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王喜莲香菱学诗说课稿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15237193 上传时间:2017-11-0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语文王喜莲香菱学诗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初三语文王喜莲香菱学诗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初三语文王喜莲香菱学诗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初三语文王喜莲香菱学诗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初三语文王喜莲香菱学诗说课稿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三语文王喜莲香菱学诗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语文王喜莲香菱学诗说课稿(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香菱学诗说课稿王喜莲一、说教材 1、该课的地位和作用 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四课香菱学诗是一篇自读课文,本单元所选的内容是古代长篇小说中几个有名的片段,基于初三学生有了二年学习小说的经验与方法,所以本单元的教学目地是进一步引发学生阅读此类小说的兴趣,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热爱。如何指导学生学好这篇课文,实现由“教到不教” ,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是一个关键。 2、教材简析 香菱学诗选自我国古典小说中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红楼梦 ,它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爱情悲剧为主线,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晴雯、王熙凤、香菱等一系列富有典型性性格的艺术形象。本文主人公

2、香菱是个苦命的女子,她文化底子不深,但她学诗终于取得成功,文中着重描写了她的苦吟,但苦吟不是她取得成功的唯一原因,对此,我们应结合她学诗的全过程,作广泛而深入的探究,以便从中获取有益的启迪。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自读课的特点以及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如下的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整体把握文章的故事情节,学会作者以多种手法刻画人物形象及香菱成功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掌握学习小说的要点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本文,加深对红楼梦艺术成就的了解,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 2二、说教法 根据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精神,再结合本篇课文的实

3、际特点,确定本节课的教法指导思想是:想方设法引起学生的注意,引导他们积极思维、热情参与、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具体做法是: 1、情景设置法激发感情,引起兴趣 2、提问法逐步引导,逐渐深入 3、点拨法展开联想,拓展思路 其中点拨法是最基本的方法,所谓点拨法就是在关键处,进行恰到好处的启发引导,让学生展开联想,拓展思路,把问题引向深入,高质量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三、说学法 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也就是在学生的学习中,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共同发展。 具体学法如下: 1、圈点勾画法勤动笔墨,积极读书 2、讨论法积极参与,总结规律 3、自主、合作

4、、探究法学生实践,深入体会 4、悬念法带着问题,巩固提高 其中讨论法很重要,讨论的基本要求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就教材的重点和疑点问题进行集体讨论以求明确重点、解决疑难,这种教学方法的最大特点是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养成当众说话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学程序 (一)激趣揭题,创设情境 (二)整体感知,读中学读 31、介绍香菱,为什么要介绍,因为我们分析人物形象不能脱离社会大背景。 2、学生复述课文,使学生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3、 “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因此这一环节中,教师要让学生学会学发现,让他们自主地提

5、出问题,师把问题分类。 这一环节的设置,是想激发学生的想像力,引导他们积极思维、积极参与,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 (三) 合作探究,精读悟情 香菱学诗取得成功,为什么能够成功,这是关键,从香菱学诗中,你知道香菱是怎样的一个人?学生四人一组进行探究,这一环节的设置依据是,分析问题从文章的重点着手,教学过程中更好地突出本课的重点,所有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从学生的讨论中,我们感悟到香菱是一个精敏灵秀、悟性极高、心性拔俗的女子。1学生筛选描写香菱专心学诗的语句,并作简短点评。 学生解读文中有关宝钗、宝玉的相关语言描写,体会侧面描写的作用。这些都是香菱苦志学诗在周围人们心上的折光

6、反映。侧面烘托会使人物形象更丰满、生动,更具体感人。 香菱学诗取得成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一环节应该是学生用时最长的,我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因为学生获得知识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教学中我很重视让学生主动参与和互相学习、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强调一些学习习惯的养成,在兼容并举中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合作性、发展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激发兴趣、理解陶情、启迪心智、感悟积淀四重境界。 4(四)拓展延伸,深刻感悟 香菱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从香菱的身上,你学到了什么?中考再即,你打算怎样做?从香菱身上,你能获得一些感悟吗?学生只要围绕着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谈即可,我这样设计的意图是

