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伤仲永 导学案 配答案(2020年12月16日整理).pptx

上传人:摩西的****12 文档编号:156458297 上传时间:2020-12-18 格式:PPTX 页数:7 大小:41.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5 伤仲永 导学案 配答案(2020年12月16日整理).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5 伤仲永 导学案 配答案(2020年12月16日整理).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5 伤仲永 导学案 配答案(2020年12月16日整理).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5 伤仲永 导学案 配答案(2020年12月16日整理).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5 伤仲永 导学案 配答案(2020年12月16日整理).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5 伤仲永 导学案 配答案(2020年12月16日整理).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 伤仲永 导学案 配答案(2020年12月16日整理).pptx(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5 伤仲永,精彩开篇词 “天才等于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奋加百分之一的灵感”,大科学家,有卓越成就的人尚且这么说,那么,我们呢?我们这一群正在求知的青少年呢?抛掉 “我聪明,慢慢来”,“我不学也行”等说法吧,珍惜现在的学习时光,学习环境,努力学习!“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学习目 掌握有关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加强文言文的朗读训练,注意朗读的节奏、感情、语气。 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能自己阅读、翻译这篇文言文 注意本文详略得当的写法,揣摩精当的语言。 使学生认识到后天的教育和培养对发展才能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从而端正学习态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什么是人才?怎样才能成为人才?

2、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思考这些问题。古往今来,有许多激励人们成才的格言,例如“天才来自勤奋”、“聪明 在于积累”等等。现在我们来学习一篇文言文,它从另一个角度告诫我们:人才决不是天生的。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为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隶(l) 扳(pn) 谒(y) 泯(mn) 称(chn) 卒(z) 2.作者链接 作者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做官后,向朝廷上万言书,提出政治改革的主张。继而推 行各项政治革新,取得一定成就。但由于保守派的强烈反对,他两次被害相。晚年封为荆国公,谥号“文”。著有王临川集、王文公文集,他,1,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3.关于随笔

3、随笔即随手笔录,不拘一格。是散文的一种。古代随笔常借一件事来抒发作者的情感或阐述某种观点。短小活泼,意境隽永。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 1读准节奏:朗读时注意下列语句的停顿。 仲永/生五年 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传/一乡秀才/观之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余闻之也/久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2解释下面划线的实词。 世隶耕:属于。 尝:曾经。 养父母:赡养。 立就:完成。 传一乡秀才观之:全乡。 稍稍:渐渐。 环谒:四处拜访。 邑人:同县的人。 泯然:消失,指原有的特点完全消失了

4、。 卒之为众人:最终。众:常人。 且为众人:尚且。,2,3,固众人:本来。 彼其:他 3解释下面句中的通假字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通“攀”,牵,引。 4解释下面划线文言字词的古今义。 或以钱币乞之(古义:有时,有人;今义:或许。)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古义:文采和道理;今义:表示文章内容或语句方面的条理。) 5解释下面的一词多义字。 (1)并自为其名:自己。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从。 (2) 余闻之也久:听说。 不能称前时之闻:名声。 (3)其诗以养父母:他的。 稍稍宾客其父:他的。 (4)并自为其名:连词,并且。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副词,全,都。 (5)并自为其名:名词,名字。 不能名

5、其一处也:动词,说出。 (6)宾客稍稍宾客其父:动词,以宾客之礼相待。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名词,客人。 (7)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动词,完成。 蒙乃始就学:动词,从事,做。 (8)父利其然也:代词,这样。 泯然众人矣: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9)贤于材人远也:介词,比。 于环谒于邑人:到,介词。,4,于舅家见之:介词,在。 受于人者不至也:介词,被,引出动作的对象。 (10)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动词,作为。 卒之为众人:动词,成为。 (11)今夫不受之天:指示代词,那些。 夫起大呼:名词,丈夫。 (12)忽啼求之:代词,书写工具。 借旁近与之:人称代词,他,仲永。 传一乡秀才观之:代词,

6、仲永写的诗。 邑人奇之:代词,他,仲永。 或以钱币乞之:代词,仲永的诗。 余闻之也久:代词,仲永的事。 于舅家见之:代词,他,仲永。 不能称前时之闻:助词,的。 受之天:兼词,之于。 6找出下面词类活用的字并解释。 即书诗四句:书:名词活用为动词,写。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日:名词活用为状语,每天。 邑人奇之:奇: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对感到惊奇。 稍稍宾客其父:宾客:名词活用为动词,把当宾客招待。 父利其然也:利:名词活用为动词,认为有利。 7学生自读课文,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翻译课文。 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种田为业。仲永长到五岁,不曾认识笔、墨、纸、砚,(有一天)忽然放声哭着要这些东西。父

7、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邻近 人家借来给他,(仲永)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为内容,传送给全乡的秀才观赏。从此,指定物 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写好,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花钱求仲永题诗。 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我听到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我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里见到他,(他已经)十二三岁了。让(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 名声相称。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回答说:“(他已经)才能完全

