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5马拥军《马克思主义研究》评对恩格斯哲学思想的三大误解(2020年12月16日整理).pdf

上传人:摩西的****12 文档编号:157286683 上传时间:2020-12-21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379.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205马拥军《马克思主义研究》评对恩格斯哲学思想的三大误解(2020年12月16日整理).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1205马拥军《马克思主义研究》评对恩格斯哲学思想的三大误解(2020年12月16日整理).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1205马拥军《马克思主义研究》评对恩格斯哲学思想的三大误解(2020年12月16日整理).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1205马拥军《马克思主义研究》评对恩格斯哲学思想的三大误解(2020年12月16日整理).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1205马拥军《马克思主义研究》评对恩格斯哲学思想的三大误解(2020年12月16日整理).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5马拥军《马克思主义研究》评对恩格斯哲学思想的三大误解(2020年12月16日整理).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205马拥军《马克思主义研究》评对恩格斯哲学思想的三大误解(2020年12月16日整理).pdf(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评对恩格斯哲学思想的三大误解 马拥军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恩格斯的路德维希 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以下 简称终结 )是一篇公认的重要文献。但对这篇文献的评价,却是一波三折。在第二国际 时期,人们对终结基本上持正面评价,认为它体现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的世界观,是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代表作之一。“西方马克思主义”出现以后,一股“非恩格斯化”的浪潮产生 了,人们开始把终结与“马克思哲学”对立起来,认为它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引向了歧路。 直到近年,西方才有学者在承认马克思和恩格斯“差异”的基础上,重新确认了马克思和恩格 斯世界观的一致性。 西方终结研究主导潮流的这种演变过程,20 世纪 8

2、0 年代以后在中国学术界重现。 有趣的是,对终结的否定评价如同以前对它的肯定评价一样,都是基于对终结的误 解。近年虽然出现了对终结较为缜密的研究,从而在逐渐澄清这种误解,但由于对肯定 评价和否定评价背后的视界缺乏同情的把握,以致对终结研究的综合性成果迟迟没有出 现。 由于国外的终结研究人们较为熟悉,这里仅对国内的研究情况作一个简单的回顾。 一、俞吾金一、俞吾金先生先生的差异及其相关问题的差异及其相关问题 以前对终结的肯定,充分体现在现在流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中。特别是关于 “哲学的基本问题”,流行教科书几乎都以恩格斯在终结第二章开头部分的论述为根据, 把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判定为“唯物主义哲学

3、”。对此,本文不拟展开。在对终结的否定评 价中,值得关注的是俞吾金先生对终结和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以下简称提 纲 )的比较研究。他在论恩格斯与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差异从终结和提纲的 比较看 (以下简称差异 )一文中,接连提出了三个问题:“从实践出发,还是从自然界 出发”?“从本体论维度理解实践,还是从认识论维度理解实践”?“从人的问题着眼,还是从 纯粹思想的问题着眼”?差异的结论是:在这三个问题中,马克思强调的是实践、本体 论维度和人的问题, 而恩格斯强调的则是自然界、 认识论维度和纯粹思想的问题, 这说明“在 恩格斯的终结和马克思的提纲所蕴含的哲学思想之间存在着若干重要的差异”,不 幸的

4、是,“正是恩格斯在终结中所阐发的思想对以后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解释者们的思 想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差异发表后,在学术界激起了很大反响。针对差异的三个问题,王昌英认为: 在终结中,恩格斯同马克思一样,是“从实践出发,而非从自然界出发”的;“马克思和 恩格斯都是既从本体论维度,又从认识论维度理解实践,本体论维度和认识论维度是统一 俞吾金: 论恩格斯与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差异从终结和提纲的比较看 ,载江苏社会科学 2003 第 4 期。 2 的”; “认为恩格斯的新哲学没有为人的问题留下应有的空间的说法也是站不住脚的”。差异 之所以“将恩格斯与旧唯物主义者等同起来,而与马克思对立起来”,是出于对终结的误

5、 解。王昌英以“哲学”概念为例,指出,恩格斯所说的“哲学”“特指凌驾于一切具体科学之上 的作为科学的科学的旧哲学”,既然如此,它当然不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 差异却误 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算在这“全部哲学”之内,无怪乎会得出错误的结论。 如果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终结的语境中不算是“哲学”,那么,断言“哲学基本问题” 也是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恐怕就值得怀疑了。孙和平明确提出:“根据恩格斯的 主要思想和论证方法以及马克思的有关旁证,我们认为哲学基本问题仅仅是恩格斯对以往 哲学的一个总结或终结,并且这个基本问题最终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实践观点中被彻底扬弃 了。 ” “马克思对费尔巴哈的超越也是对哲

