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多媒体课件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15393167 上传时间:2017-11-0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巧用多媒体课件优化语文课堂教学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巧用多媒体课件优化语文课堂教学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巧用多媒体课件优化语文课堂教学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巧用多媒体课件优化语文课堂教学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巧用多媒体课件优化语文课堂教学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巧用多媒体课件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巧用多媒体课件优化语文课堂教学(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巧用多媒体课件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是本人参加乌市水区调研课所选取的课文,经过充分的准备,精心钻研教材,挖掘网络资源,借助多媒体课件与课文内容相结合将语文语言铭刻在孩子的心里,带领学生经历了一场深刻的爱之旅程,此课获得了“A”类课一、分析教材:地震中的父与子是小学语文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六组的第一篇课文。课文讲述了有一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一所小学不幸倒塌了,匆匆赶来的家长悲痛欲绝,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无奈地垂泪,而其中一位父亲却坚信自己的儿子还活着,坚信儿子在等待他去解救,因为他对儿子曾经承诺:无论发生什么,我永远和你在一起。因此,他不顾众人的劝说与阻

2、拦,日以继夜挖了 38 小时,直至救出他的儿子和其他 13 位小朋友。描写具体、情感真挚,是这篇课文的主要特点。本单元训练主题是“父母之爱” 。这篇课文是第六组的第一篇课文,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在读中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来表现父母之爱的,从而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二、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2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在读中感悟父爱的伟大和父子间的默契,受到爱的教育。3初步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表现父爱的表达方式。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受到父

3、子亲情的感染,并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2、教学难点:学会爱人, 增强做人的责任感。四、教学方法1 、以读代讲法,教学中让孩子们“读、读、反复的读”,在读中感悟。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入研读课文,感悟父爱的伟大力量,为父子之情而震撼. 把读作为理解与感悟的手段,才能潜移默化地将范文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2、品析词句法。本课教学,通过词语的比较,句式的推敲.情感的体会等品尝评议, 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3 、 本课教学还辅以直观,多媒体课件情景教学法等,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五、学习方法。1、找 在本课教学中,我强调让学生找那些负载着所有父亲爱子之心、悲痛之情的词句,让学生在对语言文字准确、细腻、深入的

4、把握中获得深入的体验。2、读 在本课教学中,我强调让学生“读” ,通过引导、联想等一系列方式,在师生互动中,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父亲努力拯救儿子的过程,品味语言、积累语言。3、说 在本课教学中,我强调让学生“说” ,通过探讨,挖掘出孩子们内心深处最真挚的情感。4、写 在本课教学中,我强调让学生“写” ,让学生把充沛的情感积累化为书面语言。根据新课程理念结合教材特点以及学生实际情况,在教学中,我预设了以下五个环节:六.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检查预习。1名人名言导入,引出课题2揭示课题,齐读课题。3检测字词,强调多音字,了解学情。4.概括故事主要内容(二)顺学而导,感受父爱。1.请潜心读书,勾画出

5、表现父亲了不起的句子并做批注。2.学生汇报学习收获,教师相机点拨并指导朗读。句段一: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1)学生谈读书体会。(2)引导学生抓住“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在读中体会父亲感情的变化。句段二:他挖了 8 小时,12 小时,24 小时,36 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1)学生谈阅读体会。(2)师根据学生的理解,相机点拨,引导学生体会父亲的了不起。a 抓住写时间的词,体会时

6、间的漫长,感悟句子的表达效果,并指导朗读。b 透过父亲的外貌描写,联系上下文,想象在漫长的挖掘过程中,父亲所经历的艰辛,体会父爱的伟大,并指导朗读。c 联系上下文,在读中体会“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这句话给父亲带来的精神力量。D 出示汶川大地震中一位父亲背着死去的儿子徒步十几个小时回家的图文资料,并配以感人的音乐深情饱满的进行范读,引读,体会“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那深沉的父爱3.小结课文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来表现父爱的写作方法。(三)读中体会,感悟信赖。学生继续汇报读书收获,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感悟儿子的了不起。1学生读描写阿曼达的句段,并谈体会。2齐读、指名读相关

