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式教学【教学设计】《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人教)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54741871 上传时间:2020-12-0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72.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现式教学【教学设计】《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人教)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发现式教学【教学设计】《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人教)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发现式教学【教学设计】《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人教)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发现式教学【教学设计】《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人教)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发现式教学【教学设计】《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人教)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发现式教学【教学设计】《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人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现式教学【教学设计】《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人教)(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合肥七中吴哲教学模式介绍:发现式学习认为,科学家用来解决问题、探究未知的理性策略可以传授给学生。其模式是在学生积极参与科学探索过程, 教师试图模拟科学家解决问题的过程, 使学生体会科学家如何面临疑难境, 学会搜集和加工资料, 最终达到问题的解决, 从而获得在真实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现式教学的课程环节:激趣导学目标导学导思点拨设问寻疑诊断反馈拓展延伸设计思路说明:通过科学史做引入激发学生积极讨论,引入教学主题: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一)。根据教材的实际需求把要完成的教学内容分解成层次由浅入深的各个小目标,让学生去感知教材,链接生活,最大限度的使学生动口

2、、动手、动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本节课利用多媒体资源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一边思考一边小结本节课的知识结构,起“温故而知新”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把新知识与旧知识联系,形成新的概念,在自己的认知结构中进行重组,完善知识结构。教师按小组巡视并检查学生对问题的解决情况,收集学生的学习信息,及时引导, 点拨,利用教学中预设的各个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诊断反馈环节是贯穿本模式的一条主线。从形式上看,练既可以是综合、书面的,也可以是整体、口头的;从内容上看,既可以是知识掌握,也可以是思维训练;既可以是巩固强化,也可以迁移延伸;从教学程序上看,主要是安排在新课结束后巩固

3、所学、迁移知识、培养能力, 但也可以安排在新课开始前的导入性训练。“大教学观”指出,要让课堂教学向课外延伸,指导学生开展相关的课外实验,丰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通过延伸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提升认识水平,为进一步获得生物知识奠定良好的技能与心理基础。教材分析本节开始的问题探讨让学生了解“融合遗传” 的内涵, 从而为进一步理解本节所述的孟德尔“颗粒遗传”的观点打下伏笔。本节内容是按照孟德尔对生物性状遗传的探索过程,从现象到本质, 层层深入地展开的。其顺序即是:孟德尔的杂交实验方法和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发现问题 )一 实验现象的分析(提出假说 )一 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验证假说 ) 归纳总

4、结分离定律(总结规律 )。这就是本节教材内容的内在逻辑结构,这也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在教学内容上也便于学生沿着孟德尔的探索过程进行思考和从实际中领悟孟德尔的科学方法。考虑到削枝强杆,重点突出, 原教材中的“基因型和表象型”,“分离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以及“显性的相对性”等内容,有点删减, 有的移到教材的其他地方讲述,这样安排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剪接流畅,也便于学生沿着孟德尔的探索过程进行思考和从试验中领悟科学方法。从呈现方式上,编者的主旨思想是以孟德尔发现遗传因子的试验过程为主线,突出科学史和科学研究方法的教育,与原教材比较,本教材在这方面又有新的突破。为了加深学生对遗传因子的分离和配子的随机结合

5、与性状之间的数量关系的理解,体验孟德尔的假说, 文中穿插了模拟实验“性状分离比的模拟”;正文中还辟有专门栏目,对本节科学史中体现出来的主要科学方法“假说演绎法”进行了介绍;在正文的最后,编者又创设与植物杂交有关的问题情景,安排学生进行设计实验程序的技能训练。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认知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2、认知孟德尔分离定律的内容和实质。3、理解自交、杂交、测交、正交、反交、性状、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性状分离、纯合子、杂合子和分离定律等概念。【过程与方法目标】1、自主探究: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2、相互交流:对分离现象的解释,体会孟德尔对杂交实验分离现象解释的假说。

6、3、自主学习:通过互联网、图书馆、新华书店等多种渠道,收集遗传学之父孟德尔的个人资料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敢于质疑、勇于创新,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2、尝试进行杂交实验的设计。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2、对分离现象的解释。3、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4、分离定律的内容和实质。【教学难点】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2、对分离定律的理解。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3、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资料。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的重要成分,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