8、消失,成为普通人了。” 王先生说:仲永的通晓、领悟能力是天赋的。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像他那样 天生聪明,如此有才智的人,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尚且要成为平凡的人;那么,现在那些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就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想 成为一个平常的人恐怕都不能够吧? 四、拓展延伸 积累与勤奋有关的名言: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韩愈 天才就是无止境刻苦勤奋的能力。卡莱尔 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人的大脑和肢体一样,多用则灵,不用则废。茅以升

9、成功艰苦劳动正确方法少说空话。爱因斯坦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爱迪生 天才不是别的,而是辛劳和勤奋。比丰 勤奋和智慧是双胞胎,懒惰和愚蠢是亲兄弟。民谚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华罗庚 第二课时 一、新课导入 伟大的科学家和发明家爱迪生有一句名言:“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他用勤奋的一生发明了无数的东西,对人类作出 了巨大贡献,被誉为“发明大王”,人们都认为他是世界上少有的“天才”。到底什么是“天才”呢?他的这句名言就是最恰当的解释。遗憾的是有很 多人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方仲永就是这样一个人,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

10、探讨一下他是怎样由一个天才沦为庸才的。 二、自学指导合作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5,6,1.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交流点拨】本文讲述了天资聪颖的方仲永,由于其父不使学,最终变成了一个平庸的人。 2.课文写了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在文中找出依据。 【交流点拨】三个阶段。(1)童年时期,才思敏捷,天赋极高。五岁时就“啼哭求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指物作诗立就”,“文 理皆有可观”等。 少年时期,才思衰退,大不如前,“不能称前时之闻”。 青年时期,才思平庸,与众无异,“泯然众人矣”。 3、最后一段作者讲了什么道理? 【交流点拨】人的才能有赖于后天的教育

11、和培养,即使是天赋很高的人,如果不加以教育和培养,也会变成平庸无能的人。 (二)深层探究 1、方仲永由神童沦为平庸之辈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是什么? 【交流点拨】直接原因是“父利其然”,“不使学”,把仲永当做赚钱的工具,荒废其学业,不能使其天赋用在学习上。根本原因是“受于人者不 至”,即没有进行后天的学习和教育。 2、通过上述分析,你认为作者对方仲永的态度和情感如何? 【交流点拨】“伤”。写可伤之事,说何以可伤之理,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一个神童最终“泯然众人矣”的惋惜之情,对“受于天”而“受于人者不 至”者的哀伤之情,态度鲜明。,(三) 语言品析 本文在语言表达上,用词洗练生动、精当传神,请在文中找

12、出例句并加以赏析。 【教师范例】如第一段中写方仲永“啼求之”,一个“啼”字生动地写出了索求书具的情态;“忽”即“立”三个副词使一个天资非凡、文思敏捷的神 童形象跃然纸上。 【交流点拨】,“奇之”“宾客其父”“乞之”:三言两语就从旁衬托出方仲永的杰出才华。 “父利其然也”:一个“利”字,写出其父贪求钱财、目光短浅的性格。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环谒”把方仲永父贪利自得、可悲可怜的愚昧无知之态刻画得淋漓尽致。 “不使学”:一语中的,批判其父的错误做法,暗示仲永“泯然众人”的必然结果。 (四)写法探究 方仲永从五岁到二十岁间才能变化的三个阶段,你认为哪一个阶段写得最详细?作者为什么要详写这一阶段

13、呢? 【交流点拨】方仲永才能初露时的幼时阶段详写;详写这一阶段,是为更好地突出中心,为了突出他的“神通”天赋,与后来的“泯然众人矣”形成巨 大反差,而这一结果是他父亲的“不使学”造成的,从而更加突出了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本文先铺写方仲永幼年时天资过人,后写他变得平庸无奇,这是什么写作手法?它有什么表达效果? 【交流点拨】这是先扬后抑的写作手法。这种手法前后互为反衬,对比鲜明,显示了方仲永才能的落差之大,突出了他变为庸人的不幸结局,令人警醒、 惋惜、伤叹,为仲永感到哀伤、为他惋惜。 本文哪些内容叙事,哪些内容为议论?这样安排有什么效果? 【交流点拨】本文先叙事后议论,最后一段为议论,前面几段都是叙事。叙为议服务。议论点明了文章的主旨,体现了作者的人才观。 三、板书设计 伤仲永 ( 叙 事 ) ( 议 论 ) 神 童 ( 扬 ) 详 写 欲 扬 不 使 学 后 天 教 育 的 重 要 性 先 泯 然 众 人 ( 抑 ) 抑 四、拓展延伸 开展辩论赛 题目:成才的关键 正方:后天教育是成才的关键 反方:天资聪颖是成才的关键,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