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化纤:内部控制评价制度(10月)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71014662 上传时间:2024-08-08 格式:PPT 页数:11 大小:9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乡化纤:内部控制评价制度(10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新乡化纤:内部控制评价制度(10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新乡化纤:内部控制评价制度(10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新乡化纤:内部控制评价制度(10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新乡化纤:内部控制评价制度(10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乡化纤:内部控制评价制度(10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乡化纤:内部控制评价制度(10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条第二条新乡化纤股份有限公司内部控制评价制度第一章 总则为了促进新乡化纤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全面评价内部控制的设计与运行情况,规范公司内部控制评价程序和评价报告,揭示和防范风险,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等相关规定,并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本制度所称的内部控制评价,是指由公司董事会和管理层实施的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全面评价、形成评价结论、出具评价报告的过程。第三条内部控制评价的目标1、强化内部控制意识,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机制,严格落实各项控制措施,确保内部控制体系有效运行。2、确保公司各项活动的合法合规性。3、保障公司资产的安全完整性。4、增强公司

2、财务信息和管理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及时性。5、为公司提高风险管理水平提供信息服务和决策支持。6、提高公司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公司实现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第四条 内部控制评价的原则1、全面性原则:评价工作应当包括内部控制的设计与运行,涵盖公司及其所属单位的各种业务和事项。2、重要性原则:评价工作应当在全面评价的基础上,关注重要业务单位、重大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3、客观性原则:评价工作应当准确地揭示经营管理的风险状况,如实反映1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的有效性。4、风险导向原则:内部控制评价应当以风险评估为基础,根据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对公司单个或整体控制目标造成的影响程度来确定需要评价的重点业务单元

3、、重要业务领域或重要流程环节。5、独立性原则:内部控制评价机构的确定及评价工作的组织实施应当保持相应的独立性。6、成本效益原则:内部控制评价应当以适当的成本实现科学有效的评价。第五条内部控制评价的组织机构(一)公司董事会是公司内部控制评价的最高决策机构和最终责任者,其主要职责包括:1、审阅和批准公司内部控制评价报告;2、批准由公司管理层提交的涉及内部控制整改的重大决策、重大风险、重大事项;3、审议和批准按照公司章程规定由董事会批准的内部控制管理相关制度和规章。(二)公司审计委员会是公司内部控制评价的领导机构,其主要职责包括:1、审议公司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发表专项意见,并向董事会报告;2、监督公

4、司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和内部控制评价情况。(三)公司内部控制评价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评价领导小组”),具体领导和协调公司实施内部控制评价工作,并向董事会及董事会审计委员会汇报。评价领导小组由公司总经理担任组长,财务负责人担任副组长,其主要职责包括:1、审议和批准公司内部控制评价工作方案;2、审议公司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并提出相关意见和建议;23、了解公司日常内部控制风险监控结果,根据内控缺陷情况,审议内控缺陷整改方案和措施;4、协调和解决公司跨部门的内部控制评价过程中出现的重大事项;5、听取和了解内控缺陷整改过程中出现的相关重大事项,并按照董事会授权进行。(四)公司内部控制评价工作小组(以下简

5、称“评价工作小组”)在评价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具体负责公司内部控制评价工作的实施。评价工作小组由公司审计部牵头,工作组成员由公司财务部、供应部门、销售部门、物资管理部门、证券部、人力资源部等熟悉公司业务和控制流程的人员组成,其主要职责为:1、起草内部控制评价工作方案;2、实施内控测试和评价工作,编制评价工作底稿和内部控制评价报告;3、提出内控缺陷整改建议,与各单位、各部门负责人和管理层沟通确定内控缺陷整改计划;4、在内控测试评价实施过程中,根据各流程的实际执行情况,通过与相关流程负责人的沟通,整理并完善公司内控手册;5、根据现场测试获得的证据,对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及成因、表现形式和影响程度进行综

6、合分析和全面复核,按照内控缺陷的评价标准,将其分为重大缺陷、重要缺陷和一般缺陷,并提出认定意见和整改意见,编制缺陷评价汇总表,督促相关单位或部门提出整改措施,并以书面形式向评价领导小组报告。第六条 内部控制评价分类:1、年度评价:按年度对公司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价。2、专项评价:公司在特定时点对特定范围的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的评价。上述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按照有关法规的要求,应出具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3告。第七条本办法适用于公司各职能部门和子公司。第二章公司年度综合评价第八条内部控制评价的内容内部控制评价结合内部控制的五大要素-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来对内部控

