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驻马店市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住在山****ck 文档编号:156435105 上传时间:2020-12-17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30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驻马店市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河南省驻马店市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河南省驻马店市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河南省驻马店市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河南省驻马店市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省驻马店市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驻马店市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南省驻马店市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第I卷(选择题共48分)、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西周时官员任命和诸侯分封均有一个正式而隆重的册命仪式。在册命时,周王让史官当众 宣读册命书,并把册命书交与受命官员。周王反复强调“勿废朕令”,官员和诸侯也表态要 “万年永保臣天子”。这表明西周时期A. 产生了维护等级的儒家伦理思想B. 选官制度与血缘关系紧密结合C. 出现了高度集权的地方行政体制D. 君臣关系包含了权利义务内容【答案】D【解析】【详解】据材料周王让史官当众宣读册命书,并把册命书交与受命官员。可

2、知,官员是周天子的受命官员,但也要“万年永保臣天子”,这体现君臣关系包含了权利义务内容,D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到等级秩序,而且儒家思想不是西周时期产生,A错误;材料中说的是册命仪式,没有体现血缘关系,B错误;材料说的是官员的册命仪式,据所学可知,西周时最高执政者尚未实现高度集权,排除C。2.战国时期,墨家后学将孔子塑造成乱贼形象,庄子将孔子描绘成道家的代言人,韩非子将孔子法家化,孟子荀子则将孔子的思想和形象夸说得愈加伟大,使他由君子变成儒家圣人。这一现象表明A. 孔子不只是儒家学派创始人B. 儒道法三家思想已完全合流C. 墨家思想和儒家思想相对立D. 孔子思想的丰富性和复杂性【答案】D【解析】

3、【详解】材料中的现象是战国时期,孔子失去其本然形象。孔子被不同学派丑化、尊崇或美化,说明孔子的思想与各派思想的某些主张相矛盾或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一致性,这正表明孔子思想的丰富性和复杂性,故D项正确;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而非其他学派的创始人,故A项错误;儒法道三家思想在战国时期还没有完全合流,法家和道家尊崇孔子只能说明孔子的某些主张与法家和道家的主张具有某种程度上的一致性,故B项错误;墨家批判孔子只能说明孔子的某些主张与墨家思想相对立,不等同于儒墨两家思想相对立,故C项错误。【点睛】解题关键是对孔子被不同派别丑化、尊崇等现象的理解,说明孔子学说的丰富性和复杂性。3.两汉的察举与考试相辅而行,察

4、举贤良方正时,便有对策之试。如石林燕语载:“汉举贤良,自董仲舒以来,皆对策三道。当时未有黜落法,对策者皆被选,但有高下尔。”对上述两汉用人政策解读最为准确的是A. 以德取人的录用原则B. 德才兼备的取仕倾向C. 考试人仕的选才标准D. 唯才录用的用人理念【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两汉的察举与考试相辅而行,察举贤良方正时,便有对策之试”“对策者皆被选,但有高下尔”,可知汉代选官标准是“孝廉”和才学,故B正确;选项A、D表述片面,排除;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隋唐时期科举制的出现才出现考试入仕的选才标准,故C错误。【点睛】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中“两汉的察举与考试相辅而行,察举贤良方正时,便有对策之

5、试”的解读,即汉代的选拔方式既考察德行,又考查才学。4.自汉以来,每逢天灾、异象,多有君主向天谢罪,下诏罪己,轻徭减赋。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 儒学对君主行为的约束力B. “仁政”思想发生影响C. 君权受到了制度的限制D. 汉武帝“罪己诏”的垂范作用【答案】A【解析】西汉董仲舒宣扬天人感应,认为天象与人事相关,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君主行为的约束力,故选A;“仁政”是强调轻徭薄赋,缓和阶级矛盾,排除B;在我国封建社会,君主权力至上,排除C;材料没有体现汉武帝“罪己诏”的垂范作用,排除D。5.下图为唐宋时期政府钱币与实物收入数量统计图。出现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A. 赋税政策的调整B. 商品经济较