6、学基本问题的超越, 这是同一个超越。 ”换言之, “哲学基本问题”只是传统哲学的基本问题,而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并且,这是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共同看法,在此问题上马克思和恩格斯并不存在“差异”或“对立”。 在差异发表前,学术界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非哲学”性质和“哲学基本问题”之不 适用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已经有一些阐述。如徐长福提出:“恩格斯的哲学思想包含两个理 论层面:一是以哲学终结为轴心的元理论,二是以哲学基本问题 轴心的对象理论。”也 就是说,所谓“哲学基本问题”并不是恩格斯本人的观点,而是恩格斯的研究对象“全部 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观点,恩格斯本人的观点则是“全部哲学”都已

7、经终结了,从而, 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不属于哲学,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基本问题不能等同于“哲学基本问题”。 徐的文章发表在差异之前,但他已经注意到了差异所谈的关于恩格斯所谓“纯粹思 想”的问题。徐长福的看法是:既然恩格斯把哲学的领域分为自然界、人类历史和思维,而 且认为自然哲学和历史哲学都已经终结,只剩下一个纯粹思想的领域,那么,马克思主义的 三个组成部分显然就都不再属于“哲学”。其中,剩余价值理论和社会主义固不必说了,就是 唯物主义历史观,在恩格斯的语境中也与“哲学”无关。但马克思主义并不由此就变成了实证 科学,而是处于“哲学”和“实证科学”之间。 关于哲学与实证科学的关系,在徐长福之前,侯才早在

8、 1996 年就作了深入的研究。他 认为,“恩格斯全部哲学理论活动的主旨之一就是致力于哲学的科学化”,“恩格斯强调哲学 的科学化,其针对性是传统哲学中的非科学性,即传统哲学的作为知识总汇的科学的科学 性质以及臆造、玄想的思辨倾向”,但“恩格斯在致力哲学的科学化的过程中并没有忽视哲学 的特殊本性以及它的一般世界观和方法论职能”,相反,“恩格斯的哲学科学化思想虽然包含 实证性因素,但毕竟仍与实证主义持有距离”。 侯才相信,恩格斯的哲学观具有“现代性”。他同徐长福一样,认为恩格斯所说的“哲学 王昌英: 也论马克思和恩格斯哲学思想的差异读提纲 、 终结和俞吾金的差异 ,载无锡 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

9、 年第 2 期。 孙和平: 论恩格斯如何扬弃“哲学基本问题” ,载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5 年第 3 期。 徐长福: 论恩格斯关于哲学终结的思想 ,载学术研究2002 年第 11 期。 侯才: 对哲学及其当代任务的一种审视兼评恩格斯哲学观的现代性 ,载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学报1996 年第 2 期。 3 终结”是指“传统哲学终结”。同时他又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属于传统哲学而属于“当代哲 学”,所以,它扬弃了传统哲学。就哲学基本问题而言,侯才认为“思维与存在的关系”“只是 从认识论角度所作出的一种特定概括, 它并不能包摄和代替作为人们实践活动基本结构的主 体与客体的关系”。由于侯才把恩格斯

10、所说的“哲学终结”看作“哲学研究重心”的转移,所以 他在不同于恩格斯的意义上把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也称为“哲学”,但把它看作不同于“传统哲 学”的现代哲学。 尽管用词不同,徐长福和侯才的基本观点是一致的,与俞吾金先生不同,他们事实上都 认为,恩格斯并没有把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实证化”,没有把它变成实证科学,因为恩格斯毕 竟还为哲学保留了一个“纯粹思想”的领域。 如果以上与 差异不同的观点都能成立,那么就可以断定, 关于恩格斯的哲学观, 差 异存在三个重大误解:一是对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哲学”性质的误解,二是对于马克思 主义世界观的基本问题的误解,三是对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与“实证科学”关系的误解。

11、要澄清这种误解,就必须对终结的全文进行研究。 二、完整准确地理解终结二、完整准确地理解终结 差异的三个误解,主要是由于忽略了对终结的整体把握。 从布局谋篇看, 终结第一章主要是论黑格尔辩证法及青年黑格尔派,包括费尔巴哈 哲学;第二章围绕哲学基本问题,谈唯物主义哲学与唯心主义哲学之分,特别是旧唯物主义 哲学的特点; 第三章评论费尔巴哈的宗教哲学和伦理学, 说明旧唯物主义必然导致唯心主义; 第四章谈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对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扬弃。因此, 终结的大致内容可以概 括为:黑格尔、唯物主义哲学与唯心主义哲学、费尔巴哈、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前三者谈的 都是传统意义上的“哲学”,而第四章谈的却是与“哲

