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社会主义复习提要2010.11导论1.科学社会主义的概念2. 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第一章1.空想社会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及其局限性2.各个时期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的思想(莫尔,马布利,傅里叶,圣西门)3.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4.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两个理论基石(唯物史观——思想路线,剩余价值——理论依据)5.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6.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特征第二章1.落后国家首先进入社会主义符合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及局限性3.新经济政策内容4.苏联模式有哪些特点?其产生的历史根源是什么?5.列宁晚年关于社会主义的思想(社会发展阶段论,把生产力作为工作重心和主要任务)第三章1.改革的必要性2. 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的基本经验3.用“合力论”分析苏联东欧巨变原因4.经济全球化的利弊及社会主义的应对措施第四章1.两次历史性飞跃2.邓小平理论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新贡献3.科学发展观深化了社会主义发展的哪些重大问题认识?第五章1.时代主题的转变及原因2.当代世界的核心问题3.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其原因4.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对社会主义的特殊意义5.如何认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发展总趋势终论(略)讲义要点导论1.科学社会主义的概念?科学社会主义又称科学共产主义(学术界也有称之为社会主义学)。
它是与空想社会主义以及形形色色冒牌社会主义相对立的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一词有几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社会制度,即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二是指运动,即为实现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社会制度而进行的实践; 三是指思想,即指导这个伟大实践、为建立新的社会制度作论证的思想体系科学社会主义只是就思想体系而言的科学社会主义,它是与空想社会主义以及形形色色冒牌社会主义相对立的科学社会主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是指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之一,它同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政治经济学一起,构成马克思主义完整的理论体系,并且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 广义的是指马克思主义的整体,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因科学社会主义又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合乎逻辑的继续、发展和完成,它集中地表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目的、理想和实际的政治效用我们的课程里所讲的科学社会主义,则是从狭义上来研究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2. 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科学社会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运动发展规律的科学科学社会主义研究无产阶级领导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变革资本主义旧世界,创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新世界的伟大历史进程,揭示无产阶级自己解放自己和解放全人类的普遍规律。
这就是说,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是以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作为研究客体,并且包括根本变革资本主义社会制度进而创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制度这两个伟大历史进程作为这两个历史进程的主体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广大人民群众实现这两个历史进程,即无产阶级实现自己解放自己和解放全人类的过程因此,这个过程必然是无产阶级在遵循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的过程,是无产阶级的实践符合客观规律的过程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性质、条件和目的三个方面是完整的密切相联的统一体,它们共同构成子科学社会主义的对象科学社会主义就是要对这一过程进行研究并揭示实现这一过程的带普遍性的规律而“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作为一门课程,则是研究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以及全世界无产阶级实践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一般规律 第一章1.空想社会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及其局限性?社会主义是伴随着资本主义的制度性弊病的暴露而出现的但社会主义思想却源远流长,自人类进入私有制社会以来,制度性的不公正象现就一直存在着,反对这种现象的努力也始终存在着空想社会主义作为一种批判、否定资本主义的思潮,是资本主义的伴生物,是早期无产阶级意愿、利益的表现和先声。
第一阶段:16—17世纪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 1. 产生背景: 16—17世纪,是西欧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由家庭手工业向工场手工业过渡的时期资本的原始积累和英国的“圈地运动”资产阶级在原始积累中所暴露出来的剥削和掠夺的凶残本性,激起了雇佣工人、手工业者、农民以及殖民地人民的不满和反抗,也使一些先进的思想家看到了资本主义的罪恶,同情劳动人民,幻想建立一个新的理想的社会制度,其理论表现形态便是空想社会主义思想但由于这时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的各种矛盾尚未显露出来,加上早期无产者还处于幼稚时期,使他们无法认清社会的发展规律,更无法找到改造社会的有效手段,所以他们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追求只能停留在空想的描写上,由此产生了以莫尔、闵采尔和康帕内拉为主要代表人物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2. 代表人物及其代表思想或代表作(1)莫尔:《乌托邦》;(2)闵采尔:“千载太平天国”;(3)康帕内拉:《太阳城》3.早期空想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一是对现存社会制度展开了初步的批判;揭示出私有制是一切祸害的根源二是采用文学形式,揭露了当时社会的弊端和资本原始积累的罪恶,并对未来理想社会作出空想描写即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基础,政治制度上专制与民主并存,社会应重视培养新人。
