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夜雨寄北》课件 (共15张PPT) (1)

上传人:双*** 文档编号:157001193 上传时间:2020-12-20 格式:PPTX 页数:15 大小:340.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夜雨寄北》课件 (共15张PPT) (1)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夜雨寄北》课件 (共15张PPT) (1)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夜雨寄北》课件 (共15张PPT) (1)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夜雨寄北》课件 (共15张PPT) (1)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夜雨寄北》课件 (共15张PPT) (1)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夜雨寄北》课件 (共15张PPT) (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夜雨寄北》课件 (共15张PPT) (1)(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夜雨寄北,李商隐,导标明学,1品读诗句,体会诗歌深蕴的思想感情。 2诵读诗句,欣赏诗歌借景抒情,回环映照的艺术手法。,李商隐(约812年或813年约858年),晚唐著名诗人,字义山,号玉溪生,祖籍怀州河内。他诗作文学价值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有的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诗人简介,导案预学,背景简介,导案预学,当时李商隐在巴蜀的一个州府(今四川三台县)做幕僚,妻子却在北方的长安居住,两地分居,长期不能相聚。这首诗大约是其收到妻子来信后所作,作为寄给北方妻子的复信,故称“寄北”。,导问探学,君问归期

2、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一)理解诗句,感知内容。,何时,哪一天,回头说,再说,追述,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巴山楚水凄凉地, 二十三年弃置身。,形容深夜秉烛长谈。,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请同学们以李商隐的口吻,用自己的语言完整地讲述一下李商隐给妻子回信的内容。,导问探学,【示例】 你问我什么时候归去,我也无法确定哪一天是归期 。此刻巴山的夜雨淅淅沥沥,涨满了秋天的池塘。何时我才能回到家乡,在西窗下和你一起剪烛,彻夜长谈,追述今夜巴山夜雨时,互相思念的情景。,(一)理解诗句,感知内容。,导问探学,(

3、二)披文入情,体味情感。,1第一句叙述,短短一句七言中,竟用了两个“期”字,起到了什么样的表达效果?,2第二句写景,其中的一个“涨”字,含蓄隽永,历来为人所称道,请体会它的妙处。,3第三、四句想象,“巴山夜雨”再次在诗中出现,内涵是不是和前面的一样?重逢出现有什么作用?,导问探学,(二)披文入情,体味情感。,1第一句叙述,短短的一句七言中,竟用了两个“期”字,起到了什么样的表达效果?,掩重门暮雨纷纷,怕黄昏忽地又黄昏,不销魂怎地不销魂。新啼痕压旧啼痕,断肠人忆断肠人。元王实甫别情,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感情上受不了)!唐李白秋风词,导问探学,(

4、二)披文入情,体味情感。,2第二句写景,其中的一个“涨”字,含蓄隽永,历来为人所称道,请说说它的妙处。,涨”字,既写出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流露出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从而衬托出诗人深重绵绵的愁思。“涨”字,用词准确,富于动态感。,导问探学,(二)披文入情,体味情感。,前一个是现在的夜雨,是眼前之景;后一个是将来讲述回味的夜雨,是想象之景,一实一虚,虚实相应,时空交替,诗境回环映照,更突出思亲念归之情。正如古人评价:“眼前景反作后日怀想,此意更深。”,3第三、四句想象,“巴山夜雨”再次出现,内涵是不是和前面的一样?前后两次出现产生了什么样的艺术效果?,导问探学,(二)披文入情,体味情感。,

5、心儿憧憬着未来, 现今总是令人悲哀。 一切都是瞬息, 一切都会过去, 那过去了的, 将变成亲切的怀恋。 俄国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为什么在未来团聚时,会秉烛共谈今夜的“巴山夜雨”?,导问探学,(三)因声求气,吟咏诗韵。,导练评学,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1理解性默写。 (1)夜雨寄北诗中写思归而不得的愁苦之情的诗句是 , 。 (2)诗中表达作者渴望团聚及美好愿望的句子是 , 。,导练评学,运用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1分),借单调的雨打枯荷声的寂寥之景(1分),抒发了(烘托)诗人无法排遣的思念之情。(或:雨打枯荷的清韵,暂时能慰藉诗人之情),两首诗都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而夜雨寄北还运用虚实相生的手法。,导思慧学,寄托深而措辞婉,实可空百代无其匹也。 清叶燮原诗,【积累】 李商隐写思念的圣手 (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2)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3)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4)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5)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