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海峡两岸青年学生客家文化寻踪夏令营考察报告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5399643 上传时间:2017-11-0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3.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七届海峡两岸青年学生客家文化寻踪夏令营考察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第七届海峡两岸青年学生客家文化寻踪夏令营考察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第七届海峡两岸青年学生客家文化寻踪夏令营考察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第七届海峡两岸青年学生客家文化寻踪夏令营考察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第七届海峡两岸青年学生客家文化寻踪夏令营考察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七届海峡两岸青年学生客家文化寻踪夏令营考察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届海峡两岸青年学生客家文化寻踪夏令营考察报告(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届海峡两岸青年学生客家文化寻踪夏令营考察报告09 专门史:樊鹏时值八月酷暑,我和董丽、柴可、郑紫苑、凌焰等五位同学和尊敬的周建新、钟俊昆、邹春生三位老师一行八人远赴羊城,参加第七届海峡两岸青年学生客家文化寻踪夏令营。八月十二日下午,我们抵达广州中山大学,入住紫荆园留学生楼。在随后的晚宴中,中山大学副校长陈春生教授、历史系博导兼此次夏令营领队温春来教授均做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对参加此次夏令营的师生们表达了诚挚的欢迎和对夏令营圆满成功的真诚祝愿。八月十三号吃完早餐后,中山大学在南校区永芳堂二楼讲学厅举行了隆重的开营仪式。仪式上,中山大学副校长陈春生、领队温春来都发表了妙趣横生的讲话,台湾的教授随

2、后向中山大学赠送了礼品。仪式告一段落后,广州暨南大学历史系刘正刚教授为到场来宾主讲了“客家文化专题讲座”之“客家文化漫谈” 。通过刘教授旁征博引的讲述,客家人向四川、台湾等地迁徙的具体情况及风俗之演变清晰地呈现在我的面前。客家人在明末清初及以后的一百多年间,由于人口快速增长导致的人地矛盾加剧状况,导致许多客家人远迁至四川、台湾等地。刘教授指出,客家人迁往两地的背景不尽相同,当时的清政府对客家人迁往四川一贯抱支持态度,鼓励客家人迁往当时地广人稀的“天府之国”并允许有妻室儿女者举家搬迁入川。在定居、耕种等方面均给予大力扶持。此项优惠政策致使大量客家人西迁入蜀,四川人口短时期内大量激增。乾隆年间有人

3、建议限制客家人入川以控制人口迅速增长的局面,乾隆帝下旨予以驳斥。入川后,客家人的生活习俗发生了或多或少的变化,以女人缠足为例,受川地风俗影响,在客家地区不缠足的女性在环境的影响下也渐渐开始缠足。而迁居台湾的客家人一开始就很少得到政府支持,故客家人迁居入台均是小规模的。经过与台湾原住民的长期融合,入台的客家人也具有了新的特点。比如客家籍的女子逐渐失去了勤劳的品质而不理家务,相反男子却承担了更多的家务。刘教授借助档案资料和大量的田野调查发现了客家人在迁徙到其它地方后受不同地域风俗的影响而展现出来的不同特点。体现了一位严谨的历史学者的务实精神。八月十三日晚,我们乘坐 K483 次列车前赴贵港。次日清

4、晨在贵港简单早餐后,我们的数十名夏令营营员坐汽车前往木格镇,参观云垌村君子峒客家围屋和“桅杆城” 。到达云峒村后,村里的族长热情接待了我们并详细地讲述了当地围屋的历史。我从而得知此地的围屋是贵港甚至整个广西保存最完整的。而所谓“桅杆城” ,是只有取得功名的人才有资格立桅杆记功,普通人无权染指。参观完围屋后,我们又来到木格镇区下街三界老庙观赏客家八音表演。虽然我不懂客家话,但台上男女演员投入而激情四射的表演依然深深打动了我。人类的情感是息息相通的,即使你未曾谙熟每一种语言。午餐后,我们前往庆丰乡赐谷村,考察长排屯曾氏客家老祖祠。赐谷村是洪秀全来广西传教的第一个村子,群众基础很好。而曾氏客家老祖祠

5、又是当地保存较好的祠堂之一。随后,我们又马不停蹄地来到客家人长安总社参观。经过广西民族大学唐晓涛老师的讲解,我明白了所谓“总社” ,实际上是由几个甚至几十个分社组成的。每个“社”均有一位“伯公”且都存在“打醮”传统。夏令营所到之地,真是处处有学问。八月十四日下午五点左右,我们驱车前往桂平市,入住乳泉井国际大酒店。丰盛的晚宴消除了整日奔波带来的疲惫。欢迎仪式后,广西民族大学徐杰舜教授讲述了“客家人与平话人”的历史,在他的讲述中,所谓“平话人” ,是指平定南部叛乱的讲西南官话的军队里的人。 “平话人”在广西生活的历史要远远早于客家人。而“客家人”和“平话人”多具可比性。比如,就踏上广西这片土地的时

