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版《大高考》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高考AB卷 专题13 生物的进化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舍子 文档编号:153675 上传时间:2016-11-2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版《大高考》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高考AB卷 专题13 生物的进化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7版《大高考》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高考AB卷 专题13 生物的进化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7版《大高考》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高考AB卷 专题13 生物的进化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7版《大高考》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高考AB卷 专题13 生物的进化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7版《大高考》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高考AB卷 专题13 生物的进化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版《大高考》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高考AB卷 专题13 生物的进化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版《大高考》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高考AB卷 专题13 生物的进化 Word版含解析(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课件尽在金锄头文库A 卷全国卷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及基因频率的计算(2015课标卷,32) 假设某果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相等,且对于 A 和 a 这对等位基因来说只有 种基因型。回答下列问题:(1)若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则该果蝇种群中 A 基因频率a 基因频率为_。理论上,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第一代中 a 和 数量比为_,A 的基因频率为_。(2)若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的实验结果是第一代中只有 种基因型,且比例为 21,则对该结果最合理的解释是_。根据这一解释,第一代再随机交配,第二代中 因型个体数量的比例应为_。解析(1)由题干可知种群中只有 种基因型个

2、体,因此种群中 Aa 比例是11,产生的配子中 A 配子a 配子11,配子随机结合,后代中基因型 、 2 、因型为 。A 的基因频率为 2 14 12 12 12 12 12 14基因型频率 的 因型频率 。(2)该种群随机交配后,由于后12 14 12 12 12代只有 种基因型,说明 因型个体死亡。且 种基因型比例为 21,这时种群中产生的配子比例为 、,依据遗传平衡定律,求得后代 1/9、 4/9、 4/9,其中 体死亡, 比例为 11。答案(1)1 11212)A 基因纯合致死11最新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课件尽在金锄头文库B 卷地方卷自然选择学说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1.(2016北京卷,3

3、)豹的某个栖息地由于人类活动被分隔为 F 区和 T 区。20 世纪 90 年代初,F 区豹种群仅剩 25 只,且出现诸多疾病。为避免该豹种群消亡,由 T 区引入 8 只成年雌豹。经过十年,F 区豹种群增至百余只,在此期间 F 区的()因) 富)题意可知 F 区和 T 区的豹没有生殖隔离属于同一物种;T 区和 F 区由于人类活动存在地理隔离,所以两地区豹种群基因库存在差异,在 F 区豹种群仅剩 25 只且出现诸多疾病时,引入 T 区雌豹后,种群数量增加明显,表明其遗传衰退现象得到遏制,故其遗传多样性增加,A 正确;B 项强调的是后代性别比例,引入的 T 区豹会引起后代个体存活率产生差异,没有迹象

4、表明其子代不同性别生存状况有差异,所以后代的性别比例并不会受影响,于没有生殖隔离,两个区的豹仍属于同一物种,所以并未影响物种丰富度,C 错误;由于 T 区豹的引入增加了 F 区豹基因多样性,所以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一定发生了改变,D 错误。答案2014江苏,8)某医院对新生儿感染的细菌进行了耐药性实验,结果显示 70%的致病菌具有耐药性。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加了致病菌的耐药性最新海量高中、致耐药菌形成解析抗生素对细菌起选择作用,并非导致突变的因素,变异在前选择在后,A 错误;细菌是否变异与是否接触过抗生素无关, B 正确;病菌的耐药性与免疫球蛋白是否存在无关,C 错误;耐药菌的形成是基因突变

5、所致,与是否接种疫苗无关,D 错误。答案2014四川理综,5)油菜物种甲(2n20)与乙(2n16)通过人工授粉杂交,获得的幼胚经离体培养形成幼苗丙,用秋水仙素处理丙的顶芽形成幼苗丁,待丁开花后自交获得后代戊若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观察到 36 或 72 而戊不是新物种解析秋水仙素通过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加倍,A 错误;丙的染色体数为 18 条,用秋水仙素处理顶芽形成幼苗丁,并不是所有细胞的染色体都能加倍,在幼苗丁细胞分裂后期,可观察到:不加倍的为 36 条染色体,加倍的为 72 条染色体,B 正确;丙到丁发生的染色体变化仅为生物进化提供材料,而自然选择才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C 错误;

6、地理隔离并非新物种形成的必经途径,生殖隔离才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D 错误。答案2013海南生物,20) 某地区共同生活着具有捕食关系的甲、乙两种动物,两者的个体数长期保持稳定。下列叙述正确的是()、个体数的长期稳定说明两个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改变最新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课件尽在金锄头文库解析由题意知,甲、乙两种动物存在捕食关系,若捕食者仅有一种食物来源,则被捕食者灭绝,捕食者也会因缺少食物而灭绝;若捕食者有多种食物来源,则其中一种被捕食者灭绝不会导致捕食者灭绝;若捕食者灭绝,则被捕食者在一段时间内数量会增加。达到一定数量后会减少,最终在一定数量上维持平衡,A 错误;在长期进化中,两者之间相互选择可

