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备课材料.doc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57009269 上传时间:2020-12-2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六单元备课材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第六单元备课材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六单元备课材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六单元备课材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六单元备课材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六单元备课材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单元备课材料.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浙江省地理新教材省级培训讲稿第六单元 人类的居住地与地理环境(杭州学军中学 刘诚平 310012)教材分析居住也是人类的一种活动,与人类获取食物的历史同样久远。人类聚居(集中地居住在某一区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整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人类活动的方方面面。研究人类聚居就是从一个具体的方面来考察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问题。本单元从人类居住地聚落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的角度,探索不同时代不同生产力水平下聚落的起源与形成的有关内容,重点放在城市聚落形成、分布、发展、存在问题与解决问题途径等各个方面的内容,因为城市是人类作用于自然环境最深刻、最集中的区域,也是自然对人类社会反馈最强的区域。聚落作为人类生活和生产

2、的场所,它的形式与规模,既要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相适应,也要有利于生产和生活。单元的知识结构可以用以下框图示意:用 地人 口第二次大分工城市出现第一次大分工乡村形成乡村聚落城市聚落区位因素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经济因素对策环境污染交通拥挤住房紧张乡村城镇化城市化城市化问题 学习本单元内容,是为了获得现代公民所必须的有关聚落地理的基础知识,理解聚居、发展和环境的平衡关系,懂得人类生活、生产与周围环境必须和谐统一的道理,从而树立人类住区的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并形成收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和倾听、表达、交流的能力。教学过程分析 一、教学方法、手段建议:1 、注重地理分析,杜绝死记硬背。本单元教材中涉及了60多

3、个国内外城市地名,从课本内容和大纲的要求看,其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分析,掌握城市的区位特征与区位因素的关系,从规律上认识城市的形成、分布和发展的特点。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注意运用各种自然要素、资源分布和交通运输等专题地图,对城市的区位特点进行具体的分析,切忌让学生去死记硬背地名。如公元605年,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下令开通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由于扬州(古时称江都)地处大运河边上,交通十分便利,因而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成为我国商业贸易最繁荣的城市, “烟花三月下扬州”、“春风十里下扬州”(唐杜牧)等脍炙人口的诗句,都与当时扬州的繁荣有关。后来扬州的衰落

4、也有诗句为证:“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宋 姜夔)。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两张地图(如图)比较的办法,让学生分析交通线的变化与扬州城市区位的关系。由于京沪线的建设和沿海航运的发展,运河城市扬州的区位优势逐渐失去,从此便失去盛唐时天下“杨一益二”的地位。古城名称建城年代地理位置环境记载毁灭原因统万城公元413年(东晋义煦九年)陕西靖边县红敦乡(毛乌素沙漠的南缘无定河支流红柳河的南岸)“临广泽而带清流”太平御览战乱和乱垦滥伐楼兰城公元前176年前罗布泊西岸,今新疆若羌县境内“其国至奉法,可有四千余僧”佛国记孔雀河上游人口增加,大量引流灌溉,加上塔里木和潜流断绝,

5、罗布泊日渐收缩,生态被破坏。2、拓展课堂活动,培养思辨能力。课堂活动是教材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一定要服务于教学的目的,避免将课堂活动的要求片面地理解为是一般的课堂练习,让学生做完之后便大事了结。如,61聚落的形成的活动要求是:“搜集世界早期城市的相关资料,讨论早期城市的分布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在指导学生收集、整理、分析资料以及交流成果之后,可以进一步组织学生讨论“某些城市为么不能延续到今天呢?”的问题,引导他们认识城市的发展也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否则就会沦于衰亡的道理。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有过一段精辟的论述: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各地居民,为了想得到耕地把森林都砍光

6、了,但是他们梦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因此成为荒芜的不毛之地。因为他们使这些地方失去了森林,也失去了积聚和贮存水分的中心。象中国的统万古城和楼兰古城,均由于人为原因最终被毁灭。类似的史料有许多,都可以结合到课堂活动中去。 3、灵活设计教学,优化教学过程。如果我们的教学理念仍维持在过去,不能在教法上充分利用新教材的一些优势去设计教学过程,改变陈旧的课堂模式的愿望必然会因此而落空。在本单元中,各种地理景观照片、统计图表和专题地图共计46张,平均每页有38张,其数量还是比较多的。教师应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地理素材,使之成为教学过程的“催化剂”。如,城市区位因素的教学,就可以从引导学生观察直观的地理图象开

7、始,然后通过层层的讨论分析,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个方面,逐步概括出城市区位的诸多影响因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直观图象所提供的地理信息,提出一些供学生思考的问题:人类居住在城市里,首先应该解决那些基本问题呢?为什么同在长江边上,上海能够而宜宾却不能够发展成为一个特大城市呢?深圳能够从一个小鱼村发展成为一个现代化大城市的区位因素是什么呢?现代城市与早期城市在分布上,有何共同点和不同点呢?影响当代城市的主要区位因素有哪些变化呢?我们可以按照以下的过程开展教学,引导学生主动的去获得知识: 激疑导趣设疑导读启思乐议概括升华 4、密切联系实际,重视知识运用。教材以上海为列,从城市规模、城市交

8、通和居住条件、城市环保三个方面,具体展开城市问题解决途径的讲述,我们也可以结合当地城市的实际,围绕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所采取的措施安排教学,效果就更好了。如,迈入新世纪,杭州的城市发展将由围绕西湖建设发展的“西湖时代”跨入以钱塘江为依托,跨江、沿江发展的“钱塘江时代”。教师引入新闻报道和规划图,并让学生讨论相关的问题: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杭州的城市发展若继续围绕西湖建设发展结果会是怎样呢?影响杭州城市发展步入“钱塘江时代”的区位因素有哪些呢?钱江新城的建设对于解决当前杭州城市化问题有哪些作用呢?因为是开放型的问题,因而在讨论前先让学生分组收集身边的资料,并分析这些资料,形成自己的观点,进行课堂辩

