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情感的体验中产生共鸣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5579115 上传时间:2017-11-0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3.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让学生在情感的体验中产生共鸣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让学生在情感的体验中产生共鸣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让学生在情感的体验中产生共鸣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让学生在情感的体验中产生共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让学生在情感的体验中产生共鸣(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让学生在情感的体验中产生共鸣语文课生命 生命听后感叶崇凤一直以为, “感性”是语文老师应该且必须具备的特质之一。这种“感性”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多愁善感矫揉造作甚或无病呻吟,而是指在任何时候,语文老师都要有一颗敏感、柔软、纯真、质朴的赤子之心,爱自然爱生活爱学生,对任何美好的事物都激情洋溢,对一切的未知都充满好奇,情感丰富细腻,思绪灵动纷飞,眼神清澈透明,既有师者的睿智长者的慈爱,又有朋友般的随性孩童般的纯真。这样的语文老师,善于在课堂上创设“感性”的教学意境,善于用巧妙而不露声色的教学语言和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善于引领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情感的海洋,让学生在潮水般起伏的情感体验中产生强烈

2、的共鸣,通过教材这个载体,驾轻就熟地使学生在课堂四十分钟的时空里完成一次相对完整的生活体验和情感洗礼,以此来实现他最初的教学设想,得到在他意料之中的教学效果。今天,在听了张婕老师生命 生命一课的教学后,这种感觉更加强烈了。张婕老师上的生命 生命是四年级的一堂语文课,让四年级的学生也就是十岁左右的孩子来思考有关生命的话题,似乎有点过于沉重了。听课前我在想,年轻的张老师会如何来驾驭这么大的话题,会如何引导这些懵懂的孩子去进行关乎生命的体验。带着好奇和疑惑,我走进了课堂。没想到,接下来的四十分钟,张老师的教学给了我不少惊喜,也让我收获多多。一上课,张老师的引入便抓住了所有学生和听课老师的心。她用简短

3、却极富情感的语言介绍了有关马航 MH370 航班失联的事情,用极深沉的语调表达了对飞机上二百三十九位乘客的关注和久寻不得的焦虑,接着配合 PPT 图片,请全体师生起立,双手合十静默一分钟,为飞机上二百三十九条生死未卜的生命祈福。此时,课堂一片静穆,我的耳边似乎还传来了压抑的抽噎声。小小的仪式结束后,张老师便在已经成功营造出来的庄重肃穆的气氛中非常自然地引出了生命 生命的课题开始上课。结合时事所作的这 5 分钟左右的引入,可以说是整堂课的一个亮点。表面上看,飞机失联跟课文内容似乎并无关联,但其中隐含的对生命的关注正好契合了课文的主题。张老师借助马航飞机失联事件的设计,既是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心时事

4、、帮助学生树立“大语文”学习观的最好教材,又是学生对生命无常生命脆弱所以应当珍惜生命感恩生命最真切最直接的体验。事件本身所包含的关乎生命的种种意义又与教学内容自然地贴切,能用这个事件作楔子巧妙引入课堂教学,正体现了张老师对生活对时事的敏感和敏锐,而这种敏感和敏锐对年轻的语文老师来说尤为可贵,这是惊喜一。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张老师引导学生紧紧扣着“飞蛾求生” 、 “砖缝冒苗”、 “静听心跳”三个故事,通过对故事内容的把握、对重点词语和关键句子的理解、对故事中“飞蛾”心理和“小苗”生长环境的揣摩分析、对课文中“我”的心理变化及情感流露的捕捉,让孩子们用属于他们的语言、思维、感受,自由地谈论对生命的

5、感悟。有了张老师精心设计的教学铺垫和精心创设的教学意境,学生的发言自然而流畅。有的学生模仿飞蛾说“我不想死,我要顽强地活下去” ,有的说“小苗生长的环境好恶劣,没有阳光也没有泥土,可是它却坚强不屈毫不退缩” ;在讲到“我可以好好使用它,也可以白白糟蹋它”一句时,张老师要学生自己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并说说怎样做才是对生命负责任,孩子们的回答让我有点吃惊。他们说“好好使用生命”就是“好好活下去” , “珍惜并充分利用好每一分钟” , “帮助别人” , “上课好好听讲” ;“白白糟蹋生命”就是“整天无所事事” , “上课发呆不听讲” , “做坏事” , “半途而废,不坚持” ,“遇到挫折就想死”这些

