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遵义市五校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住在山****ck 文档编号:156435210 上传时间:2020-12-17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4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省遵义市五校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贵州省遵义市五校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贵州省遵义市五校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贵州省遵义市五校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贵州省遵义市五校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贵州省遵义市五校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省遵义市五校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贵州省遵义市五校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西周宗法制下唯大宗才能传宗继统,宗子与庶子有质的区别;后世王朝宣扬“君权神授”,皇帝自称天子,承天继统;三国演义中强调刘备是汉宗室之后,蜀汉是正统。从制度发展的角度来看,这些现象的本质都A. 体现了对王位传承的重视B. 为王位继承披上神秘色彩C. 强调了政治统治合法性D. 根植于封建社会经济基础【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唯大宗才能传宗继统”、“皇帝自称天子,承天继统”、“刘备是汉宗室之后,蜀汉是正统”,表面

2、上强调宗法传承,实际上强调统治的正统性、合法性,故C项正确;选项A脱离材料主旨,排除;“唯大宗才能传宗继统,宗子与庶子有质的区别”、“刘备是汉宗室之后,蜀汉是正统”不能体现神秘性,故B项错误;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是小农经济,确立于春秋战国时期,而宗法制形成于商周时期,排除D选项。2.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曾这样评析中国某一帝王:“试图在周朝松散的政治联盟和秦朝严格的中央专制之间走出一条中间路线。”该帝王符合“中间路线”的举措是A. 设置御史大夫与刺史B. 实行了三省六部制度C. 世袭制与察举制共存D. 地方实行郡国并行制【答案】D【解析】【详解】汉初的郡国并行制,是周朝分封制与秦朝郡县制的结合,属于

3、“中间路线”选项D正确。材料中的“中间路线”为一种地方行政制度或国家结构形式,御史大夫和刺史属于监察体系,三省六部制不属于地方行政制度,选项A、B排除;世袭制和察举制与地方制度无关,选项C排除;【点睛】解答本题关键在于掌握西周和秦朝地方行政制度,前者为分封制,后者为郡县制。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后认为秦朝灭亡的原因在于未实行分封制,因此其采用了郡国并行制的地方行政管理体制。3.北宋时,科举高中状元是头等光荣的事情,就算是大将军带兵数十万,“恢复幽蓟,逐强敌于穷漠,凯歌劳还,献捷太庙,其荣亦不可及也”。这反映了( )A. 重文轻武导致价值观念变化B. 文武并重导致边患危机消除C. 科举完善促进民间教

4、育繁荣D. 武将专权遭到中央政府压制【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将军带兵光复幽蓟,驱逐敌寇所获得的荣耀,都比不上科举高中状元所获得的荣誉,反映了宋朝文人地位高于武将,这是宋代重文轻武观念导致的结果,A正确;题干通过科举中状元与边关大将的对比,表现出的是重文轻武的观念,而不是文武并重的观念,也不能体现科举制完善促进民间教育的繁荣,排除BC;武将专权表现最突出的是唐朝的藩镇割据,排除D。4.社会阶层流动性越强,这个社会就越稳定,反之则越动荡。下列制度中哪个最容易导致社会阶层流动固化。A. 秦国军功制B. 汉朝察举制C. 九品中正制D. 科举制【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根

5、据门第选拔官员,易导致社会阶层固化,选项C正确;秦国的军功制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汉朝察举制根据德行举荐人才、科举制重视才学,三者都不会导致社会阶层固化,选项A、B、D排除。5.北宋派文臣以朝臣身份出守州郡,官名为“权知军、州事”。“权”,有临时之意,意谓随时可以罢去。又在州郡设通判,作为副职,与权知军、州事共同处理政事;设转运使为路级财政长官,兼具监察官的身份。这些措施的实质是A. 对地方行政加以监察B. 剥夺节度使的行政权C. 将地方财政权收归中央D. 防止了分裂割据,加强中央集权【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内容可知,材料不仅讲到了北宋加强对行政进行监察,还涉及到军事和财政,所以A是对材料片

6、面的解读,故可排除;材料中没有涉及到节度使,故可排除B;将地方财政权收归中央是加强中央集权的具体措施,不是问题的实质,故排除C;材料描述了北宋时对地方行政、军事和财政的监察与强化管理,其实质用意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故选D。6.据文献记载,西北的高昌国原本保持有土地自由买卖的习惯。唐初,灭高昌国,置高昌县,后设安西都护府统之。此后在该地出土的唐朝时期吐鲁番文书中,就很少见到土地买卖文书了。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A. 高昌地区土地被收归国有B. 与内地贸易往来频繁C. 中央集权有利于经济发展D. 重视保护自耕农经济【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主旨,高昌国被灭国后土地买卖减少,可见唐初对土地买卖严

7、格限制,结合所学可知初唐实行均田制。土地买卖容易导致土地兼并,不利于自耕农经济发展,选项D正确;材料未反映高昌国土地被收归国有,选项A排除;土地买卖涉及农业,与商贸无关,选项B排除;选项C与材料主旨无关,且土地买卖文书减少并不能说明中央集权有利于经济发展,排除。7.有学者统计,17世纪从美洲流向中国的白银,每年约有170吨到200吨。据此,许多学者认为“白银是全球贸易兴起的一个关键性动力”,这一观点反映出明朝A. 在世界贸易中处于重要地位B. 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C. 是全球贸易主要推动力量D. 是新航路开辟主要受益者【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及明朝商品经济发展情

8、况。【详解】据材料 “17世纪从美洲流向中国的白银,每年约有170吨到200吨”可知,此时明朝商品经济发达,白银成为主要流通的货币,A项符合题意,故A正确;B项不能反映明朝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B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当时的明朝是世界贸易的被动接受者,而不是积极的推动者,C项不符;据新航路开辟后商路和贸易中心转移,加速了欧洲资本原始积累,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故D项不正确;所以选A。8. 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 ( )A. 经济严重衰退B. 土地政策调整C. 坊市制度崩溃D. 政府管理失控【答案】B【解析

