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念、毅力是人生的精神力量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5264695 上传时间:2017-11-0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0.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念、毅力是人生的精神力量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信念、毅力是人生的精神力量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信念、毅力是人生的精神力量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信念、毅力是人生的精神力量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信念、毅力是人生的精神力量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信念、毅力是人生的精神力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念、毅力是人生的精神力量(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信念、毅力是人生的精神力量摘要: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塑造了一个经典的“硬汉”形象老人。老人在困境中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毅力,给人们以精神力量,从而激励人们,尤其是身处困境的人们超越自我,克服困难。第一,人的精神力量有其源头,那就是坚定不移的必胜信念;第二,要做好一件事,尤其是要在困境中完成它,需要超人的毅力才能干好。关键词:信念;精神力量;毅力;拼搏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塑造了一个经典的“硬汉”形象。这个“硬汉”名叫圣地亚哥,一位老渔夫,他独自一个人出海打鱼,八十四天也一无所获,第八十五天钓到了一条无比巨大的马林鱼。鱼拖着小船漂流了整整两天两夜,老人在这两天两夜中经历了从未经受的艰难考验,终于把大鱼刺死

2、,拴在船头。然而老人在归途中却遇上了鲨鱼,老人与鲨鱼殊死搏斗,最终大马林鱼还是被鲨鱼吃光了,老人最后拖回家的只剩一副光秃秃的鱼骨架。小说情节简单,塑造的老人形象却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尤其是老人的名言“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给打败” ,激励着在逆境中拼搏的人们,给他们以必胜的信念和战胜厄运的毅力。1.信念是精神力量的源泉信念是人的精神支柱,是力量的源泉。有了坚定的信念,目标明确,就会产生惊人的勇气和无穷的力量,在逆境中也能奋发努 力,完成自己的使命。 老人与海中的老人形象,之所以在人们的记忆中永不磨灭,成为人们心目中的“硬汉” ,是因为他遇事沉着冷静,做事精力充沛,追求完美结局,不达目的决不

3、罢休。老人在困境中坚韧不拔,不向任何困难低头的事迹,给人们以无比巨大的精神力量,成为人们的精神食粮。老人的人生信念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1 生活孤独,但绝不悲观失望。老人孤苦伶仃,非常贫困,除了一张床外,家徒四壁,常靠好心人接济,但他还是十分乐观。原先在他船上与他一同出海的小男孩-马若琳,也因为老人八十四天来未捕到一条鱼, “倒了血霉” ,而被父母强迫到了别的船上去了,可是老人并不悲观,就是孑然一身,也要出海捕鱼。老人积极乐观,处世豁达的信念是他精神力量的源头之一。1.2 年运恶劣,却总是斗志昂扬。老人消瘦憔悴,显得苍老,但他有一副强健的肩膀。八十四天来未捕到鱼,人们取笑他,老人并不生气,他不

4、相信厄运总是降临在自己头上,他没有失去希望,也没有失去信心,老人相信“明儿会是个好日子” ,他要拼搏明天,也就是要看第八十五天的运气,他始终斗志昂扬。这是老人精神力量的源头之二。1.3 技巧熟练,经验丰富,沉着应对一切困难。老人在大海里打拼了几十年,知道各类鱼的生活习性,知道飞鸟与群鱼的关系,知道何处有鱼,知道怎样放饵,怎样下钓,这些经验,对老人来 说如数家珍。生活有经验,做事有准备,干起活来就有信心。丰富的生活经验,熟练的捕鱼技巧,为老人追捕大马林鱼并最终战胜它树立了必胜的信念,这是老人精神力量的源头之三。2.毅力是精神力量的表现力量是人的能力体现,更是人在逆境中顽强拼搏,坚持到底的毅力表现

5、。人们精神上的意志品质,比人的体力本身更为宝贵。雨果说:“世人缺乏的是毅力,而非气力。 ”老人凭他的经验知道:要捕捉大鱼必需远离海岸到深海,才能有所收获,但出海太远,风险巨大。2.1 顽强拼搏,这是老人坚强毅力的表现之一。老人钓到了一条巨大的马林鱼, “它比这小船还长两英尺” ,鱼的力量远远比老人要大,力量悬殊。一场人鱼恶斗在所难免,鱼拖着船航行,老人肩扛钓索站在船头,拉住钓索的左手抽筋,他觉得这是丢人的事,是对自己身体的背叛行为。在与鱼的僵持过程中,老人感到非常疲乏,但回想自己年轻时与大个子黑人比手劲能坚持一天一夜的情形,增强了他战胜大鱼的决心。老人的脸受伤了,手划破了,他完全可以放弃大鱼,