7、制体系的总体情况进行评估。第九条内部控制评价的程序(一)制定评价工作方案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制定内部控制评价工作方案,报请评价领导小组审议批准。(二)现场检查和评价评价人员根据审批后的评价方案实施具体测试评价工作,通过适当的方法充分收集被评价单位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是否有效的证据,遇到问题应及时向审计部负责人报告。审计部对现场检查中遇到的各类问题要及时协调和研究解决。现场检查结束后,评价工作小组需填写工作底稿并编制内控评价结果。(三)评价结果复核与确认。审计部会同有关单位对内控评价结果统一复核和确认,形成年度综合评价报告,报评价领导小组审定,并上报公司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审议。(四)报告反馈与跟踪阶段

8、内部控制是一个持续改进的动态过程。对于评价中认定的内部控制缺陷要采取应对策略整改工作。整改后的内部控制运行一段时间之后,公司应就整改工作的效果及新的内部控制运行的有效性进行核查,确保整改成功。第十条现场评价工作流程4(一)检查动员评价工作小组对内部控制检查的目的、意义等向被检查单位宣讲和动员,对检查工作进行安排和部署。(二)单位配合被检查单位向评价工作小组全面介绍本单位的基本情况、内部控制实施情况。(三)现场检查评价工作小组根据被检查单位适用的业务流程和通过访谈了解的情况确定内部控制独立性测评的重点范围和工作计划。现场检查人员认真填写检查工作底稿,做出评价结论。审计部负责人审核全部检查结果,并

9、对检查结果的真实性负责。(四)汇总评价结果评价工作小组对检查中发现的各类问题进行分析和确定,汇总评价结果,形成现场评价初步结果。(五)通报评价情况。评价工作小组就现场评价初步结果与被检查单位交换意见,形成现场评价报告,向被检查单位通报。被检查单位对评价结论有不同意见,由评价工作小组汇总记录,上报审计部负责人,由审计部负责人会同有关单位研究解决方案并报评价领导小组审定。(六)跟踪整改。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被检查单位要及时制定整改方案,并认真落实整改,整改情况及结果须在检查结束后 2-3 个月内向审计部反馈。审计部会同业务流程责任部门对各单位的整改情况进行跟踪和监督。第十一条内部控制评价的方法51

10、、个别访谈法,是指评价人员根据检查评价需要,对被调查单位员工进行单独访谈,以获取有关信息。2、调查问卷法,是指公司设置问卷调查表,分别对不同层次的员工进行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对相关项目作出评价。3、专题讨论会法,是指通过召集与业务流程相关的管理人员就业务流程的特定项目或具体问题进行讨论及评估的一种方法。4、穿行测试法,是指通过抽取一份全过程的文件,来了解整个业务流程执行情况的评估评价方法。5、实地查验法,是指对财产进行盘点、清查,以及对存货出、入库等控制环节进行现场查验。6、抽样法,是指公司针对具体的内部控制业务流程,按照业务发生频率及固有风险的高低,从确定的抽样总体中抽取一定比例的业务样本

11、,对业务样本的符合性进行判断,进而对业务流程控制运行的有效性作出评价。7、比较分析法:是指通过分析、比较数据间的关系、趋势或比率来取得评价证据的方法。第十二条 内部控制缺陷的分类内部控制缺陷,是指当内部控制的设计或运行不允许管理层或员工实施他们的职能来及时防止错误与舞弊的发生,从而发生了内部控制缺陷。内部控制缺陷分为设计缺陷和运行缺陷,内部控制缺陷按照性质划分为财务报告缺陷和非财务报告缺陷。1、财务报告缺陷认定财务报告缺陷,是指不能及时防止或发现并纠正财务报告错报的内部控制缺陷。依其严重程度分为一般缺陷、重要缺陷和重大缺陷。62、非财务报告缺陷认定非财务报告缺陷,即公司内部管理缺陷,是指不直接

12、影响财务报告,但不符合公司内部管理要求的事项。一般情况下公司内部管理缺陷视同为“一般缺陷”,情节严重者报公司评价领导小组审订,以确定按“重要缺陷”或“重大缺陷”分类。第十三条 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流程1、评价工作小组初步认定阶段评价工作小组根据现场测试获取的证据,对内部控制缺陷进行初步认定,并按其影响程度分为重大缺陷、重要缺陷和一般缺陷。2、评价工作小组负责人审核阶段首先,评价工作小组对评价结果进行复核;其次,评价工作小组负责人对评价工作底稿进行严格审核,并对所认定的评价结果签字确认后,提交审计部。3、审计部综合分析全面复核阶段审计部编制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汇总表,结合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发现的内部控