6、间而言, “平话人”可以追溯到宋代以前,而“客家人”则要在宋代以后方来到广西。从风俗习惯上看, “客家人”保留中原传统文化因子的地方比较多,而“平话人”的土著化倾向更严重一些。从基因上看, “客家人”父系靠近中原汉族,而桂北平话人母系遗传基因则靠近南方少数民族。 “平话人”还有一个奇特之处,即他们很忌讳说“大” ,总是以“亚”易之。如亚父、亚母、亚叔、亚伯等。但“平话人”也过“三月三” ,也吃“五色糯米饭” ,也实行“二次葬” ,也有女子“不入夫家”的习俗。这些同“客家人”又有相似之处。徐教授的讲座给我耳目一新的感觉,这个慈祥蔼然的老者也让我深佩其在学术上的用心之深、用力之勤。紧随徐教授,广西

7、民族大学唐晓涛博士也为我们献上了丰盛的“学术大餐” ,她的讲座题目是“大藤峡瑶乱到太平天国” 。在她的讲述中,我了解到大藤峡是黔江和义江交汇处,明代时候,大藤峡一带居民多是瑶民,在“大藤峡瑶乱”的年代,瑶民们大肆抢劫过往航船,成为地方大患。为了更好控制大藤峡区域的民众,明政府将沿江民户“编户齐民” ,并派遣“郎兵”守卫大藤峡。到明朝万历年间,大藤峡一带民户很多,但当地百姓的主体仍是瑶民。在大藤峡地区的信仰体系中, “三界神”是拥有至高地位的。 “三界神”的由来是一个悠远的故事。在明末清初的时候,当地有个著名人物冯克力,他就是大藤峡冯氏的祖先。后来,其后裔冯都长帮助官府去招抚瑶民,维护两广米粮航

8、运。到冯都长的九世孙冯集之后, “三界神”信仰正式形成。而在台湾, “三界神”又有另外的说法,多是指“天、地、人”三界。由此可见不同地域在神明体系上的差异。顺着唐老师讲座的思路,我又了解到在清朝嘉、道年间,广东手工业发展迅速,导致原料匮乏,广西借广东手工业发展之东风,木炭、采矿等行业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山区因此得到开发。到了清朝中期,情况发生了改变,大藤峡一带的村庄民间社会组织力量上升,以庙为单位组成保甲单位,社庙成为最常见的乡村社会组织形式并形成独有的祭祀圈、信仰圈,其政治功能十分明显。而且这种“村社联盟”排他性极强,由此导致当地民族矛盾日益尖锐。比如当地的“六乌庙” ,壮族人可以参加祭祀,讲

9、“白话”的人也可以参加,但客家人却不许参加。这就导致壮族人和客家人的矛盾逐渐升级。唐老师由此引申到在“太平天国”起义前,洪秀全曾经带领一批信众“砸社毁庙” ,其原因正是借这种行动来赢得饱受排斥的客家人的拥护和支持。以前在学到“太平天国”历史时,我对洪秀全“砸社毁庙”的做法很不理解,唐老师的讲座拨云见日,为我清除了心头多时的疑惑。次日早餐后,我们来到了金田镇,参观太平天国遗址纪念馆、金田营盘、并考察了金田村。纪念馆萧条冷落,很多珍贵文物都已消失无迹,而现有的文物由于资金匮乏,也面临无力维护的窘境,让人叹息。看到“金田起义”纪念馆外天王洪秀全的铜雕像,我想,这位叱咤风云的英雄当年在远望北国时,心中

10、是多么渴望着雄图大展、一定乾坤。看完金田村,我们又来到了王举村。参观祠堂时,村里族长向我们介绍了村名的由来。清朝时,此村出过九名举人,而九名举人皆皇帝敕封,故名。谢氏始祖谢天佑为清初人,以做大米生意起家,后发奋读书,三十岁上就成为州司马。谢天佑乐善好施,对当地百姓多有恩惠,为人所称道。我想,一个宗族祖先的功绩在受到后人大力褒扬的同时,定能给族人以激励,为这个宗族的繁盛带去无尽的精神动力。八月十六日,我们乘坐游船前往大藤峡。急风骤雨中,大藤峡呈现的是狂野的美丽。船行两小时后,我们离舟登岸,来到弩滩甘王庙参观。甘王作为一个地方神明,之所以能得到清朝政府的敕封,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传说在太平天国起义期间

