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体分类文章写作 (2)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5238092 上传时间:2017-11-0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9.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载体分类文章写作 (2)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载体分类文章写作 (2)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载体分类文章写作 (2)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载体分类文章写作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载体分类文章写作 (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有塑造形象的是文学作品:四大类一、记叙文:消息、通讯、特写、人物专访、传记、记人叙事。二、说明文:说明具体事物或事理,介绍科技知识、地理状况等。三、议论文:对人或事发表自己的见解、主张、看法或批驳对方观点。有 时评、社论、按语、杂文及观后感、读后感等、四:应用文:固定格式、固定用途、专门对象。书信、通知、启事、调查报告、借条、申请书等。文学体裁是指文学作品的具体样式,它是文学形式的因素之一。一切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都要通过这样或那样的体裁来表现,没有体裁的文学作品是不存在的。这犹如人们做衣服,必定要量体裁衣,选择一定的样式。在文学发展的历史上,出现了多种多样的文学体裁,例如神话、史诗、寓言、行情

2、诗、叙事诗、短篇小说、中篇小说、长篇小说、悲剧、喜剧、正剧、抒情散文、杂文、报告文学等等。这些名目繁多的文学体裁的产生和演变,都有一定的社会根据和它本身的发展规律。写作手法属于艺术表现手法(即:艺术手法和表现手法,也含表达手法(技巧) ) ,常见的有:夸张,对比,比喻,拟人,悬念,照应,联想,想象,抑扬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衬托对比、伏笔照应、托物言志、白描细描、铺垫悬念、正面侧面比喻象征、借古讽今、卒章显志、承上启下、开门见山,烘托、渲染、动静相衬、虚实相生,实写与虚写,托物寓意、咏物抒情等。表达方式就是常见的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 (其实也属于艺术表现手法)

3、 。修辞手法就是常见的比喻、对比、比拟、对偶、借代、夸张、互文、双关、反问、设问、反复、反语、引用等。 中国古典文学体裁分为:诗和文,文又分为韵文和散文。现代一般分为: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并称为四大文学体裁;中国的抒情诗和散文(称为古文)最早而比较发达。西方则分为:诗歌与散文两个基本类型。叙事诗和戏剧成熟较早,此外小说比较发达。答案补充 最常见的写作手法有:夸张、对比、比喻、悬念、照应、联想、想象、抑扬、动静结合、寓景于情、托物言志等。修辞手法就是修辞格的运用,常见的修辞格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以上8种为大纲规定必须掌握的修辞格) ,以及反复、双关、反语、引用、

4、对比、衬托(映衬) 、顶针(顶真、连珠) 、移用、通感、婉曲、回文、呼告、互文等。 文体知识包括: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等四个方面的常识。(一) 、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1、记叙文的分类(1)从内容及表达方式分:简单记叙文复杂记叙文(2)从写作对象的不同分: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以叙事为主的记叙文以写景为主的记叙文:以状物为主的记叙文(二) 、说明文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用来介绍或解释事物的状态、性质、构造、功能、制作方法、发展过程和事理的成因、功过的一种文体。1、说明文的分类从说明对象(内容)分实体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科学小品文

5、从语言表达方式分平实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2、说明文的特点(1)内容上具有高度的科学性(2)结构上具有清晰的条理性(3)语言上具有严密的准确性(三) 、应用文应用文是一种切合日常生活、工作及学习的实际需要,具有一定格式、篇幅短小、简明通俗的实用文体。1、应用文的种类(1)书信类一般书信、专用书信(感谢信、表扬信、慰问信、介绍信、公开信、证明信、申请书、建议书、倡议书、聘请书) 、电报、汇款(2)笔记类日记、读书笔记(3)公文类通知、通报、报告(调查报告、科学报告) 、请示、计划、总结、会议记录(4)宣传类广告稿、演讲稿、板报、新闻、通信、产品说明书(5)告示类启示、海报(6)礼仪类请柬、祝辞(贺信、贺电) 、唁电、唁函、(7)契据类条据(收条、借条、领条、欠条、请假条、留言条等) 、合同(协议书) 、公约、(8)传志类传记、地方志、家史(校史、村史)(四) 、议论文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方式,通过事实、摆道理,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1) 、议论文的分类按内容目的分:一般性政论文评论杂文(随笔、杂谈、笔记)读后感按论证方式分:立论文驳论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