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艺术论文】传统艺术保护与校园文化创新互渗策略

上传人:凹** 文档编号:154753085 上传时间:2020-12-07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6.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统艺术论文】传统艺术保护与校园文化创新互渗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传统艺术论文】传统艺术保护与校园文化创新互渗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传统艺术论文】传统艺术保护与校园文化创新互渗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传统艺术论文】传统艺术保护与校园文化创新互渗策略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传统艺术论文】传统艺术保护与校园文化创新互渗策略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传统艺术论文】传统艺术保护与校园文化创新互渗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统艺术论文】传统艺术保护与校园文化创新互渗策略(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传统艺术论文】传统艺术保护与校园文化创新互渗策略摘要:在国家“狠抓本科教学质量”战略思想指引下,各高校在课程(专业)设置、教学内容(方法、形式)、人才培养方案(及目标)等方面求新求变;并以“育人”为基础,积极创建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以期打造出具有区域性影响力的文化品牌。本文将重点落于传统文脉保护与独立高校校园文化创新的多元融合上,并以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音乐舞蹈学院课堂教学及艺术实践为例,探究如何通过创新高校校园文化的内容与形式,达成“育人”与“传承”的有机结合。关键词:传统文脉保护;校园文化建设;教学与艺术实践一、本项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及同类研究的现状概述在当前“狠抓本科教学”的方针

2、指引下,各高校积极响应时代号召(尤其是面临“转设”及“转型”压力的独立本科院校),在提升教学软实力方面(如优化教学结构、调整专业设置、提高教学水平等)投入巨大,以“育人为本”,着力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同时将打造“特色校园文化”视作其核心竞争力(有别于他校)的重要构成要素。在这种建校思潮下,将本地域的传统艺术文脉作为一种优质教育资源引入独立本科院校教学体系当中。通过师生对该传统艺术“零距离”的文化认同感使之能够“身入其中”地发展出“共情”的精神体验,并以此为基础,建构特色校园文化,无疑是行之有效的通路。基于此,将地域风情浓厚、艺术特色鲜明的三峡库区传统艺术品类作为一种优质教育(美育

3、)资源融入(区域性)独立本科院校校园文化建构及课程体系之中,探究如何通过大学的教化功能充分促进传统艺术文脉的保护与传承(文化自信的培养),及怎样让校园文化建设从传统文化中汲取丰富的精神养分,打造兼具文化底蕴与时代气息的特色校园文化架构,最终构筑传统艺术文脉保护与传承的教育新路径是为本项研究之理论意义。同时,这些作为民族瑰宝的传统文化形式,其内隐的艺术美感需要以较为高级的技能水平(专业化)为载体,才能在舞台实践中完美展现(艺术情感的传递),因而,是“一般性”团体(如由学生自发组织而成学校的文艺兴趣社团)难以驾驭的。于是,在实践中逐步总结如何才能充分利用好这些地域性的美育资源,并将其同学校正规的课

4、程体系接轨(融入),建立兼具理论水平与实践经验的教师团队,通过课堂教学及艺术实践等途径,以“文化传承与创新”为导向,培养具有文化自信、爱国情怀、可持续发展意识及社会责任感,并能服务于基层的“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同独立高校的办学定位相契合),同时营造出承自传统文脉特色校园文化则是为本项研究之实践意义。纵观国内同类课题之研究现状,一直存在着“学理至上”及“精英路线”的瓶颈。例如,很多学者的研究成果实用性较弱,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严重脱节,多数仅停留在办学理念的理论化论证;抑或囿于课堂教学(讲授)框架之中,其成果缺乏与之相匹配的实践环节,因为传播受限,更难谈其社会效应(外部效度的体现)。因此,本文

