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语文课程“基本理念”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15581940 上传时间:2017-11-0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  语文课程“基本理念”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第二章  语文课程“基本理念”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二章  语文课程“基本理念”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二章  语文课程“基本理念”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二章  语文课程“基本理念”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章 语文课程“基本理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 语文课程“基本理念”(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绪 论一、课程性质本门课程是小学教育专业(文科方向)培养计划中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具有很重要的地位。本门课程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特点。二、课程目标情感目标:使同学们形成对小学语文教学的热爱之情,对小学语文产生亲近之感,体会到小学语文的重要性,并立志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认知目标:深刻理解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课程的基本理念以及对课程性质和地位的规定;掌握小学语文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教学的基本方法;对新课程改革以来的几套有代表性的教材的特点有总体的感知和认识;对新时代小学语文教师所必须具备的素养有深刻的认同和理解。行为目标: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有意识地关注小学语文教学,

2、阅读有关小学语文教学的相关书籍和杂志,关注教学改革,思考并讨论小学语文教学问题;能初步进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三、课程内容本学期所学内容为十章,分别为:语文课程“基本理念” ;语文课程的性质和目标;小学识字与写字教学;小学阅读教学;小学写作教学;小学口语交际教学;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 ;小学语文新课程实验教科书;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师的素养四、学习建议1、多读读教材,读参考书、读报纸(教师报、教育报) 、读网络文章2、多思“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3、多交流“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与同学交流(观摩课后的交流,对同一个教育问题现象的看法的交流)与老师交流(教师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而是平等的对

3、话者。我更希望同学们把我看成学习上的伴侣和友人,共同进步。 )网上交流(网上有多个交流平台,小学语文教育网,教育名家的博客)4、多写读、思之后还可以写下来。既是练笔,也是一种思维的提升过程。觉得可以还可拿去投稿。五、参考资料(一)书籍类1、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2001 年2、巢宗祺等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 ,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2 年版3、王丽 中国语文教育忧思录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8 年版4、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室 小学语文教学法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5 年版5、杨再隋主编 中国著名特级特级特级教

4、师教学思想录(小学语文卷) 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6 年版6、杨九俊 语文教学艺术论 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4 年版7、雷实等主编 小学语文教学评价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年版8、王一军编著 中国当代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研究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年版9、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0 年版10、朱松生主编 语文教学例话 金陵书社出版公司 1993 年版11、 小学语文教师编辑部:名师授课录(小学语文)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8 年版12、周一贯 小学语文名师课堂教学经典设计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4 年版13、于永正 于永正课堂教学教例与经验人民日报出版社 199

5、5 年版14、李吉林 小学语文情境教学 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6 年版15、张庆 我的小学语文观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0 年版(二)网络类小学语文:http:/ 10%(考勤、作业、课堂表现)期中成绩:20% 一篇课程论文期末成绩:70% 闭卷考试第一章 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教学目标:1、了解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体系。2、理解语文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相比的不同之处3、理解语文课程标准在语文课程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4、识记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语文课程的 “基本理念”5、理解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语文课程的 “基本理念”教学重点: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语文课程的 “基本理念”教学难点:语文素养、语文教学

6、的人文性教学方式:讲授教学时数:2 课时我们这里所讲的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语文课程标准中所明确提出的。那语文课程标准又是一个什么东西呢?在我国的语文课程改革中起着什么作用呢?这些都是要求同学们理解的。第一节 语文课程标准简介一、 语文课程标准是我国第八次课程改革的组成部分。2001 年我国启动了第八次课程改革。这是建国以来我国涉及面最广最深入的一次课程改革。在改革中,国家颁发了 17 个学科的课程标准, 语文课程标准就是其中之一。二、 语文课程标准体现了国家对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语文课程标准的体系第一部分 前言一、课程性质与地位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三、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第

7、二部分 课程目标一、总目标二、阶段目标第一学段(12 年级)第二学段(34 年级)第三学段(56 年级)第四学段(79 年级)第三部分 实施建议一、教材编写建议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三、教学建议四、评价建议附录一、关于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的建议二、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三、语法修辞知识要点3、 语文课程标准与以前的教学大纲相比有显著的不同(1) “课程标准”着眼于未来国民素质,规定了国家对未来国民各方面素质的基础要求,而不是过多地规定通过怎样的过程达到这一要求。(2) “教学大纲”强调的是知识和技能目标。 “课标”关注的是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及价值观。(3) “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

8、准”部分,按照学习领域或主题组织学习内容,突破了学科中心,精选终身学习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基础。(4) “教学大纲”更多地强调教师的教, “课程标准”着眼于学生的学,对每一个阶段学生发展需达到的目标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做了详尽的规定。(5) “课程标准”中的“课程评价”更加关注人的发展过程,提出了多元化评价建议,尤其是在过程评价和自我评价的方式方法上有许多新颖、活泼、可操作的创新之处。(6) “课程标准”为教材编写者、教师教学及学生评价留下了创造空间。4、 语文课程标准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教材编写的依据是语文教学的依据是语文评估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语文课程的基础语文课