6、免遭皮肉之苦,但老人没有这样做,他还是顽强地坚持着。第三天,鱼终于被拖得困乏了,老人最终把这条大鱼杀死。鱼太大,老人无法把鱼弄上船,只好绑在船边。在返航的途中,鱼的血醒味引来了鲨鱼,老人用鱼叉杀死了第一条。但鱼还在淌血,老人知道还会引来更多的鲨鱼,真正的恶斗 还在后面,他对自己说:“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给打败。 ”过了两个钟头,一群加拉诺鲨来了,它们轮番撕咬鱼肉,老人与它们短兵相接,用刀、用桨与它们拼搏,将它们杀死或驱赶走。刀、叉插入鲨鱼身上被它们带走了,老人用舵把作武器与鲨鱼继续决斗,不停地向鲨鱼的脑袋抡去,直到成群的鲨鱼啃完最后一块鱼肉为止。多么壮烈的场景,多么顽强

7、的毅力啊!难怪狄更斯有言“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 ”2.2 克服多种恶劣境况,也是老人顽强的毅力表现之一。首先,在生活方面,老人没有吃的,只能挨饿,在茫茫大海上划着一叶扁舟,扬起破旧的风帆出海打鱼。家境困难,不可能让他准备足够多的食品和更换先进的捕鱼工具,一两天过后,老人所带东西吃完了,没有吃的东西,只好吃生鱼片,以此保持自己的体力。除了与饥饿作斗争外,老人还要与睡眠抗争,老人与大鱼搏斗两天两夜,一夜不睡不是很大问题,可要连续几夜不睡,需要顽强的毅力才能坚持下去。其次,在环境方面,老人要经受孤独的考验。当他觉得孤独时,他与小鸟“对话” ,以此来鼓舞自己,对付孤独。第三,在精神意

8、志方面,老人要用超越自我的意志去同大马林鱼作殊死斗争。鱼拖着载着老人的小船僵持了两天两夜,老人的左手因为劳累过度和夜晚受寒等缘故而抽筋,老人忍受过来了。大鱼作最后搏击,老人忍住一切痛苦,拿出剩余的力气鼓足 干劲扎向鲨鱼,这一切都需要老人用超人的毅力才能做到的。在这场较量中,老人用智慧克服一切不利因素,凭毅力同大鱼作殊死搏斗,最后取得了胜利。读了老人与海后,老人对待人生的豁达态度,对待困难的坚强毅力,以及超越自我的惊人力量深深打动了我。从老人身上,我学会了自我安慰及克服困难的办法。困难来临时,不要担惊受怕,而要冷静对待,给自己暗自加油,甚至不妨来点“阿 q 精神”安慰自己,视大困难为小困难,化小

9、困难为无困难;从老人身上,我学会了“处事沉着,为人乐观”的人生态度。老人坚定的信念,不懈奋斗的毅力,永远会成为人们人生道路中宝贵的精神力量。参考文献:1 吴劳,译老人与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 年版。2顾振彪、顾之川主编,杨美俊解读解读老人与海 ,京华出版社,2001 年版。(上接 245 页)再后来, “楚汉战争”中,因为项羽的出身高贵、力气大,所以成为西楚霸王, “甲申之变”中,因为满清是少数民族,所以有华夷之辨。第二:周公作为一个诸侯如此正大光明的“代天子出征” (“替天行道”的道义出处)是封建政治体制的严重弊端,与管仲“代 齐桓公受过”的性质完全不同,与多尔衮的“代顺治摄政”是老