5、将重点落于传统艺术保护与高校校园文化创新的多元融合上,并以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音乐舞蹈学院课堂教学及艺术实践为例,探究如何通过行之有效的教改措施,创新高校校园文化的内容与形式。在“育人”(人才培养)的同时,也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与“传承遗产”“保护文脉”的有机结合),进而唤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与参与(“中华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之内核践行)。二、传统文脉保护与校园文化建设的互渗探索以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音乐舞蹈学院教学及艺术实践策略为例“传统文脉”,绝非一般的文化现象,在其“源于生活”之表象下,更是凝结了代代相传的高度艺术及技术性。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一向重视传统文艺在校园中的传承与

6、推广,更希望将其打造成本校有别于他校的一张特色名片,以此作为该校对外宣传的窗口(亮点);同时求真务实,认清了艺术(文化美育)教学的特殊性,采取“以点带面”的实施策略,以音乐舞蹈学院为试点,用专业的艺术教育,结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着力打造出一批富于传统文化底蕴、体现地方特色、同时又宣扬时代朝气与文化自信的精品节目,再通过“校企地”(学校、企业、地方政府)三方整合联动,构建出一个多元互动的实践平台。在打造构建独具特色的、以“传统为本”校园文化的同时,借助新媒体与各实践平台实现对外传播,有效地将“文脉保护”“美育育人”“文化建构”“社会效应”等各方面因素揉捏融汇,探索出了一条以“传统文脉保护

7、与校园文化建设”为导向,以“继承、保护、改良、丰富三峡库区传统文脉”为时代使命,以培养“创造型”“应用型”人才为教学目标,以“校企地”三维互动实践平台为对外宣传窗口(社会价值与责任的体现),打造出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一)团队建设与课题研究三峡库区作为中国传统艺术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拥有数量众多的传统艺术品类,可以说涵盖了民众“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即“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这些艺术品类能够在历史浪潮中沉淀并延续至今,其人文、艺术、社会价值自是毋庸置疑,但由于时代变迁、审美旨趣更替,以简单化的“拿来主义”思维照搬其本真的表演内容及形式,并不适宜于当代舞台表演评价标准需在保留其内核真知的基础

8、上(最大程度上避免所谓“伪民俗”现象之发生),结合学校现有的软硬件条件(包括场地、设备、生源质量等)对其进行符合新时期审美趣味的“创造型”改编(抑或“创编”)。要克服这一系列的困难以达成最终的舞台精品节目呈现,光是一腔热忱是远远不够的,首先需要打造一个具有高凝聚力、高业务能力、高科研水平、高社会责任、高文化自信的所谓“五高”团队。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音乐舞蹈学院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对在岗全职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业务强化(培训):即通过选派本单位的主科教师去往专业艺术团队、文化保护单位及专科艺术院校取经,并邀请市内外专家及表演团队前来本校举办系列讲座、学术研讨及高水准文艺演出,最大限度

9、地调动起全员参与的主观积极性,开拓视野,更新认知。同时,积极鼓励教师申报并开展与之相关的科研(教改)项目,学校在资金、配套以及课时量调整等方面给予相应的支持与政策倾斜,尤其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紧密联系,将学术成果转化为舞台成品,再通过一系列的艺术实践使之成为校园“洗脑”精品。据不完全统计,至2019年底,全院共计选派出教师20余人次前往各级专业团体及艺术院校进行中短期培训,邀请学界专家10余人次来本校交流讲学,创作、改编基于三峡库区传统文脉的歌舞类节目30余个,参与各级各类实践演出70余次,教师主持(参与)各级各类相关课题研究共计50余项(尤其可喜的是,其学术成果的实践价值转化率达到了85.6%)

10、,逐步建立起来了一个学术氛围浓厚、具有空前向心力的专业教师团队,并通过形式多样、富于时代气息的新编传统文艺节目在各个实践平台上的展露,打造出一个秉承传统、尊重经典的校园文化架构,也由此发展出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对外宣传的窗口、名片。(二)课程设置与教学实践音乐舞蹈学院自建院伊始(其前身为包括音乐、舞蹈、戏剧表演、服装、播音与主持等多专业的“表演艺术学院”),就注重将中国传统民族艺术元素(且不仅仅局限于本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瑰宝)融入到专业课程体系之中(包括舞蹈、器乐及声乐的日常正规教学),并取得了一系列令人满意的成果。如在舞蹈课程设置方面,不仅各个年级均开设有“中国民间舞”教学,更重要的是,

