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3月月考试题(无答案)

上传人:住在山****ck 文档编号:156426808 上传时间:2020-12-1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3月月考试题(无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3月月考试题(无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3月月考试题(无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3月月考试题(无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3月月考试题(无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3月月考试题(无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3月月考试题(无答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3月月考试题(无答案)一、选择题(每空1 分,共50 分)1、我国古代的一些著作中多有关于农业的叙述,如荀子王制:“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农书粪田之 宜:“用粪犹用药也”。吕氏春秋上农:“时至而作,竭时而止”。齐民要术:“麦黄种麻,麻黄种麦”。以上四则材料均反映了 A中国古代农业根据节气来安排农业生产B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C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尊重自然规律 D中国古代农业注重因地制宜2、明朝后期,土地高度集中,太湖流域90%的土地都在官僚和地主手里,出现这一现象根本上是因为 A太湖流域是农业中心 B统治者“不抑兼并” C明朝中后期政治

2、腐败 D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3、新全球史记载,公元前6世纪,铁制农具在中国骤然增加,铁犁、铁镐、铁锹、铁锄、铁镰刀和铁耙在乡村里成为日常用具。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史料是 A.“庶人食力,工商食官” B.“除井田,民得卖买” C.“一人治之,十人食之” D.“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4、1083年成都锦院建立,主要出产四种锦:上贡锦、官诰锦、臣僚袄子锦和广西锦。由此可以推断A成都是宋代织锦业最发达的地区 B宋代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空前加强C成都锦院属典型的官办手工业 D宋代已出现新型生产关系萌芽5、唐宋时期,户籍中出现了茶户、桑户、药户、漆户、蚕户等许多新的称谓。这反映出当时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3、B传统农业生产衰退C农业生产商品化程度提高 D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加强6、北宋出现了最早的纸币交子,南宋、元朝、明朝政府都曾大力推行纸币,可是迅速贬值,到明中期基本放弃纸币,取而代之的则是从民间贸易发展起来的白银;白银的使用日益普遍,并最终作为主要支付手段获得政府认可。从力推纸币到最终使用白银主要反映了A“重农抑商”政策的破产 B政府对贸易的控制加强C政府对贸易的控制遇挫 D中国的银矿产资源丰富7、我国古代“重农”政策毋宁说是“集权主义”统治下一种“精明”的选择。集权国家的悲剧就在于明知“商”之不可抑,而不得不抑,“农”之必须重,而实难得其重。农、商在官僚体系过分介入的情况下,长期处于病态的生

4、存状态。这观点认为A集权制度下商品经济难有发展 B重农政策与集权统治密不可分C抑商政策削弱了中央集权统治 D政局稳定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前提8、清代定制,如有洋商人等将官银私运出口,或内地商人交易时找给外商货价使用官银者, 一经查出,无论银数多少,全部充公,仍照私运例治罪。此规定A阻止了白银外流 B有利于纸币的流通 C阻碍了国际市场拓展 D抵制了外来经济侵略9、经文献资料和考古证实,西汉长安城周长25公里多,城内有8条主要大街,均与城门相通。其中贯穿南北的一条大街长达5公里多,整个街面宽约50米。长安商业繁荣,从事商业交易的有九个市。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坊市界限被打破,商业活动分散在城中 B是研究西

5、汉城市与商业发展的素材之一C统治者推行重商政策,促进商业的繁荣 D青花瓷的热销给许多店铺带来丰厚利润10、放足歌“玉龄女子哭吞声,哭向床前问慈母。母亲爱儿自孩提,如何缚儿如缚鸡。儿足骨折儿心碎,昼不能行夜不寐。邻家有女已放足,走向学堂去读书。”这种现象出现于A鸦片战争之后 B洋务运动之后 C戊戌变法之后D辛亥革命之后1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它所基于的基本设想是荒谬的。西方化不可能是一个不彻底的过程,要么完全照抄,要么全盘否定。工具方面的西方化必然导致思想和制度上的西方化。因此,西方的科学不可能用来维护儒家文明,相反,必将削弱这一文明。”这一思想是对哪一历史事件的反思A鸦片战争 B

6、洋务运动 C维新变法 D辛亥革命12、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其中内在的和人为的原因在于A“重农抑商”和“闭关禁海”政策的压制 B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C由于鸦片大量流入导致白银的大量外流 D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的商品输出13、蒋梦麟在现代世界中的中国民国初年中回忆道:“我的家乡余姚离宁波不远。老百姓现在已经能够适应新兴的行业,女人已经不再纺纱织布,因为洋布又好又便宜。她们已经没有多少事可以做,因此有

7、些就与邻居吵架消磨光阴,有些则去念经拜菩萨。”这主要反映出当时的宁波A、百姓无所事事B、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C、迷信活动盛行D、纺织业是最大的工业14、1925年,马寅初先生曾经指出:“日本人最怕中国有纱厂,务期将中国纱厂压倒,日本纱方可输入中国。其压倒之方法,系见中国纱厂流动资本甚少,不能活动,彼乃乘机借给巨款,俟无力付利时,最后乃将纱厂归彼自办。”这反映出A中国民族工业企业的失利,根本原因在于封建主义的压迫与摧残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始终无法摆脱完全依赖帝国主义的状况C帝国主义在华雄厚的金融势力随时都可以威胁到中国工业的生存D中国民族工业企业的发展自甲午战争后一直依赖于日本的资本输出15、

