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2015-201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560549 上传时间:2017-06-26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256.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2015-201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2015-201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2015-201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2015-201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2015-201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2015-201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2015-201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5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期末试卷 考试时间: 100分钟 满分: 100 分 一、书写( 3 分) 1.本题将根据整卷书写情况评分,请保持字迹工整,不要随意涂改,做到规范、美观。 二、积累与运用( 24 分) 2请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4分) 在风中,她的脸是那么 yu( )黑,她的手是那么粗糙,她的眼睛是那么 n( )淡,然而她立在那儿却是那么挺 b( ),那么坚定,仿佛在 chng( )憬,又仿佛在等候。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 4 分) ( 1) 不亦 颠 乎 ( 2) 转转不 已 ( 3) 天 雨 墙坏 ( 4) 家 富 良马 4古诗文名句填空。( 8分) ( 1) 子在

2、川上曰: ,不舍昼夜。子罕 ( 2) ,志在千里。龟虽寿 ( 3) 争渡,争渡, 。如梦令 ( 4) ,天光云影共徘徊。观书有感 ( 5) 出师未捷身先死, 。蜀相 ( 6) ,少年富则国富。少年中国说 ( 7) 杜牧在泊秦淮中讽刺上层人物不顾国家艰难,只顾吃喝玩乐的诗句是: , 。 5名著阅读。( 4 分) ( 1) 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中,孙悟空最具有反抗精神的故事情节是: _ _( 1分) ( 2)唐僧师 徒遇到的 第八十一难是 ( 1分) ( 3) 孙悟空为西天取经立下汗马功劳,被封为 。 ( 1分) ( 4)从西游记中选取一个人物及其相关故事,根据下面的例句仿写。( 1分) 例句:鲁

3、智 深 倒 拔 垂 杨 柳 6综合性学习( 4分)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一年一度的春节就要到了,写对联、颂新春成为人们喜迎新年的一个十分有趣的民俗活动。一般来说,一副完 整的春联由上联、下联和横批构成。如 :对联“ 五湖四海皆春色 , 万水千山尽得辉 。 ”横批是“ 万象更新 ”。 按要求完成下题目: ( 1)下面是某餐馆门上贴的春联,请你化用古诗中的有关词句,将上联补充完整。 上联: ,弃之可惜;下联:杯中酒口口都香甜,量力而行。 (2 分 ) ( 2)请你从下面几副对联中选取一副贴在小明的书房门上。( )( 2分) A苟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眠;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 横批:持之

4、以恒 B五更分两年年年称心,一夜连两岁岁岁如意。 横批:恭贺新春 C绿 竹别具三分景,红梅正报万家 春。 横批:春回大地 D春花含笑意,爆竹增欢声。 横批:喜气盈门 三、现代文阅读( 23 分) (一)( 12分)走一步再走一步(莫顿亨特) 暮色苍茫,天上出现了星星,悬崖下面的大地越来越暗。这时,树林里有一道手电光照来照去。我听到了杰利和我父亲的声音!父亲的手电光照着我。“下来吧,孩子,”他带着安慰的口气说,“晚饭做好了。” “我下不去!”我哭着说,“我会掉下去,我会摔死的!” “ 听我说吧,”我父亲说,“ 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 你能办得到的。眼睛看着我电筒的光照着的

5、地方,你能看见石架下面那块岩石吗?” 我慢慢地把身体移过去。“看见了。”我说。 “好,”他对我说,“现在你把左脚踏到那块岩石上 。不要担心下一步。听我的话。” 这似乎能办得到。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我顿时有了信心。“很好,”我父亲叫道。“现在移动右脚,把它移到右边稍低一点的地方,那里有另外一个落脚点。”我又照着做了。我的信心大增。“我能办得到的。”我想。 我每 次只移动一小步,慢慢爬下悬 崖。 最后,我一脚踩在崖下的岩石上,投入了父亲强壮的手臂中。我先是啜泣了一会儿,然后 ,我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经历。 我曾屡次发现,每当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

6、时,只要记起很久以前我在那座小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我便能应付一切。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这时,我便可以惊奇而自豪地回头看看,自己所走过的路程是多么漫长。 7 文段中画线句与下文哪句相照应? _( 2分) 8“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 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句中的“探”字能否改成“站” 字?为什么? _( 2 分) 9请摘录文中的词句 将下面“我”下石架时的心理活动补充完整,并说明这些心理活动的 作用。( 4分) 我的信心大增 作用: 10 文中“我”的脱险经历使你得到什么启示?请从不同的角度思考。(至少两

