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个菊花新品种培育研究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5719705 上传时间:2017-11-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1.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个菊花新品种培育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七个菊花新品种培育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七个菊花新品种培育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七个菊花新品种培育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七个菊花新品种培育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个菊花新品种培育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个菊花新品种培育研究(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七个菊花新品种培育研究菊花虽是我国传统名花,但目前一些好的菊花品种大多为“洋品种”。为了丰富菊花品种和我国的种质资源,我们从 2002 年至今利用我国特有的菊花资源进行了大量杂交育种研究。根据遗传规律:母本的优良性状易被子代继承。我们有目的选择亲本培育出了一些具有一定优良性状的菊花新品种。1. 育种目的及材料选择1.1. 目的为培育出更能迎合大众口味, 迎合中国人偏爱红色排斥白色的传统思想,我们将具有优良性状的白鹭横江与具有墨紫花色的墨丝杂交, 希望能培育出具有白鹭横江性状的红色品种。1.2. 材料选择参照各类型菊花, 考虑到习性、株高等内外因素后, 选择如下材料: (1)墨丝:株高枝软,花

2、色墨紫重瓣,丝状管瓣,叶色浓绿葵形,其植株瘦弱但抗性强,晚花类,喜肥。优点:花色墨紫,抗性强,分枝力中等。缺点:株高枝软植株瘦弱且叶小。 (见图 1)(2)白鹭横江:株高中等枝硬,花色纯白重瓣,粗丝状管瓣,叶正深刻形,叶色嫩绿,但在多施肥情况下也可呈浓绿色。其植株壮实抗逆性强,晚花类,喜大肥。优点:枝硬,花型秀美,叶肥大。缺点:分枝力弱。 (见图 2)以上两者均为丝状管瓣晚花类。以上两者均为丝状管瓣晚花类。我们尝试将两者互为杂交, 使其取长补短, 欲培育出红色系的优良的品种。2.育种方案设计2.1.杂交方法采用人工授粉的方法。即于 2001 年 11 月中旬将选定的父母本的舌状花冠剪短到露出其

3、雌蕊.雄蕊,将两者成熟的花粉互为杂交,使其产生新的遗传个体。再经多次筛选育出稳定的新品种。2.2.杂交组合设计 2.2.1.墨丝()白鹭横江()2.2.2.白鹭横江()墨丝()2.3.选育方法:根据新植株的花型、花色、株型、株高、习性等内外因素选育出洹水粉莲等七个品种。3.操作方法及数据分析3.1.操作方法 采用人工播种方法。选颗粒饱满、健壮、完整的种粒进行盆播,培育出新的子代苗,再选出生长良好的植株。通过进行常规管理且不施浓肥和矮壮素,使其充分显示植株特性,最后确定理想的新品种。3.2.数据分析具体数据详见下表:表 1 双亲授粉、结实情况一览表父 本 母 本 受粉时间 结实数 饱满粒数 白鹭

4、横江() 墨 丝() 2001.11 30 粒 25 粒 墨 丝() 白鹭横江() 2001.11. 20 粒 15 粒 父 本 母 本 播种时间 发芽率 长势 出苗时间 成苗数 白鹭横江() 墨 丝() 2002.1.15 67 良好 2002.1.26 16 株 墨 丝() 白鹭横江() 2002.1.15 50 一般 2002.1.26 2 株 表 3 子代植株性状一览表代号 父本 母本 花色 当年透色期 株高 叶色 健壮 程度 分枝力 叶形 花形 墨丝 1 号 墨丝 白鹭横江 白粉 11.13. 高 浓绿 差 中 葵形 飞舞 墨丝 2 号 墨丝 白鹭横江 粉色 11.15. 中 深绿

5、良 中上 葵形 芍药 白鹭 3 号 白鹭横江 墨丝 浅紫 11.16. 特高 深绿 差 中 长形深刻 飞舞 白鹭 4 号 白鹭横江 墨丝 浅粉 11.18. 矮 深绿 一般 中 葵形 放射状 白鹭 5 号 白鹭横江 墨丝 粉紫 11.18. 中 浅绿 一般 一般 正深刻 飞舞 白鹭 6 号 白鹭横江 墨丝 紫色 11.19. 矮 深绿 良 差 不对称 代定 白鹭 7 号 白鹭横江 墨丝 深紫 11.18. 中 浅绿 良 一般 长正深刻 荷花 白鹭 8 号 白鹭横江 墨丝 浅粉 11.19. 高 深绿 差 良 不对称 放射 白鹭 9 号 白鹭横江 墨丝 浅紫 11.15. 高 浅绿 差 差 瘦长

6、深刻 放射 白鹭 10 号 白鹭横江 墨丝 紫色 11.18. 中高 浅绿 一般 差 瘦长深刻 环钩 白鹭 11 号 白鹭横江 墨丝 浅粉 11.15. 中 深绿 优 差 正深刻 环钩 白鹭 12 号 白鹭横江 墨丝 浅紫 11.16. 高 特浅绿 差 一般 深刻 飞舞 白鹭 13 号 白鹭横江 墨丝 亮粉 11.15. 中 浅绿 良 差 正深刻 莲坐 白鹭 14 号 白鹭横江 墨丝 粉色 11.18. 中 深绿 良 良 反扣 放射 白鹭 15 号 白鹭横江 墨丝 深粉 11.16. 中 深绿 良 良 反扣 放射 白鹭 16 号 白鹭横江 墨丝 复色 当年未见花 中 浅绿 优 优 葵形 环钩飞

