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上学期语文月考训练题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15720694 上传时间:2017-11-0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上学期语文月考训练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一上学期语文月考训练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一上学期语文月考训练题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一上学期语文月考训练题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一上学期语文月考训练题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上学期语文月考训练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上学期语文月考训练题(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一上学期语文月考训练题一、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题 3 分,共 25 分) 1.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化纤纤绳 箴言信笺 绯闻匪夷所思 B.追溯夙愿 脊骨贫瘠 连累果实累累 C.下载载重 酩酊晦冥 狙击含英咀华 D.潜力缱绻 畸形犄角 蒿艾自怨自艾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在座的各位都是本领域的顶尖专家,我们请大家来,就是想听听各位的高见,大家不必客气就姑妄言之吧。B大量转发的拜年短信,常常毫无个性和感情色彩,却沾染了现代人某种功利性、庸俗化的人际文化特色,因此很多人对节日期间的一些所谓短信不厌其烦。C 除了赛车呼啸而过的极速感觉外,

2、还有现场上赛车呼啸而过的那种振聋发聩的声音是你绝对要捂住耳朵才可以承受的。D.由于昨日的会议事关中国队选帅,所以不仅是中国足协新闻委员会涉及到的媒体派出了代表参加,而且大批的其他媒体的记者也蜂拥而至。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能抵抗诱惑、追求更远大目标、克制自己的孩子,长大之后会表现得更有自信,也更能面对挫折。B在世界各大民族中,中华民族是最重视伦理道德作用的民族之一,这个特点深深地影响着中国哲学和中国艺术,同时也深深影响着中国美学。C英国雷丁大学一位名叫朱利安文森特的生物学家和一位复合材料专家领导的科研小组,正在从事这项研究。D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运用教育艺术,发展学生创造性思

3、维,从而达到把学生培养成二十一世纪的栋梁之才。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书法是易学难精的艺术。作为一门传统艺术,_。唯其如此,才能成为生活中真正的随心所欲不逾矩的书法大家。它要求笔墨有出处,结字有法度诚然,既定的法度有时会将书法限制死板传承是它显著的特征“穿着汉唐服装,舞出时代风采”但是一流的书法家都是从法度中走出来的不像现代艺术那样可以“天马行空为所欲为”A B C D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处分适兄意 适:刚才B.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观:景象C.秦王惊,自引而起 引:身子向上起D.刑人如恐不胜 胜:尽6.下列各句中,加点

4、词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句的一项是( ) A.与郑人盟B.道芷阳间行C.火尚足以明也D.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7.下列各句的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句是( )A.夫晋,何厌之有?B.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C.不吾知其亦已兮D.而今安在哉?8.在横线上补写两个句子,与前后两句构成内容连贯、结构整齐、音节和谐的排比句。(4分)风从水上走过,留下了粼粼波纹; , ; , ;哨鸽从天空飞过,留下了声声欢韵。啊,朋友, 我们从时代的舞台上走过, 留下了什么呢? 二、古代诗文阅读(40 分)(一)文言文阅读(19 分,选择题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 - 12题。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

5、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余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

6、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 9下列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分析不正确的是 ( ) (3分)A歌窈窕之章 歌:名词用作动词,歌吟。 B舞幽壑之潜蛟 舞: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起舞。 C侣鱼虾而友麋鹿 侣:名词的使动用法,使为伴侣。 D寄蜉蝣于天地 蜉蝣:名词作状语,像蜉蝣那样。 10句中“而”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 (3分)A.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B.

7、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C. 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D.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11 赤壁赋中对于水和月作了反复的描写,对其作用分析不正确的是 ( ) (3分)A.因为文章写的是一次夜游赤壁的经历,作为记游写景的文章,必须要写当时当地之景,水和月就是赤壁这个地方的特有景物,所以反复描写。 B.以景抒情,融情入景。开篇写水的澄澈和月的皎洁与多情,以及全景的迷离浩瀚,是为了表现作者此时心胸开阔,舒畅,无拘无束的游江之乐。 C.第二段“击空明兮溯流光”的诗句,是就月出之诗生发而来的,由月而美人,由美人而政治理想。表现了作者遭受贬谪之后,仍然坚持对生活的执着态度,坚持对朝廷政事的关切

8、。 D.第三段“客”借夜游赤壁所见的长江、明月的无穷,与英雄人物与英雄业绩的易逝,生发出“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悲叹与“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的幻想。 1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5分)译文: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5分)译文: (二)诗歌阅读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11 分) 江汉 唐杜甫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13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

