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读《我的教育信条》有感3000字-精品

上传人:20****03 文档编号:154563454 上传时间:2020-12-07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5.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得体会-读《我的教育信条》有感3000字-精品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心得体会-读《我的教育信条》有感3000字-精品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心得体会-读《我的教育信条》有感3000字-精品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心得体会-读《我的教育信条》有感3000字-精品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心得体会-读《我的教育信条》有感3000字-精品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心得体会-读《我的教育信条》有感3000字-精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得体会-读《我的教育信条》有感3000字-精品(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读我的教育信条有感3000字读我的教育信条有感3000字陈望南枝近日读了杜威的我的教育信条,让我产生不少启发。这些感想不是推翻当下某些认知理论,而是就像转到房子背后从而窥得其某些本已存在但与以往所见有所区别的方面。有些问题似乎从未细加思考,被社会的约定俗成所遮蔽。对于自己的工作,从来都是想着如何直接踩在前人的肩膀上前行,却不去想想这方向为何会往这而不是往那儿。孩童为什么学习?为了人类种族的延续吗?他们内在的动力是什么?这些看似已有标准答案的问题,这些看似与我的工作生活略有一点距离如果不去思考我依然可以从事我的工作,其实都是很有必要认真对待的。就此写下自己在读书中的一点小小思考,表述应该有点混乱

2、,仅作记录。一、学习的源头孩子为什么学习?从出生开始,孩子在家里便有学习行为,他们对于自己身边的人有着情不自禁地模仿行为。而当认知系统发育到一定程度,便需要得到更为系统的学习。当儿童的兴趣集中在学习家庭以外的社会方式时,学校就出现了。学校的目的在于使他开始学习如何与同侪群体进行互动的细节,使他熟悉蕴含在文化之中的观念,并且将其作为必须使用的思维工具去观察和理解他周围的人类生活之发展状态。70为什么学习?因为他从最初的无意识模仿到后面发生兴趣,比如他不满足与父母进行最原始的交流方式后,便要学习父母间在实行的交流规则,他不满足只与父母交流时便会自发地学习与其他人之间可以实行的交流规则。所以学校的出

3、现,使因为儿童有必要通过学习参与到社会,是一种从个体参与到集体中的途径。这是一种宏观的统筹安排。而儿童学习的原始动机是兴趣。那么兴趣又是从何而来?杜威说我认为唯一的真正的教育是通过对于儿童的能力的刺激而来的,这种刺激是儿童自己感受到所在的社会情境的各种要求引起的,这些要求刺激他,使他以集体的一个成员去行动,使他从自己行动和感情的原有的狭隘范围里显现出来;而且使他从自己所属的集体利益来设想自己。兴趣来自刺激。当他进入社会群体中,能力便受到刺激。当他与群体成员无法交流时,便会因为这样的刺激而对群体成员中的交流规则产生兴趣。而这刺激与兴趣的最终源头,是儿童想融入群体的动机。既然学校时帮助孩子进入社会

4、群体的机构,那就必须明确儿童的刺激与兴趣对他们的意味,不应抛却、遗忘教育、教学于人类而言最原始的目的。二、学习的误解宏观地来看,学校的存在、儿童学习的原始动机是那样紧密相连。而当下,谈教育、谈学生等等,似乎已经有些舍本求末。尤其于我等一线教师而言,谁会去细想儿童于学校意味什么,学校于人类意义上的儿童意味什么。在杜威的书中,儿童的兴趣是从个人到集体中的一员,从家庭到学校的,是其在家庭中无法满足而需要继续深入学习的动机。但我们当下的各种学习,其实于生活的联系似乎不太密切。学习高于生活,生活称为学习的基础辅助,本应是学习服务于原本就存在的生活通过学习从而更好地生活。这样的结果,与中国历史、传统观念都

5、有关系,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学而优则仕等思想控制着古人,也影响着当代人。于是儿童学习的兴趣从一开始就显得过于生硬与枯燥,可以说它也是与儿童的生活需求相脱节的。我们学习生字词语等等,变成了获得成人肯定的行为。语言固然是一种逻辑的工具,但基本的、最重要的是一种社会的工具99,我们一定不要忘记,这些形式只是符号150。经常会听到一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根据自己的经验凭自我意志为儿童挑选的教学材料,然后再通过一定的方式方法激发兴趣,有点像在温室里种反季蔬菜。毫无疑问,娴熟的教师经常能够成功地唤起儿童对这些事物的兴趣;但这种兴趣或多或少是以人工的方式激发的,而且,当激发时,兴趣有点做作,与儿童生活