11、在“舞蹈基训”中大量采用中国古典(传统)身韵片段对学生进行“具身化”的动作及认知强化。在现场钢琴伴奏的音乐韵律中,将民族性的艺术美感以最为直接的方式完成教与学的双向输入及反馈,为日后的舞蹈成品排演打下了坚实的传统根基。在声乐教学中(尤其是合唱排演环节),教研室群策群力,对三峡库区传统曲调进行汇编及二度创作,成果斐然。同时运用大量极富地方特色的合唱曲目(如川东竹琴唱腔,巴渝山歌小调“幺妹乖”等)对学生进行演唱技能、身韵感情及审美感知等多方面的训练,融演唱基本能力及爱国主义美育为一体。更是通过举办一系列兼具民族性与时代感的合唱作品专场演出,让本校师生能够切身地感受到民族曲调之不朽魅力,营造出良好的

12、校园文化氛围。在器乐教学中(尤其是对钢琴主修生的教学内容安排上),专业教师会依据学生的技术特点,“中西兼顾”地进行曲目选择,并有意识地选用具有巴蜀地域文化特色的钢琴小品作为考试规定曲目之一(如黄虎威的巴蜀之画四川民歌主题钢琴组曲等),用西洋乐器奏出民族最强音。(三)艺术实践与人才培养基于严谨正规的专业课程体系架构,以及常年积淀所营造出的浓郁校园文化氛围,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音乐舞蹈学院的艺术实践开展得如火如荼,已经与10余家企事业单位及演出团体开展校企联动的艺术实训基地建设工程,并同重庆市委宣传部、重庆市文联、重庆市音乐家协会、重庆市合川区文化委员等政府机构保持着密切合作。受益于明确的办学

13、定位和完善且针对性强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该学院的毕业生就业率及用人单位满意率均位居全市同类本科院校前列。根据最新的数据报表,仅20192020年度,音乐舞蹈学院共参加全市范围内的各类演出30余次。其中,根据巴渝民歌改编排演的合唱作品幺妹乖,以及弘扬民族气节、抒发爱国主义情怀的原创舞剧钓鱼城等节目更是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在校学生通过基于“校企地”三维联动机制所打造出来的、辐射全市的实践平台反复磨砺,其专业水平得到明显提升的同时,民族艺术养分的积累和文化自信心也显著加强。不仅教师资格证考试通过率排名靠前,现场招聘面试得分方面,与本市一本校园毕业生相较,也不落下风。(四)品牌打造与社会责任世间万

14、物,均遵从“用进废退”的准则,尤其是对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大类的传统艺术文脉一系,最好的保护,便是对其常态化的使用,使其作为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品类而获得最大范围内的广泛认同。基于此,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音乐舞蹈学院从巴渝民俗中汲取养分,创造性地将其与时代潮流及大众审美无缝衔接,不仅在全市各大剧院、会场不遗余力地出演独创或改编的传统音乐舞蹈类节目,使其登上主流艺术的大雅之堂,树立起该学院的“品牌形象”。同时,利用寒暑假时间,积极组织师生参加“三下乡”活动,将富于时代朝气的“新传统”送入基层,乃至其生根发芽之地。并向当地艺术团体、非遗文化传承人学习取经。通过与民俗“面对面”接触,深入地了解到该传统文化的发展脉络、演化过程以及目前所处的困境,在艺术水平得以升华的同时,更觉肩上所承担的那份沉甸且不容推卸的社会责任与使命感。三、结语之于传统文脉保护及传承,关乎民族文化伟大复兴,形式多样,殊途同归,却也前路漫漫。我辈仍需怀揣对传统的敬畏,牢记作为一个艺术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感与时代使命感,把握学理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不止探索,砥砺前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