7、针对新课标的三维度之一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养成,使香菱的气质品格化为自己学习的不竭动力,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五)总结迁移,形成积淀 黛玉教香菱学诗,可以看出他的诗词功底很深,我要和黛玉比一比,看看我教的这课如何,出示两幅画面,看看我们能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也出一对联,试试看 师给出上联:黛玉多愁善感悲葬花 下联:香菱如痴如醉苦吟诗 学生对下联,教师都可以适度点评。 我这样设计理念是抓住小说人物这一核心要素,把课上所掌握的知识进行迁移,形成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开放性。 学生提问题,并带着问题读书,读中解决问题,这仅仅是阅读教学的浅层目标,而带着疑问走出课堂是创新型学生应具备的素质,

8、所以,一节阅读课的结束也应该是学生课外阅读的开始,我布置的课外作业是:写心得体会5香菱学诗教案王喜莲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了解红楼梦作者生平,了解本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加深对红楼梦艺术成就的了解。(二)能力目标:(1)运用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方法,塑造人物。(2)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相结合。(3)讨论分析香菱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小说塑造人物的高超手法。(三)情感、世界观目标:(1)从香菱学诗,黛玉教诗中寻求学习的启发;(2)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从而深入了解红楼梦的主题思想。教学重点、难点:(1)引导学生分析香菱学诗的过程。(2)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3)细节描写在塑造人物形象上的作用。

9、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激趣:在红楼梦第五回,太虚幻境薄命司存有“金陵十二钗”正册、副册及又副册。副册首页有诗一首:“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芳魂返故乡。” 这是谁的判词呢?发生在他的身上有些什么故事呢?今天我们开始学习节选自红楼梦中的一篇课文香菱学诗。6一、曹雪芹简介曹雪芹(1724?1764),名,字芹溪,又字芹圃,雪芹是他的号,属满洲正白旗。曹家从清代初年起到雪芹这一代止,是一个“百年望族”。康熙二年(1663)清王朝设江宁织造,这是一个财赋要职,其第一任就是雪芹的曾祖曹,此后父子兄弟相次继任,一共约 60 年。康熙帝非常信任曹氏父子,他在位期间五次南巡都以江

10、宁织造署为行宫。到雍正初年,雪芹大约四岁的时候,其父曹因与宫廷斗争有牵连,被免去江宁织造;过了一年,又被抄家。待到乾隆继位,曹得赦宥,起用为内务府员外郎,家道稍稍复兴。到雪芹二十岁刚出头的时候,曹家再次遭到重大打击,从此这个“百年望族”就一败涂地了。势败家亡之后,雪芹流落在北京西郊,住着破房子。他善画,只能靠卖画来维持终年吃粥的生活。乾隆二十八年(1763)秋冬之间,雪芹的唯一的儿子病死,他因伤感太甚,于这年除夕那天病逝。红楼梦就是这期间写的他只写了前八十回,后四十回是高续写的。 二、红楼梦简介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中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它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

11、剧为主要线索,描写了贾家荣、宁二府由盛而衰的过程,在充分揭露地主阶级贵族集团腐朽本质及其必然没落的历史命运的同时,也歌颂了这个阶级中具有叛逆精神的青年和某些奴隶的反抗行为。书中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晴雯、王熙凤、袭人、香菱等一系列富有典型性格的艺术形象。全书规模宏大,结构严谨,不仅镜子般地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的广阔的现实生活图景,而且广泛地涉及我国古代的文化常识如官制、仪礼、建筑学、医学、音乐、绘画等,有“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之称。四、故事发生的背景:香菱是个苦命女子,原籍姑苏,出身乡宦家庭。她三岁被拐,长大7后被呆霸王薛蟠买去做妾,后随薛家进京,一直住在荣府的梨香院。平日她要伺候薛