9、】宋代商业环境相对宽松,商品经济空前繁荣,与史实不符。宋代坊市界限被打破,但这是商业发展的表现,和材料中土地兼并现象无关。说法与史实不符。宋代的土地政策和其他的朝代有很大的不同。实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这样的土地政策产生了题中所阐释的现象。因此本题B选项正确。【考点定位】中国古代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宋代的土地制度【名师点睛】土地兼并一直作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存在着。 所谓土地兼并,即占人口少数的权势阶层,利用政治和经济上的优势地位,通过购买和哄骗、胁迫等手段,大量获取农民手中的土地,造成土地高度集中的现象。宋朝的土地矛盾是各个朝代中较为尖锐的。宋代“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的确

10、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但是,由于市场各参与者之间地位的不平等,正常的市场调节无法充分发挥其作用,使得这项政策逐步沦为权势阶层攫取私利的工具,导致了尖锐的社会矛盾。先进的土地政策最终反而成为社会发展的桎梏,不得不说,这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局限性引发的一场悲剧。9.战国时,长梧地方守护封疆的人对子牢(孔子的学生)说,从前我种庄稼,耕地粗疏马虎,而庄稼收获时也就用粗疏马虎的态度来报复我,我来年改变了原有的方式,深深地耕地,细细地平整,禾苗繁茂、果实累累。材料表明A. 战国时生产力已有较大提高B. 耕作态度对产量有决定性影响C. 耕作技术水平低导致了歉收D. 当时的农业已经出现精耕细作【答

11、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表明战国时耕作方式的改变,没有体现生产力的较大提高,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出耕作方式对产量有决定性影响,故B项错误;耕作方式落后导致了歉收,故C项错误;“深深地耕地,细细地平整”符合精耕细作的特点,故D项正确。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古代中国的农业精耕细作【名师点睛】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1.家庭为生产基本单位;2.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3.水利兴修推动经济发展;4.铁犁牛耕,精耕细作;5.赋税徭役繁重;6.土地高度集中,阶级矛盾尖锐。10. “从宋代起,棉花开始成为一种重要纺织原料到了元代,丝、麻、棉鼎足而

12、三,明代以后,棉花的重要性超过麻。”出现这些变化的前提条件是A. 政府的大力推广B. 棉纺织技术的改进C. 商品经济发展D. 棉花成为经济作物【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以及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考查了学生对我国古代棉纺织业发展的相关知识的掌握。通过材料可知“这些变化”指的是从宋代起棉花日益成为重要的纺织原料且到明代最终超过了麻。A项的表述与从宋到明的事实不符;从宋朝到明朝,我国的棉纺织技术不断进步,例如元朝的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导致棉纺织品产量增多,改变了丝、麻、棉的纺织品比例。因此造成“这些”变化的前提条件是棉纺织技术的进步,故B正确;棉纺织业的发展推动了从宋到

13、明商品经济的发展,也促使棉花成为经济作物,因此C、D两项是材料中的变化所导致的结果而非条件,因此C、D错误。【考点定位】我国古代棉纺织业的发展。11.据考证,从公元994年起,成都的铁钱监铸就停止了,一直到公元1005年,成都没有再铸过钱,但成都市场上并没有出现钱荒。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最有可能是A. 白银成为主流货币B. 铜钱取代铁钱C. 民间发行交子,对铁钱的依赖降低D. 经济萧条,对铁钱的需求减少【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由材料“公元994年成都的铁钱监铸钱”等关键信息可知,北宋时益州(中国古地名,古代九州之一,其范围包括今天的四川盆地和汉中盆地一带。包括

14、今天的四川省、重庆市全境和陕西省南部,云南省西北部。有汉中、蜀、永安等郡。治所在蜀郡的成都。)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所以答案选C。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宋代商业的发展12.宋代徽人有家规:“族中子弟不能读书,又无田可耕,势不得不从事商贾者,族众或提携之,或从亲友处推荐之,令有恒业,可以糊口。”这表明当时A. 区域性商人群体形成B. 徽州地区的商业发达C. 血缘关系是徽商集团纽带D. 重农抑商观念已经被打破【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宋朝商业发展的相关知识。根据材料“势不得不从事商贾者,族众或提携之,或从亲友处推荐之”及所学知识,材料反映了当时的商人从商以血缘亲族为纽带,故C

15、项正确。A项出现于明朝。B项从题中无法体现。D项错误,因为中国古代一直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点睛:料“势不得不从事商贾者,族众或提携之,或从亲友处推荐之”是解题关键。13.“明清之际,旧的传统的思想观念与新的先进的价值理念发生了激烈的冲击和碰撞,社会面临着一系列令人瞩目的价值冲突和社会转向。”以下内容表述属于材料中“新的价值理念”的是A. 主张工商皆本B. 提倡民本思想C. 提出君主立宪D. 注重知行合一【答案】A【解析】这一题是考查明清时期“新的价值理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商皆本的主张是明清之际的思想家黄宗羲提出的,这一主张适应了当时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潮流,所以属于“新的价值理念”,故选A;民本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了,所以不属于新的,故排除;君主立宪在明清之际没有人提出过,故C不符合史实;知行合一是王阳明心学的思想主张,也不属于新的,故排除。点睛:这一题的关键是审题,看清题目要求的时间“明清之际”,再注意要选“新”的观点和主张。14.孔子经常带着一些学生,周游列国,受到各诸侯国当权者的款待,但他没有在政治实践上亲自检验自己政治理想的机会。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