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材料到论据-例证法写作(学案)

上传人:舍子 文档编号:154138 上传时间:2016-11-29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材料到论据-例证法写作(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从材料到论据-例证法写作(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从材料到论据-例证法写作(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材料到论据-例证法写作(学案)(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课件尽在金锄头文库2009 制作人:高青一中 何萍萍从材料到论据例证法写作训练【学习目标】1、能指向鲜明地概述事例。2、学会通过议论分析揭示事例与观点的必然联系。3、在学习写作方法的同时,激发自身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气节。【话题】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与感受,以“气节”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 300 字的论述片段。【写作导航】一、审题:1、说一说你所熟悉的关于气节的名言:2、结合话题思考:哪些例子与此话题有关?此例什么地方体现了本话题?3、找出你想到的例子的共同点,有一句话谈谈你对“气节”的理解。二、例证法(一)材料的选择:(二)对事例的表述:1、读下面文字,认真对比、分析素材与举

2、例的差别,总结表述时对事例的处理方法。【素材】 不为五斗米折腰东晋诗人陶渊明在泽做县令时,有一次,郡里的督邮到彭泽检查公务。郡里派人送信给陶渊明,要求他做好迎接准备,也就是备好礼品,备好美食佳肴,穿戴整齐,恭恭敬敬地迎来送往。陶渊明气得将信撕得粉碎。他大声说:“我决不为小小县令的五斗米薪俸,就低声下气地向那家伙献殷勤?”说完,脱下官服,摘下官帽,交出官印,坐下来写了辞职书,辞官回家。【举例】南山之侧,清菊丛中,满腔浩然正气。清流河畔,星月之下,一副铮铮铁骨。当身为彭泽县令的陶潜被郡府命令“迎接”督邮时,他毅然做出决定:去官归隐。他将郡府的书信撕得粉碎,褪去官服,交出官印,一纸辞呈便离开了黑暗浑

3、浊的官场,留下一句掷地有声的回音:不为五斗米折腰2、牛刀小试从所给材料中选择一例,对体现观点的内容作指向鲜明的叙述。(三)对事例的分析:1、读下面一段文字,找出论证中存在的问题:【事例论证】悠悠清溪,淡淡菊香。那悠扬的琴声,荡尽五柳先生心中的苦闷。当年,陶氏家道已中落,陶渊明好不容易才得到一个彭泽县令的职务,常人一定认为他应该好好珍惜,当上级借考察之名来敲诈时,他可以剥削农民来贿赂上级,保住自己的官位,但他没有这样做。他愤然脱下官服,交上官印,石破天惊地喊出让后世钦佩不已的“不为五斗米折腰。 ”所以,气节是人不可缺的一种可贵的精神力量,我们要坚守气节。【问题】【我来修改】2、课堂练习:给你刚才写的事例表述加一个分析段:方法归纳:要使事例更好地为观点服务,应如何表述事例?方法总结:最新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课件尽在金锄头文库三、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自己总结一下例证法的写作方法及应注意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