9、论。杭州作为我国的七大古都之一,素以湖光山色,风景秀丽著称。依据历史发展条件和自然环境特征,形成了杭州主城南依吴山、凤凰山,北抵半山,西临西湖,呈南北向狭长发展的形态,而北部工业区的发展,更加剧了杭州城市南北方向和东西方向的不平衡。 杭州原有的城市中心,依托西湖而成。由于杭州沉淀着太多的历史文化,为了保护历史明城,牵一发而动全身,在现有的城市中心湖滨地区,不可能再进行大的城市改建。杭州既要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根”,又要在新世纪建设成一个现代化的大都市,路在何方?出路就在开辟一个新的城市中心,具体地说,未来的杭州将会形成“一个主城,两个副城”的沿江多核组团式布局结构体系。确立钱江新城为杭州新的城

10、市中心,将极大推动城市向东向南,沿江、跨江发展的战略。 杭州日报2001年7月2日二、学法指导建议:当前,研究性学习已经在中学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了,也取得了许多令人鼓舞的成绩。但是,研究性学习并不是要取代已有的学习方式,而是对传统课堂学习方式一种必要的补充。传统的课堂学习对于学生在相对短的时间里,掌握大量的系统化的科学文化知识,以及从书本中获取知识和能力等方面的优点十分显著,这是学生处在长知识、打基础阶段中不能取代的学习方式。但这种学习方式在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创新精神,让学生掌握科学探究方法方面的作用,却显得明显不如研究性学习(如表格)。比较维度研 究 性 学 习课 堂 学 习学习情境真实情

11、境虚拟情境关注视点系统知识、操作技能情感体验、智慧培养知识获得显性知识 + 隐性知识显性知识学习活动目标认同、初步建构、模仿再现、反复矫正、总结巩固选择目标、收集信息、分析整合反复验证、自主建构互动形式多元互动二元互动课堂学习以“学科为中心”,研究性学生则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杰明S布卢姆颇有见地地指出:“教育的首要功能是去发展个人,根据这一看法,学校的中心任务是去发展学生身上那些将使他们在复杂的社会上有效地生活下去的特性。”他强调,教育必须关心所有受教育者“最充分的发展”,“学校的任务是去寻求能使每个学生达到其可能达到的最高学习水平的学习条件”。研究性学习正是在强调发展的层面上还教育的本来

12、面目,它顺应了时代进步对教育提出的要求,成为深化学校教育改革的新增长点。以下,我将结合65城市化过程中问题及其解决途径的教学,谈一谈关于研究性学习与地理课堂学习有机结合的几点认识。提出问题: 研究性学习是以课题为学习对象,以课题的研究为学习过程的一种学习方式,而课题是来源于对问题的概括与提炼,所以研究性学习的基础首先是问题的提出。问题可以先由教师提出,这不会影响研究性学习的效果。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其目的并非让学生去追求所谓成果,而是在于让学生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质疑、求异、批判和创造的思维品质,得到积极的情绪和情感的主观体验,形成尊重事实坚持真理的科学精神以及,勇于探索不断进

13、取的人格力量和价值取向。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应该首先能够提出问题,这样既给学生作了示范,又成为“火种”点燃了学生的思维火花。(1)当前,我们所居住的城市主要存在哪些城市化问题呢?这些问题中最突出的是什么问题呢?(2)你能切实感受到城市的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垃圾污染、噪声污染吗?这些污染现象对你的日常生活,产生了哪些有害影响呢?(3)根据你生活中的感觉,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就业困难和失业问题等现象真的非常严重吗?(4)除以上问题之外,你认为还有那些问题应值得我们高度的重视呢?(5)城市化过程中,为什么会产生那么多的问题呢?(6)你认为,解决城市化问题、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应该采取哪些有力的措

14、施呢?(7)既然城市化会给我们带来这么多的问题,为什么城市化作为现代化的标志正在我国东部许多城市积极的推进呢? 问题评价:对这些问题进行整理,大致可以分为三类:14这四个问题主要解决“是什么”的问题;5、7这两个问题主要解决“为什么”的问题;问题6主要解决“怎么办”的问题。通过教师的说明,使学生了解问题是有层次和结构的,不同层次的问题需要运用不同的方法才能解决。把这些问题分类汇总,对所有问题的解决途径也就比较清晰了。解决“是什么”的问题,主要通过资料的收集、整理和概括的途径,可以作为研究性学习的作业布置给学生,并组织他们分头完成;解决“为什么”问题,主要依靠比较、分析和验证等更高级的研究途径及

15、手段;解决“怎么办”的问题,是在解决“是什么”和“为什么”问题基础上的进一步的探究。一般来说,研究性课题是这个层面上的问题经过大脑思维的提炼与转化的结果,因而解决这类问题的过程,对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的作用十分突出。但是,解决这类问题花费的时间比较长,投入的精力比较大,需要克服的困难也比较多,更需要教师的帮助和指导。此外,因为学生的精力与能力所限,不能过分强调让学生都去参与这类问题的解决,而应该将问题分解并选择一定的切口进行操作,提倡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科学精神。引导探究:上述问题的提出,仅仅是为了激发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引导学生明确探究的方向,以及指导学生掌握探究的方法。实际的探究活动,应该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创设问题的情境,让学生主动地建构知识,拓宽思路,发展能力。如,课本中“城市环境质量下降问题”的内容,仅涉及到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的知识,可进一步引导学生关注城市环境污染的其他一些方面,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