9、、 “孤月” 、 “落日” 、“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6 分)答: 14诗人借“老马识途”的典故,表达了怎样的情怀?这首诗写景的作用是什么?(5 分)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10 分)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每空 1 分)(1) _,思而不学则殆。(孔子论语十则)(2)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_。(毛泽东沁园春长沙)(3) 总角之宴,_。 (诗经氓 )(4)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_。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5) 纵一苇之所如,_。 (苏轼赤壁赋 )(6) _,哀民生之多艰。(屈原 离骚)(7) 是日也,天朗气清,_。 (王羲之兰亭集序)(8) _,而卒

10、莫消长也。(苏轼赤壁赋)(9) _,悠悠我心。 (曹操 短歌行)(10) _,池鱼思故渊。(陶渊明归园田居)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1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独行者”池莉:天生孤僻,善于独自行走民间舒晋瑜“我更喜欢独行,天生孤僻;更善于独自行走民间;更乐于和陌生人交往聊天,这样的方式使我成为我这样的作家。 ”此番“自白”,池莉发表在 1998 年出版的来来往往上。直至今日,她依旧独来独往。有趣的是,像她这样一个“比较孤僻冷傲”的作家,作品偏偏很“热闹”,社会影响风生水起,尤其是生活秀:先后改编成电影、电视剧、话剧、京剧。那两年,池莉成为“空中飞人”,各种邀

11、约不断。她自小起意当作家,三岁的理想就是写作,三十岁的理想还是写作,从没改变过,至今没有一字退稿、一篇压稿。不过,创作上的顺风顺水,无法抚平池莉心中的焦虑。她从小是一个乖女孩,听父母的、听老师的,长大成名了,听社会潮流的,四处奔忙,顾此失彼。直到有一天,作家奈保尔笔下的“成名和逃离”击中她的内心,她突然清醒地认识到,应该懂得选择生活方式了!她要安稳,要妥帖,要能够生长新的思想与新的美丽。于是,池莉毅然动身回归自己转身成了“会议和社会活动的请假大王” 。她搬家,种菜,步行,阅读,写作,听音乐,看影碟,少应酬,躲媒体。这一切对于盛名之下的她,想必需要决绝的勇气。而这也许正是她的宿命:找到一个“隐身

12、洞穴”,写作并远行。她常常独自背着行囊去行走,去接近、了解不同的人群,学习、思考和修正自己。 “我要成为一个健康洁净、从容精致的人,成为一个有能力感受与领悟世界上所有美好事物的人,成为一个善于思考、善于客观、善于理性与感性的人。 ”生命与写作共生,这是池莉此生想要的和正在坚持的生活方式。庆幸的是,作家的个性与反骨恰是职业的必需,也是越来越开放和进步的社会的需要,也许正因为如此,池莉才获得越来越多的社会认同。从新近出版的池莉经典文集九卷本,可以清楚地看到她的创作脉络:第一个时期:28 岁前后,青而不涩,充满激情,充满对成名的渴望,努力用文字表达生活的严酷,同时不掩饰自己对现实的模糊认知;第二个时

13、期:30 岁45 岁前后,熟而不透,对自己、对生活、对社会、对历史、对世界不断怀疑、颠覆、重构;第三个时期:45 岁至今,透而不穿。她“叛逆”“自由”,疏离文坛但并非“看穿”而“遁入空门” 。她待在暗处,把自己的视线调整到最清晰,静静地琢磨这个世界,尝试抵达文学表达的本质。在新近创作的诗歌中,池莉写道:“所有山峰/都是我的亲戚/我潜伏在小草根部/认真成长/每天我都吞食泥土/那是因为没有其他方式走近你”这首坐在云端深处,正是她走向大地的生命状态的写真。她说:“我相信,我的生命性质正如我的故乡和命运一样,先于我的存在而存在,早就隐藏在文字里。而我对于它的认识与服从,也一如认同我的故乡和命运。面善得

14、无法陌生,亦无法选择。 ”池莉就是这样在理解生命,每一次裂变都可以发生巨大的能量转换,否定和变化越多,越能感觉到自己生命的本质生机勃发。在池莉看来,我们的文学,多少年多少代都喝着洋奶,除了吸取应有的营养之外,更养成了翻译思维、翻译文本和翻译语言的写作习惯,而专事表达我们本土的母语,明显缺乏文学原创力,这让她感到深深的遗憾与哀伤。失去本民族的,必不是全世界的。当一个民族对自己进行客观的省视和真实的表达时,这其中必定含有人类共同的生命情怀和普世价值。她说,这就是自己的写作理想,默默地静静地努力去做,这就是自己的写作生活。(选自 2011 年 7 月 28 日人民日报,有删节)(1)下列对这篇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最正确的两项是( ) (5 分)A.池莉喜欢独行,天生孤僻,善于独自行走民间,乐于和陌生人交往聊天。直至今日,她依旧独来独往。B.性格“比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