6、中的其他兴趣没有关系。儿童一开始进入集体中必然还保留着从家庭转向学校时的兴趣,那种兴趣从他们内心出发,真是而生机勃勃。但我们可以惊讶地发现到了小学高段,有点难以辨别他们的兴趣,而有许多的兴趣则是后发的,像在黑板上擦掉原有的内容而加以重新书写。在学校中学习知识,儿童的思维模式更像是被集中统一扭到一个频道上。他的思维集中在对形式的纯粹辨认和表达中153,书本上的资料与儿童在生活中所体验到的资料与分离在儿童处理后者的良好的组织能力形成之前,前者就强加给了儿童是非自然的分离,它只能产生有缺陷的欣赏标准,只能让感性的和短暂的兴趣高于有价值的和永恒的兴趣。不得不说,学校的教育与最初的目的有些不相符了。我们

7、现在教学目标中时常会出现刻意服务于生活的目标,大概也是发现学习行为与生活习俗等越趋越远。如果一开始便不曾分离,为何之后还要回归?儿童一开始便是从生活中而来。可以看出,我们在让儿童进入学校后是先让他们适应、服从群体生活方式,然后再回过头来关心他们一开始来这里的兴趣,很可惜到了那时儿童自己都忘了兴趣为何物。三、学习的方向学习,当然首先得正视儿童的兴趣。这里的学习,不是单指语言、计算等在学校里通过各种方式考核是否掌握的形式,而是指作为人类需要尝试、掌握的基本以及拓展性的技能。如烹饪、缝纫等,如对自然事物的了解等,作为一个人类群体中的一员应了解掌握这些生活中的技能。而确实,入学前的儿童对家中大龄人员的

8、行为有着极大的兴趣,他们会模仿大人的样子握着锤子敲打,他们会模仿大人的模样给洋娃娃剪衣服,他们的兴趣全在这种模仿上。但是进入学校后,兴趣会被刻意更改,这无疑是一项违背生命成长的举措。并不是指我们学校教育就该抛弃语言学习等,而选择锄地、耕种、缝纫等生活技能,而是应该保留儿童的最初兴趣,不应像现在这样侧重形式如此明显。在我们许多学校中流行的以不自然的、机械的单调低沉的和歌咏方式阅读的现象,恰恰是缺乏动力的表现,阅读被变成了一种孤立的技能。152新的兴趣被人为强势培养以后,容易变成基因异变。没有人能估计这种纯粹形式上的连续不断的操练所带来的麻木和僵化的后果。如果在长期的学习之后,儿童对形式已足够习惯

9、以及掌握,当他们离开校园发现最初的对于自己能力的刺激依旧存在,又该如何看待自己这些年的受教育。学校学习与儿童兴趣的脱离有许多呈现,比如我们让小学阶段的孩子阅读名著。有许多书并不适合小学生,但当下社会可能给人一个假象读名著才算爱读书。或者教师未加挑选就将大量书籍推给学生读,也是对他们的伤害。儿童在少年时期读了某本名著,他当时确实读懂了一些,但与这本书能给人带来的内容而言可能是九牛一毛,而在他接下来的人生中一般不会再次阅读。这便是浪费了这本书的价值,同时从另一角度而言,这个孩子也可能对该书做了错误的学习。由于文学的重要性,所以我们压倒一切地要求儿童在学龄初期就学会阅读,我觉得这种思维似乎是一种曲解

10、。正因为文学如此重要,所以才适合把书面语言的引入推迟到儿童能够欣赏和理解其真实含义的时候。155如果强硬加入,儿童也会适应,但终究阅读只是为了阅读。如果我们刻意关注儿童的学习,可能也会出现问题。我们不是为了享受关注而关注这些事情,而是心中的目的决定了我们的视阈范围。如果我们心中有了儿童即将要适应的固定的目的,那么我们就只能在儿童身上看到与该目的有关的事情。109毫无疑问,这使得我们的观察也有了局限性。杜威认为成年人只有通过对儿童的兴趣不断地予以同情的观察,才能够进入儿童的生活里面,才能知道他要做什么,用什么教材能使他工作得罪起劲、最有效果。我们在教育中应以儿童的兴趣为基础,这一兴趣不是指对某样玩具,而是从他们生命发展而来的对某些事物本能的产生兴趣,而是对群体对个体能力的刺激而来的。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个性,而不是掌握信息。希望我们的教育会越来越清明,抛开那些故弄玄虚的东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