9、程标准所提出的课程的基本理念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火力的语文课程。 (书 P16)下面我们逐一地来理解。第二节 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1、什么是语文素养?与过去的大纲比,核心理念发生了变化。语文素养:第一次出现。 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素养所包含的内容做了明确规定。(1)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2)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3)丰富的语言积累;(4)语感;(5)思维和适应实际需要的语文能力(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6)品行修养和审美情趣;(7)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

10、人格。总的来说, “语文素养”的内涵十分丰富。它以语文知识为基础,语文能力(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文积累(文化底蕴) 、审美情趣、思想道德、思想品质、学习方法和习惯的融合。这种素养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的能力,而且也表现为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以及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由此可以看出,语文素养不仅包括最基本的语文知识,还包括语感和语文思维能力以及更加深刻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这几点的分析和思考我们可以看出,此次语文课程改革特别强调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品行修养和审美情趣;良好的个性和健

11、全的人格) 。这是对以往只注重语文知识、以学科为本位的语文目标的一种深刻改变。看到了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人,是一个有着强烈情感的人,而不是一个毫无情感等待知识填充的容器。教学应以人的发展为根本,而人的发展又是以情感、态度、价值观为导向的。对某一事物的兴趣、情感、态度会直接影响一个人的行为及行为结果。故这一维度要加强。案例口语交际训练作为一名有同情心的中国小学生,你对饱受战争摧残的伊拉克小朋友的美好祝愿是( )学生答案: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没什么大不了的;过去了就好了你对学生的答案满意吗?为什么? 我们的课程观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重语文知识重语文能力重语文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语文学习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12、。2、 “全面”包含三方面的理解:(1)语文素养的各个方面;(2)面向全体学生;(3)教学全过程。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语文课程具有哪些特点?1、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试比较语文课程和数学课程的区别。 “学理如筑塔,学文如聚沙” 。语文课程:情感性、主观性、不确定性。数学课程:科学化、客观性、确定性语文是属于人文科学的学科,它与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科学的学科不同。自然科学:要求科学化、客观性、确定性。人文学科更多的是:情感性、主观性、不确定性。自然科学的学科可以由原理、公式、定理、法则等组成。这些原理、公式、定理、法则等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具有客观真理性。这些学科可以先讲清

13、原理公式,再围绕公式做一些练习加以巩固。并且这些练习的答案往往是惟一的。语文则不同,我们将语文课程和自然科学类的课程进行比较,可以发现:语文课程中具有大量具体形象的、带有个人情感和主观色彩的内容。许多语文材料本身就是多义的,具有丰富的内容和很强的启发性。当然人们对于语文材料应该有理解一致的地方,否则人际交流就无法进行。但是人们对语文材料的反映又往往是多元的。在很多情况下,有个人的知识背景、生活体验、体悟的角度等方面的差异,面对同样的作品,特别是文学作品,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或感受。这是完全正常的,正如人们常说的, “一千位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期,对同一个材料完全可

14、以有不同的理解。而我们的语文教育曾一度极力追求科学化,追求客观性、确定性,在自觉或不自觉地向自然科学靠拢,搞标准化,过度地进行理性分析。这不仅降低了语文教育的效率,而且也伤害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兴趣和创新意识。具体说来,语文课程的人文性体现在以下方面:思想性(政治思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文化性(古今中外先进文化的丰富内涵) 、审美性(对自然美和道德美的欣赏) 、发展性(发展智力、情感、意志等心理能力) 、创造性(发展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等,也就是全面提高人的素养。因此,语文课程应:(1)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要通过优秀作品的浸染,移人性情,提升人格。语文对人的影响是深广的,有时是隐

15、性的、长期的、潜移默化的,短时期不容易看出来。而且,常常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阴”,因而不能指望立竿见影,不能急功近利。如果像理科学习那样,围绕知识点、能力点做大量的练习,难以让学生领悟语文丰富的人文内涵。 (2)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具有丰富人文内涵的语文课程对人们精神领域起作用,而且对人们精神领域特别是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俗话说, “开卷有益”,但实际是开卷可能是有益的,也可能是有害的。即使都是有益的作品,他们的含金量可能也有差异。因此,为了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多多受益,提高效率,必须重视对于语文教学内容的认真选择。 (3)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学生的多元反应是正常的,也是非常珍贵的。尊重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是对学生的尊重和鼓励,也是对真理的尊重。这是语文特点决定的。不要变成“一千位读者只有一个哈姆雷特”。我们在课堂中特别需要提倡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也特别需要注意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有独创性的理解。阅读是学生个性化体验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