12、学”根本不同的“世界观”。那么,贯穿整 个终结的主线是什么呢?王昌英根据终结全篇的结构安排,提出,“当恩格斯打算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 实践的概念无疑早已牢牢地植根于他的脑中, 并成为他批判黑格尔和费 尔巴哈的内在的逻辑的出发点”,“如果我们把终结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而不是断章取 义地截取其中某些字句来看的话,我们就会发现,实践正是贯穿全篇的一条主线”。认真 研究终结 ,我们发现确实有这样的“内在的逻辑”、“贯穿全篇的主线”;但这要在关注徐 长福所说的“元理论”层面时才能发现, 如果关注的是“对象理论”层面, 这种“内在逻辑”和“主 线”极容易被忽略。阅读马克思的提纲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因为整个

13、提纲都是明 确地围绕“实践”概念展开的。借用孙和平的讲法我们可以说,导致提纲和终结这种 表面差别的主要原因在于:实践观点在提纲中是“主题化”了的,而在终结中却是非 主题化的、隐藏着的。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这种“差异”决不意味着他们基本观点的对立。相 反,通过对终结的仔细研究可以发现:在实践问题上,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根本观点是一 致的。 同上。 王昌英: 也论马克思和恩格斯哲学思想的差异读提纲 、 终结和俞吾金的差异 ,载无锡 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 年第 2 期。 4 孙和平分析说:在终结的第一章,恩格斯分析了黑格尔哲学的保守的体系和革命的 方法之间的内在矛盾, 并肯定了费尔巴哈在对待黑格尔哲学

14、内在矛盾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批判 作用,但是,恩格斯真正想要表明的是:费尔巴哈并没有对黑格尔哲学进行真正的、实际的 批判, 因为费尔巴哈只是简单地将黑格尔抛在一边, 而没有将黑格尔的革命的辩证法的形式 拯救出来并赋予新的内容。 什么新内容?孙和平引用了 终结 第一章的最后一句话: “1848 年的革命毫不客气地将全部哲学撇在一旁, 正如费尔巴哈把他的黑格尔撇在一旁一样。 因此 费尔巴哈本人也被挤到后台去了。 ”根据这句话, 孙和平断定: 革命的实践就是这个“新内容”。 跟 1848 年革命一样(但是更加自觉)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真正批判的、实践的力量,它本身 不属于“全部哲学”。而 终结的最后一句

15、话,“德国的工人运动是德国古典哲学的继承者”, 则表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批判性、实践性。 在终结第二章中,恩格斯不仅从认识论角度反驳了不可知论,而且跳出“哲学”,从 实践角度研究了近代哲学的发展。他明确地说:“在从笛卡儿到黑格尔和从霍布斯到费尔巴 哈这一长时期内,推动哲学家前进的,决不像他们所想象的那样,只是纯粹思想的力量。恰 恰相反,真正推动他们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而日益迅猛的进步。”在第三 章中,恩格斯对费尔巴哈的宗教哲学和伦理学的批判也是立足于实践的。他明确指出:“费 尔巴哈不能找到从他自己所极端憎恶的抽象王国通向活生生的现实世界的道路。 他紧紧地抓 住自然界和人;但是,在

16、他那里,自然界和人都只是空话。无论关于现实的自然界或关于现 实的人,他都不能对我们说出任何确定的东西。”这是因为,费尔巴哈反对“把这些人作为在 历史中行动的人”去考察,即反对从实践角度去考察。至于第四章,则完全是对实践观点的 正面阐发。 把握了实践这一条隐含在终结中的主线,就可以理解差异对终结的三个误 解。 首先,关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哲学”性质问题。仔细地阅读终结第一章,就可以 看到,恩格斯明确地说,到黑格尔为止,“以往那种意义上的全部哲学”已经“完结了”。前 面引述了恩格斯在第一章末尾的话:1848 年的革命毫不客气地把“全部哲学”都撇在一旁。 正是紧接着这段话,在第二章开头,恩格斯提出了“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 本问题”。 既然全部哲学都已经随着黑格尔“终结”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当然就不再是“哲学”,这 是不言而喻的事。 所以, 恩格斯在第四章开头才说, 青年黑格尔派“没有离开哲学这块土地”, “唯有费尔巴哈是个杰出的哲学家”,但是,“哲学”“对他来说,仍然是不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