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文物与文化详案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15720668 上传时间:2017-11-0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5.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的文物与文化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城市的文物与文化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城市的文物与文化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城市的文物与文化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的文物与文化详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城市的文物与文化详案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理清作者思路,把握作者的观点。 2 能力目标:弄清文物和文化两个概念的内涵。 3 德育目标:激发对城市文化的保护意识,培养热爱本土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整体阅读,把握文章主题,领悟巴黎深厚的历史感,理解保护民族文化的重要性。教学难点:辨析文物和文化的差别,正确对待城市发展和文化遗产保护之间的矛盾 。教学方法:导读分析法学法指导:自主阅读法 问题探究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喜欢住宽敞明亮的新房子吗?(陈家兴)这次的老城改造你们家分了几套房子?为即将住上楼房高兴吧?可是人家巴黎人不愿住现代化的大房子,宁肯住在低矮破旧

2、的老房子里,这是为什么呢?冯骥才先生的城市的文物与文化 一文给了我们答案。板书课题二介绍作者知其文先要知其人,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冯先生的概况。(出示课件作者简介)三.明确学习目标冯骥才先生被称为“民间文化的守望者和抢救者”,在这篇文化随笔中,作者就城市建设和文化保护的矛盾发表了自己的独特见解。学习这篇课文,我们可以出示课件,请一位同学说一说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四.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思路(一)本文的课题是城市的文物和文化,中心词是文物和文化。这是我们首先要明白的问题,请同学们阅读文章的 58 自然段,思考:投影1.什么是城市的文物?什么是城市的文化?2.作者是更看重城市的文物呢还是城市的文化?学生读

3、课文后,提问第一个问题。学生回答后,出示图片,让他们分辨哪是属于文化范畴。2.分析第二个问题,作者更看重的是文化,为什么呢?文化是整个城市文化生活的载体,也是城市真正的独特性之所在。文物之间可以划分品级,文化之间却是完全平等的。各个民族、地域、城市的文化都是自己一方水土独自的创造,都是对人类多元文化的一己贡献。失去了自己的文化,就失去了自己的个性特征,乃至一种精神。从整体文化上说,也就失去了其中一个独特的文化个性。归纳后投影显示(二)作者为了城市文化的重要性,以巴黎为例,写城市的文化保护。请同学们速读课文,结合阅读提示,理清文章的思路。 板书,投影五.精读课文,理解主旨让我们顺着作者的思路,来

4、细细的品读,感悟文章的思想魅力1.这么多的老街老屋,作者为什么以巴黎为例?阅读描写巴黎民居的语段,找出让你心动的画面,谈谈感受。师生共同讨论明确:巴黎真正的历史感是在城中随处可见的那一片片风光依旧的老街老屋之中,(墙壁-,铁栏-,石块-;台阶-,街巷-)。巴黎那浩大而深厚的文化,正是_在这老街老巷这一片片昔日的空间里;而且他们不像博物馆的陈列品那样确凿而冰冷,在这里一切都是有血有肉,活喷喷的,生动而又真实,而且永远也甭想弄清它的底细。如果这些老街老巷老楼老屋拆了,活生生的历史必然会失散、飘落、无迹可寻。损失也就无法弥补!漆黑的窄巷,卧室又小又窄。卫生间却是意外的漂亮舒适,设施十分先进。体现巴黎

5、了巴黎特有的文化韵味远远的过去和无限未来的完美结合。2.我们不仅要着迷于一种文化,还要思考:这些民居为什么会保护的如此原汁原味?是谁做的?怎么做的?请同学们阅读文章的 9、10、11、13、14、15、16 自然段学生讨论明确后,投影显示答案。是巴黎人自己!这是一条充满艰辛的路。房产商们恨不得把整个地球变成他们的施工现场。他们写文章,办展览,城里街区的保护组织。宣传他们的观点:这些老屋绝非仅仅是建筑,这些老街也绝非仅仅是道路,它们构成了“历史文化空间”。巴黎人的全部精神文化及其长长的根,都深深扎在这空间里。而且这空间又绝非只属于过去。在文物中历史是死的,在这文化中历史却仍然活着。从深远的过去到

6、无限的未来,它血缘相连,一脉相承,形成一种强大的进展的文化与精神。割断历史绝不是发展历史,除掉历史更不是真正的创造未来。这些观点已经达成共识!有了法规!形成了民意。他们为生活其中的文化而骄傲,他们认为“城市的精神重于它的使用”。(有了这样自觉的意识,怎么会做不好呢?)3.随着作者漫步巴黎,老街老屋让我们感受到了巴黎浓浓而优美的历史感,巴黎人保护民居的做法让我们见证了巴黎人为保护自己的精神家园而作出的努力。这是作者的写作意图吗?请同学们快速从课文中找出作者理性思考的语句。学生回答后投影考虑这些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学生归纳后总结)流露出他对中国城市文化保护现状的忧虑,你能说说我们中国的

7、现状吗?学生回答后,教师列举:强拆,改建,文物遗址的搬迁,模仿城市建设千篇一律,是啊,怎么会不忧思呢?有些东西消失了,缺失的就是一种精神。我们不能仅仅为了喜欢大房子喜欢钱而这么短视。精神没有了,就没有了灵魂。每个民族、每个城市、每个村庄都有自己的文化特色,作者写作本文就是为了提醒我们找出自己的差距,借鉴他人的方法,来留住我们的文化特色,保护我们的精神家园。请同学们看大屏幕,齐读:4.总结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领略了巴黎老街老屋的独特风貌以及斑驳外表下沉淀着的浩大而深厚的文化,回顾了巴黎所走过的一条充满艰辛的城市文化保护之路,我们被他们不懈的努力而感动着,感染者,也为我们中国的现状而忧虑着,不安

8、着,我们应该怎么做呢?你会做吗?六、拓展训练,巩固目标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请同学们从文化保护的角度,思考一下问题,谈谈看法.1.有人说,中国就像一个大的建筑工地,每天都在拆掉旧的,建造新的;巴黎人也说,巴黎到处是工地,但不是建新的,而是维修旧的。2.你知道我们平度有哪些文化遗产吗?青岛呢?学生回答后播放图片3.你准备为保护我们的城市文化做哪些努力?这三个题是开放性的题目,只要言之有理就可。七.课堂总结是啊,城市是有记忆的,城市是有情感的,文化是独特的延续的。让我们牢记“城市的精神重于它的使用”这句话,保护我们的文化特色,“诗意的栖居 ”在我们平度的大地上。也许 50 年后,我们平度的商业步行街也会成为一条充满民俗特色的老街。俱往矣,去了的不会再来,让我们以开放的眼光,包容的气度,改歌的精神,创新的勇气,去创造更加辉煌灿烂的现代文明。八.课后作业1.我市的旧城改造工程进行的轰轰烈烈,去实地考察一番,对照巴黎人,从文化保护的角度,分析政府的工作有没有缺失?你有什么建议?2.课后去搜集城市的记忆,以留住城市的“年轮”为题,写篇随感。3.做练习册。板书城市的文物与文化冯骥才城市的文物 名胜古迹巴黎的历史感 城市的文化 老街老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