7、点)( 4分) (二)( 11分)以小见大 ( 1)那年他 11岁,一有机会总爱去湖心小岛上的船坞前钓鱼。他 家在岛上有所美丽的小房子。 ( 2)在鲈鱼钓猎开禁前一天的傍晚,他和妈妈早早又来钓鱼。安好诱饵后,他将鱼线一次次甩向湖心,在落日余晖下泛起一圈圈色彩斑斓的涟漪。当月升中天的时候,那波纹又变成了银白色的,景象十分美丽动人。 ( 3)忽然,钓杆的另一头倍感沉重起来。他知道一定有大家伙上钩,急忙收起鱼线。母亲在一旁静静地看着儿子熟练麻利的操作,十分惬意欣慰。 ( 4)终于,孩子小心翼翼地把一条竭力挣扎的大鱼拉出水面。好大的鱼啊!在此之前他还没见过这么大的鱼呢!它是一条鲈鱼。 ( 5)母亲和儿

8、子紧盯着这条漂亮的大鱼看呆 了。月光下,美丽的鱼鳃一吐一纳地翕动着。妈妈按亮小电筒看看表,已是晚上 10 点,但距允许钓猎鲈鱼的时间还差两个小时。 ( 6)“你得把它放回去,儿子。”母亲说。“妈妈!”孩子哭了。 ( 7)“还会有别的鱼的。”母亲安慰他。“再没有这样大的鱼了。”孩子仍然伤感不已。 ( 8)他环视湖的四周, 月光下,已看不到一个鱼艇或钓鱼人 。他又看看母亲。虽然没人看见他们,也没人知道这事,但他从母亲那平时温和慈祥而现在却十分坚决的脸色中知道决定是无可更改的。他只好慢慢解开大鱼嘴上的鱼钩,把它放了生。暗夜中,那鲈鱼抖动笨大的身躯慢慢 扎向黑色的湖水深处,渐渐消失。 ( 9)孩子回想

9、刚才钓上大鱼时兴高采烈的情景,就像做了一场梦。 ( 10)这是 34 年前的事了。今天那孩子已经是一个很有成就的建筑师了。母亲的小房子还在那个湖心小岛上,他还是常到那里钓鱼。 ( 11)他说得对,他再也没能钓到很久前那一夜晚钓上的那样漂亮的大鱼。但他却为此终身感谢母亲。以后的生活中他碰到过许多类似于那一夜晚的问题,但从未因无人知道而放松自律,有损公德。他通过自己的诚实,勤奋,守法,仍然能猎取到生活中的大鱼 事业上成绩斐然。他至今仍怀念母亲那一夜对他的教诲,并常常对他的儿子和女儿讲述起这件平常而又动人的小事。 11.第( 3)段中从侧面表现小男孩钓上来的是一条大鱼的语句是(分) 。 12.阅读(

10、 5) ( 8)段,回答: ( 4 分) ( 1)母亲所做的决定是 。 ( 2)她为什么做出这个决定?(用原文回答)。 答:因为 。 13.第( 8)段中划线的内容是环境描写,它的作用是(分) 。 14.标题中的“小”和“大”各指什么?(请围绕中心作答) (分)答: 。 四、古诗文阅读( 20 分)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 8 分) 虽有佳肴 (礼记学记 )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 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15解释下面句中的加点词语。( 2分) ( 1)不知

11、其 旨 ( 2)教然后知 困 ( 3)然后能自 强 也 ( 4) 学 学半 16下列句中“其”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2 分) A 其 此之谓乎 B 其 子好骑 C如 其 言 D择 其 善者而从之 17请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的句子。( 2分)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18读了此文,请依据文章内容谈一点你的学习体会。( 2 分)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 8 分) 斫蟒 胡田 村 1胡姓者,兄弟采樵,深入幽谷。遇巨蟒,兄在前,为所吞。弟初骇欲奔,见兄被噬,遂怒出樵斧,斫蟒首。 首伤而吞不已然头虽已没幸肩际不能下 。弟急极无计,乃两手持兄足,力与蟒争,竟曳兄出。蟒亦负痛去。视兄,则鼻耳俱化,奄将气

12、尽。肩负以行,途中凡十余息,始至家。医养半年方愈。至今面目皆瘢痕,鼻耳惟孔存焉。噫!农人中乃有悌弟如此哉!或言:“蟒不为害,乃德义所感。”信然! 【注释】 1胡田村:在今淄博市张店区。今作湖田 。 19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停顿处用“ /”划开。(限断两处)(分) 首 伤 而 吞 不 已 然 头 虽 已 没 幸 肩 际 不 能 下 20解释句中加点的字。(分) ( 1) 乃 两手持兄足 ( 2) 或 言 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分) 蟒不为害,乃德 义所感。 22文中的弟弟具有怎样的品质?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分) (三)古诗 词鉴赏( 4 分) 秋风引 (唐)刘禹锡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注:刘禹锡曾在偏远的南方过了一段时期的贬谪生活。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