13、制缺陷及其持续改进情况,对内部控制缺陷及其成因、表现形式和影响程度进行综合分析和全面复核,提出认定意见,并以书面形式向董事会或者经理层报告。重大缺陷应当由董事会予以最终认定。对于认定的重大缺陷,应当及时采取应对策略,切实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并追究有关部门或相关人员的责任。第十四条 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标准公司对内部控制评价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应当从定量和定性等方面进行衡量,判断是否构成内部控制缺陷。根据内部控制缺陷影响整体控制目标实现的严重程度,将内部控制缺陷分为重大缺陷、重要缺陷和一般缺陷。(一)内部控制缺陷的定性标准7重大缺陷,是指一个或多个控制缺陷的组合,可能导致公司严重偏离控制目标。

14、出现下列情形的,认定为重大缺陷:1、 缺乏决策程序;2、 决策程序导致重大失误;3、 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较严重;4、中高级管理人员和高级技术人员流失严重;5、重要业务缺乏制度控制或制度体系失效;6、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未得到整改。重要缺陷,是指一个或多个控制缺陷的组合,其严重程度和经济后果低于重大缺陷,但仍有可能导致企业偏离控制目标。出现下列情形的,认定为重要缺陷:1、决策程序存在但不够完善;2、 决 策 程 序 导 致 一 般 失误;3、违反公司内部规章,形成较大损失;4、关 键 岗 位 业 务 人 员 流 失 严 重;5、重要业务制度或系统存在缺陷;6、内部控制重要缺陷未得到整改。一般缺陷,是指

15、除重大缺陷、重要缺陷之外的其他缺陷,如:1、决策程序效率不高;2、违反内部规章,但未形成损失;3 、一 般 岗 位 业 务 人 员 流 失 严重;4、一般业务制度或系统存在缺陷;5、一般缺陷未得到整改;86、 存在其他缺陷。(二)内部控制缺陷的定量标准定量标准指一个或多个财务报表的错报金额影响利润总额或净资产的金额落在以下区间:错报金额缺陷种类利润总额所有者权益总额(最近一期经审计的金额)一般缺陷 绝对金额小于等于 350 小于等于所有者权益总额的 0.5%万元重要缺陷 绝对金额大于 350 万元 大于所有者权益总额的 0.5%但小于等于所但小于等于 700 万元重大缺陷 绝对金额大于 700

16、 万元有者权益总额的 1%大于所有者权益总额的 1%第十五条 内部控制缺陷的整改审计部就发现的全部缺陷汇总、分析缺陷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改进建议,对重要控制弱点采取对策,实施整改工作。整改后的内部控制运行一段时间之后,公司应就整改工作的效果及新的内部控制运行的有效性进行核查,确保整改成功。第三章 对外披露第十六条 公司内部控制对外披露是以年度综合自我评价为基础,根据业务流程中与财务报告相关控制点的执行情况及其它有关事项,对公司内部控制情况进行的评价。第十七条 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是董事会以报告的形式对内部控制评价状况出具评价意见,并提供给相关信息使用者的一种书面文件。(一)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质量特征9

17、1、相关性,相关的内部控制信息不仅应该反映公司内部控制的建立和执行情况,而且还要针对公司内部控制的缺陷提出可行的改进建议,以发挥其对提高内部控制、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作用,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2、可靠性,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应该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反映公司内部控制的情况,对所发现的业绩如实加以反映,所发现的问题要揭示其真相,分析其原因。3、可比性,公司提供的内部控制报告应当按照国家相关部门制定的内部控制评价标准进行评价,并按规定的统一格式进行披露,以便于不同公司之间信息的可比和同一公司在不同时期信息的可比。4、清晰性,它要求内部控制报告易于理解和富有逻辑性。5、完整性,它要求公司不得在内部

18、控制报告中故意隐瞒或有重大遗漏的事项,充分评价内部控制的完整性、合理性和有效性。6、重要性,如果该项内部控制信息的重要性大到足以影响投资者决策,那么公司要对其进行披露。(二)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披露内容内部控制评价报告至少应当披露下列内容:1、董事会对内部控制报告真实性的声明。2、内部控制评价工作的总体情况。3、内部控制评价的依据。4、内部控制评价的范围。5、内部控制评价的程序和方法。6、内部控制缺陷及其认定情况。7、内部控制缺陷的整改情况及重大缺陷拟采取的整改措施。108、内部控制有效性的结论。第十八条 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经董事会批准后对外披露和报送相关部门。年度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基准日为 12 月 31 日,评价报告应于基准日后 4 个月内与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同时对外披露和报送。第十九条 审计部应当关注自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基准日至评价报告发出日之间是否发生影响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因素,并根据其性质和影响程度对评价结论进行相应调整。第二十条 内控评价的有关文件资料、工作底稿和相关材料等由审计部负责整理归档并妥善保管。第四章 附则第二十一条 本制度由公司董事会负责解释。第二十二条 本制度经董事会审议通过后实施。新乡化纤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2012 年 10 月 24 日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