8、1887年夏,清政府总理衙门承认陈启沅创办的继昌隆缫丝厂“有益于贫户之资生,无碍于商贾之贸易”,且“自用机器缫丝以来,外销丝巾价增一倍,足证办有成效,亦属兴利之一端仍准照旧开设”。这一现象主要表明A政府对民族工业转为支持的态度 B晚清政府职能混杂并实行多头管理C缫丝企业合法地位得到政府承认 D中国更深地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16、中国近代某企业“仅有丝车一百零四部,各项机械均自意、法等国。斯时运用缫丝机械尚无相当人才,乃延意麦登斯为工程师,指导常务且所有产品需运往国外市场。自光绪八年到十三年,营业失败。”该企业出现这种结局的主要原因在于A深受各级官吏的盘剥压榨 B过分依赖外国资本主义C忽视了对国

9、内市场的开拓 D规模较小,技术力量薄弱17、有人说洋务运动是“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这里的“柳”是指A.增进封建统治的力量 B.出现新的经济因素和阶级力量C.抑制外国经济实力的扩张 D.引进近代科学技术 18、观察1913年在中国的外商、华商投资棉纺织业情况统计表,表中反映的情况最准确的是厂家数开工纱锭数布机数外商企业16家338960锭1986台华商企业25家484192锭2016台A.一战期间,棉纺织业迅速发展 B.外商在华纺织企业严重萎缩C.民族工业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D.棉纺织业中民族企业发展超过了外资企业19、清政府新政提出后,山西省成立了商务局,承办山西的矿务、铁路,还

10、集股白银45万两兴办轻工业。如在盛产棉花的地区,开设纺纱、织布厂,引入进口机器生产。同时在该厂附近分设轧花、柞油两厂。以上材料反映的信息正确的是 A戊戌变法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近代工业的发展 B戊戌变法法令得到广泛落实 C戊戌变法取得了成功 D维新变法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20、陈真编辑的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记载:“战争一旦结束,不管是政府官员也好,公营事业人员也好,都纷纷转向到收复区的敌产的接收上。天津的四百家工厂,就是被这些部会和局均分了事”。材料说明的是 A一战之后民族工业重新萧条 B抗日战争时期的战时体制 C抗战后国民党经济接收的情况 D建国初期民族工业的改造21.下表是国民政府中央农业试验所

11、的一组全国性抽样调查数据年份佃农(%)半佃农(%)自耕农(%)1935年2924471936年3024461937年3726371938年382735该表反映了当时农村A土地所有制度的变革 B生产结构的调整 C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 D土地兼并的趋势22、人民日报某篇社论中指出:“一种新的社会组织像初升的太阳一样,在亚洲东部的广阔的地平线上出现了,这就是我国农村中的大规模的、工农商学兵结合的、政社合一的它一出现,就以它的强大的生命力,引起了人们广泛的注意”。这种“新的社会组织”出现的根源是 A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 B“左”倾思想的指导 C生产力的快速发展 D农村生产关系发生变革 23、为了纠正“

12、大跃进”运动与人民公社化运动给中国经济带来的严重问题,党和政府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B正确分析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C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 D提出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 24、1980年,某村实行生产责任制,一位老农高兴地说:“土地又归俺所有了,我愿种啥就种啥”对此评价不正确的是A正确反映了农村土地所有权的变革状况 B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C土地改革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D自主经营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 25、20世纪90年代,中国政府提出对外开放的沿海、沿边、沿江、沿路的“四沿战略”。其中“沿江”战略的目标是推动长江流域的全面开放,以贯通东西,辐射南北。据此判断,实施

13、“沿江”战略的龙头举措是A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 B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C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 D开放长江三角洲地区26、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外贸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从放权、让利、分散,到推行外贸承包制和放开经营。1991年到1993年,外贸进行了取消出口补贴、统一外汇留成的新一轮体制改革,这一改革 A加强了国家发展对外贸易的计划性 B形成了全方位的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C标志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市 D推动了我国对外贸易市场化的进程27、1957年全国工业总产值达到783.9亿元,超过原定计划21%,比1952年增长128.3%,平均每年增长18%。其中,重工业生产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1952年的35.5%提高到45%。这种变化反映了A三大改造已经完成 B我国国民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C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D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28、在“大跃进”时期,少数农民自发地搞起了责任田,其办法是在不改变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前提下,“定产到户,超额归己”。责任田效果明显,促使更多的农民起而仿效。到1961年底,安徽省90.1%的生产队实行过或者正在实行责任田。在三年困难时期,全国各地都出现了各种形式的生产责任田。这说明A农民热烈响应国家的跃进计划 B农村政策调整提高生产积极性C经济体制改革的试点已经开始 D兼顾公私利益有利于经济发展29、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