6、快发展C. 海外贸易的发展D. 重农抑商政策松动【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在国家收入中,钱的数量逐年上升,而谷物和布帛逐渐降低,从侧面反映出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政府赋税制度的变化,而是强调商品经济发展推动了钱币收入增加,排除A;海外贸易发展会增加钱的数量,但是这不是主要原因,排除C;重农抑商政策在唐宋时期略有松动,这种松动一定程度上推动商品经济发展,但这不是主要原因,排除D。6.李约瑟(1900-1995)曾说:“最现代化的欧洲的自然科学理论基础应归功功于庄周、周敦颐、朱熹等人的贡献,要比世人至今所认识到的更多。”如庄子“通天下一气耳”,周敦颐通过太极图

7、说等阐发宇宙的本原。李约瑟肯定的中华文化基本精神的内涵是A. 整体思维B. 多元包容C. 人文精神D. 格物致知【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中“庄子通天下一气耳;周敦颐通过太极图说等阐发宇宙的本原”,揭示了宇宙天道阴阳五行的运行与变化,这些具有整体性和系统性的思想意识,对现代科学的整体观念起到了启发作用,故A正确。B项中“多元包容”、C项中“人文精神”虽然也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但对欧洲自然科学的理论基础影响有限,故排除;D项“格物致知”是朱熹明理的途径和方法,是古代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概念,庄周没有这一主张,故排除。7.“元代杂剧所反映的社会生活比以前的文学较广泛而深入,尤其突出的是一些社会

8、地位低下的普通人民普遍地被写入作品,乃至成为主要的正面人物形象,扩充和提高了宋代话本在这方面开拓的新领域。这说明元杂剧A. 代表贵族化的文学取向B. 取材和用词较通俗C. 更符合下层民众的心理D. 超越了宋词的地位【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信息“一些社会地位低下的普通人民普遍地被写入作品,乃至成为主要的正面人物形象”,说明元杂剧更符合普通民众的心理需要,故C项正确;元杂剧属于世俗文学,并不是贵族文学,故A错误;材料中没有提及元杂剧用词特点,故B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元杂剧和宋词地位的比较,故D错误。8.明代后期,士大夫王微和德国传教士邓玉函共同编译了奇器图说。王微强调西方机械“有益于民生日用

9、、国家兴作甚急也”,引入力学知识是为了使读者理解器之所以然,原著中的数学证明过程则无需赘述。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 科技交流缩小了中外技术差距B. 西方科技知识在中国日益普及C. 中西科技都以服务民生为目标D. 重实用轻理论的科技理念盛行【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有益于民生日用、国家兴作甚急也”可知,明代后期我国科技重实用的特点,“原著中的数学证明过程则无需赘述”体现轻视理论的特点,故D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中外技术差距缩小,排除A;材料只是王微和德国传教士邓玉函共同编译奇器图说的个例,无法体现西方科技知识在中国“普及”,排除B;材料信息不能体现中西科技的目标,排除C.【点睛】解答本题的

10、关键信息是“有益于民生日用、国家兴作甚急也”“原著中的数学证明过程则无需赘述”,紧扣关键信息并联系所学我国古代科技的特点分析解答。9.葛兆光先生指出:“尽管这些对于旧制度的激烈批判被描绘成启蒙思潮,但这些思想表达的全部合理性,却建筑在民族命运的激愤和故国哀思的情感上,本身未必是理性的思考和冷静的分二析。”作者评价的是A. 明清之际的批判思想B. 洋务派的“中体西用”C. 维新派的“托古改制”D. 激进派的“民主科学”【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中“对于旧制度的激烈批判被描绘成启蒙思潮本身未必是理性的思考和冷静的分析”反映了明清之际的思想家的批判思想,A项正确;B项“中体西用”在坚持中国的君主