6、已然有点深度的思考出自十岁左右孩子之口着实让我有点意外。此时,张老师又抓住时机让学生再反复朗读课题生命 生命 ,并启发学生,在读的时候应该带着怎样的感情?孩子们七嘴八舌地回答“喜爱” “敬畏” “渴求” “自豪”听到这些稚嫩纯真却不失严肃庄重的话语,我的内心有大大的感动。孩子们对这些略显沉重的问题所进行的认真思索,让我分明感受到了生命在他们心中的神圣与庄严,我相信,在老师反复的语言渲染和情感影响下,对生命的敬畏和热爱已经如春天的种子播撒在了这些幼小的心灵并一定能够长成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此为惊喜二。本文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富含情感的语言和精心设计的课件为我们创设了一个又一个极具画面感富有感染力的

7、教学情境,让学生和听课的老师完全沉浸其中感同身受。但张老师似乎意犹未尽,她还要为学生心中已经点燃的生命之火再加一把柴,让这把火烧得再旺一些。在讲到“静听心跳”这个故事的时候,张老师不仅借助情感丰富的语言把学生从“飞蛾” (动物) 、 “小苗” (植物)这两种“他人”的生命引领到了独属于“我”的更为重要的生命个体,还有效地借助了更具感染力更有直观感的肢体语言让学生进行更加深入的情感体验。配合着课件上跳动着的一颗红色的心脏,张老师让学生把自己的右手放在左手的手腕间,问学生“你摸到了什么?” “脉搏。 ”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接着,张老师又要求学生把右手放在自己的左胸,一边感受自己的心跳一边高声朗诵“

8、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我可以好好使用它,也可以白白糟蹋它,一切全由我来决定,我必须对自己负责” ,然后起立提高声音重复诵读,再转身面对自己的同伴告诉他“这就是我的生命我必须对自己负责” 。那时那刻,几十个孩子手抚前胸神情肃穆,一边感受自己的心跳,一边用稚嫩而庄严的声音许下对生命的承诺。至此,整个教学过程达到高潮,一颗颗跳动的心脏让孩子们真真切切感受到了生命真实的存在和无比的神圣,对生命的体验也由喜爱渴求敬畏自豪上升到了珍惜尊重责任和使命,这样的体验,因来自学生自己鲜活的生命个体而一定会令他们印象深刻终身难忘。将情感语言和肢体语言如此融洽地结合,让学生自始至终沉浸于老师创设的教学情境并成

9、为情境中的主角,一轮高过一轮的情感浪潮一次又一次拨动着他们的心弦从而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张老师用她的教学艺术帮助学生完成了对“生命”的独特体验,让学生接受了一次关于“生命”的精神洗礼,其意义已不止于一般的语文教学了,此为惊喜三。回到开头的问题,语文老师必须是“感性”的老师,是因为语文教学本身就是“感性”的教学,它绝不是简单的字词句篇章结构语法知识的传授,更不是对一篇篇有血有肉有思想有灵魂之美文的残忍肢解,而应该是通过教材这个载体来帮助学生“知书” “达理” ,在这个过程中,语文老师的教学方法,一言以概之,就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感之以心,而这里的“晓” “动” “感”出发点其实就是一个,那就是情。心中有“情” ,才会有爱,心中有爱,才会心地柔软如春水,性情温润如碧玉,才会有“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闲适,有“宁静致远淡泊明志”的超然,才会面对生活不麻木不懈怠,永远热情似火激情洋溢。只有具备了这种气质的语文老师,他的课堂才会激情迸溅风生水起,反之,死水一潭波澜不惊的课堂,学生枯坐听讲神游四方,又谈何情感的体验更不要说产生共鸣了。生命 生命一课的教学,在如何“让学生在情感的体验中产生共鸣”这一个方面做了很成功的尝试。2014.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