11、,甘王保佑了周边的百姓未受战乱之苦,故被政府树为典型,而其受敕封的背后,清政府重建社会秩序的良苦用心也显而易见。考察明代古营盘遗址时,望着坍塌破败的旧时营盘,当年的威严肃穆早已消逝,只剩下断砖碎瓦默对凄风冷月、长天大地,静静诉说着数百年来的世事沧桑。离开大藤峡,我们前往广西博白考察。晚上八时,当这座西南小城华灯初上时,我们下榻德鑫大酒店。博白是古代美女绿珠的故乡,也是著名语言学家王力先生的桑梓。在这个走出美女和才子的地方,究竟会听到、看到什么?我满怀期待。翌日,我们坐上大巴,前往永安镇南面堂,考察社王、五座大屋、君爱堂。在南面堂,我们受到了当地居民的热烈欢迎。许多村民面带微笑夹道欢迎,年轻小伙

12、子则舞起狮子来表达欢迎之意,让我深深感动。那些质朴善良的面孔将长存于我的心中,不能忘却。随后,在那村镇,我们考察了大村蔡屋。那是我一路行来所见到的最具规模的祠堂。前后七进的房屋齐整大气,昭示着蔡氏曾经的荣光。我曾请教一些老师,为何同为祠堂,有的宏大规整,有的却敝旧破败?得到的解释是,除却资金的多寡,当地宗族发育是否完善是决定一个祠堂兴盛或破败的重要原因。在博白镇大良村,大平坡水楼以其独特的结构让人眼前一亮。水楼四面环水,建筑虽古旧却气派。而在楼外挖掘水塘完全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南方很多特色建筑都有类似的防御功能,如福建土楼、客家围龙屋等。大平坡水楼另辟鼷径,实让人大为激赏。霏霏细雨下,我们离开

13、水楼,前往博白县城内王力故居参观,那是一座修葺一新的院落,共二十多个房间,每个房间分门别类介绍了王力先生荣辱浮沉的一生。通过参观,我看到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献身学术、九死不悔的精神和身处逆境不坠青云之志的高节。告别王力故居,我们又来到了位于博白中学校园内的“字祖庙” ,“字祖庙”是为纪念传说中汉字的创造者仓颉而建造的,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据此校的学生说, “字祖庙”平时是不开放的,只有考上北大清华的学生才有机会一睹庐山真面。我们作为远方来客,竟然有此待遇,也算是莫大的荣幸了。细雨中“字祖庙”巍然挺立,我站在庙下思绪万千:作为一个学风浓厚的地方,有这样一座富有象征意义的庙宇,定然会起到激励学

14、子奋发进取的巨大作用。参观完“字祖庙” ,我们离开博白前往陆川县,入住九龙温泉山庄。晚餐后,广西师范大学的彭会资教授为我们讲述了广西博白、陆川的客家。彭老师虽年近八十,但声音洪亮,精神健旺,真是老当益壮。彭老师说:“要开心地学习,开心地做学问” 。这句话让我深受触动。无论是做人还是做学问都是一样,要开心地生活,开心地做自己喜欢做的事。第二天,我们考察了“天后宫” 。在“天后宫”里, “天后娘娘”居中, “雷神”和“康王”神像分居左右。当时我心中就有个疑问,“康王”是何许人也?是北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抑或是其他人?询问了当地几位百姓,他们也说不清楚。而“雷神”的原貌到底是怎样的?经过了解,我了

15、解到“雷神”原形是猪首人身的,后来由于西游记日益深入人心, “雷神”形象才被固定下来。离开“天后宫” ,我们直奔“谢鲁山庄” 。关于山庄名称的由来,经过讲解员的讲解,我知道此山庄始建于一九二零年一月,距今已有九十年的历史。建造者吕芋农,为国民党陆军少将。他初将此山庄命名为“树人书屋” ,一九五零年解放后陆川县政府更名为“谢鲁山庄” ,意为纪念吕氏祖先吕谢鲁。山庄设计极尽工巧,其间池沼明丽、楼阁回环、植物花卉错落有致。行途皆有故事,俯仰多是惊喜。游览过程中,时有小雨落下,俄而放晴,娇花带雨,更增清丽。如此醉人美景,令我流连而不忍去,真是钦佩吕芋农用心之深、设计之巧、建造之工。意犹未尽地告别谢鲁山

16、庄,我们又返回温泉九龙山庄,晚餐后,两岸师生集体联欢,不论是内地的还是台湾的,大家都是踊跃参与,晚会气氛异常热烈,有唱歌的,有跳舞的,有表演小品的,也有出谜语的。小品让大家忍俊不禁,情景剧更是让所有人开怀大笑。在轻松欢快的氛围中,联欢晚会划上了句号。而这次海峡两岸青年学生客家文化寻踪夏令营也宣告圆满谢幕。这次夏令营活动,我结识了许多可爱的老师和同学。他们或睿智雍容,或灵动活泼,我们相处的十分融洽。在他们身上,我也学到了很多很多。十天的夏令营,我走过了广西的山山水水,见识了我以前不曾见过的民俗风情,那些肃穆的祠堂、烟雾缭绕的庙宇、长草深深的田野、秀丽难言的溪流峡谷将永远留在我的记忆中,不可磨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