腧穴学课件资料:总论

上传人:wox****ang 文档编号:157240965 上传时间:2020-12-21 格式:PPT 页数:115 大小:39.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腧穴学课件资料:总论_第1页
第1页 / 共115页
腧穴学课件资料:总论_第2页
第2页 / 共115页
腧穴学课件资料:总论_第3页
第3页 / 共115页
腧穴学课件资料:总论_第4页
第4页 / 共115页
腧穴学课件资料:总论_第5页
第5页 / 共1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腧穴学课件资料:总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腧穴学课件资料:总论(1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腧穴学,腧穴学概述,腧穴学各论,附 篇,返回,教学要求,复习自测,课堂教学, 腧穴学概述 ,【教学要求】,教学时数本章内容14学时 教学重点 1. 掌握腧穴学的定义、范围、性质;腧穴学的重要发展过程;腧穴的定义、分类;腧穴主治规律;特定穴的种类 、主治规律;腧穴定位法。 2. 熟悉腧穴学的发展、腧穴的命名;腧穴的作用;特定穴的分布规律 。 3. 了解腧穴概念的形成。,课 堂 教 学,基本概述,腧穴的分类和命名,腧穴作用及主治规律,特定穴,腧穴定位法,腧穴学发展,包括六部分内容,返回,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气血输注出入的特殊部位。“腧”通“输”,或从简作“俞”;“穴”是空隙的意思。腧穴又是疾病的反

2、应点和治疗的刺激点。,三、腧穴与经络脏腑的关系,【基本概述】,一、腧穴的概念,腧穴学是研究腧穴的位置特点、主治作用及其基本理论的一门学科,是针灸专业的基础课程。,二、腧穴学的概念,四、腧穴概念的形成,返回,【基本概述,灵枢海论言:“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府藏,外络于支节”,生理上:以脏腑为本,气血生化之源;以经络为径路,为气血流注的通道与枢纽;以腧穴为外向表现之门户,三者相互为用,互为影响。 病理上:腧穴通过经络的转输、传导作用,反应脏腑器官的异常变化于体表,以协助诊察脏腑病变。调治上:可通过调治经络、穴位,调治脏腑阴阳盛衰的病理变化。,脏腑,腧穴,经络, 腧穴与经络脏腑的关系】,返回,【基本概

3、述, 腧穴概念的形成】,人类在长期的医疗、保健实践中形成“腧穴”的概念。 “腧穴”概念的形成,可能与以下几个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 哪里有病痛就在那里治疗,即以痛处作为砭灸处”,内经称此为“以痛为腧”;, 通过一些无意的、偶然的发现,在距病痛较远的某个部位被误伤而治好病痛;, 发现按压某个部位,患者感到特别疼痛,这种压痛点与某些疾病有着特殊的内在联系,可以诊断和治疗这些疾病, 在检查某些部位时,患者不感到疼痛,而是感到舒快,砭刺这些部位,病症也获得缓解。,返回,腧穴的分类,人体上的腧穴很多,大体可分为阿是穴、奇穴、十四经穴与耳穴四大类。,基本概述,腧穴的分类和命名,腧穴作用及主治规律,特定穴,

4、腧穴定位法,腧穴学发展,返回,腧穴的命名:见后,【腧穴的分类, 阿是穴】,含义: 凡以病痛局部或与病痛有关的压痛(或敏感)点作为腧穴的,统称为阿是穴,即“以痛为腧”。,返回,【腧穴分类, 阿是穴】,特点、分布: 无穴名,无固定位置,无经属,无主治规律,以疼痛、反应点为针刺穴,是腧穴发展的初级阶段。,返回,【腧穴分类, 阿是穴】,出处: 首见于唐朝千金方一书中,为孙思邈所创。 别名: “不定穴”见于玉龙经 “天应穴”见于医学纲目 “以痛为腧”见于内经,返回,【腧穴分类, 奇穴】,含义: 凡十四经穴以外,有固定名称、位置和主治等内容的腧穴,称为经外奇穴,简称“奇穴”。,返回,【腧穴分类, 奇穴】,

5、特点: 有穴名,有固定位置,但无经属,对某些病有奇特疗效,亦称经验用穴,是腧穴发展的第二阶段 。,返回,【腧穴分类, 奇穴】,分布: 部分在十四经脉路线上,如印堂、阑尾穴。 大部分在十四经以外的体表各部,无规律。 一穴多处,如十宣,在十个指头尖上。,返回,【腧穴分类, 奇穴】,出处: 内经刺节真邪篇称“奇输”,但无“经外奇穴”名称。来源: 经验用穴及特效穴,因离经脉远而未归经。 散在的穴位,又无主治规律,难以与经穴统一起来的部分穴。,返回,【腧穴分类, 奇穴】,分类: 可分单穴类与组穴类 单穴类:一个穴名,一个刺激点,如印堂、十七椎、落枕(左右对称,但可单用一侧者)。 组穴类:一个穴名,有两个