10、瓶装新酒,与永乐大帝迁都北京的“天子守国门”用意相反,因为此时的周公是一个已经分封在鲁国的国君。“代天子出征”无论是因为周天子年幼,还是周天子幼稚,虽然本意是好的,但这种体制是严重不足的。后来才有春秋时期的郑庄公肆意妄为,不纳贡不说,还打伤最高领导。齐桓公称霸天下的“九合诸侯(九次代表周天子召开诸侯大会,周天子还得屈尊送上贺礼,当然,名义上还是领导关心属下) ”,战国时期的霸主轮番上台,周天子成了战国游戏中最受欢迎的争端调解人、政治道具、特型演员。这些教训告诉我们,庞大的国家一定要集权,而法治是管理国家的重要工具,不能像周天子那样只能靠道德去约束无法无天的诸侯, 尚书 周礼 论语中所谓“刑不上

11、大夫,礼不下庶人”总是在为权贵的草菅人命辩护, “人之初,性本善”也有为十恶不赦的大坏蛋辩护的成分,在他们还是婴孩的时候当然是好的,这样的时空“穿越”显然毫无意义。“刑不上大夫”同样是误导性反动宣传,是在片面宣传“大夫总有理,大夫老有种”的逻辑,即使王侯将相犯了罪也有理。难怪陈胜、吴广起义时要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不要说“刑”不上大夫,就算是再大的“刑”恐怕也无法根除有钱人、有权人 的不法,几千年来如是而已。“礼不下庶人” ,庶人需要的不是空洞的“礼” , “礼”不是面包,也不能当面包。还是秦始皇说的对“天下共苦,战斗不休,是有侯王” ,陈胜、吴广没有与秦始皇沆瀣一气,孔子、孟子等儒生在

12、尚书中的言论俨然与胡亥、赵高沆瀣一气,也难怪朱元璋总是跟当朝的权贵和儒家的孟子“先师”过不去。秦帝国风雨飘渺的第 16 年,赵高派阎乐去杀胡亥,胡亥对阎乐说:尚书有云, “刑不上有罪、无罪的大夫” ,逻辑上就不该杀我, “有罪的皇帝”比“有罪的大夫”面子更大,我可以退步,你让赵高来,我跟他换个位子,我知道,他早就想当皇帝了,我去当丞相,阎乐说“不行” ,胡亥又说“我做个万户侯总可以吧,实在不行的话,做回老百姓也可以” ,阎乐没听他的废话,就把他杀了。司马光在资治通鉴的第 79 卷说道,政治是否清明的关键在于“刑赏分明” , “刑”上不上大夫不是主要的, “大夫”有没有罪才是主要的,所谓“四臣同

13、罪,避贵施贱” ,说的是帝国 488 年,司隶校尉举报四名官员贪污,可晋武帝只处死了一人,因为中山王是晋武帝的兄弟,就只落了个“不貳其过”的严重警告处分。所以, 尚书 周礼 论语是不可尽信的, “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是彻头彻尾的鬼话。 “刑不上大夫”是无法无天的中国式“贵族精神”的源泉, “礼不下庶人”是假模假式的中国“人 文主义”的安慰, “庶人”除了挨饿以外还可以得到从天而降的“礼” ,孔子、孟子、赵良不会为“庶人”求情减刑,只有靠“庶人” (缇萦救父)自己。司马迁虽然杜撰了“烽火戏诸侯”的故事,但,却告诉我们周幽王即使是平常想打仗是需要诸侯的合作,周成王误解了他的叔叔周公,周公还是帮

14、他平定了诸侯反叛,周幽王却没有面子、能耐、机会招来诸侯援军?是周幽王的诸侯修养不如周公?还是周幽王不如周成王有诚意?似乎都不是问题之所在,问题在体制。周公和周成王的德行应该都是很高的,这也是所谓“人心不古”的缘由,让周幽王的德行修到周成王的水平再来当周天子是正确的,而指望周厉王、周幽王在天子的位子上修行到达周成王、周公的水平是“白日做梦” ,所以定期在国内找到(选举)最接近周成王、周公水平的人来当天子,即是民主选举。指望在立国者的后代中寻找最接近周成王、周公水平的人来当天子是中国 2132 年帝国历史的悲哀。有人说,貌似强大的美国在海湾战争中也需要北约成员国、阿拉伯联盟、日本等国的合作组成“多国部队” ,美国自己只担负了14的开销,日本出资 110 亿美元,占到海湾战争总支出的20(最多) ,美国的部队占到沙漠风暴行动人数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