11、专制制度和传统的伦理道德、纲常名教的基础上,引进、学习和使用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与题意不符;C项是打着孔子的旗号宣扬维新变法,与题意不符;“激进派”的民主科学并不存在“故国哀思”,排除D。10.学者王林茂认为“戊戌新政在很大程度上是洋务新政播下的现代文明种子的提前收获。”具主要依据是洋务运动A. 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产生B. 抵制了外国经济侵略C. 开启了实业救国运动实践D. 消除了顽固守旧思想【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戊戌新政在很大程度上是洋务新政播下的现代文明种子的提前收获”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为戊戌变法提供了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故A项正确。B项与戊

12、戌变法没有必然联系,排除;实业救国是在甲午战争之后,此时洋务运动已经破产,排除C项;洋务运动并不是思想解放运动,没有消除顽固守旧思想,故D排除。【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信息“戊戌新政在很大程度上是洋务新政播下的现代文明种子的提前收获”,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从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的联系入手,即可排除无关选项。11.“这战争,宣告了华夷朝贡体制的彻底崩溃,进而成为塑造民族国家形成的重要因素。”材料所述战争是A. 鸦片战争B. 第二次鸦片战争C. 甲午中日战争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课本知识可知朝贡体制从鸦片战争以后就不断受到冲击而走向解体。中法战争中清政府失去

13、对越南宗主权,甲午中日战争后又被迫承认朝鲜的独立自主,朝贡体制彻底崩溃,这进一步激发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救亡图存进入新阶段,对近代民族国家观念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故C正确;鸦片战争使朝贡体制开始走向解体,不是彻底崩溃,故A错误;第二次鸦片战争加速了朝贡体制的崩溃,故B错误;八国联军侵华时朝贡体制已经瓦解,故D错误。【点睛】本题考查朝贡体制的瓦解,容易错选鸦片战争。紧扣材料“彻底”两字,其次结合“民族国家”意识,可知是甲午战后,朝贡体制彻底崩溃,中国人民族国家意识觉醒,提倡学习西方政治制度。12.陈旭麓指出:虽然新政产生于自上而下过程,但160万新式学生的出现和众多八股士类的淘汰则直接和间接地

14、牵动了整个社会。新政造就了他们,但他们又超出了新政划定的界限。这表明新政A. 加速了近代民主革命B. 推动了中国教育近代化C. 掀起了近代思想启蒙D. 催生了实业救国的高潮【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新政造就了他们,但他们又超出了新政划定的界限”等信息来看,清末新政的本意是维护专制统治,但客观上推动新的社会力量的形成,并加剧了社会矛盾,从而加速了近代民主革命。故答案为A项。中国教育近代化由洋务运动开启,排除B项;维新变法掀起了近代思想启蒙,排除C项;实业救国是在辛亥革命后发展到高潮,排除D项。【点睛】清末新政由于改革政策的“支离、拖沓”和一些官员的“敷衍”,没有取得太大进展,但“新政

15、”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社会的现代化,也为辛亥革命的兴起提供了准备条件。特别是清末新政中办学和留学热潮的出现,产生了众多的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阶层,这是民主革命的群众基础。13.1922年,梁启超认为,楚国在春秋战国以前属于南方的蛮夷之邦,之后才逐渐融入华夏。楚国贵族屈原接触到当时新输入的中原文化,又出使齐国,受到稷下学派的影响,后来放逐到南方,南方的山水与屈原的精神相互激发,最后产生了楚辞这一独特的文学样式。梁启超关于屈原的研究A. 与维新变法的政治理念相符B. 隐含着近代民族国家的意识C. 影射了军阀割据的社会现实D. 体现了五四运动的时代精神【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信息来看,梁启超认为,屈原开创楚辞的文学样式,是受到中原文化和稷下学派的影响,这一观点认为中华文化血脉相连,隐含着近代民族国家的意识。故答案为B项。维新变法主张实行君主立宪,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A项;材料信息与军阀割据无关,排除C项;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材料没有涉及,排除D项。14.早年,孙中山认为:“农政有官则百姓勤,农务有学则树畜精,耕耨有器则人力省。”十月革命后,孙中山进一步指出:“所谓得民心,最主要的是得农民之心如果农民不来参加革命,就是我们革命没有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