12、蟠,难得有空。这一次因薛蟠外出经商,宝钗便把她带进了大观园给自己做伴。环境的变化激发了香菱学写诗的愿望,宝钗笑她“得陇望蜀”,劝她“且缓一缓”,可她急切得很,于是去找黛玉。五、学生通读课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香菱是个苦命的女子,环境的变化激发了她写诗的愿望,在林黛玉的指导下,香菱先是读诗,后来是练习写诗,精血诚聚,终于写成了一首新巧而又有意趣的吟月好诗。分析文章的结构:第一部分:(13 段):写香菱在黛玉的指导下读诗。(1)(1 段)谈律师的章法、对仗、平仄、立意。(2)(2、3 段)检查香菱对王诗的理解程度。第二部分:(48 段):写香菱在黛玉的指导下写诗。(1)(4 段)第一稿“措词不雅”

13、。(2)(5、6 段)第二稿“过于穿凿”。(3)(7、8 段)第三稿“精血诚聚”。第一板块(一)文章内容主要有两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黛玉指导写诗;第二部分:香菱练习写诗。(二)分析黛玉指导写诗的部分:学生讨论:黛玉指导写诗主要有三次,这三次分别干了什么?试作概括。首先是指导读诗:指导读诗体现在两次谈话中:第一次,黛玉先略说律诗的章法、对仗8和平仄,并强调“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使香菱深受启发。循此继进,黛玉又指出“立意”是诗的头等大事,“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同时告诫香菱切不可爱那些浅近的诗,并给她开了一个书目,安排了读的顺序。在这次谈话的末尾,黛玉又将王维的

14、五言律诗集借给香菱,要求她见画有红圈的就读,“有一首念一首”。第二次是在香菱读完王维的五言律诗后进行的,黛玉称之为“讲究讨论”,实际上是要检查香菱对王诗理解的程度。香菱果真不负所望,把王诗中的炼字功夫说得头头是道,说到“墟里上孤烟”这一句,还联系自己进京那年所见黄昏时分村落的景象,把诗境都说活了。而黛玉也不愧为“老师”,又把陶诗“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翻出来给香菱看,启发她认识了脱化前人诗句的道理。其次是指导练习写诗:香菱练习写诗也是在黛玉指导下进行的,包括命题限韵、评论习作、指点门径三事;宝钗也参与了指导。学生讨论:黛玉的教学方式有什么特点?请举例说明。明确:黛玉讲诗的针对性很强,一开讲就

15、针对初学诗的人易受格律拘束的通病,指出有奇句则可以不管格律,又由此谈及“立意”的重要性,这不仅为香菱破疑解惑,而且明确了读诗的要领。接着又针对香菱喜爱浅近诗句的倾向,给她开列了书目,按照当时人们“诗必盛唐”的主张,将王维、杜甫、李白三位大诗人放在突出的地位,目的是提高香菱对诗的品味。待到香菱读完王维的五言律诗后,黛玉又跟她“讲究讨论”,一步步地深入诗的意境,真可谓循循善诱。黛玉指导香菱写诗也颇有特色,例如命题后,又指定了韵部,这看起来严了一点,但属“十四寒”的字相当多,不限字,这就有了很大的自由度。又如对香菱的前两稿,她的批评很严厉,却又鼓励香菱“另作”,而9如何“另作”,她一句也不说。这种指

16、导方式可谓严而不苛,引而不发,对“苦志学诗”的香菱来说是很适合的。可以说,黛玉的正确指导也是香菱进步很快的一个重要原因。林黛玉在红楼梦中,多愁善感,瘦弱多病,孤傲尖刻,但本文中的林黛玉的表现不能不让我们另眼相看,这是为什么?文章表现出林黛玉怎样的性格特征?探究林黛玉为什么会热情地指导香菱写诗?(1)对香菱的悲惨身世很同情。(2)想到自己的身世与香菱有同病相怜之感。(3)为香菱锲而不舍的执着所感动。(4)对香菱有好感。总结:她热情指导香菱,不厌其烦,不顾劳累,显现出光风霁月般的胸襟。从她给香菱开出的书目来看,她的学识积累又是何等的深厚呀!她热情坦率,自信主动,才华横溢,积累深厚,循循善诱。第二板块学习讨论:香菱学诗的部分A、香菱学诗部分主要写了那几个方面的内容?拜师请教赏析诗歌苦心创作B、本文在红楼梦中的回目名称是慕雅女雅聚苦吟诗,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香菱的苦吟?香菱的诗一共写了三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