7、跃的因素。是推动学生产生寻求知识,从事学习活动的强大心理动因。打开 ppt,播放孟德尔的生平介绍。孟德尔,奥国人,天主神父。1856 年开始在修道院的花园做豌豆遗传试验。1865年发表了题为植物杂交实验的划时代论文,但当时并未引起人们注意。直到1900年才引起遗传学家、育种家的高度重视,被誉为遗传学的奠基人。(展示ppt第2 页)老师提问:红花与白花的后代是否一定是粉色?高茎与矮茎后代是否是不高不矮?(展示ppt 第 3 页)学生思考后,争先恐后举手回答问题,老师趁机导入本课的课题。二、目标导学“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叶圣陶先生认为: “教师当然需教,而尤宜致力于 导 。导者,多方设法”。怎

8、样“教”呢?布卢姆在“教育目标分类学”中指出:欲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愉快学习,主动获取知识,在目标意识驱使下,产生永恒的“内驱力”。显然,“导学”环节就成为“六环节”模式中最核心的部分;也是一堂课中“时间篇幅”最长的一段。【目标分解】1.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是怎样设计的?2.孟德尔为解释实验结果作了哪些假设?他又设计了什么实验来验证假设?3.分离定律的内容是什么?三、导思点拨在目标导学环节后,利用多媒体资源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一边思考一边学习,起到加强印象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把新知识与旧知识联系,形成新的概念, 在自己的认知结构中进行重组,完善知识结构,总结学习方法。符合“认知思考

9、再认知”的认知规律。【讲授新知】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阅读课本P2-P3,寻找名词。1.自花传粉2.自交3.闭花受粉4.纯种5.人工杂交6.异花传粉7.去雄8.父本9.母本10.性状11.相对性状(展示ppt第5 页)1.豌豆做遗传实验容易取得成功的原因:师:为什么用豌豆作遗传实验材料容易取得成功?生:豌豆是闭花自花授粉的植物,自然状态下是纯种。用豌豆做人工杂交实验,结果既可靠,又容易分析。(展示ppt第6 页)教师介绍:自花传粉,闭花授粉,异花授粉,人工异花授粉,正交,反交等概念。(展示ppt 第 8、 9、 10、 11 页)同时,豌豆还有易于区分的性状,实验结果很容易观察和分析,豌豆的

10、花大,便于人工授粉 因此,豌豆是理想的遗传实验材料。孟德尔经过观察,在34 个豌豆品种中选择了七对相对性状如茎的高度:高茎和矮茎这是一对性状相对性状是指:同一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他首先是对每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各自进行研究的。(展示ppt第 12 页)下列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展示ppt第 13页)A 、猫的白毛与蓝眼B、兔的短毛与长毛C、人的身高与猴的身高D、棉花的细绒与长绒孟德尔选择了豌豆作为遗传试验材料,找出了七对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展示ppt 第 14页)这么多的性状,该如何研究呢?简单复杂孟德尔的研究历程:(展示ppt 第 15 页)科学研究常用方法:假说- 演绎法2. 一

11、对相对性状(茎的高矮)的杂交实验孟德尔是如何进行豌豆的杂交实验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大家先围绕以下问题各自看书(课本 P3-6),进行自主学习,然后同桌之间进行讨论,交流学习的信息。(1) 注意弄清以下几组概念的含义:(展示ppt 第 16 页)亲本、母本、父本;杂交、自交,正交、反交、测交,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性状分离。(2) 在杂交实验中孟德尔选择的是什么样的亲本?他是如何设计杂交类型的?(展示 ppt 第 17页)孟德尔选择的是纯种高茎豌豆和纯种矮茎豌豆作亲本。在杂交亲本的选择上既用高茎作母本(接受花粉的称母本),矮茎作父本(传出花粉的称为父本),同时又用高茎作父本,矮茎作母本如果将第一种杂交类型称为正交,那么第二种杂交类型就称为反交了。但不管是正交,还是反交, F1 都有表现高茎的植株。(3) 孟德尔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观察到了哪些实验现象?(展示 ppt 第 18 页)F1 都是高茎的即F1 只表现一个亲本的性状高茎。F2 出现了性状分离即出现了两个亲本性状:高茎和矮茎且高茎与矮茎之比接近 3:1(4) F2 中出现的3: 1 的性状分离比是偶然的吗?(展示ppt 第 19 页)七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数据:实验现象:在 F1代中只表现出显性性状。F2 代中出现性状分离现象。性状分离比: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接近3: 1。 看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