4.早期空想社会主义的特点第一,对资本主义原始积累过程的反映,是近代无产阶级先驱者的呐喊第二,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提出并阐述了社会主义理想,开辟了社会主义思想的新时代第三,他们对未来社会制度的主张较为粗疏,缺乏严密的理论论证第四,它们的理想社会都是建立在手工业和小农经济基础上的如带有君主专制色彩的民主政治制度,领导职务的终身制、权力集中,从否定私有制出发否定家庭制等第五,它们普遍把资本主义制度与一切私有制一样看作是一种罪恶的制度,不承认资本主义的合理性第六,对“理想社会制度的空想的描写” 第二阶段:18世纪的空想平均共产主义1. 产生背景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的发展,法国启蒙运动的兴起18世纪,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已经进入工场手工业时期当时的法国虽然还是一个典型的封建专制国家,但资本主义经济已经有了较大的发展,一个强有力的新兴资产阶级业已形成法国资产阶级的一批革命代表人物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启蒙运动他们以“理性论”为思想武器,对封建专制制度和维护这一制度的宗教神学等封建观念进行了无情的批判启蒙运动的兴起和发展,不但为18世纪末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作好了充分的舆论准备,而且对于法国早期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的发展起了重大的促进作用。
正是在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准备和进行的过程中,产生了以摩莱里、马布利和巴贝夫为主要代表人物的空想平均共产主义 2. 代表人物及其代表思想或代表作(1)摩莱里:《自然法典》;(2)马布利:“共产主义改革方案”;(3)巴贝夫:“平等共和国”3.18世纪空想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一是从理性出发,阐述从私有制过渡到公有制的必然性和合理性二是以法律条文的形式阐述理想社会的纲领和原则4. 主要特点:(1)以理性论作为批判剥削制度和论证理想社会的武器;(2)开始摆脱纯粹虚构的幻想,更多地采用法律条文的形式,把理想社会法律化、制度化,即由过去的“空想描写”进入到“空想理论”阶段3)带有明显的平均主义和禁欲主义的色彩4)对实现社会主义的方法和途径作了有益的探索第三阶段:19世纪初期的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 1.产生背景资本主义由工场手工业向大机器工业转变,产业革命全面展开,法国大革命取得胜利19世纪初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进一步扩张,由工场手工业向大机器工业转变,产业革命全面展开,社会矛盾和危机空前加剧,整个社会分为两大阵营,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日益激烈与此同时,法国大革命后造成的令人失望的社会现实,表明刚建立起来的资本主义社会并不是合乎理性的社会,虽然新的社会制度使生产得到迅速发展,劳动者却因此而更加贫困,社会上的贫富对立更加尖锐化了。
这样的经济与政治状况,使得一些思想家对资本主义制度深感失望,对无产阶级的不幸深表同情正是在这种社会历史背景下,出现了以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为主要代表人物的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 2.代表人物及其代表思想(1)圣西门:“实业制度”;(2)傅立叶:“和谐制度”;(3)欧 文:“共产主义公社制度”3. 主要特点*(P28)(1)采用详尽的理论论证的形式说明资本主义制度的不合理性;(2)摆脱了平均主义和禁欲主义,主张在现代化大生产的基础上实现按需分配或各取所需3)开始了将理论付诸实践的尝试 4.19世纪初期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功绩 (1)是科学社会主义诞生之前,社会主义思想发展的最高成就2)唯物史观的萌芽空想社会主义的社会历史观中蕴含着唯物史观的萌芽,提出了一些含有历史唯物主义萌芽因素的见解,为唯物史观的创立提供了有益的启示3)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深刻批判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全部基础,提供了启发工人阶级觉悟的极为宝贵的思想材料4)对未来社会的天才预测他们看到了大工业发展的前景,论证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对实现社会主义的方法和途径作了有益的探索,对未来社会提出许多积极的主张和天才的猜测,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建立提供了有价值的理论素材和直接的思想材料。
5. 19世纪初期空想社会主义的局限性(1)其学说的理论基础是唯心史观基于理性原则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理论基础是唯心史观,没有科学的阐明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因而不能把社会主义建立在对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上 (2)没有找到通向社会主义的正确的道路空想社会主义者不了解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因而找不到改造资本主义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的正确途径3)没有找到改造社会的主力军空想社会主义者不了解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使命,因而找不到变革资本主义制度的依靠力量,找不到改造现实社会的物质力量4)空想社会主义者设计的理想社会里还包含了其他的消极成份如保留着奴隶劳动,保留着殖民地,歧视妇女,宗教神秘主义,“天才英雄”救世说,领导职务的终身制和特权等客观评价空想社会主义19世纪初期的空想社会主义之所以存在这样的历史局限,并不是由于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才能低下,而是由当时的社会经济、政治和历史条件造成的1)空想社会主义“不成熟的理论,是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2)空想社会主义是早期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现代无产阶级先驱者思想的理论表现3)空想社会主义上升时期的发展历史体现了社会主义思想与时俱进的品格。
4)“批判的空想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意义是同历史的发展成反比的”2.各个时期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的思想(莫尔,马布利,傅里叶,圣西门)(一)16—17世纪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 莫尔:《乌托邦》托马斯莫尔(1478-1535),英国人文主义思想家、空想社会主义的创始人,1516年他写下了《乌托邦》(关于最完美的国家制度和乌托邦新岛的既有益又有趣的金书),这是空想主义的奠基之作,标志着空想社会主义的诞生这部不朽之作基本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当时英国社会的批判;二是对未来社会的畅想在第一部里,莫尔借拉斐尔之口主要对当时英国社会的种种弊端,统治阶级的专权残暴、厚颜无耻,以及广大下层群众的悲惨处境予以辛辣的嘲讽和深刻的揭露第一部深刻地揭露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中的“羊吃人”和“懒惰、腐化、游手好闲的富人”疯狂地掠夺社会财富,造成贫富悬殊等罪恶,批判了英国以及欧洲其他国家的政治和法律制度,并且指出私有制是一切社会罪恶的根源,第一次提出了彻底废除私有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