7、舞 白鹭 17 号 白鹭横江 墨丝 墨紫 11.26. 中 深绿 优 差 深刻 环钩飞舞 白鹭 18 号 白鹭横江 墨丝 紫色 当年未见花 中 中绿 一般 差 代定 球飞舞 根据以上数据做如下分析:3.2.1.杂交结实情况分析经过人工杂交互为授粉后,分别在墨丝的三个花头上收种子 30 粒,选饱满的 25 粒;在白鹭横江的三个花头上收种子 20 粒,选饱满的 15 粒。由此可见墨丝的结实力高于白鹭横江的结实力。当然也不排除在授粉时因人工操作失误而造成的结实力低等因素存在,在以后的操作中要特别注意。3.2.2.培育情况分析亲本的子代同时播种在同等条件下,有数据可得,墨丝的子代明显优于白鹭横江的子代

8、。成苗数据的明显悬殊进一步证明墨丝的子代较强壮。3.2.3.子代植株性状的分析总的来说,白路横江做母本的子代两个全为浅粉色,在颜色上未达到目的;而墨丝做母本的子代多为紫色,这充分证明了母本性状易被子代继承的遗传规律,尤其是颜色遗传性状更明显。现分述如下: (1)浅粉,飞舞,株高,叶柄长, 叶葵形深绿色。其花在初开时花形整齐,越开花瓣下垂似败状,不再具有观赏价值。(2)多继承母本性状,但花形发生明显改变,完全不同于双亲。此株虽未达到预想目的,但花形与株形较理想。(3) 花形与株形上多继承母本,表现出散乱,在花色上虽与母本不同,但未有特别观赏之处。(4)多继承父本特性,仅在花色上略有别与父本。(5

9、)花形与株形散乱。(6)在花色上继承母本基因,在株形及叶片上继承了父本基因还有可留价值,但在栽培中流失。 (7)花形变异、花色与株形继承母本。(8)花瓣发生变异成直管,其它多继承母本。(9)植株太瘦弱,叶形、株形均无观赏价值。(10)花形太散乱,叶色叶形一般。(11)多继承父本性状,无太大变异,仅花色略带粉。(12)虽不同与父母本,但无观赏价值。(13)花瓣不同于父本、母本,花形略同于母本,株高较母本低矮。(14)其花色初开时为亮粉色,以后越开越白,其它均继承父本性状。(15)此株与 14 号仅在花色上有区别。(16)花色大变,完全不同于双亲复色。(17)墨色不同于双亲,在花形上同于母本但叶色

10、叶形不同于双亲,叶脉奇特。(18)花形发生大的变异,近于球形,花色遗传母本。3.2.4.选种通过对子代十八个植株性状分析,选育出以下七个品种,现介绍如下:(1) 洹水粉莲 :亮粉色,粗丝状管勺瓣荷花形,外浅内色深,株矮,花整齐,虽分枝力弱,但具有切花特点,花型大。其叶继承父本的叶形,但略小于父本,其花不同于父母本,其株高性状均继承父本,花色介于父母本之间(见图 3) 。(2) 洹水彩霞:复色,飞舞形,粗丝状管勺瓣,株高中等枝硬,分枝强,花头整齐,株型整齐。此花多继承于母本性状,但在分枝力上、花形上、株形上、抗性上均优于母本。花色尤其脱离父母本,且当年未见花。(3) 洹水玉女:素粉色,粗丝状管瓣

11、,外浅内色深,枝略弱但花色素雅靓丽(见图 5) 。(4) 洹水佳人:性状同玉女,但花色略浅于玉女,其它各方面均接近,性状均继承母 本,但在分枝力上、花形上、株形上、抗性上也均优于母本。花色也尤其脱离父母本(见图 6) 。(5) 洹水墨影(待定): 墨紫色,盛于母本,枝硬,分枝弱,粗丝状管勺瓣,透色后头略歪,植株壮实,叶脉发白。此花叶大色浓绿,继承母本叶形却优于母本,分枝力较弱继承父本,且其花色特别(见图 7) 。(6) 洹水狮球(待定): 花紫色球状,枝硬分枝弱,花期略晚于前六种,株高中等。此花介于父母本之间。其花期特别的晚,当年未见花(见图 8) 。(7).洹水粉(待定):花浅粉芍药型,枝硬

12、,花瓣近于平瓣,株型整齐。此花多继承母本。3.2.5.综述选育的这七个品种中洹水粉莲较为突出,其花在开放过程中发生变化,初期为一般丝状,中期为放射状、呈整齐分布,中后期为莲座形;花色上亮粉与大绿心相配,给人以干净明快的感觉;花为大花形。洹水粉莲株形整齐,枝干与花具有切花菊的特点,唯一的缺点是抗性偏弱。该品种与洹水彩霞、洹水玉女、洹水佳人有幸参加了 2004 年(上海)第八届全国菊花展览会的新品种评比,洹水粉莲荣获新品种铜奖。4.结论通过对子代的分析显示,墨丝的子代中出现复色、紫色、粉色等色,这证明墨丝中有紫色红色的遗传基因,二亲本子代都出现个别植株发生了花形变异情况。一切都说明二亲本不是纯合体。通过筛选这七个品种的性状,发现它们介于父、母本之间,且互相取长补短;经过近两年的反复栽培,其遗传性状基本稳定,并达到了预想目的,丰富了菊花品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