物的差别,加强 说理的力度,甚至收到不言自明的功效。本文中的对比,有叙事性的,如两种种树方法的对 比;有论述性的,如郭橐驼对自己种树方法的归纳和对“他植者”的批评。映衬就是互相照 应的写法,通过上下文内容或语意的遥相呼应,来强化表达效果。本文先谈“养树” ,后论 实用文档 用心整理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4 “养人” ,这本身就是运用了映衬的写法。这样写,有关树和人的话题合而为一,互相补充, 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在语意

9、上相互映衬的例子,如郭橐驼谈“养树”一段,开头说“橐非能 使木寿且孳也” ,最后则以“吾又何能为哉”回应,在自谦之中,起到了强化观点的作用; 论“养人”一段的首尾也是这样呼应的。 五、探究阅读 结合“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谈谈儿童教育。 说法参考: 树木和树人的道理是相通的。 教育儿童的根本方法应是不害其长不抑耗其实, 应按照自然规律教育儿童,不能太过或不及,更不能人为束缚或戕害儿童身心的发展。教育 者只能按照儿童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即“顺木之天以致其性” ,不能揠苗助长, 也不能恨铁不成钢,动輙体罚。 六、课堂练习 阅读下文,写一段评析文字。 出示投影: 蝜蝂者,善负小虫也。行遇物,

10、辄持取,昂其首负之。背愈重,虽困剧不止也。其背甚 涩,物积因不散,卒踬仆不能起。人或怜之,为去其负;苟能行,又持取如故。又好上高, 极其力不已,至坠地死。 今世之嗜取者,遇货不避,以厚其室,不知为己累也,唯恐其不积。及其怠而踬也,黜 弃之,迁徙之,亦已病矣。苟能起,又不艾。日思高其位,大其禄,而贪取滋甚,以近于危 坠,观前之死亡不知戒。虽其形魁然大者也,其名,人也,而智则小虫也,亦足哀夫! 参考答案: 本文借一种善于负重而好爬高的小虫, 辛辣地揭露和嘲讽了那些达官贵人觊觎高位, 贪 婪成性,惟利是图的本质。抨击了当时腐败的吏治。全文描写生动,讽刺尖锐,社会意义深 刻。 七、课文总结 以寓言的方式进行讽谏, 是中国古代文人向帝王或上层统治者提意见的传统做法。 文章 用“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的养树方法。委婉含蓄地说明顺民之姓以养民的道理。揭露并讽 刺了统治者的苛政烦令对百姓的搔扰侵害,提出宽简为政,让百姓安居乐业的主张。 八、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二”和“三” 。 2思考并讨论:本文所讲的种树道理,对今天的环境保护工作有什么启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