7、语段3反馈交流。(四)紧扣中心,升化情感1、播放汶川大地震中一对父母牺牲自己全力救护女儿的感人事迹,配上音乐指名读,体会情感,感受父母之爱。2、夸一夸这对父子(五)拓展延伸1、推荐书目,品读别样父爱2、联系生活实际,写一写父母之爱板书设计:八、课后反思听说教研室要下学校听课,我不敢怠慢,千挑万选,选中了这一课,因为我觉得这篇课文能体现出我的教学风格,于是我精心的钻研了教材。我先初步理清了课文头绪,确定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就是将这位父亲形象借助多媒体课件与课文内容相结合将语文语言铭刻在孩子的心里。如何分层落实呢? 一、激发兴趣、整体感知关于地震,孩子们是没有生活体验的,于是我从名人名言入手,引出课

8、文的中心句“不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激发学生读文兴趣,顺利引入课文。二直面父亲,浓墨重彩。父亲是这个故事的重要人物,但作者在描述中始终保持着客观冷静的态度。文中唯一带有强烈个体情感倾向的就是结束时“这对了不起的父子” 的表达。我想这也是作者在写完整个故事之后,无法自抑的流露。作者对这位父亲最重彩的描写就是“ 他挖了 8 小时,12 小时, 24 小时,36 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作者从时间的长度,父亲的外貌,他人的行为等角度将一个偏执得有些发狂的父亲作了一个细致的描写。在这里,我采用联系生活经验、创设情境想象,图文音效结合

9、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将这段文字读懂、读活、读厚、读出情味,这是感受伟大父爱的关键所在。三、课外延伸 升华情感为了突出父子间爱之承诺,我从课外搜集了汶川大地震中感人事迹,一次次拨动学生情感的心弦,深化主题,升华情感,效果较好。通过这节课,我再一次深刻感受到巧用多媒体课件可以优化教学内容,引起学生兴趣,促进能力培养。语文是一门文学艺术,在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和一张嘴的教学环境下,很难让学生领悟到课文的真正魅力,而多媒体的运用,正是把现代科技引进课堂,优化了教学内容,使学生易学、乐学,培养了学生记忆能力、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等各种能力。(一)突破时空的限制,诱发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没有兴趣

10、更谈不上主动、自觉、乃至自主。语文课的教学由于教材中的课文和作者都处于一定的时代、背景和空间,而学生由于生活经验的限制,缺乏时间和空间的概念,教师在传统教学中所使用的教学手法,难以使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积极情感,学生的兴趣也难以调动。教师使用多媒体能打破时空限制,把语言文学所描绘的情景直观形象逼真地展现出来,能使学生从视觉听觉上去领略语言文学所描绘“美”的情景,从而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同本课地震中的父与子中为了让学生从“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这句话中体会父亲那深沉浓浓的爱,我从网上搜集到汶川大地震中一位父亲背着死去的儿子徒步十几个小时回家的图文资料,并配以感人的音乐深情饱满的进行范

11、读。同学们顿时就被深深地吸引住,就这样同学们主动通过自己的感官去深刻的体会课文,自然就体会到了父亲的爱,也感情至深的读出了父亲的爱。(二)再现情境,突破知识的重难点如何巧妙的突破文章的重难点,这一直以来是我们语文老师不断思考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只要恰当的运用多媒体巧妙地再现课文中的情景,不仅能够突破知识的重难点,而且能使学生从形象的感知中增强学习的趣味。在执教地震中的父与子最后为了让学生感受父母之爱的伟大与无私,升华主题,我从网上选取了汶川大地震中一对父母牺牲自己全力救护女儿的感人事迹,配上音乐指名读,体会情感,学生边读边流泪,并谈了自己的感受,课堂气氛感人至深,学生与文本产生了共鸣

12、。(三)拓宽视听范围,训练记忆能力人类感觉器官获取信息主要靠视听觉,而传统教学主要是通过听觉让学生记忆,这种记忆较为枯燥,为被动记忆,记忆的时间也不长。多媒体则从不同方面刺激学生多种感官,形成学生大脑皮层多个兴奋中心,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从而使他们在自己的感知思维中培养了记忆能力。因此这篇课文在孩子们脑海中留下了深深地记忆。课上完后教研室听课教师给予了高度评价:整个设计简单、朴实,紧扣语文本质,能巧妙应用多媒体,紧贴情感共性,带领学生经历一场深刻的爱之旅程。课外材料的引用恰如其分,起到了拓展延伸的作用。并获得了“A”类课。这些评价给了我很大的鼓舞,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努力,把每一篇课文都当做公开课来对待,深钻教材,以学生为主,巧用多媒体课件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努力创新教学,构建有效、和谐课堂。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执教者:马文燕乌鲁木齐第六十四小学2011-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