6、以上的刺激点,如八风、四缝、四神聪、二白等。,返回,【腧穴分类, 奇穴】,作用: 对某一种病有特殊治疗效果,但主治单纯,无系统规律可言。,【例如】,返回,【腧穴分类, 十四经穴】,含义: 凡归属于十二经脉及任脉、督脉的腧穴,统称为“十四经穴”,简称“经穴”。,返回,【腧穴分类, 十四经穴】,特点: 有名称,有固定位置,有经属,有主治规律。 能反映各经及所属脏腑器官的生理病理变化。,返回,【腧穴分类, 十四经穴】,分布: 均各自分布在十四经脉循行线路上 数目: 腧穴数目经过历代的发展。见下表。,返回,【腧穴分类, 十四经穴】,来源: 经穴是从奇穴中归纳总结而来,早期经穴分而论之,穴位归经奠基于黄

7、帝内经,发展于甲乙经,至清代针灸逢源发展归纳增加到361个经穴,经穴是腧穴发展的最完善阶段。,返回,【腧穴分类, 十四经穴】,分类: 十四经穴中,又可根据某些穴位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性质与作用,归属于不同类别,给予属类称号,近人称“特定穴”,因此经穴又可分为一定类别:普通经穴和特定穴(五输穴、原穴、络穴、郄穴、背俞穴、募穴、八脉交会穴、八会穴、下合穴、交会穴。),返回,【腧穴的命名】,腧穴的命名均有一定的含义,反映一定的理论概念。古人对腧穴的命名,取义十分广泛,上察天文,下观地理,中通人事,远取诸物,近取诸身,结合腧穴分布特点、作用、主治等,归纳起来腧穴命名依据及方法大致有如下几种:,基本概述,腧

8、穴的分类和命名,腧穴作用及主治规律,特定穴,腧穴定位法,腧穴学发展,返回,【腧穴命名,一、以天文学的日月星辰命名,如日月、上星、 华盖、太白等。 二、以地理名称结合腧穴的形象而命名: 以山、陵、墟来比喻腧穴的形象,如承山、大陵、梁丘、丘墟等。 以溪、谷、沟、渎来比喻腧穴的形象,如后溪、合谷、水沟、四渎等。 以海、泽、池、泉、渊来比喻腧穴的气血流注,如少海、尺泽、曲池、曲泉、经渠、太渊等。 以街、道、冲、处、市、廊来比喻腧穴的通路或处所,如气街、水道、五处、关冲、风市、步廊等。, 自然类】,返回,【腧穴命名,一、以动物名称比喻某些腧穴的部位,如鱼际、 鸠尾、伏兔等。 二、以植物名称比喻某些腧穴的

9、部位,如攒竹、 禾髎等。 三、以建筑物来形容某些穴位的部位,如天井、 玉堂、内关、曲垣、天窗、气户、紫宫等。 以生活用具来形容某些穴位的部位,如大杼、 地机、颊车、天鼎等。, 物象类】,返回,【腧穴命名,以人体解剖名称来命名,如腕骨、大椎、曲骨、巨骨等。 以内脏解剖名称来命名,如心俞、肝俞、大肠俞等五脏六腑名称命名。, 人体类】,三、以人体部位和经脉分属阴阳来命名,一、以人体解剖部位来命名,二、以人体生理功能来命名,以一般生理功能来命名,如承浆、承泣、听会、廉泉、关元等。 以气血脏腑功能来命名,如血海、气海、神堂、志室等。,四、以治疗作用来命名,如光明、水分、通天、迎香、归来等。,以内外分阴阳

10、来命名,如阴陵泉(内)、阳陵泉(外)等。 以腹背分阴阳来命名,如阴都(腹)、阳纲(背)等。 以经脉交会分阴阳来命名,如三阴交(阴经)、三阳络(阳经)等。,返回,腧穴的作用,腧穴的作用,概括起来有输注气血,反应病证,协助诊断及防治疾病四个方面。,基本概述,腧穴的分类和命名,腧穴作用及主治规律,特定穴,腧穴定位法,腧穴学发展,返回,腧穴的主治规律:见后,【腧穴作用, 输注气血】,经络是气血输注的径路,而腧穴是径路上的转注站,行使输布职能,是气血通行出入的部位,与经络共同完成转注、输布气血于全身各部以滋养濡润之。原文:千金方:“凡孔穴在身,皆是脏腑营卫血脉流通,表里往来,各有所主。”灵枢九针十二原:

11、“所言节者,神气之所游行出入也,非皮肉筋骨也。”素问气穴论:“肉之大会为谷,肉之小会为溪,肉分之间,溪谷之会,以行荣卫,以会大气。”,返回,【腧穴作用, 反应病症】,腧穴反应的病证,主要指仅限于腧穴范围的压痛、痠楚、结节、肿胀、瘀血、丘疹、虚陷、变色、脱屑等现象。, 脏腑病所反应的腧穴, 经络、经筋病所反应的腧穴, 全身疾病反应于相应的耳穴 如痛经反应于耳三角窝内的“内生殖器”;肝病反应于肝穴。,脏病:多反应于背俞穴、原穴。如肝病在 肝俞、太冲有反应; 腑病:多反应于募穴、下合穴。如胃病在 中脘、足三里有反应。,经络有病:多反应于本经穴位上; 经筋、皮肤病:多反应于局部穴位上, 如阿是穴。,返

12、回,【腧穴作用, 协助诊断】,腧穴诊断疾病作用是以腧穴能反应相关经络、相应脏腑、器官病变的特殊功能为基础,根据腧穴、经络、脏腑内外相通相关逆向推断而建立起来的。, 用俞募穴诊断脏腑疾病, 四肢穴诊断躯体疾病, 耳穴诊断法,多用背俞穴压痛:诊断五脏病; 多用募穴压痛:诊断六腑病。,原穴有反应:诊断脏腑病,“五脏有疾,应出十 二原”; 井穴有反应:诊断十二经脉病及脏腑病; 奇穴有反应:诊断特殊联系部位病。 如肠痈在阑尾穴有压痛;胆囊病 在胆囊穴有压痛。,相应的耳穴有压痛或低电位、低电阻变化,亦可诊断该穴相应的脏腑器官有病。如肝区点有压痛、结节等变化,可诊断肝脏有疾。,返回,【腧穴作用, 防治疾病】

13、,一、预防疾病 腧穴预防疾病,主要是某些腧穴刺灸后能提高机体的免疫抗病能力。,扁鹊心书须识扶阳曰:“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门、中脘,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年寿矣。” 俗话言:“若要安,三里常不干。” 千金方:“凡宦游吴蜀,体上常须三两处灸之,勿令疮暂差,则瘴疠温疟毒气不能着人也。”,二、治疗疾病腧穴治疗疾病,是中医外治法的主要手段之一。,治疗病种:可治疾病200多种,疗效显著者有40 多种。(1980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 43种疾病,建议采用针灸治疗。) 治疗病类:多用于功能性疾病、传染性疾病及 某些器质性疾病,特别是对各种痛证 、感觉障碍和各种功能失调的病证疗 效尤为显著。,返回,【腧穴

14、的主治规律】,腧穴主治的规律是指腧穴主治的规律性联系。,多穴治疗同一病证,一穴可治多种疾病,腧穴作用取决于,腧穴所处的部位分部主治,特殊治疗作用,归属的经脉分经主治,返回,【腧穴的主治规律,十四经各经腧穴均能主治本经经脉病及所属脏腑病、官窍病,即分经主治规律。“经脉所过,主治所及”,分经主治规律】,1. 任、督脉腧穴,2. 手三阴经腧穴,3. 手三阳经腧穴,5. 足三阴经腧穴,4. 足三阳经腧穴,返回,【腧穴的主治规律,分经主治规律】,【腧穴的主治规律,分经主治规律】,【腧穴的主治规律,分经主治规律】,【腧穴的主治规律,分经主治规律】,【腧穴的主治规律,分经主治规律】,【腧穴的主治规律,十腧穴

15、能主治所在部位与邻近部位的脏腑组织病证,即灵枢经筋“以痛为腧”的体现和发展。“腧穴所在,主治所在”分部主治规律。,分部主治规律】,返回,分部主治,胸膺胁腹部,肩背腰尻部,腋胁侧腹部,2. 躯干部腧穴,3. 四肢部腧穴,上肢,内侧面,下肢,1. 头面颈项部腧穴,外侧面,前面,内侧面,外侧面,后面,十四经穴分部主治规律 头面颈项部,十四经穴分部主治规律 胸膺胁腹部,十四经穴分部主治规律 腋胁侧腹部,十四经穴分部主治规律 肩背腰尻部,十四经穴分部主治规律 上肢内侧部,十四经穴分部主治规律 上肢外侧部,十四经穴分部主治规律 下肢内侧部,十四经穴分部主治规律 下肢外侧部,十四经穴分部主治规律 下肢前面部,十四经穴分部主治规律 下肢后面部,【腧穴的主治规律, 特殊治疗作用】, 特定腧穴特定主治,特定穴除具有一般腧穴的普遍性作用外,还具有各自特殊主治内容。见【特定穴】内容,返回,【特定穴】,十四经中具有特殊治疗作用,并以特定名称概括的腧穴,称为特定穴。,是结合临床实践经验,根据穴位的位置、穴性、主治作用等方面的相类特点而对十四经中部分穴位再归类、再命名总结出来的。,四肢部: 躯干部: 混合分布于四肢及躯干部:,五输穴,郄穴,下合穴,原穴,络穴,八脉交会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中医/养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