7、使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共同进化,B 正确;两种群本身都可发生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两种群之间互不影响,C 错误;基因突变产生新的等位基因,可能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种群数量保持稳定不能说明基因频率未发生改变,D 错误。答案2013天津理综,4)家蝇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产生抗性,原因是神经细胞膜上某通道蛋白中的一个亮氨酸替换为苯丙氨酸。下表是对某市不同地区家蝇种群的敏感性和抗性基因型频率调查分析的结果。家蝇种群来源 敏感性纯合子/% 抗性杂合子/% 抗性纯合子/%甲地区 78 20 2乙地区 64 32 4丙地区 84 15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2%蝇神经细胞膜上通道蛋白中氨基

8、酸的改变是基因碱基对替换的结果;甲地区家蝇种群中抗性基因的频率2% 20%12%;比较三地区12抗性基因频率不能推断出抗性基因突变率的大小关系;自然选择可以使基最新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课件尽在金锄头文库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因此丙地区敏感性基因频率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答案2012海南生物,23) 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错误的是 ()群的基因频率可能改变,此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群落解析基因自发突变率虽然低,却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A 正确;生物的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基因型不同,表现型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因此对环境的适应性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B 正确;环境发生的

9、变化如果影响到某些基因型的适应性,由于环境的选择作用,就会使种群的基因频率改变;如果环境发生的变化不影响种群中各基因型的适应性,则可能不起选择作用,种群基因频率不变,C 正确;种群内个体之间才有基因交流,所以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而非群落,D 错误。答案2015安徽卷,5)现有两个非常大的某昆虫种群,个体间随机交配,没有迁入和迁出,无突变,自然选择对 A 和 a 基因控制的性状没有作用。种群 1 的 0%,a 基因频率为 20%;种群 2 的 A 基因频率为 60%,a 基因频率为 40%。假设这两个种群大小相等,地理隔离不再存在,两个种群完全合并为一个可随机交配的种群,则下一代中 基因型频

10、率是() 析根据题意可知两个非常大的某昆虫种群,在理想情况下合并为一个种最新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课件尽在金锄头文库群,可以认为原先两个种群的大小相同,再根据两个种群的基因频率可知合并后的种群的 A 基因频率为 70%,a 基因频率为 30%,根据哈温定律可知下一代中的 基因型频率为 42%,所以 C 正确。答案2014广东卷) 某种兰花有细长的花矩 (下图),花矩顶端贮存着花蜜,这种兰花的传粉需借助具有细长口器的蛾在吸食花蜜的过程中完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异是不定向的,A 项错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是隔离, B 项错误;两种生物之间的种间互助是共同进化的结果,C 项正确;蛾的口器变长是自然

11、选择的结果,D 项错误。答案2013海南卷,15) 果蝇长翅(V)和残翅(v)由一对常杂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控制。假定某果蝇种群有 20 000 只果蝇,其中残翅果蝇个体数量长期维持在 4%。若再向该种群中引入 20 000 只纯合长翅果蝇,在不考虑其他因素影响的前提下,关于纯合长翅果蝇引入后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因频率降低了 50% 因频率增加了 50%0% 0%最新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课件尽在金锄头文库解析因该果蝇种群长期保持 基因型频率为 4%,由此算出 v 的基因频率为 的基因频率为 而计算出引人纯合长翅果蝇前, 因型的果蝇有 0 000800 只,因型的果蝇有 20 00064 00 只

12、, 因型的果蝇有 20 00012 800 只。引入纯合长翅果蝇后,v 基因频率为(80026 400)/(40 0002) 的基因频率为 l 正确、B 错误;Vv、因型的果蝇的数目不变,而该种群个体总数增加一倍,所以 Vv、基因型频率降低 50%、C、D 正确。答案2013北京理综,4)安第斯山区有数十种蝙蝠以花蜜为食。其中,长舌蝠的舌长为体长的 。只有这种蝙蝠能从长筒花狭长的花冠筒底部取食花蜜,且为该植物的唯一传粉者。由此无法推断出()同(协同)进化解析本题考查生物的进化,意在考查考生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并进行分析理解的能力。长舌蝠与其他蝙蝠都以花蜜为食,它们之间是竞争关系,其长舌能从长筒花狭长的花冠筒底部取食花蜜,从而避开与其他蝙蝠的竞争;在没有长舌蝠的地方,长筒花不能完成传粉受精的过程,故不能繁衍后代;长舌蝠和长筒花之间相互适应,共同进化。答案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